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筎张了张嘴,问道:“那,宗门里还有人吗?既然已经报了仇,有雨门应该得到长远的发展啊。”
老婆婆皱斑纵横的脸,显出一抹自嘲的神色,尽显哀伤:“没人在了,师兄在最后带走了灵人的功法,先后发生的事也让门派在外人眼里宛如蛇蝎,纷纷敬而远之。”
银零道:“奶奶......”她脸上露出担忧,性格腼腆又嘴笨,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杨之筎道:“奶奶,你放心。我们既然听您说了,有雨门就不会被遗忘。我们记着。”
银零附和着:“我......我来编撰成册,当作传奇故事写下来,不过可能只有我的家人会看,希望可以帮到您。”
听着暖心的话语,老婆婆大笑起来:“成,有人记得就好,青青姐的遗愿总不会消失在天地间。”
说罢老婆婆将兜里的几个水果拿出来,笑盈盈地给他们分了分。
“奶奶,您这是给您师兄带的贡品吧,我们怎么能要?”杨之筎推还回去。
银零依着他的样子也不肯收。
老婆婆道:“给你们就拿着吧,哪家上坟不是拿粮食摆摆样子,摆完样子都是要拿回去的。我老婆子就一个人住了,要是还不好意思就送我回去。”
这点小事,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了。
三人走了很久才远远地看到个破败的村子,好在村子旁依畔着一条清澈的小溪。
银零看了看村子口的木牌——枯水村。
村里总共十几户人,或许是经常接济不小心流落至此的路人,村民们显得格外地亲切。
老婆婆念叨着:“今早做了点白米糕,你们拿着上路吧。”说完就拄着拐杖走向远处的一个木板房。
银零不太适合应对这种热情,默默地躲到了杨之筎的身后。杨之筎清俊挺拔,大方地接话,立刻在村民的热情里如鱼得水。
“小伙子从哪来的啊,长得真好看,叫什么名字?”
“像个贵门里的少爷啊,贵气!叫什么名字啊?”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都挤到杨之筎面前。
杨之筎挠了挠头,道:“姓杨,祖父翻了几天的古籍才把名字定为之筎,是从京城来的。”
“腰间佩剑,面如冠玉,气度不凡啊,不愧是京城里的高门少爷。”几个妇女满眼赞赏道。
“公子婚配了吗?我女儿跟你年龄相仿呢,也李婆婆学过几年的剑术,跟你般配的很呢。”一个妇女欣喜地凑上来。
“欸,她闺女陈雅确实长得漂亮,就是跟我们这些人天天呆在一起,比不得你们京城的名门贵女。但她也是个使剑的好料子呢,跟杨公子你一样,肯定有话聊。”
没想到离家出走还能被亲事缠上,杨之筎讪讪笑道:“各位叔叔伯伯婶婶姨姨,我还年轻,没闯几年呢。定亲还是要找喜欢的姑娘才能定。”
他们正聊着,银零站在杨之筎身后,她敏锐地察觉到一道强烈的目光直至看过来。
银零虽然身手不怎么样,但是对于风吹草动的细小异常都特别敏感。
她循着感觉望过去,是老婆婆。
她神情肃穆,手里拿着几个用黄皮纸包着的糕点,驻足在原地,直愣愣地看向了这边谈话的众人。
银零只觉得这目光奇怪,明明老婆婆什么也看不见啊。
杨之筎道:“原来老婆婆姓李啊。”
身形壮大的男人道:“李婆活了几百岁,是我们村里的老古董了。还修过仙,这可不是瞎说的,我小时候李婆还特别年轻,特别好看,那个词叫什么来着,驻颜!”
“比陈雅还好看呢!”
杨之筎惊道:“是吗,有多好看啊?”
“真的呀,跟仙女一样,”先前的妇女又靠近了一步,蓦然瞧见了躲在杨之筎身后的银零,话头一转:“诶哟,这姑娘俊的呀,那还是比不得这个姑娘啊。”
银零霎时间被抓住了手,一回头对上了喜笑颜开的妇女的脸,瞬间僵直。
妇女又像是打开话匣子般,喋喋不休:“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多大了,家住哪里,家里几口人啊......”
银零的脑子又开始混乱了:“叫我零就好......我家在南边.......”由于声音太小,几人面面相觑都没听清后面的话。
眼见情势不妙,杨之筎连忙把妇女隔开,打哈哈圆场。
“娘,别给客人安排婚事了,谁想搭进我们边陲枯水村啊,更何况是京城那种富饶之地里来的贵人。”一个爽朗的女声传来。
两人望过去,少女身材高挑,美艳凌厉,正朝这边走来。
少女道:“我叫陈雅。”
这时李婆也回来了,道:“不如留下吃顿饭吧,也快到晌午了。”
杨之筎看了看微缩在身后的银零,其实杨之筎心里还是忐忑,少女试图甩掉他三次啊!
