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林氏跟祝妤刚进主院,还没坐下,一小厮便急急忙忙跑到跟前。
“何事如此匆忙,当心冲撞了夫人和小姐!”祝林氏身后站着的一老嬷嬷见小厮行事如此莽撞,连忙站出来指责道。
小厮听此话连忙跪下请罪:“小的知错,请夫人小姐恕罪!”
祝林氏挥了挥手他无事,由身边的嬷嬷扶上主座说道:“何事如此慌张!”
小厮祝林氏不怪罪于他,松了一口气,连忙将怀中的信封呈上说:“回夫人,是您娘家广陵来信,说是紧要事,让小的务必快快交予到夫人手上。”
祝林氏听是娘家那边来信,连忙让嬷嬷接过小厮手中的信,嬷嬷将信接过呈给祝林氏,祝林氏接过打开,看着信上的内容,大惊失色。
祝妤看着母亲如此模样,心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才能让母亲都失态,走上前问道:“母亲,发生了何事,竟让您都大惊?”
祝林氏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挥手让下人们都退下。
待下人们都退下之后,祝林氏拍了拍祝妤的手,示意自己无事,叹了口气说:“是你舅舅来信,你外祖父前些日子与人吃酒,非得与人比拼骑马,不知为何惊了马,幸得旁边带了一众奴仆,一直在旁护着,这才没出大事,只是你祖父还是在混乱中伤了一条胳膊,你外祖父平日里身体在如何硬朗,终究是上了年纪,此次受伤,也是大伤元气。”
祝妤听是外祖父受伤,心中也是担忧不止,虽然只幼时母亲带她回广陵省亲见过几回,但外祖父还是很疼她的,常常派人送一些广陵的时令瓜果,或是搜罗到什么新鲜玩意,也会念着汴京城的外孙女一份。
“母亲莫急,外祖父吉人自有天相,定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的!”祝妤握住祝林氏的一双手安慰道。
祝林氏喝了一口桌上的清茶,叹气道:“我嫁予你父亲二十余年,广陵离汴京城又如此遥远,距上次回娘家,已有七八年之隔,现如今你外祖父伤了腿,我做女儿的不能到他老人家跟前,实属不孝啊!”说完还用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花。
祝妤知祝林氏现如今优思过重,却也不知如何安慰,广陵距汴京城,就算是马车紧赶也要一月有余,如此一来一回便要耗费大量人力马力。
祝妤在主院陪同祝林氏用过午膳,便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祝妤坐在窗边的小榻上,喝了口青葭斟的清茶,挥了挥手让她们退下,独留阿舞留在屋中。
待人退下之后,祝妤让阿舞坐到她对面,倒了杯茶递到她眼前,阿舞接过喝了一口放下,对着祝妤说:“发生了何事,你从夫人那回来之后便一直叹气不止。”
祝妤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说:“是我外祖父那边,方才我舅舅来信,说是我外祖父与人吃酒出了意外,伤了腿,现在正急着呢!”
阿舞见祝妤兴致不高,也不知如何安慰,只得干巴巴的说了句:“你外祖父定会无事的!”
祝妤知阿舞是在安慰自己,叹了口气说:“外祖父待我不薄,虽有多年未见,但舅舅家的几个姐姐有的,外祖父也不会少了我,这些年抬进琉院的稀罕物都是一箱接一箱的,现如今本应安享晚年的他受这伤,我就是想为他老人家做些什么,也无能为力。”
祝妤低落了一阵,也不想一旁的阿舞为她担忧,朝她笑了笑,说了另外一件事:“算算日子,再过半月长兄就会汴京了,他这次外出办案一走就是两月,这次回家,应会好好待上好一阵。”
祝林氏育有俩子一女,长子祝怿,现任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官,当年一举登科,圣上钦点的榜眼;次子祝恒,刚及束发之年,在圣上亲卫御林军中当职,前途一片光景。
再说祝妤,祝府嫡长女,及笄之礼时一袭大袖袄裙,朱唇粉面,柳眉杏眼,出落得亭亭玉立,宴会上弹得一手箜篌昆山玉碎,芙蓉泣露。
汴京城谁人不羡艳祝府的儿女,虽说祝大人有几房妾室,可祝大人对祝林氏可是宠爱有加,不曾做出宠妾灭妻之事,就连那些个庶子庶女也是在祝林氏生完祝妤之后元气大伤,不宜再孕才出生的。
汴京城那些个贵妇们都叹祝林氏命好,夫家宠幸,儿女出息,妾室敬畏,而在汴京城,谁家没为后院的琐事烦过心。
阿舞来祝府不过半年,对于那汴京城无数少女倾心的祝家大少爷也只见过一面,但是见祝妤知兄长即将归家的喜悦,也为她高兴,只是脸上习惯性的挂着冷淡表情看不出来。
晚上祝妤去主院同祝大人和祝林氏一同食用晚膳,进屋时只看到祝大人一人坐在主位,未见祝林氏身影。
祝大人见着祝妤来了,令人将一字画拿来,递至祝妤跟前说:“阿妤,这个给你!”
