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两盘,三盘……
刘琼目瞪口呆的看着宋回青,一旁摞起的盘子和茶碗几乎要盖过宋回青的身影,而她却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一口一个糕点往嘴里狂塞。
刘琼咽了咽口水,“你……多久没吃饭了?”
“有吃有吃。”宋回青含混道。
做乞丐的时候虽然确实饥一顿饱一顿,后来哪怕抄书赚了些钱也不敢放肆花销,可是自打跟了常斌之后她顿顿都有得吃,只不过每次常斌准备的食物都有限,不能敞开肚皮吃,所以就一直没吃饱过。
宋回青知道自己的食量大,可是穿越过来之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乞讨生活让她难以估摸这具身体的食量,倒是有了长期稳定的饭票后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食量一顿比一顿大了,同样的量,一开始她能吃七分饱,后来变成六分、五分……
吞完最后一块糕点,宋回青又灌了一口水,满足喟叹道:“难得!”
然后听见刘琼小声咕哝:“这么能吃的吗,感觉母亲说的好像不是没有道理……”
这话不好接,宋回青只当没听见,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更别说将来她还要在别人屋檐底下过活,是以她摆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我是不是吃太多了?”
而多数人往往对这句话的回应是:“没有没有,能吃饱,别吃坏了就行。”
往往不会计较。
宋回青满足了,又追问刘琼他爹什么时候回来,刘琼只说他爹在忙,但具体在忙什么、何时忙完回家就不知道了。
“或者你可问问聂大哥,你别看他年轻,实际上本事可大着呢,还是个大官呢!”
宋回青知道,古代年轻着为官不足为奇,只是一个年轻人中举后若无宗族荫蔽,出头的时间可是有的熬,一个官职待上几年,等走上朝中大官的位置多数人已经年过半百,说白了就是看年龄看资历,越老越吃香。
所以奇的是年轻者居于上位,刘琼口中的大官品位至少应当在他五品寺正的爹上下。
“他可是户部侍郎!”
竟然是正三品的侍郎,而且是户部的。
宋回青不由想到常斌跟他说户部的人哭穷,可她实在想象不出如此冷然的聂澜之跟人哭穷的模样,实在不搭。
刘琼显然是个健谈的,放到现在绝对是社牛一枚,在刘琼的热情下宋回青打听出了不少东西。
比如说常斌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权力不小,却有一个司礼监提督的干爹;当今皇帝最近招了许多道士进宫;南蛮向大郢进献了一个美人,皇帝想建造一个行宫……
看似八卦芜杂的东西其实能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隐藏在征候下的消息全看敏锐程度,看似在闲聊,可宋回青一直绷紧着,一边提取信息一边引导刘琼说出更多,刘琼却觉得两人越说越投缘,恨不得当场拉着宋回青拜把子。
“陈兄弟有字么?直呼你姓名委实不礼貌。”
以前有没有不知道,反正现在有了,宋回青一边想着一边道:“那么,重新介绍一下,小子宋回青,敢问刘兄如何称呼?”
刘琼也学着宋回青作揖,“千帆兄弟,我姓刘,单名琼,表字华章。”
“你可有表字?”
表字也称字,一般在男子及冠时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取字,或者一些官宦家庭,不待及冠便可取字,用于社交往来的称呼。
“还不曾。”
刘琼闻言摆摆手,“你年纪小些,没有字也没什么的,等你到了年岁自然有字了。”
宋回青笑笑不作答。
如此,她的寄宿家庭成员之一就搞定了,往后应该不会过得太艰难。
刘琼可不知道宋回青的小九九,还为自己找到一位知己而高兴,丝毫不顾及自己年龄尚小,只称相见恨晚,直嚷嚷着宋回青早该来拜访云云,要拉着宋回青今晚与自己同住。
“你我兄弟二人共寝,咱么继续畅聊人生!”
