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堂外,横月一袭姚黄宫装,长发凌乱披散,她站在月下,风吹来,似是要乘风向月而去。
“殿下可都听到了?”自然是听到了,他派人潜伏太后身侧三载,暗中查询,却不如这样简单的方法来的有效,也更直观。
太后,先帝,原来真相竟是这般。
残忍吗?或许对于五年前的沈扶风来说,是极其残忍的,可是如今,不过是了然之中带着痛苦罢了,可大约是痛久了,这痛也显得有些麻木。
“皇后的投名状,孤接下了,不过,这还不够!”一阵冷风吹过来,恰好呛进了他的喉间,他一手扶在石壁山,背脊稍弯,另一只手抵着唇间轻轻咳嗽了起来,清寒的月光透过山石的间隙落在他的眉眼之间,映照出孤绝一片。
“殿下的意思是?”
“武安公。”他说了这三个字,低头注视着她,似是在观察她的反应。
“我明白了。”她浅然一笑,如是应下。“殿下放心,此事必会如殿下所愿。”
窗外的风呜呼哀嚎一夜,寒山古寺,钟声响起,天亮了,新的一日到来了。“瞧着母后神色不太好,可是夜里没睡好?”
“昨夜哀家做了个噩梦,梦中惊醒,迟迟不能入眠。”
横月仔细的观察褚太后的神情,发现不愧是在宫里待了几十年的,一旦伪装起来,看不出丝毫异样,全然不见昨夜的恐惧狼狈。
也许在她看来,真的就只是梦一场,一场噩梦!
山间的冰雪已消融的差不多了,但太后要在寒山寺待满七日才会回宫,横月便也没提过要走,比起回宫,她自然也是更乐意待在寒山寺的。
“玟玉,待会你偷偷下山回武安公府一趟,将这封信交给父亲,另外,我宫里的人也该换换了,让母亲帮忙张罗些。”
之前原主病重的日子里,华清宫上下人心浮动,不少人都提前找好了下家,为自己争取并没有错,但这样的人,横月也不敢再用。
细想起来,原主从前也从未亏待过他们,怎么就连那几日也不愿意等呢?
“这件事,我不希望别人知道。”
玟玉是从武安公府出来的,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她帮最合适,况且横月还知道,她身上有几分功夫,可以避开武安公府附近他人的耳目。
只是她没想到,武安公会跟着玟玉回来,她料到过武安公或者武安公夫人会来见她,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或许,这便是父母之爱。
爱之深切,一丁点消息,便如惊弓之鸟,难以安心。
“臣参见皇后。”
“爹,你快起来,这不是折煞女儿吗!”
因为是武将,武安公面相看起来十分的硬朗严肃,但面对女儿的时候,却也是异常温和,横月甚至注意到了,他藏在鬓间的白发,丝丝缕缕,并不分明,却也清清楚楚的告知着她,面前的人,早已不是昔年苏横月记忆里那个勇猛威武的武安公了。
他老了,凡人都逃脱不了老去的宿命。
“皇后在宫中受委屈了。”
将近而立之年才得了苏横月这个女儿,武安公自然是如珠如宝的疼着,什么都想给她最好的,护着她岁岁无虞,一世安康。
说起来,当初武安公其实并没有想让女儿嫁入皇家,而是想为她招个上门婿来着,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将女儿一辈子放在膝下呵护着,可惜这个愿望,终究成了空,身在朝堂,纵位高权重,也总有身不由己之时。
“算不得什么委屈,如今方才明了,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她将原主听到的那番话尽数写在了信中,正是那番话,彻底绝了原主的念头,也绝了原主的性命,武安公夫妇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只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女儿已经死了,他们只会以为,是大病一场,是浴火重生。
“是爹没用!”粗粝的手掌落在她的头顶。“没能保护好你。”
武安公夫人有孕的时候,正是边疆战乱之际,那一战足足打了三年多,等一切结束,原主已经两岁多了,他心有愧,因此对这个女儿是极近宠爱,即便之后未曾再有其他孩子,也从未因原主是个女儿而心生遗憾。
武安公府世代袭爵的门楣,即便在原主这一代成了空谈,他也从未说过一句不好,一句叹息也未曾有,
或许,这也是原主那样爽快又心甘情愿的让出自己身体的缘故,父母爱女儿心切,女儿何尝不爱父母,这样的爱,本就是双向而对等的。
所以武安公府,她一定会保下,就算沈扶风不说,她也是要见武安公的。
“对女儿而言,您就是这世上最好的,最厉害的爹爹。”看着女儿一如既往亲近濡慕的目光,武安公暗自红了眼眶,他强掩住眼中的动容,不想叫女儿看出自己的脆弱来,只是复又想起那封信里的内容,深深叹了口气。
“月儿,你安心待在宫中,陛下想废后,也要看爹答不答应!”
