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不似其他皇子在国子监读书,因他半月前才算正式回到宫中,功课进展与其余皇子全然不同,是以他每日只在自己的景明宫听半日的讲,下午半日则去往大理寺处理事务。
这也意味着阿篱每日只需当半日的差,她原先以为自己入宫会忙上许多,不想空闲却更多了。
景明宫在皇城最东向景风门外,严格来说已经出了皇城的范围,原先是金吾卫禁军驻所。后来金吾卫扩充整编,搬至景明宫隔壁的大署内,这一处宫院便空置了。
景明宫共计四进院落,只最前面正殿用作书房,另有一院做寝殿,其余院落尚还空置。其实便是那寝殿布置出来也不过是当作幌子,萧衍日常若不是歇在云府,便是在大理寺。
倒是后苑紧临御守溪,烟雨迷蒙中松柏森森,云遮雾笼,清亮的溪水经过宫内云麓山,穿过宫墙深深,流至长日寂寂的景明宫单拱石桥下,旋着不知打哪处深宫寄出的红叶。
阿篱趴在正殿那挂着“慎独”的墨卷下循约写她的誓文,寥寥数字已将脸羞上飞红,她觉得这忸怩的文字实在不易写在书房这种恭肃的地方,只敷衍了两句便去案上寻青玉盒子。
盒子里放着一枚温润的玉章,她蘸了泥,敲出来发现确实是熟悉的兔子章。
盒子底还有一张对折的瓷青纸,萧衍此时同许太傅为着新科举子的官卷去了贡院,偌大的书房只阿篱一人,她便好奇地打开那张纸,待看见纸上内容后,一时只余无言。
明河作枕萧郎语,终日与花深篱去。
虽然已经知晓萧衍的情谊,可这样直白的话由他这样宣之于口,还大刺刺地放在自己的书案上——更何况这两句全然不似他惯常语气,倒透着缠绵的小女儿情态,她只能怨自己管不住好奇的手。
一直到正午,萧衍才独身回到景明宫。彼时阿篱在南窗下读着他书架上的经世之书,正觉疲乏了,抬眼看见男人一张笑颜。
“公子回来了。”
“嗯。”他柔声道:“一起用膳。”
阿篱恍惚间就有一种两人已然厮守多年的错觉。
饭席间,萧衍同她提到西固失玉一案的银子已经有眉目了,只是那典出去的玉终究是再难收回,对枉杀的西固百姓也无法交代。
毕竟皇子性命与庶民之命,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追回的银子是要入国库吗?”阿篱问。
“嗯,户部的意思,是要将这一项银子用在修皇陵上。”他细心地替阿篱挑去鱼肉上的小刺,转而道:“但皇帝坚信自己春秋鼎盛,心里不愿此时兴修皇陵,所以户部的折子还压着。”
阿篱又问了自己一直好奇的问题:“似乎从未听公子亲昵称呼圣上,可是公子记着一直被养在行宫的的缘故?”
他轻笑:“皇家亲缘本就淡薄,而且皇帝对我的血脉一直存有疑虑。”
“我对骨肉亲情没有过期待,也无所谓被养在哪里。”
“小篱倒是同父母关系极好。”他兴致盎然道:“在江州虽然只有寥寥数面,我看得出你父母对你的疼惜,无怪中秋那夜你会思乡心切。”
阿篱不愿引他伤怀,连忙把这个话题岔过去,夸了一通景明宫的饭菜,又同她说起自己修武的事。
萧衍已为她计划好了,以后半日读书,余下半日在书房后一处空置的院落练习基本招式,还让她将青钰也带过来,主仆二人一并学习反而更快。
阿篱又想到前段时间听闻沿海有乱,近期再无新的消息了,便同萧衍打听此事。
哪知他答:“沿海一带除交趾势力错杂,其余尚还安宁,倒是北疆或有麻烦。”
“北疆不是有大皇子驻守吗,听闻大皇子骁勇善战,北域蛮族又多是一团散沙,怎会有麻烦?”
萧衍闻言面色迅速黑沉下去,似乎压着怒意:“你不是说对大皇子闻所未闻,怎知他骁勇善战?”
