谢宜瑶的意识回拢时,婢女正在往她绾好的发髻插上一支翡翠钗,时隔许久灵魂与肉身的结合让她有些恍惚,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小婢女被她这个表情吓丢了魂,连忙跪下认错,谢宜瑶看了只觉得厌烦,挥挥手把屋子里的几个婢女都打发走了。
谢宜瑶扶正发钗,呆愣地望着铜镜,比起印象中那张已经有了衰老的痕迹、并且因为长期的病痛的折磨而消瘦的脸,镜中人的面容显得太过青春和姣好。
她起身打开屋门,只见院子里的梧桐金黄一片,树叶随风飘落,落入泥土之中。
人死不能复生,就如枯叶化为新泥,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整理。
但正如这片被她亲自下令砍倒的梧桐现在正好端端地生长着一样,她确确实实回到了自己十九岁的那一年。
她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一年正好是父亲谢况正式称帝的那一年,咸宁元年。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谢况选择咸宁二字作为年号,寄托了他希望南国境内海清河晏的愿望。
谢宜瑶望向屋内这些摆设,必备的家具虽然都一应俱全,却没有多少生活的痕迹,后来自己挑的许多稀奇古怪的宝物都不在,这必定是她刚刚搬进来的时候。
谢宜瑶定了定心神,勉强适应了自己重生的事实,她需要一点时间来捋清思绪。
如今既是秋天,那么离父亲称帝也没几个月,谢宜瑶和她的两个同母胞妹,才正式被册为公主并入住公主第……她记得这个时候,她和谢况的关系虽然说不上很好,但也还没恶化到无法改善的地步。
上一辈子她活得肆意张扬,做出许多荒唐事,最终却是死于疾病,生命停留在四十六岁那一年。
死后她的灵魂渐渐离开□□,漂浮在公主第的上空。
谢宜瑶看见在她的葬礼上,一群王公贵族虚伪地装出悲痛欲绝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一切也没什么好挂念的。
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回到了二十七年前,这个时候,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似乎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
“殿下,”婢女灵鹊走进屋内,“宫中刚来了口谕,陛下今天早膳要来咱们这用。”
谢宜瑶望着灵鹊的脸,突然有些出神。
灵鹊是上辈子跟着她最久的婢女了,从她只是京城谢家的大姑娘时,再到她成了尊贵的公主……往后十几年,灵鹊都一直是谢宜瑶最信任的人。
只是后来谢宜瑶做了一件事,惹怒了谢况,也牵连了灵鹊。
谢宜瑶从来不觉得自己重情重义,此时却鼻头突然一酸,突然觉得重新活到十九岁也没什么不好的。
“殿下,您在听吗?”见谢宜瑶没有反应,灵鹊在她面前挥了挥手,整个公主第中,敢这么干的也就只有她一个了。
“我刚刚没听清,可能是刚睡醒,还迷糊着吧。”谢宜瑶别过头,试图掩盖自己的失态。
灵鹊也没多问,只是重复了一遍:“宫中刚来了口谕,陛下今天早膳要来咱们这用。您既然都准备好了,不如先到前殿等着吧。”
谢宜瑶花了好一会儿才理解了灵鹊说的话,看来她是真的重生了。
若非如此,已经说出“不及黄泉不相见”之语的那个人,怎么可能会主动来见她。若非如此,昨日还在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她,怎么可能就好端端地坐在这里。
是上天都觉得她最后棋差一招太过可惜,所以要给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吗?
她决定刺杀身为皇帝的阿父的那一天,就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可噩梦就像缠绕她数年的病痛一般,折磨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本来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解脱了,但上天却给了她一次重来的机会。
这太荒谬了。
死而复生,这是谢宜瑶曾经为亡母袁盼祈祷过不知多少次的愿望。为什么偏偏是自己?这样宝贵的机会,犯下过那么多罪孽的谢宜瑶,凭什么可以获得?
