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不是鬼王。”魏渊揉了揉眉心:“只是煞。”
左右无人,魏渊也不必在这里装,把声音压到极低就是了。
白衣鬼恍然:“你穿红衣,竟然不是鬼王?”
“只是煞。”魏渊失笑:“红衣便是鬼王,谁告诉你的?”
不过,魏渊不动声色瞥了眼自己身上的鹅黄寝衣——在其他鬼眼中,她竟然还是红衣吗?
那白衣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不曾见过别的鬼,见到你同我穿得不一样,就……”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魏渊不同他绞缠这些,径直问。
不是魏渊不愿意,只是直至今日招来可以交谈的鬼魂,魏渊才发现,同自己还在虞山时不一样,在明公主的躯体中,与这白衣鬼交谈,一呼一吸都极其耗费精神。
起初还不觉得,可是现在,不过几句话工夫,头脑已经有些发晕了。
好在白衣鬼也不嫌魏渊问得跳脱,老老实实回答:“我叫十三,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氏,生前的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
嗯?怎会如此?
魏渊下意识抓住关键:“那你在人世间游荡多久了?”
“已经忘记了,时间太久了。”十三连思索也不曾,想来是真的太久远了,先前的问题,他又问了一遍:“鬼王招我来,是有什么事吗?”
时间太久了?魏渊打量着十三。
更奇怪了。难不成,无常勾人也会有所遗漏吗?
魏渊只知道无常勾不走凶煞,毕竟她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是十三周身明明又没有半分煞气……
魏渊没做过无常,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无事。”十三询问的眼神有些灼人,魏渊随口答了一句:“说过了,不要叫我鬼王。”
“无事……?”十三小声嘟囔了一句,到底没敢质问这乍一看就不好惹的红衣女子——兴许是煞对鬼的血脉压制。
他换了个问题,眨着眼:“如果不叫鬼王的话,我应该叫你什么呢?”
跟一只鬼有什么好隐瞒的?魏渊磕绊也不打:“叫魏姑娘。”
“那你的名字呢?”十三仿佛有问不完的问题。
魏渊白了他一眼:“姑娘家的名字,是你能随便问的吗?”
十三无端被呛了一句,有点委屈,“哦”了一声,不说话了。
倒是个有几分可爱的死鬼。
同十三只聊了这几句,魏渊已经觉得实在难以支撑,正想着说些什么送走他,忽然,房门被敲响:
“殿下。”竟然是乔妄的声音,虽然声音极轻,可是夜里寂静,明公主耳力又好,听得一清二楚:“您睡了吗?”
他来做什么?
魏渊一惊,什么也来不及说,当下驱散十三的魂魄,在装睡与应答之间犹豫一瞬,还是选择应声。
谁也不知道,乔妄是不是叫魏渊那几句低语引来的。
装作披衣下榻,魏渊走到门前,拉开门,看着乔妄,用一种疑惑的眼神。
乔妄剑已出鞘,神色戒备,而这戒备在魏渊亲自出现一瞬烟消云散,变成了不解。
“殿下。”看得出他有些难以启齿,却十分坚定:“能否让草民进屋看看?”
魏渊松了一口气:他是当作屋里又潜进了刺客。
看来,不敢信任禁军的也不止魏渊一个。
点点头,魏渊把人引进来,乔妄一刻不停,上上下下查看起来,而魏渊就静坐一旁等候。
半晌,乔妄终于停下来,疑色更甚,缓缓踱步到魏渊身前,才想起剑还未收。
收了剑,乔妄仍不死心,问:“殿下恕罪……殿下在屋中,不曾听到什么声音吗?”
不曾。
魏渊险些脱口而出,可是话都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
现在是可以用“不曾听见任何声音”,或者“那声音大约是翻动书页或者磨墨的动静来搪塞过去”,可是一来,魏渊实在不知道乔妄听见了什么,听见了多少,这样说谎,是否会适得其反。
二来……说不定,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成为日后明公主“喑病”治愈的铺垫。
魏渊埋头写下几个字:“乔少侠听见的,是这样的声音吗?”
