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元年三月,正是春暖花开,京城各处都生机盎然,热闹非凡。
东街末尾处有一家医馆,是户部侍郎姜文开设的,并派了几位府医轮流义诊,来看病的百姓接连不断。
姜府有二女,在京中皆是出了名儿的贵女。长女虽身患腿疾行动不便,但得姜家上下爱护,府上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成效却并不显著。
次女名唤姜辛夷,生的明艳娇媚,却冷情冷面,端的是高岭之花,旁人不敢轻易靠近。
“小辛,拿银针来。”张府医捋了捋黑白相间的胡子,边诊脉边吩咐道。
那来就诊的男子随声音向后望去,一位小郎中,正拿着药杵仔细锤捣着,他的手指修长,肤白胜雪。
待走近些,才看清小郎中的相貌。乍看之下是位风流倜傥、气度不凡的公子,鼻梁挺直,脸颊有些清瘦,微微上挑的丹凤眼透着几分骄矜。
等他细细看来,才惊觉这分明是位做男装打扮的妙龄女子!
姜辛夷睨了那男子一眼,将银针摆放在一旁。她自幼习医,又得各路名医指点,医术小有所成。往日里一得空,便偷偷来自家医馆向师傅们取经。
那男子心中大惊,低下头不敢再多看,语气慌乱道:“大夫,我这毛病几日可好?马上就要大选了,我可有的忙,定是万万不敢耽搁的。”
旁的患者闻言,大笑:“阁下可是哪位大人,选秀还有一月有余,怎这般焦心。”
“我…”男子面红耳赤,挠了挠头,大声道:“我女儿可是国公府小姐的贴身丫鬟,此番定是要进宫的。”
姜辛夷看着手里的药方顿了顿。按道理也是国公府大人着急,与他何干,看来这白头翁汤她须得给他多配上几贴。
“当今陛下风流多情,怜惜美人,我那女儿姿容不凡,待陛下见着,定能封个一妃半嫔,那时候我可就是国丈爷了。”
说罢,他摔下银两,连药材也没拿,就疾步出去了。
姜辛夷只得把手中的药材一一放回。新帝登基,广选秀女,姜家自是在选秀名单上的,只是不知……
她心里装着事情,愈发显得冷傲,一时半会儿竟没有人来打扰,难得空闲了下来,她叹了口气,和府医拜别,便先行离开了。
——
姜夫人早前派人告知姜辛夷晚上在医书阁小坐,她左右无事,早早过来了。医书阁里藏书不多,却皆是珍品,她随手拿起一本翻阅着。
姜夫人,闺名唤清和,人如其名,甫一进门道:“听丫鬟们说你未时便回府了,可是外头医馆出了岔子?”
婢女们小心关上屋门退了出去,姜辛夷搀着姜夫人坐下,柔声回:“今日医馆还算清闲,我便早早回来了。”
姜夫人点了点头,欲言又止:“陛下广选贵女,你姐姐腿疾未愈,老爷已禀明礼部无法参选,这样一来你便无法推辞了。”
烛心燃烧隐约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半晌,姜辛夷道:“母亲,辛夷自当参选,也势必要入选。”
医书阁里向来灯火通明,左侧烛台何时灭了也无人发觉。姜夫人抿了一口茶水,眉头微微皱起。
姜辛夷见状,提起茶壶,滚烫的茶水注入姜夫人的杯盏中,蒸腾的水汽瞬间模糊了两人的视线。
朦胧之中,姜夫人恍若看见了十年前的景象。眼前的女子并非她的女儿,应当唤辛夷,乃是太医世家辛家的独女,十年前全家因宫廷内斗惨遭灭门。她当时带着女儿寻医问药,寻到辛家门前时,却不想目睹了一场祸事。
“夫人,夫人,若我能治好她的腿,你能带我走吗?”年幼的辛夷,压在父母的尸身下,浑身是血,语气微弱,那双眸子却乌黑发亮。
她就这样将她带回了姜府。
老爷起初大怒,但为了姜家,为了女儿,终是瞒下这灭顶之灾。辛夷将辛家的祖传妙方交给了姜家,而她也成了姜府的嫡次女姜辛夷。
多年来,辛夷谨慎周全,长女的腿疾也因着她的方子日渐好转,但因着长时间卧床,现下还不能正常行走。
“夫人,辛夷从未忘却身负血海深仇,此次大选,是辛夷唯一入宫的途径。”她跪拜在地,眼尾微微泛红,带着几分坚韧风骨,哽咽道,“辛夷心中铭记姜府的救命之恩,往后生死,也绝不会牵连姜家,还望老爷夫人体谅!”