宋回青抽手,“不好不好,怎么好意思跟华章兄分卧房?太失礼了,随便给我安排个客房便是了。”
她一个假兄弟真怕露馅。
“怎么会呢,我的院子很大,我的床也很大,分你一半也睡得开,我这个主人邀请,怎么会是你的失礼呢……”
刘琼继续游说,宋回青连连推拒,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两人当真是有君子之风,可守在一旁的书童看得却一阵牙疼。
不是,主母还没发话呢,你们自己倒是先安排上了?
脸看着挺小,怎么就那么大呢?
时间在两人的推拒中悄然而逝,刘俭终于散值回家,他刚进门,他的夫人庞氏便迎了上来,一边帮他换衣一边说些府里的事,然后就说到了宋回青。
“你说有个叫宋回青的小童来了?”
庞氏点头,说“可不是”,旋即说,“咱们刘家哪有一门子扬州来的陈姓亲戚,我看一准儿是那小子听说咱们刘家和善,瞅准了夫君你好心,上门打秋风来的。”
刘俭道:“说是表亲,那宋回青就是我的外甥。”
“还真是?我怎么不知道,你也一直没说过,既然没说就说明即便有关系也该五服外了,八竿子都打不着,他怎么有脸……”
刘俭神色一肃,“往后这话莫要说,他必须是我的亲戚。”
庞氏明白了,“又是常斌安排的?这狗宦官……”
刘俭打断她,“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庞氏撇嘴,终究没再说什么,把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话全都咽了回去。
“太仆寺比不得大理寺那些忙,夫君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刘俭只简单道:“皇后封位大典。”
“不是说不了了之了?”
封后可不是随随便便下道圣旨就行,相应的仪式、祭祀典礼必不可少,进而昭告天下,而举办仪式、祭祀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皇帝内帑钱不够,皇帝内帑又哭穷,封后一事自然不了了之,可现在——
“是常掌印带钱回来了。”
——
刘俭换下常服就急匆匆去见等候多时的聂澜之,对于宋回青,他只交待庞氏安排一下,并没有见一见的意思。
这边宋回青跟刘琼混在一处,从听说刘俭回来到晚上就寝,都没有见人找她,便明白了刘俭的态度,好不容易从刘琼处脱身,总算独自一人住进了新打扫的客院。
客院中规中矩,不奢华,也不寒酸,没有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幺蛾子,宋回青躺在床上睁眼难眠。
身下是平整的床和柔软的被褥,晚风吹动床帐飘飘摇,鼻间充斥着干净整洁的气息……没有扎人的茅草,没有乌七八糟的声音,也不再有熏人的臭气,如此安稳是她穿越后的头一回,叫她有种不真实感。
可奇怪的,她竟不觉得心里有多安稳,甚至比不上她在破庙做乞丐的时候。
因为这里不是她的家。
宋回青闭上眼。
——
次日,宋回青起了个大早,跟刘府管家打了声招呼后出了门。
夏季的清晨算得上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候,宋回青挎着没有书的书篮走在街上,道路两旁的商铺还没到开门的时候,沿街的商贩却早早叫卖起来,茶寮支起白帐,夫妻摆好桌椅,坐在路旁的客人踹着手闲谈,柴火噼啪半晌,锅盖掀起,蒙蒙水汽争先恐后升腾而起,伴随着一声热情的“来喽”唤醒味蕾,一碗热腾腾的馄饨面就摆到了客人面前,新的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宋回青吸了吸鼻子,收回视线,攥了攥手里仅剩的银钱喟叹一声,站在包子摊面前纠结半晌在老板的天花乱坠中只花了四文钱买了两个不带馅儿的馒头,又在老板的变脸杂技中往京郊外去。
京郊四里外,有一座山叫做鸣泉山,鸣泉山因为一眼泉水而得名,而鸣泉山书院就坐落在鸣泉山上,虽比不得国子监和一些十分知名的书院,却也算小有名气。
宋回青此番便是奔着鸣泉山书院去的,目的是求学。
之所以说是求学,乃是常斌只给她争取来一个入学的机会,成与不成还得看她自己的造化。
就相当于投了份简历后进面试环节嘛!宋回青懂。
宋回青站在山门前,仰头望着气阔的山门,两根天然耸立的石柱分列两旁,牢牢架住一块厚厚的石板,上书“鸣泉山书院”四个大字,颇为古拙。
大开的山门是一条开凿出来的笔直的长阶,两旁草木繁盛,高树荫蔽,繁花点缀环绕,没有刻意的修建,却也颇有一番雅趣。
宋回青来得算早的,可世上从不缺好读书的人,好读书的人往往多勤奋,这不,零星几个学子气喘吁吁的拾级而上,身后一声“让一让”由远及近,撞着宋回青的肩膀过去,冷不丁一咽,宋回青弯下腰去捶胸,直翻白眼。
“怎么了这是?”