乔妄读过这一行字,仍然不解,正要开口询问,忽然见魏渊张了张口,发出一声嘶哑又断续的“啊”。
这一声,魏渊发的忐忑,不知像还是不像。
说句实话,不论是魏渊前世,还是明公主生前,都没有见过喑病病人。只是魏渊从前在教坊司时曾听人说起,有人磕伤了脑袋,醒来时,便说不出话了,可是后来这失语者有奇迹般地自愈了,故此才敢大胆借鉴。
当时权宜之计,现在将错就错长达半个月之久,魏渊有些担心,若是再不“恢复”、“痊愈”,恐怕以后都得装个哑巴。
乔妄不是问起么?索性就告诉他,太医曾说,日日练习,或有奇效,而自己白日不愿让人听见笑话,只好在夜里独自苦熬。
魏渊把这一番话写在纸上,乔妄看过,面色终于彻底和缓。
估计是真信了,魏渊猜想,他也从没见过这样的。
就算他有所怀疑,明天去问府医,那也无妨,又不曾凭空编造,府医当真正是如此建议。
只不过,事实不是什么怕人笑话,是魏渊知道自己的情况,之前从来没有练习过而已。
“这法子……兴许真有用。”乔妄思忖着慢答:“草民虽未见过,也不通医术,可是的确曾经听过这样的病例。”
魏渊暗自挑眉:看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已经叫人足够惊奇,竟然还不止在自己身边发生过,连乔妄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只是,草民一个时辰前便见殿下困倦疲惫不堪,几欲在辇轿上睡去,竟然一直到现在还不曾休息,当真辛苦。”乔妄漫不经心感叹。
魏渊却又一瞬间警惕起来。
乔妄此人,左看右看都是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闲事不管烂事不理的性子,怎么好端端的,突然感叹起这种东西?
除非……他仍在疑虑。
是了,是了,这样的嘶哑的单字,同流畅的整句,听起来怎么可能相似?
思及此魏渊微微一笑,写:“今日事,今日毕,哪里有明日再做的道理?”
惹得乔妄瞥了她一眼,魏渊看过去,见他不知为何,面上又呈现出那种叫魏渊看不明白的神情。
不过无妨,一次两次兴许还在意,总是被这样端详,倒也习惯了。
魏渊接着写:“好在日日勤练,成效斐然,也不枉孤夙兴夜寐,辛劳至此。”
“成效斐然……”乔妄随着重复一遍,面上闪过一丝无奈。
“自然不是那一声‘啊’。”魏渊挑了一眼,神情生动,仿佛不明白这人怎么这样呆,接着一笔笔写下去:“不过诚不似从前动听,怎么,乔少侠也想笑话孤么?”
这话说得重,乔妄如梦初醒,一抱拳,连头也低下去:“草民僭越。”
魏渊反客为主:“夜深了,少侠怎地也未入眠?”
“草民略有少眠惊梦之症。”兴许是连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乔妄又成了老样子,魏渊看着他,竟不知他人在这里,魂在何处:“劳殿下关怀。”
“时辰不早了。”圆了一个谎,不如再接再厉,把另一个谎也圆了。
魏渊把羊毫笔从左手倒到右手:“少侠也快些回去安置吧。”
果然,乔妄立刻察觉:“殿下右臂可全好了?”
省了写字,魏渊点点头。
可是看向乔妄的时候,却发现乔妄不曾看着她,或者她的右手,而是那一行墨迹未干的新字。
充斥着失落,甚至绝望。
好端端的,又怎么了?魏渊蹙起眉来。
但是无论怎样,右臂伤势痊愈这件事,明日便可顺理成章从满月、弦月口中说出去,乔妄亦可成为证人。
总归是不必再用左手书见人了,兴许过上几日,也不用成日与人划字而谈了。
将魂不守舍的乔妄送走,魏渊掩上门。
说不清今日受了什么触动,夜里,魏渊难得梦见江州旧事。
十岁上一个夏夜,阿耶还未下值,阿兄阿弟还未散学,天闷热得紧,阿娘和她坐在院里天井旁,大柳树下的那个石墩子上,打着扇子纳凉。
不知聊着什么,二人捧腹大笑,忽然,院中闯进一队皂衣人。
领头的那个伯伯,魏渊和阿娘都认得,算是阿耶的朋侪。
阿娘虽不问外事,可见此情景,本能有些畏惧,魏渊胆子大些,上前招呼伯伯,那伯伯却唇抿得紧紧,闭了闭眼,一挥手——
——永德元年,七月十三,魏氏满门下狱,家业全数抄处。
狱中酷刑熬人,阿兄叫生生折磨至死。
供词,上官要供词,咬死了此案牵涉重大,然可笑的是,魏家上下,连“此案”是何都不知。
酷吏的倒钩鞭一卷就是一片肉,几日下来,阿父身上已无好肉,只是吊着一口气喊“冤”。
阿娘已快哭瞎了眼。
同年秋后,魏家男丁七十余口全数处斩,女眷没入罪籍,阿耶的血浸透刑台,阿娘本就多病,入教坊司不过三月,便病重至死。
魏渊在梦见自己对着阿娘发誓时恍然惊醒,天光已经大亮,漏刻翻转,已经巳时了。
自魏渊附身而来,因装作哑疾,便在床榻旁吊了一只金铃。
摇铃铃响,今天推门的却不是满月,而是弦月。
依着魏渊这些日子的揣摩,但凡弦月如此急迫,必有坏事发生。
果然,弦乐一张口便是:“殿下,今晨周将军来禀,那两名刺客……暴毙了。”
左右无人,魏渊也不必在这里装,把声音压到极低就是了。
白衣鬼恍然:“你穿红衣,竟然不是鬼王?”