纵使是自己重生,既然都已经回到二十多年前了,为何不能再早三年、五年呢?那样的话,还能再让她见一见阿母。
灵鹊见谢宜瑶神情恍惚的样子,关切地问道:“殿下,您要是身体还不舒服的话,不如再休息一会吧。陛下那边——”
“我没什么不舒服,”谢宜瑶连忙起身,“赶紧去前殿吧。”
既然现在她和父亲的关系还没有陷入僵局,就没有必要再得罪父亲。
父女若是反目,以现在二人的地位差异,受伤的只会有她自己而已。
*
谢宜瑶上辈子到死都住在这座宅第里。
虽然丈夫王均出任江夏内史的那几年,她偶尔也会到江夏居住,谢况也在那儿建了崭新的公主第,但是远远不及京城的宅第豪华舒适。加上谢宜瑶本来就巴不得和王均分居两地,因此她每次去江夏都不会久居,大部分时间都还是住在京城。
所以,这座宅第的一块砖、一根木,谢宜瑶都十分了解,轻车熟路地就走到了前殿正厅。
现在还是巳正时分,离用午膳的时间还早。皇帝政事忙碌,自然不会这么早到。
既然,还不如干脆别来……反正他也没多关心自己,不过是走个过场,做出关心的样子来,顺便吃个饭就会马上走的。相反,谢宜瑶大清早的就要早早准备好一切,乖乖等着他来。
谢况总是这样,哪怕只是突发奇想的随心之举,也总要让其他人都担惊受怕、惴惴不安的,谁让他是皇帝呢。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她因为谢况总是忙于朝事而疏忽了自己,时常向他闹脾气,就像小孩撒娇要吃甜食一样。闹得狠了,谢况还是会哄一哄她的。
可是后来谢宜瑶明白了,她这个公主对皇帝而言是无足轻重的存在。何况她早就出适了,连拿来结为姻亲的价值都用尽了。剩下的那些宠爱与关心,只是谢况展现慈父明君形象的作秀而已。而后来在私底下他贬损自己的那些话,才是他的真心。
不过没什么好可惜的,反正,她也并不喜爱身为皇帝的阿父。为了权力和财富,她才会偶尔讨好他。
现在还远远未到时机,谢宜瑶才会不介意和他一起演一出父慈女孝的好戏。
只是,谢宜瑶的种种思想准备都在见到谢况的那一刻化为了泡影。
新帝的身边簇拥着侍者与内官,正款款向她走来。谢宜瑶几乎是本能般地立刻站了起来,待谢况走近,她看清了他的脸。
谢况刚刚称帝,虽有政事困扰,但还是意气风发的样子。脸上没有几条皱纹,眉头也不会像他后来那样,时常紧绷着。
阿父原来还有这样的时候啊。
惊讶过后,淹没了谢宜瑶的是汹涌的恨意。她都快忘了自己是如何恨着面前这个男人了。
怎么就忘了呢?
或许是最后幽居在公主第的那几年时光冲淡了那些回忆,又或许是重生的不真实感让她一时间没能想起来……
但是仇恨像冰面下的暗流,虽然直到春季融雪后才会重见天日。因此凛凛寒冬时节是很难看见的,可是看不见,却也仍然存在。
只要看他一眼,她对他的恨意就全部复苏了。
谢况今日难得有闲,想见一见许久未见的长女——前些日子她一直卧病在床,谢况却碍于政务没能亲自看望她。
如今楚国正内忧外患,自己刚刚称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忽略了家人也是不得已的。
只是今天到了长女面前,他发现自己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和她相处。
称帝之前的几年他一直在外征战,常与妻女分离,袁氏去世之后,他与她留下的这几个孩子之间的隔阂更深了。
二女宜琬温柔和顺,三女宜环文静孤僻,谢况虽不能十分亲近,相处倒也还算和睦。唯有长女宜瑶,性子和她生母如出一辙。父女二人相谈,不出十句,总要生出口舌之争。
谢况即位称帝,追封袁氏为皇后。几个月后,他将袁氏所出的三女都封为公主,极尽殊荣。至于其他姬妾所出的第四女尚幼,暂时不予册封。
其实按照前朝惯例,皇女一般到十五岁才册封公主,第三女宜环还未到年龄,但为了表示对袁氏所出三女的重视,他破例将谢宜环也一并封为公主了。
谢况本来觉得,现在他和谢宜瑶的关系应当会因此缓和一点才对。
但当真的到了她面前,寒暄一番之后,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谢宜瑶也不主动挑起话头,殿内阒然无声,安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其实并非谢宜瑶故意不理谢况,眼下光是连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都十分困难了。她恨他的理由实在太多了,全部、每一个,都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现在的谢况正值壮年,比谢宜瑶去世时的年纪都要小。他以现在的心智,能否躲过重活一世的她的杀招?