“不。”她摇着头,语气轻柔却是锋芒毕现。“女儿是真的不在乎了,他沈祁州给的后位我一点儿也不稀罕,父亲,这就是女儿在信中说过的要和你说的另一件事,他不仁我便不义,没道理什么好处都叫他占了!”
武安公被女儿话里透露出来的决绝之意怔住,随即便又听见女儿道:“爹,女儿想问您一件事,您能如实告诉我吗?”
“什么事,只要爹知道,一定告诉你。”
“五年前,吕家通敌一案,父亲可知晓内幕?”
从她说出五年前的时候,武安公的神色就变了,更别提内幕二字。“你是听谁说的?”
“父亲果然知道。”
武安公是坚定的保皇党,是先帝的肱骨之臣,深得先帝信任,掌控边境三十万大军,而当初出事的五万将士,也正是武安公麾下。
那是五万人,不是五个,五十,甚至五百,而是五万,武安公真的相信是吕家所为吗?他真的对真正的真相一无所觉吗?
是知道了真相,不敢说?还是说,他根本就是刽子手之一?
横月更相信是前者,她看过原主的记忆,武安公是忠臣,是良将,他戎马半生,绝对做不出坑害自己手下将士之事。
何况,如果他做了,沈扶风又怎么会提起他,想必沈扶风早就已经调查的一清二楚了,或许当初沈扶风第一个调查的就是武安公。
五万士兵是武安公麾下,前脚太子倒台,后脚武安公之女就被赐婚给了三皇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帝沈祁州,换做任何人,都会第一个怀疑武安公,幸好,他并没有做过什么!
“月儿,这件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我知道,所以我才问……父亲不愿意告诉我,是不能说,还是不敢说?那我再问,两年前,父亲为何要交出兵权?”
一个武将,若失了兵权,便等于失了手中的大半权柄,武安公难道不知道吗?纵然他想当良臣贤臣,可他就那么确定,沈祁州就是贤君良主?他难道就不怕,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还是说,他觉得沈祁州是他的女婿,无需担忧?古往今来,多少皇后被废,不就是因为娘家失势。
武安公在朝堂这么多年,纵然曾经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边疆驻守,但也不会不知道这些。
“交出兵权,是因为为父心中有愧?对吗?”
在女儿质问声里,武安公的神色越来越悲痛,最后,几乎是痛苦的闭上眼开,点了点头。
他的确知道五年前一案的内幕,他有愧,愧对死去的将士,沈祁州逼迫是其一,更重要的事,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再去握那只虎符。
从他被迫沉默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敢碰虎符了。
“月儿,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年,已经结束了。”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在武安公看来,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再去追究那些,除了让自己身陷痛苦之中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可对横月来说,却并不是如此。
“可我已经知道了,我知道的比父亲想象的还要多的多,父亲可想过,有朝一日这件事被人挖出来,我是相信您没有参与其中,可是旁人信吗?天下人信吗?父亲觉得一切已经结束了,可真的结束了吗?您别忘了,昔日那位东宫太子,尚且还活着!”
