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高三那年,高中同学看到虞巷去首都办签证,他们没有看错。
但她不是为了出国读书,是为了看病。
楚元去H大报道的那个新生欢迎周,她已经在H市的疗养院住了一个月。
她居住的疗养院跟H大在同一座城市,但她没有办法离开院区。
彼时,她常常坐在窗前,看着外头有H市的高楼。
听护士说,不远处的一些建筑群,是许多留学生喜欢租住的公寓。
她有时候想,如果她想办法买下其中一栋,楚元会不会住在她的公寓里。
她甚至跟张律师聊起过这个问题。
这样疯狂的念头,张律师当然没有支持她。
其实,她并不是想以此为理由设法见到楚元。
她一点都不想见他。
但她还有一点妄念。
妄图跟他保持一点点联系。
一点点就好。
她只要,他有一天收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发现,他所租住的房子的主人,是那样熟悉的一个名字,微微愣一下。
或许因此高兴,或许因此不高兴。
但她所贪图的。
不过是他微微愣神的一瞬间,能想起高中那个叫虞巷的女孩子而已。
她在疗养院住了几个月,不知不觉到了年底。
白人护士知道虞巷是中国人,从唐人街买了月饼给她。
她接过这份牛头不对马嘴的礼物,在护士期待的眼神里,勉强地弯了弯嘴角。
护士又递给她一个快递,说是从中国寄来的。
妈妈去世后,虞石真就将与妈妈有关的东西收了起来。包括她给虞巷买的童话书、芭比娃娃、裙子,林林总总的小玩意儿。
就好像妈妈从来没存在过。
连虞石真去世,虞巷也没能在家里找到一分一毫属于妈妈的痕迹。
出国前,她将这事拜托给了张律师。
毕竟这么多年了,她也不是很抱期望。
却没想到,会在大年三十这天,收到张律师寄来的快递。
打开后,虞巷先看到了一本结婚证。
结婚证上写着秦岭和虞石真。
照片上,秦岭盘着头发,穿着一条长裙,头微微偏向年轻的虞石真,薄而小巧的唇轻抿着,眼里满满的幸福与爱意。
结婚证下面,是秦岭的大学毕业证书、高中毕业证书、初中毕业证书、小学毕业证书。
还有一沓奖状和杂志和报纸做成的剪报,刊登了她发表过的散文,诗作。
再往下,是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压箱底的,是几本日记。
箱子里,没有妈妈曾经给过虞巷的那些礼物。
而是妈妈的身份之外,一个叫秦岭的女人。
吃过饭,在护士姐姐期待的眼神里一起分食了月饼,虞巷灌下一大瓶矿泉水,打开床头灯,抱着那几本日记回到了病床上。
尽管这些东西不属于她。
但她还是想认识她的妈妈。
以妈妈是秦岭的身份。
她打开第一本日记。
这是小学生秦岭的故事。
秦岭是个爱看童话书的小女孩,她喜欢公主和王子的故事,长大想做一位童话作家。她有不少烦恼,邻居家的小男孩总是欺负她,爸爸妈妈总是不回家。她的心肠很软,会捡回被母鸡抛弃的小鸡,细心地养在纸箱子里,但它终究还是死去了。她伤心难过地将小鸡埋在树下,铲土的时候,又被邻居家的小男孩丢了石头。她在雨天里想起小鸡细小的绒毛和温暖的身体,哭得稀里哗啦,妈妈递给她手帕,让她把眼泪擦干净。
虞巷看得微微笑起来,翻开了第二本日记。
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秦岭举家搬到了北方。寒冷的天气让她总是生病,她怀念家乡细细绵绵的雨,为此写下一些温柔的故事和几首小诗。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不变的是依然有人欺负她。男生们朝她扔石头,用雪污染她干净的裙摆,在她红了眼眶的瞬间一哄而散。爸爸因公受伤,脾气逐渐变得暴躁起来,妈妈陷在干不完的家务活里,愈发地沉默。
虞巷微微蹙眉,拿起第三本日记。