“钱兄,你好像把人撞坏了。”
“他不动了,快去请山长!”
“一来一去耗费时间,还是直接架过去吧!”
被架起的宋回青说不出话,只能任由他们你一言我一句下了决定,一首一尾地把她驾到了山长面前。
“怎么了这是!”
山长是一个五十许的老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颇为严肃古板,“你们又在外边闯什么祸了!”
山长咬牙切齿,伸出的手抖得厉害,“还不快去请大夫!”
宋回青缓了又缓,食物在食管中缓缓下沉,却慢得要命,整个人都被笼罩在“被噎死”的阴影中,心里想的却是这么缺德的死法能不能让她噎回自己的时空。
“哎呀哎呀,脸变红了,兄台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一人嚎着猛扑过来,铁脑袋砸在她的胸口,宋回青猛地吐出一块咀嚼了一半的干馍。
活过来了。
“我好了,不用叫大夫了。”宋回青爬起来,整了整衣衫,扫了扫灰尘,对着山长揖礼,“小子宋回青,见过山长。”
刘琼目瞪口呆的看着宋回青,一旁摞起的盘子和茶碗几乎要盖过宋回青的身影,而她却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一口一个糕点往嘴里狂塞。
刘琼咽了咽口水,“你……多久没吃饭了?”
“有吃有吃。”宋回青含混道。
做乞丐的时候虽然确实饥一顿饱一顿,后来哪怕抄书赚了些钱也不敢放肆花销,可是自打跟了常斌之后她顿顿都有得吃,只不过每次常斌准备的食物都有限,不能敞开肚皮吃,所以就一直没吃饱过。
宋回青知道自己的食量大,可是穿越过来之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乞讨生活让她难以估摸这具身体的食量,倒是有了长期稳定的饭票后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食量一顿比一顿大了,同样的量,一开始她能吃七分饱,后来变成六分、五分……
吞完最后一块糕点,宋回青又灌了一口水,满足喟叹道:“难得!”
然后听见刘琼小声咕哝:“这么能吃的吗,感觉母亲说的好像不是没有道理……”
这话不好接,宋回青只当没听见,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更别说将来她还要在别人屋檐底下过活,是以她摆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我是不是吃太多了?”
而多数人往往对这句话的回应是:“没有没有,能吃饱,别吃坏了就行。”
往往不会计较。
宋回青满足了,又追问刘琼他爹什么时候回来,刘琼只说他爹在忙,但具体在忙什么、何时忙完回家就不知道了。
“或者你可问问聂大哥,你别看他年轻,实际上本事可大着呢,还是个大官呢!”
宋回青知道,古代年轻着为官不足为奇,只是一个年轻人中举后若无宗族荫蔽,出头的时间可是有的熬,一个官职待上几年,等走上朝中大官的位置多数人已经年过半百,说白了就是看年龄看资历,越老越吃香。
所以奇的是年轻者居于上位,刘琼口中的大官品位至少应当在他五品寺正的爹上下。
“他可是户部侍郎!”