武安公猛地抬头,目光如炬。“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父亲想的那个意思,沈祁州想要废后,难道父亲觉得,就凭您手上握着他的把柄,就能打消他的念头吗?他昔年不过是皇子的时候就能做出那样的事情,如今为帝,焉知不会为了守住秘密,斩尽杀绝。”
“父亲,我们该为自己考虑后路了!”
他不仁,她便不义,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武安公一时不知该继续为女儿说出这样的话而惊愕下去,还是为她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消息而心生震撼。
“月儿,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父亲,我现在很清醒,所以我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不仅清醒,还出乎意料果断。
“我真的是老了,老了。”正如横月所看到的,他老了,昔日再如何勇猛神武,在岁月面前,也不得不低头认输。
就像他曾经那样,一夜又一夜,从黄昏到黎明,从过去想到未来,想来想去,折了傲骨,损了心性,从此不得安宁。
原来到头来,他竟连自己的女儿都比不过!
“这件事太突然了,你容爹考虑考虑。”横月知道,武安公其实已经动摇了,所剩的一丝犹豫,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她再说上一句什么。
可看着武安公苍老疲惫的神色,千万言语,在喉间滚了又滚,最终皆化作一个字。“好。”
“出来这么久,爹也该回去了,不然娘在家该担心了,还有,爹,您和娘在家别只顾着担忧女儿,更要照顾好自己才是,只有你们好了,女儿才会好。”
武安公孤身下山去了,离开的背影比来时佝偻不少,横月莫名心中发涩,她捂着自己的胸口,郑重承诺着。“我一定照顾好他们的。”
胸腔里,有什么东西在一点点散去。
——
在寒山寺待了七日,回到宫中,横月就开始着手肃清她的华清宫,敲打的敲打,该送走的送走,这种事情当然是越利索越好。
“这回的人都是夫人亲自挑选过得,娘娘日后可以安心了。”
武安公虽然交出了兵权,但不代表武安公府就此没落了,至少,安排些人进宫里绰绰有余,毕竟还有横月这个皇后在里面接应呢,况且安排进来的人,也是进横月的宫里。
从前的苏横月是害怕父母察觉自己在宫中的处境的,怕他们担忧,也怕连累武安公府,于是处处报喜不报忧,有什么为难处也不肯让家里帮忙。在横月看来,这就是傻,傻透了的傻,不过她要是不傻,也不会被骗那么多年。
苏横月的记忆里,沈祁州还没登基之前,与褚妙青就是有来往的,只不过那个时候褚妙青是嫡亲表妹的的身份,可他们也并非没有漏出端倪,只是她没有察觉到罢了。
她太信任苏祁州了,信任他给予的,虚无缥缈的承诺和爱。一直到褚妙青进宫封妃,他才后知后觉,发现这个人对她的威胁,可还没开始争,就已经输的一败涂地。
“让他们安心办事,本宫不会亏待了他们。”
“是,还有一事,娘娘看是否要恢复宫妃们的请安。”
之前皇后病重,免了妃嫔们的请安,后来她又随太后去了寒山寺,人都不在,自然就不提了,但现在皇后回来了,若是不来问问,反而显得她们不情愿似的,若是皇后有心发作,倒霉的不也还是她们,所以这不,她一回来就有妃嫔派宫里人来询问了。
“唔,那就让她们明日过来一趟吧。”
上次太后寿宴的时候,横月其实已经见过了沈祁州的后宫,相对于历代皇帝来说,沈祁州的后宫已经算是很简单了,一眼望过去,也才十几个人,其中六个是当初从王府就跟着过来的,剩下的都是他登基之后,为了平衡朝中局势才纳进来的。
当然,这个简单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登基的时日还尚短的缘故,况且,先帝三年丧期未果,宫中也不好大肆采选。
在横月看来,沈祁州对褚妙青或许的确有真心,但是这份真心不代表他就不会有其他的女人,其他子嗣,不然大公主和二公主哪儿来的。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当初原主不也是接受了,不过是褚妙青不同而已,褚妙青的出现,打破了她长久以来给自己编制的美梦!