祝妤接过,将字画微微展开,疑惑的说:“父亲,怎的想起送我字画了?”
祝大人摸了摸胡须,笑着说:“你不是仰慕怀公子已久,这正是他的亲笔画。”
祝妤听到是怀公子亲迹,眼睛微微瞪大,不可置信的说:“怀公子!父亲,您怎么得来的,怀公子的墨宝可是千金难求的!”
祝大人见着女儿惊喜的模样,笑意更甚道:“这是我昔日部下所赠,早些年我于他有恩,他现如今在徐州任职,无意间得此字画,见是怀公子真迹,今日他回京述职,便将此字画赠与我,全了当年的恩情。”
祝妤宝贝的将字画收好,对着祝大人感激的说:“女儿谢过父亲,只是如此贵重之物,您就这样给了女儿,会不会·······”
祝大人挥了挥手,不甚在意地说道:“无碍,你收着便是,它再贵重也不及我的女儿高兴珍贵,今日看你如此欢喜,为爹也高兴。”
祝妤闻言,心中的欢喜更甚,更多的是感动,祝大人见祝妤欣喜模样也是满眼笑意。
祝林氏领着一小丫鬟进门时见着这幅光景,笑着出声:“今日你父亲散职进门后便笑脸盈盈,未曾想是给你准备着惊喜。”
祝妤朝祝林氏起身问好,将字画递给身后的青葭,让她收好,对祝林氏笑着说道:“我的爹爹是世上最好的爹爹!”
祝大人听祝妤对他的评价,不禁失笑,摸着胡须摇了摇头,满眼都是对女儿的宠溺。
祝林氏见祝妤对父亲的崇拜,有些吃味:“那母亲呢?母亲就不是世上最好的母亲了吗?”
祝妤抱住祝林氏的一边胳膊,头轻轻依偎在祝林氏肩上说:“阿娘也是世上最好的阿娘!”
祝林氏闻言宠溺的点了点祝妤的脑袋,说:“好了,先吃晚饭吧!不用等你二哥哥了,他今日在宫中职业,不会回来了。”
祝妤点点头,坐上座,丫鬟们上前替三人布筷。
期间,祝林氏对祝妤说:“妤儿,今日我与你父亲商量了,过两日回一趟广陵看看你外祖父,这几日你便收拾一下,后日同我一起回去吧!”
祝妤闻言知是今日白天舅舅的信的缘故,点了点头应下。
吃完晚膳,祝妤同父亲和母亲道别,抱着字画回到琉院,路上是她都不察觉的轻快步伐。
“何事如此匆忙,当心冲撞了夫人和小姐!”祝林氏身后站着的一老嬷嬷见小厮行事如此莽撞,连忙站出来指责道。
小厮听此话连忙跪下请罪:“小的知错,请夫人小姐恕罪!”
祝林氏挥了挥手他无事,由身边的嬷嬷扶上主座说道:“何事如此慌张!”
小厮祝林氏不怪罪于他,松了一口气,连忙将怀中的信封呈上说:“回夫人,是您娘家广陵来信,说是紧要事,让小的务必快快交予到夫人手上。”
祝林氏听是娘家那边来信,连忙让嬷嬷接过小厮手中的信,嬷嬷将信接过呈给祝林氏,祝林氏接过打开,看着信上的内容,大惊失色。
祝妤看着母亲如此模样,心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才能让母亲都失态,走上前问道:“母亲,发生了何事,竟让您都大惊?”
祝林氏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挥手让下人们都退下。
待下人们都退下之后,祝林氏拍了拍祝妤的手,示意自己无事,叹了口气说:“是你舅舅来信,你外祖父前些日子与人吃酒,非得与人比拼骑马,不知为何惊了马,幸得旁边带了一众奴仆,一直在旁护着,这才没出大事,只是你祖父还是在混乱中伤了一条胳膊,你外祖父平日里身体在如何硬朗,终究是上了年纪,此次受伤,也是大伤元气。”
祝妤听是外祖父受伤,心中也是担忧不止,虽然只幼时母亲带她回广陵省亲见过几回,但外祖父还是很疼她的,常常派人送一些广陵的时令瓜果,或是搜罗到什么新鲜玩意,也会念着汴京城的外孙女一份。
“母亲莫急,外祖父吉人自有天相,定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的!”祝妤握住祝林氏的一双手安慰道。
祝林氏喝了一口桌上的清茶,叹气道:“我嫁予你父亲二十余年,广陵离汴京城又如此遥远,距上次回娘家,已有七八年之隔,现如今你外祖父伤了腿,我做女儿的不能到他老人家跟前,实属不孝啊!”说完还用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花。
祝妤知祝林氏现如今优思过重,却也不知如何安慰,广陵距汴京城,就算是马车紧赶也要一月有余,如此一来一回便要耗费大量人力马力。
祝妤在主院陪同祝林氏用过午膳,便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祝妤坐在窗边的小榻上,喝了口青葭斟的清茶,挥了挥手让她们退下,独留阿舞留在屋中。
待人退下之后,祝妤让阿舞坐到她对面,倒了杯茶递到她眼前,阿舞接过喝了一口放下,对着祝妤说:“发生了何事,你从夫人那回来之后便一直叹气不止。”
祝妤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说:“是我外祖父那边,方才我舅舅来信,说是我外祖父与人吃酒出了意外,伤了腿,现在正急着呢!”