“只是煞。”魏渊失笑:“红衣便是鬼王,谁告诉你的?”
不过,魏渊不动声色瞥了眼自己身上的鹅黄寝衣——在其他鬼眼中,她竟然还是红衣吗?
那白衣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不曾见过别的鬼,见到你同我穿得不一样,就……”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魏渊不同他绞缠这些,径直问。
不是魏渊不愿意,只是直至今日招来可以交谈的鬼魂,魏渊才发现,同自己还在虞山时不一样,在明公主的躯体中,与这白衣鬼交谈,一呼一吸都极其耗费精神。
起初还不觉得,可是现在,不过几句话工夫,头脑已经有些发晕了。
好在白衣鬼也不嫌魏渊问得跳脱,老老实实回答:“我叫十三,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氏,生前的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
嗯?怎会如此?
魏渊下意识抓住关键:“那你在人世间游荡多久了?”
“已经忘记了,时间太久了。”十三连思索也不曾,想来是真的太久远了,先前的问题,他又问了一遍:“鬼王招我来,是有什么事吗?”
时间太久了?魏渊打量着十三。
更奇怪了。难不成,无常勾人也会有所遗漏吗?
魏渊只知道无常勾不走凶煞,毕竟她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是十三周身明明又没有半分煞气……
魏渊没做过无常,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无事。”十三询问的眼神有些灼人,魏渊随口答了一句:“说过了,不要叫我鬼王。”
“无事……?”十三小声嘟囔了一句,到底没敢质问这乍一看就不好惹的红衣女子——兴许是煞对鬼的血脉压制。
他换了个问题,眨着眼:“如果不叫鬼王的话,我应该叫你什么呢?”
跟一只鬼有什么好隐瞒的?魏渊磕绊也不打:“叫魏姑娘。”
“那你的名字呢?”十三仿佛有问不完的问题。
魏渊白了他一眼:“姑娘家的名字,是你能随便问的吗?”
十三无端被呛了一句,有点委屈,“哦”了一声,不说话了。
倒是个有几分可爱的死鬼。
同十三只聊了这几句,魏渊已经觉得实在难以支撑,正想着说些什么送走他,忽然,房门被敲响:
“殿下。”竟然是乔妄的声音,虽然声音极轻,可是夜里寂静,明公主耳力又好,听得一清二楚:“您睡了吗?”
他来做什么?
魏渊一惊,什么也来不及说,当下驱散十三的魂魄,在装睡与应答之间犹豫一瞬,还是选择应声。
谁也不知道,乔妄是不是叫魏渊那几句低语引来的。
装作披衣下榻,魏渊走到门前,拉开门,看着乔妄,用一种疑惑的眼神。
乔妄剑已出鞘,神色戒备,而这戒备在魏渊亲自出现一瞬烟消云散,变成了不解。
“殿下。”看得出他有些难以启齿,却十分坚定:“能否让草民进屋看看?”
魏渊松了一口气:他是当作屋里又潜进了刺客。
看来,不敢信任禁军的也不止魏渊一个。
点点头,魏渊把人引进来,乔妄一刻不停,上上下下查看起来,而魏渊就静坐一旁等候。
半晌,乔妄终于停下来,疑色更甚,缓缓踱步到魏渊身前,才想起剑还未收。
收了剑,乔妄仍不死心,问:“殿下恕罪……殿下在屋中,不曾听到什么声音吗?”
不曾。
魏渊险些脱口而出,可是话都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
现在是可以用“不曾听见任何声音”,或者“那声音大约是翻动书页或者磨墨的动静来搪塞过去”,可是一来,魏渊实在不知道乔妄听见了什么,听见了多少,这样说谎,是否会适得其反。
二来……说不定,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成为日后明公主“喑病”治愈的铺垫。
魏渊埋头写下几个字:“乔少侠听见的,是这样的声音吗?”
