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
大楚天授元年冬日,新帝登基的第一年,江南岑家安国将军府上。
南疆战况稍有进展,岑昭便着着那银亮盔甲一溜烟的回到京城郢都复了皇命,之后便一路快马加鞭地赶回老家,嘴上说的是想念外婆和孩子。
无论是西夏鹜族,还是大楚子民,两国皆知,大楚战无不胜的安国将军岑昭并不心悦于与西夏公主赫连初结连理这事,西夏大楚关于西北边境百余座城池之争,已经由来五十余年,非一朝名将就可解决之事端,打打停停对于边境贸易,百姓民生也甚为灾祸。
于是乎,七年前,西夏提出送来唯一的公主和亲,百座城池也只取其中十分之三,倘若礼成,西夏鹜族与大楚之兵三十年内绝不再互相进犯,令边境百姓都能够休养生息,两国也互通有无。
先帝和众臣们心里原是情愿的,只是若轻易指派那储君之位上的皇子诚惶诚恐地去迎娶,怕不是有失大楚的脸面,和亲一事,论诚意论考量,似乎众人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了那位少年意气的大楚战神,岑国公府的岑昭是也。
柱梁交错的大殿内,阴影拢了少年将军的大半边脸,那双向来明亮的眸子于躬身间显出一丝的晦暗不明,所有人都在屏息等他开口。
鹜族女子是长于游牧狩猎的民族,且常年于草原沙漠中迁徙流转,因此不似大楚女子,鹜族女子大多身材高大,也无须缠足,听闻赫连初更是如此,见者也无不夸赞她硕人其颀,且她一身功夫,更是于战场之上与岑昭厮杀过几次,岑昭也是险胜。
所以大殿上听到先帝问他可愿迎娶西夏公主时,谁也不知晓,他心中有过几瞬竟满是欢喜。
为了操办这场喜事,整个江南城都忙了三个月,可岑昭从未料到,竟一开始,就都是错的。
“将军,在战场上赢了我还不够么,倘若我嫁于东宫,伏小做低尚有前途,嫁于你,我能谋些什么前途?”洞房花烛夜,那烈性的女子却自己掀了盖头来。
烛光明灭里,好一张美人面,且因是纯然的异域血统,岑昭才刚刚发现,她葳蕤长发竟是深红色,眼眸也是浅浅的灰色,高鼻深目,单论长相可谓是妖冶倾城,只是长了一张蛇蝎口,字字诛人心,透出几分沙场战士的犀利和傲气。
真当了喜事好好喝醉了酒,推开房门的岑昭,听完这话,酒醒了大半,他本可以装作酒醉,强要了她,也不会有任何的后果,可他终究是站在床边定睛看她半晌,抚了袖子,转身睡在了偏房榻上。
慢慢地,且岑府上下早已皆知晓这对夫妻的貌合神离,岑昭在家的时候,偶有流连花街柳巷,国公夫人对此也是不闻不问,只是忙于侍弄花草,且两人成亲两年,国公夫人的肚子尚且不见动静。
岑昭一直以为,赫连初对自己向来是厌恶至极,可她后来也主动与自己行了几次夫妻之事,他本想于这桩悲冷联姻里做个正人君子,可他也是凡人,无法推拒冬日之夜里赫连初偶尔的示好和诱惑,鹜族女子于床榻间却也果真非寻常人间滋味。
可岑昭想多了,赫连初不过如她从塞漠带回的那盆吐火罗花,花开时热烈,花闭时冷淡,去来由心,可本性终是阴冷万分,三年后,她再也未曾与他有过任何亲昵。
再后来,岑昭从青楼里带回一位美娇娘秦氏,每日都是笑盈盈、娇滴滴一副模样,是岑昭少年时最不欢喜的那类女子,比起对谁都冷眼冷面的赫连初,岑府上下奴仆都也更愿伺候这位青楼女子,岑昭的床榻也从偏房搬进了美娇娘的竹园小屋里。
“若你愿意为他添个子嗣,我定然劝他赐你名分,我常年练武,身子有亏损,生育不成,等我死了,这岑府就是你的了,你不必急。”赫连氏统共不知跟秦氏说过几句话,唯独这句,秦氏记得真切,却也未曾告诉过岑昭。
一年后,秦氏的女儿降生在先帝去世前一月。
“将军,昨夜您入眠后,赫连氏来过您房里,坐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今早便骑马出了江南郡城门往北去了。”昨夜岑昭和友人饮了酒,不愿回竹园令孩子闻到,便宿在了书房。
作为常年驻扎军旅之人,他何曾睡的真切过,其实赫连氏来的时候,他隐约是知道的,她身上一直有一股奇特的异香,那异香飘散在床头许久,她纤细有着薄茧的手指似乎拂过了下他俊美高傲的脸庞,因她的手指凉的有些惊人,于是岑昭忍不住避开了,却没睁眼。