谢宜瑶马上放弃了这个危险的念头,能谋权篡位的新帝,纵使才过而立之年,城府也绝对不可小觑。即使硬碰硬,以她现在的身板,也没可能比过久经沙场的谢况。
见谢宜瑶许久不开口,谢况还是努力找了个话题:“你身体可还有什么不适?都说病去如抽丝,久病难愈,最好还是叫御医来看看,免得落下病根。”
谢宜瑶这才努力从情绪中回过神来。上辈子她总是想得太少,脑子还没想好,身体就先做出行动,才致使祸事不断。这辈子她开始想得太多太远,却也是徒费精力,不如先应付好眼前的事。
“劳烦阿父挂心,我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只是卧床太久,有些使不上劲罢了。”
见谢宜瑶难得正常地回答,没有拿话刺他,谢况一时懵然。
谢宜瑶继续说:“若是得空,女儿会请大夫看看的。”
谢况闻言十分欣慰,又将女儿的这种反常当做是生了病的缘故。“年纪轻也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又继续主动找话题,“前些日子我见到子平,他很担心你的病情,你既然痊愈了,不如早些与他知晓,以免让他忧心。”
只是谢况试图用来破冰的这个话题,又一次踩在了谢宜瑶的雷点之上。
小婢女被她这个表情吓丢了魂,连忙跪下认错,谢宜瑶看了只觉得厌烦,挥挥手把屋子里的几个婢女都打发走了。
谢宜瑶扶正发钗,呆愣地望着铜镜,比起印象中那张已经有了衰老的痕迹、并且因为长期的病痛的折磨而消瘦的脸,镜中人的面容显得太过青春和姣好。
她起身打开屋门,只见院子里的梧桐金黄一片,树叶随风飘落,落入泥土之中。
人死不能复生,就如枯叶化为新泥,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整理。
但正如这片被她亲自下令砍倒的梧桐现在正好端端地生长着一样,她确确实实回到了自己十九岁的那一年。
她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一年正好是父亲谢况正式称帝的那一年,咸宁元年。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谢况选择咸宁二字作为年号,寄托了他希望南国境内海清河晏的愿望。
谢宜瑶望向屋内这些摆设,必备的家具虽然都一应俱全,却没有多少生活的痕迹,后来自己挑的许多稀奇古怪的宝物都不在,这必定是她刚刚搬进来的时候。
谢宜瑶定了定心神,勉强适应了自己重生的事实,她需要一点时间来捋清思绪。
如今既是秋天,那么离父亲称帝也没几个月,谢宜瑶和她的两个同母胞妹,才正式被册为公主并入住公主第……她记得这个时候,她和谢况的关系虽然说不上很好,但也还没恶化到无法改善的地步。
上一辈子她活得肆意张扬,做出许多荒唐事,最终却是死于疾病,生命停留在四十六岁那一年。
死后她的灵魂渐渐离开□□,漂浮在公主第的上空。
谢宜瑶看见在她的葬礼上,一群王公贵族虚伪地装出悲痛欲绝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一切也没什么好挂念的。
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回到了二十七年前,这个时候,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似乎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
“殿下,”婢女灵鹊走进屋内,“宫中刚来了口谕,陛下今天早膳要来咱们这用。”
谢宜瑶望着灵鹊的脸,突然有些出神。
灵鹊是上辈子跟着她最久的婢女了,从她只是京城谢家的大姑娘时,再到她成了尊贵的公主……往后十几年,灵鹊都一直是谢宜瑶最信任的人。
只是后来谢宜瑶做了一件事,惹怒了谢况,也牵连了灵鹊。
谢宜瑶从来不觉得自己重情重义,此时却鼻头突然一酸,突然觉得重新活到十九岁也没什么不好的。
