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趣事。”

    靖襄边界,襄国陈兵列阵。

    襄世子立于阵前,闻言望向身边的女谋士,道:“愿闻其详?”

    “听闻我派去的人尚未动手,可襄王却已数度遇刺,不过都未能功成。”

    襄世子有些意外:“戚姑娘可知,是谁动的手。”

    “只有些猜测,是否确凿,今日便可知晓。”

    这却与原先的打算不同,听探子来报,襄王一行已至靖国边境,若无意外,今日便可入襄。

    “那今日……我为公父扶车?”

    看这样子,似乎是不必扶灵了。

    戚言却只笑笑:“且看吧。”

    襄王的车马似乎行得并不快,不过几里的路程,一直到日暮西山时,方才有马蹄声挟着车轴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略微远眺,便能望见襄王仪仗,为靖人簇拥着,缓缓行至。

    身后则是千人兵马。

    襄王站在车驾上,两手紧紧握住车轼,灰白的头发与胡须随着车马颠簸而微颤着。

    襄王的确是老了,他的眼中不再有神光,而是处处闪避着,腰背也佝偻,身形枯瘦得犹如骨架一般,浑身散发着衰朽的味道。

    两方人马相距数百米,襄王仪仗方才缓缓停下。

    一名青衣蓄须的文人将他搀扶下来。

    “这就是康叔礼。”戚言轻声道。

    闵煜便多看两眼。

    那青衣文人似已中年,气质温和不见棱角,笑意宛如春风拂面,令人舒泰。

    老狐狸?

    他心中细细咀嚼。

    老襄王腿脚已十分不便,费了许多力气方才从车马上走下。

    他没有立时朝襄国方向走来,而是攥住康叔礼的臂膀,不愿放下。

    康叔礼便笑着拍拍他的手,说了两句话,似是在宽慰他。

    老襄王慢慢松了手,康叔礼见状,便从身后侍卫手上接过一方黑匣,递给他。

    老襄王怀抱着黑匣,又看了他几眼,才慢慢地向前走来。

    世子煜见此,便也上前相迎。

    待走近了看,过去今日的分别也越发明晰。

    曾经的襄王,虽称不上什么日月之表,但久居上位,自带一股贵胄威仪。

    而今,却好似一把干柴,被长年的牢狱折磨抽干了精气神髓,再无一丝生气,眼神里的光也不见,如行尸走肉一般。

    那张脸庞上的皮□□壑交错,尽是困苦的痕迹。

    恍惚间,竟像极了襄国,受尽风霜刀剑,在大国的倾轧下痛苦挣扎。

    闵煜一时不知该恨他曾经亡国,还是该可怜他浑噩一生。

    万般矛盾在脑海中不过一闪而逝,便在他面前深深下拜,便如任何一个忠君的臣子,恭谦的儿子。

    “公父,您受苦了。”

    襄王伸出那枯枝般的手,轻轻扶起他。

    喉音干涩粗粝,有如碎石碾磨:“我吃的这点苦,尚不足以赎罪。”

    闵煜心中微动,抬起头来。

    老襄王颤抖着手,抚摸闵煜的面容,浑浊的眼中淌下几行泪来,顺着脸上的沟沟壑壑,沾湿衣襟,滚落尘土。

    “好孩子,好孩子,”他边流泪边说,“襄国能有今日,是多亏了你。”

    闵煜:“我生于襄国公室,复国自是本分。”

    “好,好。”老襄王将怀里的黑匣塞入闵煜手中,“如此一来,我便安心了。你且替我、替我好好守住。”

    “公父?”

    闵煜捧着黑匣,隐约觉得哪里不对。

    他上前一步想要搀扶,襄王却连连后退,一边退,一边仰天大笑。

    “如我旧时国君,早该国破之时以身相殉,苟延残喘至今,见我襄国光复,便是……心愿已了,可去向闵氏列祖列宗——谢罪了!”

    说罢,是寒光一闪,他不知从何处拔出一柄匕首,直直捅入胸腹。

    变数横生,靖襄两军皆是一阵骚动。

    戚言抬手,身后的襄军便静默下来,铮然拔剑,与靖军遥遥对峙。

    “公父!”

    闵煜几步抢上前,接住了老襄王虚软的身躯。

    “公父!”世子煜跪倒地上,鲜血混着尘土污了他的服制,他浑然不觉,仓皇地回头高喊,“医师,快传医师来!”

    襄王的手浸满了血,勉力拉住他的衣袖,脸上似是挂了些许欣慰的笑:“我襄国……便交予你了,往后、往后……”

    言语未尽,他忽然瞪大眼睛,呕出一口黑血,喉间发出一阵浑浊的“嗬嗬”声,好似含了许多不甘的话语,无力倾吐。

    那双无神的眼珠费力地转着,不知是要看向哪里,最终却是力竭,失神地瞪向天空。

    “公父!公父!”世子煜抚上他的眼,怀抱着逐渐冰凉的尸体,失声痛哭。

    “这、这……”不远处,立于靖军阵前的田兆措手不及。

    眼看着就要进入襄国境内,变故横生,他还尚未来得及反应,一切便已尘埃落定。

    田兆愣怔之后不由得捶胸顿足:“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他摊着手,哭丧脸朝着康叔礼道:“你我可该如何向王上交代啊!”