姜夫人摇了摇头,缓缓扶起姜辛夷,她的眼中也早已盛满泪水,感叹道:“好孩子,姜家与你、与辛家早已是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又岂是可以分得开的。”
“近年老爷官途不顺,又站错了队,府上也大不如从前,你若在宫内出人头地,姜府也连带着荣华,自当尽所能助你。”姜夫人言辞恳切。
“我知晓辛家蒙冤,可如今已然改朝换代,往事湮灭,谁又肯替你平反,在没有万全把握之前,切忌不可暴露身份。”
辛夷脸上布满泪水,两人的双手紧紧相握。她又何尝不知宫内凶险,但她定要成为位高权重之人,为辛家平反,守姜家安稳。
——
四月伊始,姜府内的辛夷花开的格外绚丽。姜辛夷早早便被婢女们唤起,今儿是殿选的日子,容不得她懈怠。只不过殿选在即,她忧思过度,夜里多梦,白日里便困倦的很。
姜辛夷给自个把了个脉象,懒洋洋地坐在铜镜前,任由婢女们梳妆打扮。屋外的几株辛夷花散发出淡雅的香味,这才让她清明了几分。
镜子里的人儿嘴角拉起,右侧的梨涡若隐若现。因着姜夫人常说她严肃地和私塾里的夫子一般,告诫她在宫里可要带着笑容,免得冲撞了贵人,她便试了好些回,却像雕琢的陶瓷娃娃,美则美矣,少了灵动。
“小姐,夫人昨夜派人又送来两身赶制的衣裙,您今日穿哪件?”
两件衣裳,皆是上品。左边的海棠红挂珠留仙裙,精巧华丽;右侧的水色莲纹月华裙,淡雅高贵。给她上妆的嬷嬷是姜夫人特地寻来的,将她三分英气的面容描画的更显娇媚。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思虑再三。
海棠红的宫裙虽更适合一些,但是有些艳丽,月华裙又显得有些素净,还是先前定好的那件黛粉色宫装适宜些。
还不等她吩咐,姜夫人便匆匆赶来:“辛夷还是着水色罢。”
——
“小姐,到了。”
姜辛夷扶了扶头上的珠钗,在婢女的搀扶下缓步下了马车。因着在府里耽搁了一会,她来的不算早,储秀宫内已经候了不少的贵女。
姜辛夷一双丹凤眼微眯,环顾四周。有的贵女装扮大气,英姿飒爽;有的端庄秀丽,举手投足间优雅至极;有的衣着华丽,娇俏可人……
与此同时,诸位贵女也打量着眼前这位十分有距离感的女子,她的容貌是一等一的明艳娇媚,即使百花斗艳,通身的气场也轻而易举的夺了大家的目光,让人难免生出艳羡。
姜辛夷的面容却冷了下来,临行前,姜夫人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喜青色,喜糕点,善棋艺。
然而现下候着的贵女却多是藕荷、玫粉、丁香色一类的暖色。难道是姜府害怕她的身份暴露故意设计让她落选吗?