“殿下,您在听吗?”见谢宜瑶没有反应,灵鹊在她面前挥了挥手,整个公主第中,敢这么干的也就只有她一个了。
“我刚刚没听清,可能是刚睡醒,还迷糊着吧。”谢宜瑶别过头,试图掩盖自己的失态。
灵鹊也没多问,只是重复了一遍:“宫中刚来了口谕,陛下今天早膳要来咱们这用。您既然都准备好了,不如先到前殿等着吧。”
谢宜瑶花了好一会儿才理解了灵鹊说的话,看来她是真的重生了。
若非如此,已经说出“不及黄泉不相见”之语的那个人,怎么可能会主动来见她。若非如此,昨日还在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她,怎么可能就好端端地坐在这里。
是上天都觉得她最后棋差一招太过可惜,所以要给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吗?
她决定刺杀身为皇帝的阿父的那一天,就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可噩梦就像缠绕她数年的病痛一般,折磨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本来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解脱了,但上天却给了她一次重来的机会。
这太荒谬了。
死而复生,这是谢宜瑶曾经为亡母袁盼祈祷过不知多少次的愿望。为什么偏偏是自己?这样宝贵的机会,犯下过那么多罪孽的谢宜瑶,凭什么可以获得?
纵使是自己重生,既然都已经回到二十多年前了,为何不能再早三年、五年呢?那样的话,还能再让她见一见阿母。
灵鹊见谢宜瑶神情恍惚的样子,关切地问道:“殿下,您要是身体还不舒服的话,不如再休息一会吧。陛下那边——”
“我没什么不舒服,”谢宜瑶连忙起身,“赶紧去前殿吧。”
既然现在她和父亲的关系还没有陷入僵局,就没有必要再得罪父亲。
父女若是反目,以现在二人的地位差异,受伤的只会有她自己而已。
*
谢宜瑶上辈子到死都住在这座宅第里。
虽然丈夫王均出任江夏内史的那几年,她偶尔也会到江夏居住,谢况也在那儿建了崭新的公主第,但是远远不及京城的宅第豪华舒适。加上谢宜瑶本来就巴不得和王均分居两地,因此她每次去江夏都不会久居,大部分时间都还是住在京城。
所以,这座宅第的一块砖、一根木,谢宜瑶都十分了解,轻车熟路地就走到了前殿正厅。
现在还是巳正时分,离用午膳的时间还早。皇帝政事忙碌,自然不会这么早到。
既然,还不如干脆别来……反正他也没多关心自己,不过是走个过场,做出关心的样子来,顺便吃个饭就会马上走的。相反,谢宜瑶大清早的就要早早准备好一切,乖乖等着他来。
谢况总是这样,哪怕只是突发奇想的随心之举,也总要让其他人都担惊受怕、惴惴不安的,谁让他是皇帝呢。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她因为谢况总是忙于朝事而疏忽了自己,时常向他闹脾气,就像小孩撒娇要吃甜食一样。闹得狠了,谢况还是会哄一哄她的。
可是后来谢宜瑶明白了,她这个公主对皇帝而言是无足轻重的存在。何况她早就出适了,连拿来结为姻亲的价值都用尽了。剩下的那些宠爱与关心,只是谢况展现慈父明君形象的作秀而已。而后来在私底下他贬损自己的那些话,才是他的真心。
不过没什么好可惜的,反正,她也并不喜爱身为皇帝的阿父。为了权力和财富,她才会偶尔讨好他。
现在还远远未到时机,谢宜瑶才会不介意和他一起演一出父慈女孝的好戏。
只是,谢宜瑶的种种思想准备都在见到谢况的那一刻化为了泡影。
新帝的身边簇拥着侍者与内官,正款款向她走来。谢宜瑶几乎是本能般地立刻站了起来,待谢况走近,她看清了他的脸。
谢况刚刚称帝,虽有政事困扰,但还是意气风发的样子。脸上没有几条皱纹,眉头也不会像他后来那样,时常紧绷着。
阿父原来还有这样的时候啊。
惊讶过后,淹没了谢宜瑶的是汹涌的恨意。她都快忘了自己是如何恨着面前这个男人了。
怎么就忘了呢?