    康叔礼亦是长吁短叹,皱眉摇头,苦闷至极。

    只是不期然抬头,目光却与襄国阵前的戚言遥遥对上。

    两人相隔太远,要说什么神情,那是半点也看不清楚。

    可从这举止中,却总能读出几分意味深长。

    他也便笑笑,遥遥地朝她点了点头。

    .

    靖臣出使,遭逢骤变,他们不敢轻率行事,就遣了轻骑回都,向靖王禀告。

    襄国不能放任靖军在边境扎营而不顾,于是也在不远处扎营留驻。

    是夜,戚言的帐帘被人撩起。

    她眼也未抬,只抬了抬手示意道:“坐。”

    来人风度翩翩行至案前,一撩衣摆,安然入座,笑说:“戚姑娘早知我会前来?”

    戚言为他斟了碗茶:“你若不来,何苦在阵前排演一出大戏?”

    康叔礼端起茶饮了一口,笑吟吟道:“什么都瞒不过戚姑娘。”

    “老襄王应当还不想死。”

    “是,正是他不想死,方才听了我的劝,想要搏个置之死地而后生。”

    曾经的亡国之君,若是襄国就此覆灭,那倒也就罢了。

    靖国愿意关着他,他便苟活着,哪日靖国容不下他,便利落地赐死。

    如今故国光复,在襄人是天大的喜事,对他这旧国君而言,却有如被放在烈火上炙烤。

    于靖国,他是性命任由拿捏的筹码,于襄国,更是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不敢待在靖国,却也不敢回到襄国。

    若说靖王所为,是给了他一个夹缝求生的冀望,接连的刺杀却终究是将他的胆给吓破了。

    故国已不是故国,那是龙潭虎穴,是他的葬身之所。

    他是不想死的,曾经过着怎样的好日子,后来也没有一日不想着回到过去。

    假如不能,那便退而求其次。

    退到最后,起码他得活着。

    于是康叔礼告诉他,世子登位已是众望所归,如今的襄国恐怕铁板一块,早没有他这亡国昏君的立足之地。

    不过听闻襄世子素有贤德美名,君若愿意在自己的名声上面下下功夫,说不定还能搏来一线生机。

    他业已走投无路,唯有死马当成活马医。

    襄王收下了康叔礼给他的匕首,按着康叔礼所说的一一照做,期待着能在捅完刀子,挨完痛后,就此安享晚年。

    他再没别的野心,只求食可果腹,衣可蔽体,若是床榻绵软,屋舍整洁,那更是大好。

    可惜,那把匕首上,却抹了见血封喉的毒。

    老襄王至死时方才明白,或许这世上再没有人盼着他能活。

    他竟早已举世皆敌。

    “襄王殉国,死得也算名正言顺,如此一来,靖王算计落空,襄国也算是能够松下口气了。”

    戚言咽了口茶:“康先生乃是靖国臣子,怎么处处替襄国考虑?”

    “聊表心意,以示投诚罢了。”康叔礼笑眯眯道。

    戚言只看着他,并不说话。

    康叔礼抬手作揖,仍是笑道:“礼一贯听闻世子美名,仰慕已久,盼望戚姑娘能念在故国旧交的份上,为我引荐一二。”

    戚言却笑:“你一贯听闻世子美名,如今不怕他报杀父之仇?”

    “诶——”康叔礼拖长声音,笑着说,“襄王可是‘自愿’殉国,与我何干?”

    “遑论我见戚姑娘投效世子,虽为靖人,却也深受信重,便知世子是真正贤德之人,任人唯贤,用人不疑。”

    康叔礼说到这里,微微停顿,方才笑眯眯地将话锋一转:

    “只是乱世之中,圣贤之君可不好当,总会有些阴私密谋之事,这些脏活累活,礼愿为世子代劳。”

    戚言却笑:“冲着贤名而来,先生恐怕要失望了,世子比先生所想,更要豁达一些。”

    康叔礼若不杀襄王,世子实际也并不介意脏手。

    手里掌过兵的人,再仁慈也有锋芒,再贤德也知取舍。

    “那岂不更好?”康叔礼听了却是抚掌笑道,“不愧是戚姑娘选中的人,果然与我一拍即合。”

    “襄国贫弱,康大人留在靖国做士大夫不好吗?”

    “戚姑娘说笑了,大争之世,今日我强他弱,来日可又不好说了。”

    康叔礼总是这副笑眯眯的样子:“跟着戚姑娘押宝,总不会错。”

    戚言却神色冷淡:“押得对,却未必押得好。”

    康叔礼摇着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哪能事事顺心,能押对就已是谢天谢地了。”

    “邵奕只杀与他作过对的人,先生不必如此。”

    康叔礼笑容愈加:“那我可更要改弦易辙了,襄王已死,我与世子可说是在一条船上的人了。”

    戚言不再多说,只道:“世子的营帐就在边上,先生若有意,便去自荐吧,用不用你,却要看他。”

    康叔礼略微一怔忡,却似很快明白过来,起身一揖,笑得畅快:“多谢戚姑娘指点。”

章节目录

贵女只想当权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罐装可可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罐装可可豆并收藏贵女只想当权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