她来不及细想,忙唤来婢女,将口脂擦拭得淡了些,又拿来妆粉压了压两颊的胭脂,头上的珠钗也只余了素雅的,虽不及方才明艳,却平添了清冷孤高的气质,配上水色的衣裙更加相得益彰了。
此回殿选,因着当今陛下还未封后,诸事全由太后决定。秀女们分批参选,每批有八人,姜辛夷站在第三支队伍的末端,很快便到他们这批了。
“国公府之女谢婉容上前一步——”
她不由得想到了那日医馆里的男子,微微抬眼瞧了瞧面前的谢家小姐,穿着件碧色的宫裙,行走间端庄典雅,只看背影也觉着定是个绝色佳人。
“快起来罢,你母亲平日里对你管教甚严,连哀家这儿都来的不多,今后可算能好好陪陪哀家了。”
当今太后是先帝的发妻,国公府之妹。听着太后的声音,姜辛夷思绪万千。辛家的案子到底是前朝之事,要想查到些蛛丝马迹,她须得和太后、太妃们常来往。
“户部侍郎之女姜辛夷上前一步——”
她忙回了神,暗自深吸了口气,稳稳当当地上前行大礼。
“这姑娘的名字倒是新颖,眼下正是辛夷、木兰花开之时。”太后笑着说道。
“朕听说你父亲在民间开了医馆,日日有府医给百姓义诊,可是真的?”
姜辛夷看不见陛下的脸色,只觉声音低沉威严,不似那风流多情之人。
她斟酌了几息,颔首道:“回陛下,是的,因着家中长姐患有腿疾,父亲母亲寻医无数,便想着派府医义诊,一则不浪费医术,二来可造福百姓。”
“姜卿仁爱之心,为官之表率,你既叫辛夷,便无需这宫花了。”
姜辛夷出了内殿,还在晃神,短短几息之间,她的一生从此就和这深宫密不可分了。
“姜家妹妹,恭喜你入选。”谢婉容走上前来,柔声道:“我初见妹妹便觉得天姿国色,你我又都着了青色的衣衫,想来也定是投缘的。”
方才她看到谢婉容着碧色,就已知晓姜府的消息无错。毕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番还要多谢姜家夫人了。
她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福了福身,淡淡道:“谢小姐温柔得体,自是诸位姐妹们的表率。”
谢婉容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储秀宫的掌事嬷嬷打断了:“恭喜十二位小主顺利入选,太后娘娘为考察各小主的品行才华,特令六局在这三日悉心教导,各小主当认真研学,不可生事。”
虽说是恭喜,但诸位嬷嬷神色紧绷,恍如如临大敌,快速吩咐着宫女太监们领着她们十二人入住储秀宫东殿……
东街末尾处有一家医馆,是户部侍郎姜文开设的,并派了几位府医轮流义诊,来看病的百姓接连不断。
姜府有二女,在京中皆是出了名儿的贵女。长女虽身患腿疾行动不便,但得姜家上下爱护,府上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成效却并不显著。
次女名唤姜辛夷,生的明艳娇媚,却冷情冷面,端的是高岭之花,旁人不敢轻易靠近。
“小辛,拿银针来。”张府医捋了捋黑白相间的胡子,边诊脉边吩咐道。
那来就诊的男子随声音向后望去,一位小郎中,正拿着药杵仔细锤捣着,他的手指修长,肤白胜雪。
待走近些,才看清小郎中的相貌。乍看之下是位风流倜傥、气度不凡的公子,鼻梁挺直,脸颊有些清瘦,微微上挑的丹凤眼透着几分骄矜。
等他细细看来,才惊觉这分明是位做男装打扮的妙龄女子!
姜辛夷睨了那男子一眼,将银针摆放在一旁。她自幼习医,又得各路名医指点,医术小有所成。往日里一得空,便偷偷来自家医馆向师傅们取经。
那男子心中大惊,低下头不敢再多看,语气慌乱道:“大夫,我这毛病几日可好?马上就要大选了,我可有的忙,定是万万不敢耽搁的。”
旁的患者闻言,大笑:“阁下可是哪位大人,选秀还有一月有余,怎这般焦心。”
“我…”男子面红耳赤,挠了挠头,大声道:“我女儿可是国公府小姐的贴身丫鬟,此番定是要进宫的。”
姜辛夷看着手里的药方顿了顿。按道理也是国公府大人着急,与他何干,看来这白头翁汤她须得给他多配上几贴。
“当今陛下风流多情,怜惜美人,我那女儿姿容不凡,待陛下见着,定能封个一妃半嫔,那时候我可就是国丈爷了。”
说罢,他摔下银两,连药材也没拿,就疾步出去了。
姜辛夷只得把手中的药材一一放回。新帝登基,广选秀女,姜家自是在选秀名单上的,只是不知……
她心里装着事情,愈发显得冷傲,一时半会儿竟没有人来打扰,难得空闲了下来,她叹了口气,和府医拜别,便先行离开了。
——
姜夫人早前派人告知姜辛夷晚上在医书阁小坐,她左右无事,早早过来了。医书阁里藏书不多,却皆是珍品,她随手拿起一本翻阅着。
姜夫人,闺名唤清和,人如其名,甫一进门道:“听丫鬟们说你未时便回府了,可是外头医馆出了岔子?”