或许是最后幽居在公主第的那几年时光冲淡了那些回忆,又或许是重生的不真实感让她一时间没能想起来……
但是仇恨像冰面下的暗流,虽然直到春季融雪后才会重见天日。因此凛凛寒冬时节是很难看见的,可是看不见,却也仍然存在。
只要看他一眼,她对他的恨意就全部复苏了。
谢况今日难得有闲,想见一见许久未见的长女——前些日子她一直卧病在床,谢况却碍于政务没能亲自看望她。
如今楚国正内忧外患,自己刚刚称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忽略了家人也是不得已的。
只是今天到了长女面前,他发现自己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和她相处。
称帝之前的几年他一直在外征战,常与妻女分离,袁氏去世之后,他与她留下的这几个孩子之间的隔阂更深了。
二女宜琬温柔和顺,三女宜环文静孤僻,谢况虽不能十分亲近,相处倒也还算和睦。唯有长女宜瑶,性子和她生母如出一辙。父女二人相谈,不出十句,总要生出口舌之争。
谢况即位称帝,追封袁氏为皇后。几个月后,他将袁氏所出的三女都封为公主,极尽殊荣。至于其他姬妾所出的第四女尚幼,暂时不予册封。
其实按照前朝惯例,皇女一般到十五岁才册封公主,第三女宜环还未到年龄,但为了表示对袁氏所出三女的重视,他破例将谢宜环也一并封为公主了。
谢况本来觉得,现在他和谢宜瑶的关系应当会因此缓和一点才对。
但当真的到了她面前,寒暄一番之后,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谢宜瑶也不主动挑起话头,殿内阒然无声,安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其实并非谢宜瑶故意不理谢况,眼下光是连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都十分困难了。她恨他的理由实在太多了,全部、每一个,都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现在的谢况正值壮年,比谢宜瑶去世时的年纪都要小。他以现在的心智,能否躲过重活一世的她的杀招?
谢宜瑶马上放弃了这个危险的念头,能谋权篡位的新帝,纵使才过而立之年,城府也绝对不可小觑。即使硬碰硬,以她现在的身板,也没可能比过久经沙场的谢况。
见谢宜瑶许久不开口,谢况还是努力找了个话题:“你身体可还有什么不适?都说病去如抽丝,久病难愈,最好还是叫御医来看看,免得落下病根。”
谢宜瑶这才努力从情绪中回过神来。上辈子她总是想得太少,脑子还没想好,身体就先做出行动,才致使祸事不断。这辈子她开始想得太多太远,却也是徒费精力,不如先应付好眼前的事。
“劳烦阿父挂心,我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只是卧床太久,有些使不上劲罢了。”
见谢宜瑶难得正常地回答,没有拿话刺他,谢况一时懵然。
谢宜瑶继续说:“若是得空,女儿会请大夫看看的。”
谢况闻言十分欣慰,又将女儿的这种反常当做是生了病的缘故。“年纪轻也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又继续主动找话题,“前些日子我见到子平,他很担心你的病情,你既然痊愈了,不如早些与他知晓,以免让他忧心。”
只是谢况试图用来破冰的这个话题,又一次踩在了谢宜瑶的雷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