竟然是正三品的侍郎,而且是户部的。
宋回青不由想到常斌跟他说户部的人哭穷,可她实在想象不出如此冷然的聂澜之跟人哭穷的模样,实在不搭。
刘琼显然是个健谈的,放到现在绝对是社牛一枚,在刘琼的热情下宋回青打听出了不少东西。
比如说常斌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权力不小,却有一个司礼监提督的干爹;当今皇帝最近招了许多道士进宫;南蛮向大郢进献了一个美人,皇帝想建造一个行宫……
看似八卦芜杂的东西其实能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隐藏在征候下的消息全看敏锐程度,看似在闲聊,可宋回青一直绷紧着,一边提取信息一边引导刘琼说出更多,刘琼却觉得两人越说越投缘,恨不得当场拉着宋回青拜把子。
“陈兄弟有字么?直呼你姓名委实不礼貌。”
以前有没有不知道,反正现在有了,宋回青一边想着一边道:“那么,重新介绍一下,小子宋回青,敢问刘兄如何称呼?”
刘琼也学着宋回青作揖,“千帆兄弟,我姓刘,单名琼,表字华章。”
“你可有表字?”
表字也称字,一般在男子及冠时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取字,或者一些官宦家庭,不待及冠便可取字,用于社交往来的称呼。
“还不曾。”
刘琼闻言摆摆手,“你年纪小些,没有字也没什么的,等你到了年岁自然有字了。”
宋回青笑笑不作答。
如此,她的寄宿家庭成员之一就搞定了,往后应该不会过得太艰难。
刘琼可不知道宋回青的小九九,还为自己找到一位知己而高兴,丝毫不顾及自己年龄尚小,只称相见恨晚,直嚷嚷着宋回青早该来拜访云云,要拉着宋回青今晚与自己同住。
“你我兄弟二人共寝,咱么继续畅聊人生!”
宋回青抽手,“不好不好,怎么好意思跟华章兄分卧房?太失礼了,随便给我安排个客房便是了。”
她一个假兄弟真怕露馅。
“怎么会呢,我的院子很大,我的床也很大,分你一半也睡得开,我这个主人邀请,怎么会是你的失礼呢……”
刘琼继续游说,宋回青连连推拒,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两人当真是有君子之风,可守在一旁的书童看得却一阵牙疼。
不是,主母还没发话呢,你们自己倒是先安排上了?
脸看着挺小,怎么就那么大呢?
时间在两人的推拒中悄然而逝,刘俭终于散值回家,他刚进门,他的夫人庞氏便迎了上来,一边帮他换衣一边说些府里的事,然后就说到了宋回青。
“你说有个叫宋回青的小童来了?”
庞氏点头,说“可不是”,旋即说,“咱们刘家哪有一门子扬州来的陈姓亲戚,我看一准儿是那小子听说咱们刘家和善,瞅准了夫君你好心,上门打秋风来的。”
刘俭道:“说是表亲,那宋回青就是我的外甥。”
“还真是?我怎么不知道,你也一直没说过,既然没说就说明即便有关系也该五服外了,八竿子都打不着,他怎么有脸……”
刘俭神色一肃,“往后这话莫要说,他必须是我的亲戚。”
庞氏明白了,“又是常斌安排的?这狗宦官……”
刘俭打断她,“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庞氏撇嘴,终究没再说什么,把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话全都咽了回去。
“太仆寺比不得大理寺那些忙,夫君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刘俭只简单道:“皇后封位大典。”
“不是说不了了之了?”