婢女们小心关上屋门退了出去,姜辛夷搀着姜夫人坐下,柔声回:“今日医馆还算清闲,我便早早回来了。”
姜夫人点了点头,欲言又止:“陛下广选贵女,你姐姐腿疾未愈,老爷已禀明礼部无法参选,这样一来你便无法推辞了。”
烛心燃烧隐约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半晌,姜辛夷道:“母亲,辛夷自当参选,也势必要入选。”
医书阁里向来灯火通明,左侧烛台何时灭了也无人发觉。姜夫人抿了一口茶水,眉头微微皱起。
姜辛夷见状,提起茶壶,滚烫的茶水注入姜夫人的杯盏中,蒸腾的水汽瞬间模糊了两人的视线。
朦胧之中,姜夫人恍若看见了十年前的景象。眼前的女子并非她的女儿,应当唤辛夷,乃是太医世家辛家的独女,十年前全家因宫廷内斗惨遭灭门。她当时带着女儿寻医问药,寻到辛家门前时,却不想目睹了一场祸事。
“夫人,夫人,若我能治好她的腿,你能带我走吗?”年幼的辛夷,压在父母的尸身下,浑身是血,语气微弱,那双眸子却乌黑发亮。
她就这样将她带回了姜府。
老爷起初大怒,但为了姜家,为了女儿,终是瞒下这灭顶之灾。辛夷将辛家的祖传妙方交给了姜家,而她也成了姜府的嫡次女姜辛夷。
多年来,辛夷谨慎周全,长女的腿疾也因着她的方子日渐好转,但因着长时间卧床,现下还不能正常行走。
“夫人,辛夷从未忘却身负血海深仇,此次大选,是辛夷唯一入宫的途径。”她跪拜在地,眼尾微微泛红,带着几分坚韧风骨,哽咽道,“辛夷心中铭记姜府的救命之恩,往后生死,也绝不会牵连姜家,还望老爷夫人体谅!”
姜夫人摇了摇头,缓缓扶起姜辛夷,她的眼中也早已盛满泪水,感叹道:“好孩子,姜家与你、与辛家早已是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又岂是可以分得开的。”
“近年老爷官途不顺,又站错了队,府上也大不如从前,你若在宫内出人头地,姜府也连带着荣华,自当尽所能助你。”姜夫人言辞恳切。
“我知晓辛家蒙冤,可如今已然改朝换代,往事湮灭,谁又肯替你平反,在没有万全把握之前,切忌不可暴露身份。”
辛夷脸上布满泪水,两人的双手紧紧相握。她又何尝不知宫内凶险,但她定要成为位高权重之人,为辛家平反,守姜家安稳。
——
四月伊始,姜府内的辛夷花开的格外绚丽。姜辛夷早早便被婢女们唤起,今儿是殿选的日子,容不得她懈怠。只不过殿选在即,她忧思过度,夜里多梦,白日里便困倦的很。
姜辛夷给自个把了个脉象,懒洋洋地坐在铜镜前,任由婢女们梳妆打扮。屋外的几株辛夷花散发出淡雅的香味,这才让她清明了几分。
镜子里的人儿嘴角拉起,右侧的梨涡若隐若现。因着姜夫人常说她严肃地和私塾里的夫子一般,告诫她在宫里可要带着笑容,免得冲撞了贵人,她便试了好些回,却像雕琢的陶瓷娃娃,美则美矣,少了灵动。
“小姐,夫人昨夜派人又送来两身赶制的衣裙,您今日穿哪件?”