乔妄读过这一行字,仍然不解,正要开口询问,忽然见魏渊张了张口,发出一声嘶哑又断续的“啊”。
这一声,魏渊发的忐忑,不知像还是不像。
说句实话,不论是魏渊前世,还是明公主生前,都没有见过喑病病人。只是魏渊从前在教坊司时曾听人说起,有人磕伤了脑袋,醒来时,便说不出话了,可是后来这失语者有奇迹般地自愈了,故此才敢大胆借鉴。
当时权宜之计,现在将错就错长达半个月之久,魏渊有些担心,若是再不“恢复”、“痊愈”,恐怕以后都得装个哑巴。
乔妄不是问起么?索性就告诉他,太医曾说,日日练习,或有奇效,而自己白日不愿让人听见笑话,只好在夜里独自苦熬。
魏渊把这一番话写在纸上,乔妄看过,面色终于彻底和缓。
估计是真信了,魏渊猜想,他也从没见过这样的。
就算他有所怀疑,明天去问府医,那也无妨,又不曾凭空编造,府医当真正是如此建议。
只不过,事实不是什么怕人笑话,是魏渊知道自己的情况,之前从来没有练习过而已。
“这法子……兴许真有用。”乔妄思忖着慢答:“草民虽未见过,也不通医术,可是的确曾经听过这样的病例。”
魏渊暗自挑眉:看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已经叫人足够惊奇,竟然还不止在自己身边发生过,连乔妄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只是,草民一个时辰前便见殿下困倦疲惫不堪,几欲在辇轿上睡去,竟然一直到现在还不曾休息,当真辛苦。”乔妄漫不经心感叹。
魏渊却又一瞬间警惕起来。
乔妄此人,左看右看都是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闲事不管烂事不理的性子,怎么好端端的,突然感叹起这种东西?
除非……他仍在疑虑。
是了,是了,这样的嘶哑的单字,同流畅的整句,听起来怎么可能相似?
思及此魏渊微微一笑,写:“今日事,今日毕,哪里有明日再做的道理?”
惹得乔妄瞥了她一眼,魏渊看过去,见他不知为何,面上又呈现出那种叫魏渊看不明白的神情。
不过无妨,一次两次兴许还在意,总是被这样端详,倒也习惯了。
魏渊接着写:“好在日日勤练,成效斐然,也不枉孤夙兴夜寐,辛劳至此。”
“成效斐然……”乔妄随着重复一遍,面上闪过一丝无奈。
“自然不是那一声‘啊’。”魏渊挑了一眼,神情生动,仿佛不明白这人怎么这样呆,接着一笔笔写下去:“不过诚不似从前动听,怎么,乔少侠也想笑话孤么?”
这话说得重,乔妄如梦初醒,一抱拳,连头也低下去:“草民僭越。”
魏渊反客为主:“夜深了,少侠怎地也未入眠?”
“草民略有少眠惊梦之症。”兴许是连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乔妄又成了老样子,魏渊看着他,竟不知他人在这里,魂在何处:“劳殿下关怀。”
“时辰不早了。”圆了一个谎,不如再接再厉,把另一个谎也圆了。
魏渊把羊毫笔从左手倒到右手:“少侠也快些回去安置吧。”
果然,乔妄立刻察觉:“殿下右臂可全好了?”
省了写字,魏渊点点头。
可是看向乔妄的时候,却发现乔妄不曾看着她,或者她的右手,而是那一行墨迹未干的新字。
充斥着失落,甚至绝望。
好端端的,又怎么了?魏渊蹙起眉来。
但是无论怎样,右臂伤势痊愈这件事,明日便可顺理成章从满月、弦月口中说出去,乔妄亦可成为证人。
总归是不必再用左手书见人了,兴许过上几日,也不用成日与人划字而谈了。
将魂不守舍的乔妄送走,魏渊掩上门。
说不清今日受了什么触动,夜里,魏渊难得梦见江州旧事。
十岁上一个夏夜,阿耶还未下值,阿兄阿弟还未散学,天闷热得紧,阿娘和她坐在院里天井旁,大柳树下的那个石墩子上,打着扇子纳凉。
不知聊着什么,二人捧腹大笑,忽然,院中闯进一队皂衣人。
领头的那个伯伯,魏渊和阿娘都认得,算是阿耶的朋侪。
阿娘虽不问外事,可见此情景,本能有些畏惧,魏渊胆子大些,上前招呼伯伯,那伯伯却唇抿得紧紧,闭了闭眼,一挥手——
——永德元年,七月十三,魏氏满门下狱,家业全数抄处。
狱中酷刑熬人,阿兄叫生生折磨至死。
供词,上官要供词,咬死了此案牵涉重大,然可笑的是,魏家上下,连“此案”是何都不知。
酷吏的倒钩鞭一卷就是一片肉,几日下来,阿父身上已无好肉,只是吊着一口气喊“冤”。
阿娘已快哭瞎了眼。
同年秋后,魏家男丁七十余口全数处斩,女眷没入罪籍,阿耶的血浸透刑台,阿娘本就多病,入教坊司不过三月,便病重至死。
魏渊在梦见自己对着阿娘发誓时恍然惊醒,天光已经大亮,漏刻翻转,已经巳时了。
自魏渊附身而来,因装作哑疾,便在床榻旁吊了一只金铃。
摇铃铃响,今天推门的却不是满月,而是弦月。
依着魏渊这些日子的揣摩,但凡弦月如此急迫,必有坏事发生。
果然,弦乐一张口便是:“殿下,今晨周将军来禀,那两名刺客……暴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