封后可不是随随便便下道圣旨就行,相应的仪式、祭祀典礼必不可少,进而昭告天下,而举办仪式、祭祀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皇帝内帑钱不够,皇帝内帑又哭穷,封后一事自然不了了之,可现在——
“是常掌印带钱回来了。”
——
刘俭换下常服就急匆匆去见等候多时的聂澜之,对于宋回青,他只交待庞氏安排一下,并没有见一见的意思。
这边宋回青跟刘琼混在一处,从听说刘俭回来到晚上就寝,都没有见人找她,便明白了刘俭的态度,好不容易从刘琼处脱身,总算独自一人住进了新打扫的客院。
客院中规中矩,不奢华,也不寒酸,没有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幺蛾子,宋回青躺在床上睁眼难眠。
身下是平整的床和柔软的被褥,晚风吹动床帐飘飘摇,鼻间充斥着干净整洁的气息……没有扎人的茅草,没有乌七八糟的声音,也不再有熏人的臭气,如此安稳是她穿越后的头一回,叫她有种不真实感。
可奇怪的,她竟不觉得心里有多安稳,甚至比不上她在破庙做乞丐的时候。
因为这里不是她的家。
宋回青闭上眼。
——
次日,宋回青起了个大早,跟刘府管家打了声招呼后出了门。
夏季的清晨算得上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候,宋回青挎着没有书的书篮走在街上,道路两旁的商铺还没到开门的时候,沿街的商贩却早早叫卖起来,茶寮支起白帐,夫妻摆好桌椅,坐在路旁的客人踹着手闲谈,柴火噼啪半晌,锅盖掀起,蒙蒙水汽争先恐后升腾而起,伴随着一声热情的“来喽”唤醒味蕾,一碗热腾腾的馄饨面就摆到了客人面前,新的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宋回青吸了吸鼻子,收回视线,攥了攥手里仅剩的银钱喟叹一声,站在包子摊面前纠结半晌在老板的天花乱坠中只花了四文钱买了两个不带馅儿的馒头,又在老板的变脸杂技中往京郊外去。
京郊四里外,有一座山叫做鸣泉山,鸣泉山因为一眼泉水而得名,而鸣泉山书院就坐落在鸣泉山上,虽比不得国子监和一些十分知名的书院,却也算小有名气。
宋回青此番便是奔着鸣泉山书院去的,目的是求学。
之所以说是求学,乃是常斌只给她争取来一个入学的机会,成与不成还得看她自己的造化。
就相当于投了份简历后进面试环节嘛!宋回青懂。
宋回青站在山门前,仰头望着气阔的山门,两根天然耸立的石柱分列两旁,牢牢架住一块厚厚的石板,上书“鸣泉山书院”四个大字,颇为古拙。
大开的山门是一条开凿出来的笔直的长阶,两旁草木繁盛,高树荫蔽,繁花点缀环绕,没有刻意的修建,却也颇有一番雅趣。
宋回青来得算早的,可世上从不缺好读书的人,好读书的人往往多勤奋,这不,零星几个学子气喘吁吁的拾级而上,身后一声“让一让”由远及近,撞着宋回青的肩膀过去,冷不丁一咽,宋回青弯下腰去捶胸,直翻白眼。
“怎么了这是?”
“钱兄,你好像把人撞坏了。”
“他不动了,快去请山长!”
“一来一去耗费时间,还是直接架过去吧!”
被架起的宋回青说不出话,只能任由他们你一言我一句下了决定,一首一尾地把她驾到了山长面前。
“怎么了这是!”
山长是一个五十许的老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颇为严肃古板,“你们又在外边闯什么祸了!”
山长咬牙切齿,伸出的手抖得厉害,“还不快去请大夫!”
宋回青缓了又缓,食物在食管中缓缓下沉,却慢得要命,整个人都被笼罩在“被噎死”的阴影中,心里想的却是这么缺德的死法能不能让她噎回自己的时空。
“哎呀哎呀,脸变红了,兄台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一人嚎着猛扑过来,铁脑袋砸在她的胸口,宋回青猛地吐出一块咀嚼了一半的干馍。
活过来了。
“我好了,不用叫大夫了。”宋回青爬起来,整了整衣衫,扫了扫灰尘,对着山长揖礼,“小子宋回青,见过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