两件衣裳,皆是上品。左边的海棠红挂珠留仙裙,精巧华丽;右侧的水色莲纹月华裙,淡雅高贵。给她上妆的嬷嬷是姜夫人特地寻来的,将她三分英气的面容描画的更显娇媚。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思虑再三。
海棠红的宫裙虽更适合一些,但是有些艳丽,月华裙又显得有些素净,还是先前定好的那件黛粉色宫装适宜些。
还不等她吩咐,姜夫人便匆匆赶来:“辛夷还是着水色罢。”
——
“小姐,到了。”
姜辛夷扶了扶头上的珠钗,在婢女的搀扶下缓步下了马车。因着在府里耽搁了一会,她来的不算早,储秀宫内已经候了不少的贵女。
姜辛夷一双丹凤眼微眯,环顾四周。有的贵女装扮大气,英姿飒爽;有的端庄秀丽,举手投足间优雅至极;有的衣着华丽,娇俏可人……
与此同时,诸位贵女也打量着眼前这位十分有距离感的女子,她的容貌是一等一的明艳娇媚,即使百花斗艳,通身的气场也轻而易举的夺了大家的目光,让人难免生出艳羡。
姜辛夷的面容却冷了下来,临行前,姜夫人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喜青色,喜糕点,善棋艺。
然而现下候着的贵女却多是藕荷、玫粉、丁香色一类的暖色。难道是姜府害怕她的身份暴露故意设计让她落选吗?
她来不及细想,忙唤来婢女,将口脂擦拭得淡了些,又拿来妆粉压了压两颊的胭脂,头上的珠钗也只余了素雅的,虽不及方才明艳,却平添了清冷孤高的气质,配上水色的衣裙更加相得益彰了。
此回殿选,因着当今陛下还未封后,诸事全由太后决定。秀女们分批参选,每批有八人,姜辛夷站在第三支队伍的末端,很快便到他们这批了。
“国公府之女谢婉容上前一步——”
她不由得想到了那日医馆里的男子,微微抬眼瞧了瞧面前的谢家小姐,穿着件碧色的宫裙,行走间端庄典雅,只看背影也觉着定是个绝色佳人。
“快起来罢,你母亲平日里对你管教甚严,连哀家这儿都来的不多,今后可算能好好陪陪哀家了。”
当今太后是先帝的发妻,国公府之妹。听着太后的声音,姜辛夷思绪万千。辛家的案子到底是前朝之事,要想查到些蛛丝马迹,她须得和太后、太妃们常来往。
“户部侍郎之女姜辛夷上前一步——”
她忙回了神,暗自深吸了口气,稳稳当当地上前行大礼。
“这姑娘的名字倒是新颖,眼下正是辛夷、木兰花开之时。”太后笑着说道。
“朕听说你父亲在民间开了医馆,日日有府医给百姓义诊,可是真的?”
姜辛夷看不见陛下的脸色,只觉声音低沉威严,不似那风流多情之人。
她斟酌了几息,颔首道:“回陛下,是的,因着家中长姐患有腿疾,父亲母亲寻医无数,便想着派府医义诊,一则不浪费医术,二来可造福百姓。”
“姜卿仁爱之心,为官之表率,你既叫辛夷,便无需这宫花了。”
姜辛夷出了内殿,还在晃神,短短几息之间,她的一生从此就和这深宫密不可分了。
“姜家妹妹,恭喜你入选。”谢婉容走上前来,柔声道:“我初见妹妹便觉得天姿国色,你我又都着了青色的衣衫,想来也定是投缘的。”
方才她看到谢婉容着碧色,就已知晓姜府的消息无错。毕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番还要多谢姜家夫人了。
她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福了福身,淡淡道:“谢小姐温柔得体,自是诸位姐妹们的表率。”
谢婉容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储秀宫的掌事嬷嬷打断了:“恭喜十二位小主顺利入选,太后娘娘为考察各小主的品行才华,特令六局在这三日悉心教导,各小主当认真研学,不可生事。”
虽说是恭喜,但诸位嬷嬷神色紧绷,恍如如临大敌,快速吩咐着宫女太监们领着她们十二人入住储秀宫东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