“这名头上京无人不知吧?”阿篱奇怪他为何突然变了脸色,心内惶惑,又补充道:“就像四殿下,京中不是盛传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嗯。”
之后,他再未多言一句,倒是仍旧默默替阿篱夹菜。
饭毕,萧衍将阿篱带至栖梧院,这个院落完全应着它的名字,院内遍植梧桐,连铺地的青石板上雕刻的也是梧叶。外面还飘着细雨,两人在正堂蝠绒地毯上教学。
栖梧院的正房极为开阔,四面的漏窗皆可推开,那窗上也是梧桐叶纹路。
天光透过深漆色的檀木窗格筛进屋内,映在少女藕粉色的衣摆,和因为坚持不住而面露痛苦之色的小脸上。他看着着实于心不忍,便唤来照影做督工,只身往大理寺去了。
虽然萧衍知晓修武会吃不少苦头,便是他自己也是无数的苦痛磨砺出来的,但看着心爱的女子吃这份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觉得自己先前还是过于想当然了,他完全做不到像对待照影宣杪那样狠下心去训练她,只要她略微皱一皱眉头,他便会丢盔弃甲,心内软的一塌糊涂。
于是,一连三日,萧衍再也没有不自量力地做她的师傅,此事便交由照影代劳。阿篱她们主仆二人倒是在照影的教导下进步飞快。
当然,青钰的进步属于有目共睹。阿篱的进步属于只有她自己清楚的,只是体质稍稍增强了些。
这也意味着阿篱每日只需当半日的差,她原先以为自己入宫会忙上许多,不想空闲却更多了。
景明宫在皇城最东向景风门外,严格来说已经出了皇城的范围,原先是金吾卫禁军驻所。后来金吾卫扩充整编,搬至景明宫隔壁的大署内,这一处宫院便空置了。
景明宫共计四进院落,只最前面正殿用作书房,另有一院做寝殿,其余院落尚还空置。其实便是那寝殿布置出来也不过是当作幌子,萧衍日常若不是歇在云府,便是在大理寺。
倒是后苑紧临御守溪,烟雨迷蒙中松柏森森,云遮雾笼,清亮的溪水经过宫内云麓山,穿过宫墙深深,流至长日寂寂的景明宫单拱石桥下,旋着不知打哪处深宫寄出的红叶。
阿篱趴在正殿那挂着“慎独”的墨卷下循约写她的誓文,寥寥数字已将脸羞上飞红,她觉得这忸怩的文字实在不易写在书房这种恭肃的地方,只敷衍了两句便去案上寻青玉盒子。
盒子里放着一枚温润的玉章,她蘸了泥,敲出来发现确实是熟悉的兔子章。
盒子底还有一张对折的瓷青纸,萧衍此时同许太傅为着新科举子的官卷去了贡院,偌大的书房只阿篱一人,她便好奇地打开那张纸,待看见纸上内容后,一时只余无言。
明河作枕萧郎语,终日与花深篱去。
虽然已经知晓萧衍的情谊,可这样直白的话由他这样宣之于口,还大刺刺地放在自己的书案上——更何况这两句全然不似他惯常语气,倒透着缠绵的小女儿情态,她只能怨自己管不住好奇的手。
一直到正午,萧衍才独身回到景明宫。彼时阿篱在南窗下读着他书架上的经世之书,正觉疲乏了,抬眼看见男人一张笑颜。
“公子回来了。”
“嗯。”他柔声道:“一起用膳。”
阿篱恍惚间就有一种两人已然厮守多年的错觉。
饭席间,萧衍同她提到西固失玉一案的银子已经有眉目了,只是那典出去的玉终究是再难收回,对枉杀的西固百姓也无法交代。
毕竟皇子性命与庶民之命,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追回的银子是要入国库吗?”阿篱问。
“嗯,户部的意思,是要将这一项银子用在修皇陵上。”他细心地替阿篱挑去鱼肉上的小刺,转而道:“但皇帝坚信自己春秋鼎盛,心里不愿此时兴修皇陵,所以户部的折子还压着。”
阿篱又问了自己一直好奇的问题:“似乎从未听公子亲昵称呼圣上,可是公子记着一直被养在行宫的的缘故?”
他轻笑:“皇家亲缘本就淡薄,而且皇帝对我的血脉一直存有疑虑。”
“我对骨肉亲情没有过期待,也无所谓被养在哪里。”
“小篱倒是同父母关系极好。”他兴致盎然道:“在江州虽然只有寥寥数面,我看得出你父母对你的疼惜,无怪中秋那夜你会思乡心切。”
阿篱不愿引他伤怀,连忙把这个话题岔过去,夸了一通景明宫的饭菜,又同她说起自己修武的事。
萧衍已为她计划好了,以后半日读书,余下半日在书房后一处空置的院落练习基本招式,还让她将青钰也带过来,主仆二人一并学习反而更快。
阿篱又想到前段时间听闻沿海有乱,近期再无新的消息了,便同萧衍打听此事。
哪知他答:“沿海一带除交趾势力错杂,其余尚还安宁,倒是北疆或有麻烦。”
“北疆不是有大皇子驻守吗,听闻大皇子骁勇善战,北域蛮族又多是一团散沙,怎会有麻烦?”
萧衍闻言面色迅速黑沉下去,似乎压着怒意:“你不是说对大皇子闻所未闻,怎知他骁勇善战?”
“这名头上京无人不知吧?”阿篱奇怪他为何突然变了脸色,心内惶惑,又补充道:“就像四殿下,京中不是盛传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嗯。”
之后,他再未多言一句,倒是仍旧默默替阿篱夹菜。
饭毕,萧衍将阿篱带至栖梧院,这个院落完全应着它的名字,院内遍植梧桐,连铺地的青石板上雕刻的也是梧叶。外面还飘着细雨,两人在正堂蝠绒地毯上教学。
栖梧院的正房极为开阔,四面的漏窗皆可推开,那窗上也是梧桐叶纹路。
天光透过深漆色的檀木窗格筛进屋内,映在少女藕粉色的衣摆,和因为坚持不住而面露痛苦之色的小脸上。他看着着实于心不忍,便唤来照影做督工,只身往大理寺去了。
虽然萧衍知晓修武会吃不少苦头,便是他自己也是无数的苦痛磨砺出来的,但看着心爱的女子吃这份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觉得自己先前还是过于想当然了,他完全做不到像对待照影宣杪那样狠下心去训练她,只要她略微皱一皱眉头,他便会丢盔弃甲,心内软的一塌糊涂。
于是,一连三日,萧衍再也没有不自量力地做她的师傅,此事便交由照影代劳。阿篱她们主仆二人倒是在照影的教导下进步飞快。
当然,青钰的进步属于有目共睹。阿篱的进步属于只有她自己清楚的,只是体质稍稍增强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