秦岭考上了大学,但学费高昂。沉溺于烟酒的父亲难得地开了口,给了她一个机会。为了贴补家用,她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在她决心开始创作自己第一本童话故事集时,妈妈积劳成疾,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兼顾学业,她未开始的故事就此终止。有一回,父亲在医院看望母亲时摔了一跤,本就不灵便的腿脚彻底站不起来。她不知所措地落泪,一个为医院送水的小伙子路过。他满头大汗地扛起了她疲惫愤怒的父亲,被风尘吹拂得黝黑的脸朝着她露出了纯真质朴的笑容。他叫虞石真。
虞巷笑出声。她记忆里的虞石真拽的二五八万,何时有过这么狼狈好笑的样子。
接下来的文风清澈明朗。
虞石真家境贫寒,却很有头脑,他忙着帮忙照顾虞巷母亲的同时,在医院倒腾物资赚下了第一桶金。他学识不高,说话很幽默风趣,有走南闯北的见识,每次他开口说话,秦岭都觉得眼前开启了一个更为广博的天地。有了他的相助,秦岭顺利完成学业,进入报社工作。不久后母亲去世,两人已是相互依偎的恋人,在父亲的支持下得以成婚。
读到日记末尾,虞巷能感觉到秦岭心中的快乐与喜悦。支离破碎的家因虞石真的到来重新变得坚固而温暖,因父母的病痛而时不时不得已终止的文学梦想也看到了走下去的希望。不同于母亲总是嫌她过于软弱,虞石真爱她的敏感纤弱,不介意她的伤春悲秋。她写诗的时候,他在一旁屏住呼吸,像看一朵最美丽的花。
虞巷怀着笑意,打开了日记的最后一本。
婚后,虞石真做起了建材生意,常不在家中,这与秦岭想象中的婚姻生活不大相同,而父亲的身子也逐渐不好。不久后,父亲去世了,虞石真早早从外地赶来守在她身边,她悲痛之余,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怀孕期间,秦岭过上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虞石真的资产已足以让他们过上物质丰厚的生活,她辞去工作,结束两地分居。虞石真白天很忙,晚上却总能陪她聊一聊肚子里的孩子,听她读她进展顺利的童话故事集。
秦岭的描述能力很强,寥寥几笔,虞巷仿佛看到了相爱的一男一女依偎在灯光下,怀着爱意与喜悦读书说话。
妈妈去世的时候虞巷还很小,脑海里只有模糊的几个场景。
后来虞石真绝口不提妈妈,交了不少女朋友。
尽管虞石真很爱她,但她始终为此有些失落。
虞巷抚着纸面上清秀的字迹,几乎为秦岭鲜活的笔触感恩。写下的文字可以说谎,倾注的情感不能骗人。
他们是曾经如此相爱,如此幸福完满的一家。
她光是想象,都开心得想要流泪。
她接着看下去。
在叫“虞巷”的婴儿呱呱坠地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秦岭的生活被这个柔软脆弱的生命完全吞噬,她那本未完的童话故事再也没继续写过。虞石真请了两个保姆,也没有让她过得好一些。母性的本能让她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女儿身上,但生育后就此放下的钢笔成了她永久的心病。她仿佛不再是她,而只是那个叫虞巷的小女孩的母亲,虞石真在她长久的哭泣中不知所措。在他心中,母亲天经地义会为孩子让渡一切,能说会道的他头一回言辞寥寥,败下阵来,只当她向来纤细敏弱,难当母责。她不忍将一切倾注在无辜的女儿身上,只能将所有痛苦与绝望吞咽进肚子里。常常虞巷穿上漂亮的睡裙在公主床上睡去,秦岭转头就栽进浴缸,无助地怒吼。
日记愈发潦草得不成样子,愤怒,暴躁,忧愁,绝望透纸而出。
日记翻到最后一页。
虞巷泣不成声。
虞巷四岁那年,秦岭死于产后抑郁。
她的女儿和丈夫。
杀死了她。
*
不知道什么时候,虞巷被电话铃声吵醒。
她摸黑拿到手机。
沙哑地问了一声“Hello?”