她似乎被吓了一跳,慌忙站起,忽而,岑昭听她轻飘飘地说了句什么话,才开门走了,赫连初未曾有时缘告诉他,她极爱他归家后褪去沙场血腥之气,换上居家的青衫后,同秦氏和孩子打闹嬉戏的场景,她从不曾嫉妒和艳羡什么,只会偷偷站在廊柱后多看几眼他们一家三口,便就知足了。
听到赫连初出了城门,岑昭未有什么怀疑,虽然性子怪,可她这些年都很安分,没有出过什么岔子,手下人跟着就是。
离奇的是,隔日吃早饭时,忽地来了几位身着深碧色官服的御庭司秘卫,御庭司是直属于皇上的人,偶尔会为了专人专事传递皇帝的密诏,岑昭原想屏退众人再听,可领头两位秘卫对视了一眼,却说:“圣上的密诏是传给岑府上下的,须得众人一同接旨。”
“是,微臣参见陛下。”岑昭向来清明的眸,在撩开袍子跪下的那一刻,显出一丝不易令人察觉的迷茫忧虑。
“陛下亲口传喻,御庭司于半月前在西北边境抓住一鹜族奸细,据其供述,西夏公主赫连氏乃鹜族安插入我大楚的奸细,潜伏于安国将军府内为其母族牟利数载,损我大楚利益不计其数,现令安国将军岑昭行护国之责,亲自率兵速速捉拿此西夏奸细,务必将其送至圣驾前判罪,则可保国公府满门上下荣耀俱在,陛下决不牵连于将军。”传喻的男人说完挑了挑眉毛,像是还有下文。
“臣接旨,陛下还有什么要讲的么。”岑昭缓缓地问他,寒冷冬日,跪着的秦氏和下人们脑门上的汗瞬间都冒了出来,仿佛项上人头就要落地。
那秘卫却不知有何缘由,仍是面无表情,追加了一句:“赫连初正纠结了一只叛军赶赴郢都,举着清君侧的名号,似乎是要杀掉哪位重臣,将军您可是要抓紧出发了。”
咽了一口唾沫,岑昭平生不常见地深深皱起眉头。
来不及多想,岑昭牵了一匹马,边往郢都疾驰而去边沿路抽调精军百余人,一刻也未敢歇息,可也不见赫连初的踪迹,路上也未见大批军马的痕迹,真的有什么清君侧的叛军吗。
新帝公冶溟登基前,岑昭与他是从小勾肩搭背的兄弟,可他登基以后,岑昭却偶尔觉得自己不大认此人了,哪怕他也不是日日上朝的文臣,未深度纠结于权谋党争。
大楚天授元年冬日,新帝登基的第一年,江南岑家安国将军府上。
南疆战况稍有进展,岑昭便着着那银亮盔甲一溜烟的回到京城郢都复了皇命,之后便一路快马加鞭地赶回老家,嘴上说的是想念外婆和孩子。
无论是西夏鹜族,还是大楚子民,两国皆知,大楚战无不胜的安国将军岑昭并不心悦于与西夏公主赫连初结连理这事,西夏大楚关于西北边境百余座城池之争,已经由来五十余年,非一朝名将就可解决之事端,打打停停对于边境贸易,百姓民生也甚为灾祸。
于是乎,七年前,西夏提出送来唯一的公主和亲,百座城池也只取其中十分之三,倘若礼成,西夏鹜族与大楚之兵三十年内绝不再互相进犯,令边境百姓都能够休养生息,两国也互通有无。
先帝和众臣们心里原是情愿的,只是若轻易指派那储君之位上的皇子诚惶诚恐地去迎娶,怕不是有失大楚的脸面,和亲一事,论诚意论考量,似乎众人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了那位少年意气的大楚战神,岑国公府的岑昭是也。
柱梁交错的大殿内,阴影拢了少年将军的大半边脸,那双向来明亮的眸子于躬身间显出一丝的晦暗不明,所有人都在屏息等他开口。
鹜族女子是长于游牧狩猎的民族,且常年于草原沙漠中迁徙流转,因此不似大楚女子,鹜族女子大多身材高大,也无须缠足,听闻赫连初更是如此,见者也无不夸赞她硕人其颀,且她一身功夫,更是于战场之上与岑昭厮杀过几次,岑昭也是险胜。
所以大殿上听到先帝问他可愿迎娶西夏公主时,谁也不知晓,他心中有过几瞬竟满是欢喜。
为了操办这场喜事,整个江南城都忙了三个月,可岑昭从未料到,竟一开始,就都是错的。
“将军,在战场上赢了我还不够么,倘若我嫁于东宫,伏小做低尚有前途,嫁于你,我能谋些什么前途?”洞房花烛夜,那烈性的女子却自己掀了盖头来。
烛光明灭里,好一张美人面,且因是纯然的异域血统,岑昭才刚刚发现,她葳蕤长发竟是深红色,眼眸也是浅浅的灰色,高鼻深目,单论长相可谓是妖冶倾城,只是长了一张蛇蝎口,字字诛人心,透出几分沙场战士的犀利和傲气。