阿舞见祝妤兴致不高,也不知如何安慰,只得干巴巴的说了句:“你外祖父定会无事的!”
祝妤知阿舞是在安慰自己,叹了口气说:“外祖父待我不薄,虽有多年未见,但舅舅家的几个姐姐有的,外祖父也不会少了我,这些年抬进琉院的稀罕物都是一箱接一箱的,现如今本应安享晚年的他受这伤,我就是想为他老人家做些什么,也无能为力。”
祝妤低落了一阵,也不想一旁的阿舞为她担忧,朝她笑了笑,说了另外一件事:“算算日子,再过半月长兄就会汴京了,他这次外出办案一走就是两月,这次回家,应会好好待上好一阵。”
祝林氏育有俩子一女,长子祝怿,现任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官,当年一举登科,圣上钦点的榜眼;次子祝恒,刚及束发之年,在圣上亲卫御林军中当职,前途一片光景。
再说祝妤,祝府嫡长女,及笄之礼时一袭大袖袄裙,朱唇粉面,柳眉杏眼,出落得亭亭玉立,宴会上弹得一手箜篌昆山玉碎,芙蓉泣露。
汴京城谁人不羡艳祝府的儿女,虽说祝大人有几房妾室,可祝大人对祝林氏可是宠爱有加,不曾做出宠妾灭妻之事,就连那些个庶子庶女也是在祝林氏生完祝妤之后元气大伤,不宜再孕才出生的。
汴京城那些个贵妇们都叹祝林氏命好,夫家宠幸,儿女出息,妾室敬畏,而在汴京城,谁家没为后院的琐事烦过心。
阿舞来祝府不过半年,对于那汴京城无数少女倾心的祝家大少爷也只见过一面,但是见祝妤知兄长即将归家的喜悦,也为她高兴,只是脸上习惯性的挂着冷淡表情看不出来。
晚上祝妤去主院同祝大人和祝林氏一同食用晚膳,进屋时只看到祝大人一人坐在主位,未见祝林氏身影。
祝大人见着祝妤来了,令人将一字画拿来,递至祝妤跟前说:“阿妤,这个给你!”
祝妤接过,将字画微微展开,疑惑的说:“父亲,怎的想起送我字画了?”
祝大人摸了摸胡须,笑着说:“你不是仰慕怀公子已久,这正是他的亲笔画。”
祝妤听到是怀公子亲迹,眼睛微微瞪大,不可置信的说:“怀公子!父亲,您怎么得来的,怀公子的墨宝可是千金难求的!”
祝大人见着女儿惊喜的模样,笑意更甚道:“这是我昔日部下所赠,早些年我于他有恩,他现如今在徐州任职,无意间得此字画,见是怀公子真迹,今日他回京述职,便将此字画赠与我,全了当年的恩情。”
祝妤宝贝的将字画收好,对着祝大人感激的说:“女儿谢过父亲,只是如此贵重之物,您就这样给了女儿,会不会·······”
祝大人挥了挥手,不甚在意地说道:“无碍,你收着便是,它再贵重也不及我的女儿高兴珍贵,今日看你如此欢喜,为爹也高兴。”
祝妤闻言,心中的欢喜更甚,更多的是感动,祝大人见祝妤欣喜模样也是满眼笑意。
祝林氏领着一小丫鬟进门时见着这幅光景,笑着出声:“今日你父亲散职进门后便笑脸盈盈,未曾想是给你准备着惊喜。”
祝妤朝祝林氏起身问好,将字画递给身后的青葭,让她收好,对祝林氏笑着说道:“我的爹爹是世上最好的爹爹!”
祝大人听祝妤对他的评价,不禁失笑,摸着胡须摇了摇头,满眼都是对女儿的宠溺。
祝林氏见祝妤对父亲的崇拜,有些吃味:“那母亲呢?母亲就不是世上最好的母亲了吗?”
祝妤抱住祝林氏的一边胳膊,头轻轻依偎在祝林氏肩上说:“阿娘也是世上最好的阿娘!”
祝林氏闻言宠溺的点了点祝妤的脑袋,说:“好了,先吃晚饭吧!不用等你二哥哥了,他今日在宫中职业,不会回来了。”
祝妤点点头,坐上座,丫鬟们上前替三人布筷。
期间,祝林氏对祝妤说:“妤儿,今日我与你父亲商量了,过两日回一趟广陵看看你外祖父,这几日你便收拾一下,后日同我一起回去吧!”
祝妤闻言知是今日白天舅舅的信的缘故,点了点头应下。
吃完晚膳,祝妤同父亲和母亲道别,抱着字画回到琉院,路上是她都不察觉的轻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