说起来,今日褚妙青,并不在请安的妃嫔之中。
在记忆力搜罗一圈,她才想起来,当初褚妙青怀孕之初,沈祁州就亲自发话免了她的请安,她自然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
沈妙青不在,她也省心,视线简单的看过在场的妃子,她们之中位份最低的也是嫔位了,以婕妤贵嫔居多,然后便是昭仪李氏,昭容齐氏,这两人一个是跟着从王府出来的,为沈祁州诞下过一个女儿,正是如今的二公主,另一个则是姿容过人,且颇具才情,被沈祁州纳进宫的。
往上便是妃位了,原先妃位上有三个人,一个是当初在王府的侧妃林氏,入宫封了妃,还有一个乃是尚书之女,因着其父身居高位,她一入宫也是妃位,最后一个么,可不就是褚妙青。
所以说的是原先有三人,眼下,沈妙青已是贵妃了。
“娘娘……娘娘?”
“本宫听着呢。”
林妃正在说的,是有关宫中权柄之事,因为之前皇后重病,宫中事物就暂时交由了林妃与嫣妃二人打理,如今皇后病愈,按理说是应该将权利归还皇后。
虽有不舍,但该有的规矩她们也是懂的,与其等着被皇后敲打,不如主动提起,也能卖皇后一个好,但是皇后的反应似乎有点超出预料。
“这件事不急,一则,太医说本宫这身体还得养一阵,二则,你们之前做得很不错,本宫也信任你们,就继续依照现在这样吧。”
“那臣妾恭敬不如从命。”嫣妃想也不想就接话,她显而易见是高兴的,这宫里,谁不喜欢权利呢。
“如果没有其它事情的话,便都回去吧,冬日天寒,每日这么早过来也甚是麻烦,日后请安的话,便改为十日一次,也无需来的这么早 。”
“谢皇后娘娘,臣妾告退。”
宫妃们陆陆续续离开,林妃却仍旧坐在原处未动。“林妃,还有事?”
“殿下可都听到了?”自然是听到了,他派人潜伏太后身侧三载,暗中查询,却不如这样简单的方法来的有效,也更直观。
太后,先帝,原来真相竟是这般。
残忍吗?或许对于五年前的沈扶风来说,是极其残忍的,可是如今,不过是了然之中带着痛苦罢了,可大约是痛久了,这痛也显得有些麻木。
“皇后的投名状,孤接下了,不过,这还不够!”一阵冷风吹过来,恰好呛进了他的喉间,他一手扶在石壁山,背脊稍弯,另一只手抵着唇间轻轻咳嗽了起来,清寒的月光透过山石的间隙落在他的眉眼之间,映照出孤绝一片。
“殿下的意思是?”
“武安公。”他说了这三个字,低头注视着她,似是在观察她的反应。
“我明白了。”她浅然一笑,如是应下。“殿下放心,此事必会如殿下所愿。”
窗外的风呜呼哀嚎一夜,寒山古寺,钟声响起,天亮了,新的一日到来了。“瞧着母后神色不太好,可是夜里没睡好?”
“昨夜哀家做了个噩梦,梦中惊醒,迟迟不能入眠。”
横月仔细的观察褚太后的神情,发现不愧是在宫里待了几十年的,一旦伪装起来,看不出丝毫异样,全然不见昨夜的恐惧狼狈。
也许在她看来,真的就只是梦一场,一场噩梦!
山间的冰雪已消融的差不多了,但太后要在寒山寺待满七日才会回宫,横月便也没提过要走,比起回宫,她自然也是更乐意待在寒山寺的。
“玟玉,待会你偷偷下山回武安公府一趟,将这封信交给父亲,另外,我宫里的人也该换换了,让母亲帮忙张罗些。”
之前原主病重的日子里,华清宫上下人心浮动,不少人都提前找好了下家,为自己争取并没有错,但这样的人,横月也不敢再用。
细想起来,原主从前也从未亏待过他们,怎么就连那几日也不愿意等呢?