真当了喜事好好喝醉了酒,推开房门的岑昭,听完这话,酒醒了大半,他本可以装作酒醉,强要了她,也不会有任何的后果,可他终究是站在床边定睛看她半晌,抚了袖子,转身睡在了偏房榻上。
慢慢地,且岑府上下早已皆知晓这对夫妻的貌合神离,岑昭在家的时候,偶有流连花街柳巷,国公夫人对此也是不闻不问,只是忙于侍弄花草,且两人成亲两年,国公夫人的肚子尚且不见动静。
岑昭一直以为,赫连初对自己向来是厌恶至极,可她后来也主动与自己行了几次夫妻之事,他本想于这桩悲冷联姻里做个正人君子,可他也是凡人,无法推拒冬日之夜里赫连初偶尔的示好和诱惑,鹜族女子于床榻间却也果真非寻常人间滋味。
可岑昭想多了,赫连初不过如她从塞漠带回的那盆吐火罗花,花开时热烈,花闭时冷淡,去来由心,可本性终是阴冷万分,三年后,她再也未曾与他有过任何亲昵。
再后来,岑昭从青楼里带回一位美娇娘秦氏,每日都是笑盈盈、娇滴滴一副模样,是岑昭少年时最不欢喜的那类女子,比起对谁都冷眼冷面的赫连初,岑府上下奴仆都也更愿伺候这位青楼女子,岑昭的床榻也从偏房搬进了美娇娘的竹园小屋里。
“若你愿意为他添个子嗣,我定然劝他赐你名分,我常年练武,身子有亏损,生育不成,等我死了,这岑府就是你的了,你不必急。”赫连氏统共不知跟秦氏说过几句话,唯独这句,秦氏记得真切,却也未曾告诉过岑昭。
一年后,秦氏的女儿降生在先帝去世前一月。
“将军,昨夜您入眠后,赫连氏来过您房里,坐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今早便骑马出了江南郡城门往北去了。”昨夜岑昭和友人饮了酒,不愿回竹园令孩子闻到,便宿在了书房。
作为常年驻扎军旅之人,他何曾睡的真切过,其实赫连氏来的时候,他隐约是知道的,她身上一直有一股奇特的异香,那异香飘散在床头许久,她纤细有着薄茧的手指似乎拂过了下他俊美高傲的脸庞,因她的手指凉的有些惊人,于是岑昭忍不住避开了,却没睁眼。
她似乎被吓了一跳,慌忙站起,忽而,岑昭听她轻飘飘地说了句什么话,才开门走了,赫连初未曾有时缘告诉他,她极爱他归家后褪去沙场血腥之气,换上居家的青衫后,同秦氏和孩子打闹嬉戏的场景,她从不曾嫉妒和艳羡什么,只会偷偷站在廊柱后多看几眼他们一家三口,便就知足了。
听到赫连初出了城门,岑昭未有什么怀疑,虽然性子怪,可她这些年都很安分,没有出过什么岔子,手下人跟着就是。
离奇的是,隔日吃早饭时,忽地来了几位身着深碧色官服的御庭司秘卫,御庭司是直属于皇上的人,偶尔会为了专人专事传递皇帝的密诏,岑昭原想屏退众人再听,可领头两位秘卫对视了一眼,却说:“圣上的密诏是传给岑府上下的,须得众人一同接旨。”
“是,微臣参见陛下。”岑昭向来清明的眸,在撩开袍子跪下的那一刻,显出一丝不易令人察觉的迷茫忧虑。
“陛下亲口传喻,御庭司于半月前在西北边境抓住一鹜族奸细,据其供述,西夏公主赫连氏乃鹜族安插入我大楚的奸细,潜伏于安国将军府内为其母族牟利数载,损我大楚利益不计其数,现令安国将军岑昭行护国之责,亲自率兵速速捉拿此西夏奸细,务必将其送至圣驾前判罪,则可保国公府满门上下荣耀俱在,陛下决不牵连于将军。”传喻的男人说完挑了挑眉毛,像是还有下文。
“臣接旨,陛下还有什么要讲的么。”岑昭缓缓地问他,寒冷冬日,跪着的秦氏和下人们脑门上的汗瞬间都冒了出来,仿佛项上人头就要落地。
那秘卫却不知有何缘由,仍是面无表情,追加了一句:“赫连初正纠结了一只叛军赶赴郢都,举着清君侧的名号,似乎是要杀掉哪位重臣,将军您可是要抓紧出发了。”
咽了一口唾沫,岑昭平生不常见地深深皱起眉头。
来不及多想,岑昭牵了一匹马,边往郢都疾驰而去边沿路抽调精军百余人,一刻也未敢歇息,可也不见赫连初的踪迹,路上也未见大批军马的痕迹,真的有什么清君侧的叛军吗。
新帝公冶溟登基前,岑昭与他是从小勾肩搭背的兄弟,可他登基以后,岑昭却偶尔觉得自己不大认此人了,哪怕他也不是日日上朝的文臣,未深度纠结于权谋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