电话那头没有回答。
她迷迷糊糊地问了几遍,只隐约听到呼吸声。
室内的暖气开得很足,她出了一头的汗,汗涔涔的手一个打滑,手机掉在了地毯上。
不去捡了。
反正,没听到回应,也会自己挂掉吧。
她不在乎这时候是谁给她打来电话。
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亲人了。
又会有谁很急切要找她呢。
她翻了个身,慢慢抽出睡觉时不小心压住的日记。
日记的紫色封皮已经发黄发皱。
她用手指一下一下地将它捋平,内心的空洞却随着渐渐平顺的纸面逐渐扩大。
她记得妈妈坐在床头给她讲童话故事的样子。
记得妈妈为她买的漂亮裙子。
记得妈妈落在她脸颊上的吻。
她以为的所有美好时刻。
是用妈妈的血泪换来的。
而爸爸,为了不让她知道这件事,抹去了所有关于妈妈的痕迹。
虞巷不可自抑地颤抖起来。
喉头一股腥甜,视线像断电前的灯泡,忽明忽暗地闪烁。
就在这时。
“轰轰轰”,烟花爆竹声响了起来。
是外头的人在过新年吗?
算一算,按A国的时间,这正是除夕零点的时候。
但这离唐人街很远,她为什么会听见呢?
“新年快乐!”
“烟花好漂亮啊!”
“除夕快乐啊。”
“……”
沸扬的人声从地上的手机里涌出,驱散了满室漆黑与怆然。
新年的喜悦仿佛也传递到了疗养院这间小小的病房里。
虞巷捡起手机。
欢庆声原来是从这里源源不断传出来的。
屏幕上显示的是还在通话中。
来电号码未知,来自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应该不是这个时间过年吧?
谁啊。
怎么不说话也不挂断。
是打错了吗?
在这极度寒冷清寂的一夜,扬声器里欢闹的人声显得那么不可思议。
虞巷甚至庆幸对方没有挂断电话。
让她能通过听觉,短暂地逃离这个安静孤独的疗养院和母亲的日记,回到庆贺新年的人群中去。
怀着自己也没有察觉的侥幸心理。
她将手机放在枕边。
听着里面传来的丝竹管弦声,锣鼓声,鞭炮声。
像是即将冻僵的小女孩,捧着手里的火柴,感觉到了一点温暖,偷到一点不属于她的幸福。
“新年快乐。”
她喃喃着。
在她睡去之后很久。
电话那头,轻轻地响起一声。
“你也快乐。”
但她不是为了出国读书,是为了看病。
楚元去H大报道的那个新生欢迎周,她已经在H市的疗养院住了一个月。
她居住的疗养院跟H大在同一座城市,但她没有办法离开院区。
彼时,她常常坐在窗前,看着外头有H市的高楼。
听护士说,不远处的一些建筑群,是许多留学生喜欢租住的公寓。
她有时候想,如果她想办法买下其中一栋,楚元会不会住在她的公寓里。
她甚至跟张律师聊起过这个问题。
这样疯狂的念头,张律师当然没有支持她。
其实,她并不是想以此为理由设法见到楚元。
她一点都不想见他。
但她还有一点妄念。
妄图跟他保持一点点联系。
一点点就好。
她只要,他有一天收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发现,他所租住的房子的主人,是那样熟悉的一个名字,微微愣一下。
或许因此高兴,或许因此不高兴。
但她所贪图的。
不过是他微微愣神的一瞬间,能想起高中那个叫虞巷的女孩子而已。
她在疗养院住了几个月,不知不觉到了年底。
白人护士知道虞巷是中国人,从唐人街买了月饼给她。
她接过这份牛头不对马嘴的礼物,在护士期待的眼神里,勉强地弯了弯嘴角。
护士又递给她一个快递,说是从中国寄来的。
妈妈去世后,虞石真就将与妈妈有关的东西收了起来。包括她给虞巷买的童话书、芭比娃娃、裙子,林林总总的小玩意儿。
就好像妈妈从来没存在过。
连虞石真去世,虞巷也没能在家里找到一分一毫属于妈妈的痕迹。
出国前,她将这事拜托给了张律师。
毕竟这么多年了,她也不是很抱期望。
却没想到,会在大年三十这天,收到张律师寄来的快递。
打开后,虞巷先看到了一本结婚证。
结婚证上写着秦岭和虞石真。
照片上,秦岭盘着头发,穿着一条长裙,头微微偏向年轻的虞石真,薄而小巧的唇轻抿着,眼里满满的幸福与爱意。