“这件事,我不希望别人知道。”
玟玉是从武安公府出来的,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她帮最合适,况且横月还知道,她身上有几分功夫,可以避开武安公府附近他人的耳目。
只是她没想到,武安公会跟着玟玉回来,她料到过武安公或者武安公夫人会来见她,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或许,这便是父母之爱。
爱之深切,一丁点消息,便如惊弓之鸟,难以安心。
“臣参见皇后。”
“爹,你快起来,这不是折煞女儿吗!”
因为是武将,武安公面相看起来十分的硬朗严肃,但面对女儿的时候,却也是异常温和,横月甚至注意到了,他藏在鬓间的白发,丝丝缕缕,并不分明,却也清清楚楚的告知着她,面前的人,早已不是昔年苏横月记忆里那个勇猛威武的武安公了。
他老了,凡人都逃脱不了老去的宿命。
“皇后在宫中受委屈了。”
将近而立之年才得了苏横月这个女儿,武安公自然是如珠如宝的疼着,什么都想给她最好的,护着她岁岁无虞,一世安康。
说起来,当初武安公其实并没有想让女儿嫁入皇家,而是想为她招个上门婿来着,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将女儿一辈子放在膝下呵护着,可惜这个愿望,终究成了空,身在朝堂,纵位高权重,也总有身不由己之时。
“算不得什么委屈,如今方才明了,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她将原主听到的那番话尽数写在了信中,正是那番话,彻底绝了原主的念头,也绝了原主的性命,武安公夫妇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只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女儿已经死了,他们只会以为,是大病一场,是浴火重生。
“是爹没用!”粗粝的手掌落在她的头顶。“没能保护好你。”
武安公夫人有孕的时候,正是边疆战乱之际,那一战足足打了三年多,等一切结束,原主已经两岁多了,他心有愧,因此对这个女儿是极近宠爱,即便之后未曾再有其他孩子,也从未因原主是个女儿而心生遗憾。
武安公府世代袭爵的门楣,即便在原主这一代成了空谈,他也从未说过一句不好,一句叹息也未曾有,
或许,这也是原主那样爽快又心甘情愿的让出自己身体的缘故,父母爱女儿心切,女儿何尝不爱父母,这样的爱,本就是双向而对等的。
所以武安公府,她一定会保下,就算沈扶风不说,她也是要见武安公的。
“对女儿而言,您就是这世上最好的,最厉害的爹爹。”看着女儿一如既往亲近濡慕的目光,武安公暗自红了眼眶,他强掩住眼中的动容,不想叫女儿看出自己的脆弱来,只是复又想起那封信里的内容,深深叹了口气。
“月儿,你安心待在宫中,陛下想废后,也要看爹答不答应!”
“不。”她摇着头,语气轻柔却是锋芒毕现。“女儿是真的不在乎了,他沈祁州给的后位我一点儿也不稀罕,父亲,这就是女儿在信中说过的要和你说的另一件事,他不仁我便不义,没道理什么好处都叫他占了!”
武安公被女儿话里透露出来的决绝之意怔住,随即便又听见女儿道:“爹,女儿想问您一件事,您能如实告诉我吗?”
“什么事,只要爹知道,一定告诉你。”
“五年前,吕家通敌一案,父亲可知晓内幕?”
从她说出五年前的时候,武安公的神色就变了,更别提内幕二字。“你是听谁说的?”
“父亲果然知道。”
武安公是坚定的保皇党,是先帝的肱骨之臣,深得先帝信任,掌控边境三十万大军,而当初出事的五万将士,也正是武安公麾下。
那是五万人,不是五个,五十,甚至五百,而是五万,武安公真的相信是吕家所为吗?他真的对真正的真相一无所觉吗?
是知道了真相,不敢说?还是说,他根本就是刽子手之一?