结婚证下面,是秦岭的大学毕业证书、高中毕业证书、初中毕业证书、小学毕业证书。
还有一沓奖状和杂志和报纸做成的剪报,刊登了她发表过的散文,诗作。
再往下,是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压箱底的,是几本日记。
箱子里,没有妈妈曾经给过虞巷的那些礼物。
而是妈妈的身份之外,一个叫秦岭的女人。
吃过饭,在护士姐姐期待的眼神里一起分食了月饼,虞巷灌下一大瓶矿泉水,打开床头灯,抱着那几本日记回到了病床上。
尽管这些东西不属于她。
但她还是想认识她的妈妈。
以妈妈是秦岭的身份。
她打开第一本日记。
这是小学生秦岭的故事。
秦岭是个爱看童话书的小女孩,她喜欢公主和王子的故事,长大想做一位童话作家。她有不少烦恼,邻居家的小男孩总是欺负她,爸爸妈妈总是不回家。她的心肠很软,会捡回被母鸡抛弃的小鸡,细心地养在纸箱子里,但它终究还是死去了。她伤心难过地将小鸡埋在树下,铲土的时候,又被邻居家的小男孩丢了石头。她在雨天里想起小鸡细小的绒毛和温暖的身体,哭得稀里哗啦,妈妈递给她手帕,让她把眼泪擦干净。
虞巷看得微微笑起来,翻开了第二本日记。
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秦岭举家搬到了北方。寒冷的天气让她总是生病,她怀念家乡细细绵绵的雨,为此写下一些温柔的故事和几首小诗。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不变的是依然有人欺负她。男生们朝她扔石头,用雪污染她干净的裙摆,在她红了眼眶的瞬间一哄而散。爸爸因公受伤,脾气逐渐变得暴躁起来,妈妈陷在干不完的家务活里,愈发地沉默。
虞巷微微蹙眉,拿起第三本日记。
秦岭考上了大学,但学费高昂。沉溺于烟酒的父亲难得地开了口,给了她一个机会。为了贴补家用,她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在她决心开始创作自己第一本童话故事集时,妈妈积劳成疾,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兼顾学业,她未开始的故事就此终止。有一回,父亲在医院看望母亲时摔了一跤,本就不灵便的腿脚彻底站不起来。她不知所措地落泪,一个为医院送水的小伙子路过。他满头大汗地扛起了她疲惫愤怒的父亲,被风尘吹拂得黝黑的脸朝着她露出了纯真质朴的笑容。他叫虞石真。
虞巷笑出声。她记忆里的虞石真拽的二五八万,何时有过这么狼狈好笑的样子。
接下来的文风清澈明朗。
虞石真家境贫寒,却很有头脑,他忙着帮忙照顾虞巷母亲的同时,在医院倒腾物资赚下了第一桶金。他学识不高,说话很幽默风趣,有走南闯北的见识,每次他开口说话,秦岭都觉得眼前开启了一个更为广博的天地。有了他的相助,秦岭顺利完成学业,进入报社工作。不久后母亲去世,两人已是相互依偎的恋人,在父亲的支持下得以成婚。
读到日记末尾,虞巷能感觉到秦岭心中的快乐与喜悦。支离破碎的家因虞石真的到来重新变得坚固而温暖,因父母的病痛而时不时不得已终止的文学梦想也看到了走下去的希望。不同于母亲总是嫌她过于软弱,虞石真爱她的敏感纤弱,不介意她的伤春悲秋。她写诗的时候,他在一旁屏住呼吸,像看一朵最美丽的花。
虞巷怀着笑意,打开了日记的最后一本。
婚后,虞石真做起了建材生意,常不在家中,这与秦岭想象中的婚姻生活不大相同,而父亲的身子也逐渐不好。不久后,父亲去世了,虞石真早早从外地赶来守在她身边,她悲痛之余,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怀孕期间,秦岭过上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虞石真的资产已足以让他们过上物质丰厚的生活,她辞去工作,结束两地分居。虞石真白天很忙,晚上却总能陪她聊一聊肚子里的孩子,听她读她进展顺利的童话故事集。