横月更相信是前者,她看过原主的记忆,武安公是忠臣,是良将,他戎马半生,绝对做不出坑害自己手下将士之事。
何况,如果他做了,沈扶风又怎么会提起他,想必沈扶风早就已经调查的一清二楚了,或许当初沈扶风第一个调查的就是武安公。
五万士兵是武安公麾下,前脚太子倒台,后脚武安公之女就被赐婚给了三皇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帝沈祁州,换做任何人,都会第一个怀疑武安公,幸好,他并没有做过什么!
“月儿,这件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我知道,所以我才问……父亲不愿意告诉我,是不能说,还是不敢说?那我再问,两年前,父亲为何要交出兵权?”
一个武将,若失了兵权,便等于失了手中的大半权柄,武安公难道不知道吗?纵然他想当良臣贤臣,可他就那么确定,沈祁州就是贤君良主?他难道就不怕,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还是说,他觉得沈祁州是他的女婿,无需担忧?古往今来,多少皇后被废,不就是因为娘家失势。
武安公在朝堂这么多年,纵然曾经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边疆驻守,但也不会不知道这些。
“交出兵权,是因为为父心中有愧?对吗?”
在女儿质问声里,武安公的神色越来越悲痛,最后,几乎是痛苦的闭上眼开,点了点头。
他的确知道五年前一案的内幕,他有愧,愧对死去的将士,沈祁州逼迫是其一,更重要的事,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再去握那只虎符。
从他被迫沉默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敢碰虎符了。
“月儿,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年,已经结束了。”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在武安公看来,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再去追究那些,除了让自己身陷痛苦之中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可对横月来说,却并不是如此。
“可我已经知道了,我知道的比父亲想象的还要多的多,父亲可想过,有朝一日这件事被人挖出来,我是相信您没有参与其中,可是旁人信吗?天下人信吗?父亲觉得一切已经结束了,可真的结束了吗?您别忘了,昔日那位东宫太子,尚且还活着!”
武安公猛地抬头,目光如炬。“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父亲想的那个意思,沈祁州想要废后,难道父亲觉得,就凭您手上握着他的把柄,就能打消他的念头吗?他昔年不过是皇子的时候就能做出那样的事情,如今为帝,焉知不会为了守住秘密,斩尽杀绝。”
“父亲,我们该为自己考虑后路了!”
他不仁,她便不义,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武安公一时不知该继续为女儿说出这样的话而惊愕下去,还是为她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消息而心生震撼。
“月儿,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父亲,我现在很清醒,所以我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不仅清醒,还出乎意料果断。
“我真的是老了,老了。”正如横月所看到的,他老了,昔日再如何勇猛神武,在岁月面前,也不得不低头认输。
就像他曾经那样,一夜又一夜,从黄昏到黎明,从过去想到未来,想来想去,折了傲骨,损了心性,从此不得安宁。
原来到头来,他竟连自己的女儿都比不过!
“这件事太突然了,你容爹考虑考虑。”横月知道,武安公其实已经动摇了,所剩的一丝犹豫,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她再说上一句什么。
可看着武安公苍老疲惫的神色,千万言语,在喉间滚了又滚,最终皆化作一个字。“好。”
“出来这么久,爹也该回去了,不然娘在家该担心了,还有,爹,您和娘在家别只顾着担忧女儿,更要照顾好自己才是,只有你们好了,女儿才会好。”
武安公孤身下山去了,离开的背影比来时佝偻不少,横月莫名心中发涩,她捂着自己的胸口,郑重承诺着。“我一定照顾好他们的。”
胸腔里,有什么东西在一点点散去。
——
在寒山寺待了七日,回到宫中,横月就开始着手肃清她的华清宫,敲打的敲打,该送走的送走,这种事情当然是越利索越好。
“这回的人都是夫人亲自挑选过得,娘娘日后可以安心了。”
武安公虽然交出了兵权,但不代表武安公府就此没落了,至少,安排些人进宫里绰绰有余,毕竟还有横月这个皇后在里面接应呢,况且安排进来的人,也是进横月的宫里。
从前的苏横月是害怕父母察觉自己在宫中的处境的,怕他们担忧,也怕连累武安公府,于是处处报喜不报忧,有什么为难处也不肯让家里帮忙。在横月看来,这就是傻,傻透了的傻,不过她要是不傻,也不会被骗那么多年。
苏横月的记忆里,沈祁州还没登基之前,与褚妙青就是有来往的,只不过那个时候褚妙青是嫡亲表妹的的身份,可他们也并非没有漏出端倪,只是她没有察觉到罢了。
她太信任苏祁州了,信任他给予的,虚无缥缈的承诺和爱。一直到褚妙青进宫封妃,他才后知后觉,发现这个人对她的威胁,可还没开始争,就已经输的一败涂地。
“让他们安心办事,本宫不会亏待了他们。”
“是,还有一事,娘娘看是否要恢复宫妃们的请安。”
之前皇后病重,免了妃嫔们的请安,后来她又随太后去了寒山寺,人都不在,自然就不提了,但现在皇后回来了,若是不来问问,反而显得她们不情愿似的,若是皇后有心发作,倒霉的不也还是她们,所以这不,她一回来就有妃嫔派宫里人来询问了。
“唔,那就让她们明日过来一趟吧。”
上次太后寿宴的时候,横月其实已经见过了沈祁州的后宫,相对于历代皇帝来说,沈祁州的后宫已经算是很简单了,一眼望过去,也才十几个人,其中六个是当初从王府就跟着过来的,剩下的都是他登基之后,为了平衡朝中局势才纳进来的。
当然,这个简单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登基的时日还尚短的缘故,况且,先帝三年丧期未果,宫中也不好大肆采选。
在横月看来,沈祁州对褚妙青或许的确有真心,但是这份真心不代表他就不会有其他的女人,其他子嗣,不然大公主和二公主哪儿来的。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当初原主不也是接受了,不过是褚妙青不同而已,褚妙青的出现,打破了她长久以来给自己编制的美梦!
说起来,今日褚妙青,并不在请安的妃嫔之中。
在记忆力搜罗一圈,她才想起来,当初褚妙青怀孕之初,沈祁州就亲自发话免了她的请安,她自然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
沈妙青不在,她也省心,视线简单的看过在场的妃子,她们之中位份最低的也是嫔位了,以婕妤贵嫔居多,然后便是昭仪李氏,昭容齐氏,这两人一个是跟着从王府出来的,为沈祁州诞下过一个女儿,正是如今的二公主,另一个则是姿容过人,且颇具才情,被沈祁州纳进宫的。
往上便是妃位了,原先妃位上有三个人,一个是当初在王府的侧妃林氏,入宫封了妃,还有一个乃是尚书之女,因着其父身居高位,她一入宫也是妃位,最后一个么,可不就是褚妙青。
所以说的是原先有三人,眼下,沈妙青已是贵妃了。
“娘娘……娘娘?”
“本宫听着呢。”
林妃正在说的,是有关宫中权柄之事,因为之前皇后重病,宫中事物就暂时交由了林妃与嫣妃二人打理,如今皇后病愈,按理说是应该将权利归还皇后。
虽有不舍,但该有的规矩她们也是懂的,与其等着被皇后敲打,不如主动提起,也能卖皇后一个好,但是皇后的反应似乎有点超出预料。
“这件事不急,一则,太医说本宫这身体还得养一阵,二则,你们之前做得很不错,本宫也信任你们,就继续依照现在这样吧。”
“那臣妾恭敬不如从命。”嫣妃想也不想就接话,她显而易见是高兴的,这宫里,谁不喜欢权利呢。
“如果没有其它事情的话,便都回去吧,冬日天寒,每日这么早过来也甚是麻烦,日后请安的话,便改为十日一次,也无需来的这么早 。”
“谢皇后娘娘,臣妾告退。”
宫妃们陆陆续续离开,林妃却仍旧坐在原处未动。“林妃,还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