秦岭的描述能力很强,寥寥几笔,虞巷仿佛看到了相爱的一男一女依偎在灯光下,怀着爱意与喜悦读书说话。
妈妈去世的时候虞巷还很小,脑海里只有模糊的几个场景。
后来虞石真绝口不提妈妈,交了不少女朋友。
尽管虞石真很爱她,但她始终为此有些失落。
虞巷抚着纸面上清秀的字迹,几乎为秦岭鲜活的笔触感恩。写下的文字可以说谎,倾注的情感不能骗人。
他们是曾经如此相爱,如此幸福完满的一家。
她光是想象,都开心得想要流泪。
她接着看下去。
在叫“虞巷”的婴儿呱呱坠地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秦岭的生活被这个柔软脆弱的生命完全吞噬,她那本未完的童话故事再也没继续写过。虞石真请了两个保姆,也没有让她过得好一些。母性的本能让她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女儿身上,但生育后就此放下的钢笔成了她永久的心病。她仿佛不再是她,而只是那个叫虞巷的小女孩的母亲,虞石真在她长久的哭泣中不知所措。在他心中,母亲天经地义会为孩子让渡一切,能说会道的他头一回言辞寥寥,败下阵来,只当她向来纤细敏弱,难当母责。她不忍将一切倾注在无辜的女儿身上,只能将所有痛苦与绝望吞咽进肚子里。常常虞巷穿上漂亮的睡裙在公主床上睡去,秦岭转头就栽进浴缸,无助地怒吼。
日记愈发潦草得不成样子,愤怒,暴躁,忧愁,绝望透纸而出。
日记翻到最后一页。
虞巷泣不成声。
虞巷四岁那年,秦岭死于产后抑郁。
她的女儿和丈夫。
杀死了她。
*
不知道什么时候,虞巷被电话铃声吵醒。
她摸黑拿到手机。
沙哑地问了一声“Hello?”
电话那头没有回答。
她迷迷糊糊地问了几遍,只隐约听到呼吸声。
室内的暖气开得很足,她出了一头的汗,汗涔涔的手一个打滑,手机掉在了地毯上。
不去捡了。
反正,没听到回应,也会自己挂掉吧。
她不在乎这时候是谁给她打来电话。
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亲人了。
又会有谁很急切要找她呢。
她翻了个身,慢慢抽出睡觉时不小心压住的日记。
日记的紫色封皮已经发黄发皱。
她用手指一下一下地将它捋平,内心的空洞却随着渐渐平顺的纸面逐渐扩大。
她记得妈妈坐在床头给她讲童话故事的样子。
记得妈妈为她买的漂亮裙子。
记得妈妈落在她脸颊上的吻。
她以为的所有美好时刻。
是用妈妈的血泪换来的。
而爸爸,为了不让她知道这件事,抹去了所有关于妈妈的痕迹。
虞巷不可自抑地颤抖起来。
喉头一股腥甜,视线像断电前的灯泡,忽明忽暗地闪烁。
就在这时。
“轰轰轰”,烟花爆竹声响了起来。
是外头的人在过新年吗?
算一算,按A国的时间,这正是除夕零点的时候。
但这离唐人街很远,她为什么会听见呢?
“新年快乐!”
“烟花好漂亮啊!”
“除夕快乐啊。”
“……”
沸扬的人声从地上的手机里涌出,驱散了满室漆黑与怆然。
新年的喜悦仿佛也传递到了疗养院这间小小的病房里。
虞巷捡起手机。
欢庆声原来是从这里源源不断传出来的。
屏幕上显示的是还在通话中。
来电号码未知,来自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应该不是这个时间过年吧?
谁啊。
怎么不说话也不挂断。
是打错了吗?
在这极度寒冷清寂的一夜,扬声器里欢闹的人声显得那么不可思议。
虞巷甚至庆幸对方没有挂断电话。
让她能通过听觉,短暂地逃离这个安静孤独的疗养院和母亲的日记,回到庆贺新年的人群中去。
怀着自己也没有察觉的侥幸心理。
她将手机放在枕边。
听着里面传来的丝竹管弦声,锣鼓声,鞭炮声。
像是即将冻僵的小女孩,捧着手里的火柴,感觉到了一点温暖,偷到一点不属于她的幸福。
“新年快乐。”
她喃喃着。
在她睡去之后很久。
电话那头,轻轻地响起一声。
“你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