杨之筎刚要拒绝,银零便开口道:“一天没吃饭了,留一会儿吗?”
李婆家,村民帮着送了点食物,李婆做了一大桌子热气腾腾的菜,看着十分可口。
杨之筎也没客气,边吃边称赞起来:“李婆婆,您手艺真好。”
银零也拿起筷子吃了一点。鬼是不用吃东西的,但有的吃她也是享受起来了。
“谢谢。”李婆突然开口道。
杨之筎道:“我们送您回家,您给我们做饭吃,这是互相帮助,没什么谢不谢的。”
银零道:“嗯嗯。”
李婆婆突然哭了起来。
两人一惊,忙问缘由。
李婆婆默默流泪了一会儿,才止住哭道:“枯水村的土地是被诅咒的,自从有雨门的灵人功法不再运转后,这里包括墓碑那边的灵力都已经干涸了。我虽不清楚缘由,这几百年来一点点地流失,现在已经........”
杨之筎难过极了:“李婆婆.......”
银零安抚地搭在李婆的肩膀,语气有些共情地说道:“李婆婆,有什么我们可以帮你的吗?其实您把我们留下来,就是想让我们做点什么吧。”
李婆道:“接触过灵人共生的人都会和地脉相连通,我走不了了,想请你们把村里的年轻人介绍个出路吧。”
村民们世代都没有出过枯水村,许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一个小小的村庄里,这些人出去了,不仅没有赚钱的路子,也很难适应外面的生活。
若说有人能帮助他们适应,找份养活村民们的活和能住的房子,那只能是来自京城的杨之筎。
这件事对于杨之筎,简直是九牛一毛。
杨之筎忙要答应,李婆摆了摆手:“我可不白请你帮忙,这个罗盘你拿去。”
是一个绿色的金属罗盘,表面光滑,质地无暇。看得出来主人有好好保管着。
杨之筎道:“李婆婆,我不用这个,这点小忙还要什么答谢啊!”
李婆将罗盘推到他们眼前,道:“人人都说,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是英雄,但我的师门就是因为太正义才灭的门。所以啊,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恩情还是仇怨,都是有来有回的。”
最终,银零把罗盘收下了。
老婆婆皱斑纵横的脸,显出一抹自嘲的神色,尽显哀伤:“没人在了,师兄在最后带走了灵人的功法,先后发生的事也让门派在外人眼里宛如蛇蝎,纷纷敬而远之。”
银零道:“奶奶......”她脸上露出担忧,性格腼腆又嘴笨,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杨之筎道:“奶奶,你放心。我们既然听您说了,有雨门就不会被遗忘。我们记着。”
银零附和着:“我......我来编撰成册,当作传奇故事写下来,不过可能只有我的家人会看,希望可以帮到您。”
听着暖心的话语,老婆婆大笑起来:“成,有人记得就好,青青姐的遗愿总不会消失在天地间。”
说罢老婆婆将兜里的几个水果拿出来,笑盈盈地给他们分了分。
“奶奶,您这是给您师兄带的贡品吧,我们怎么能要?”杨之筎推还回去。
银零依着他的样子也不肯收。
老婆婆道:“给你们就拿着吧,哪家上坟不是拿粮食摆摆样子,摆完样子都是要拿回去的。我老婆子就一个人住了,要是还不好意思就送我回去。”
这点小事,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了。
三人走了很久才远远地看到个破败的村子,好在村子旁依畔着一条清澈的小溪。
银零看了看村子口的木牌——枯水村。
村里总共十几户人,或许是经常接济不小心流落至此的路人,村民们显得格外地亲切。
老婆婆念叨着:“今早做了点白米糕,你们拿着上路吧。”说完就拄着拐杖走向远处的一个木板房。
银零不太适合应对这种热情,默默地躲到了杨之筎的身后。杨之筎清俊挺拔,大方地接话,立刻在村民的热情里如鱼得水。
“小伙子从哪来的啊,长得真好看,叫什么名字?”
“像个贵门里的少爷啊,贵气!叫什么名字啊?”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都挤到杨之筎面前。
杨之筎挠了挠头,道:“姓杨,祖父翻了几天的古籍才把名字定为之筎,是从京城来的。”
“腰间佩剑,面如冠玉,气度不凡啊,不愧是京城里的高门少爷。”几个妇女满眼赞赏道。
“公子婚配了吗?我女儿跟你年龄相仿呢,也李婆婆学过几年的剑术,跟你般配的很呢。”一个妇女欣喜地凑上来。
“欸,她闺女陈雅确实长得漂亮,就是跟我们这些人天天呆在一起,比不得你们京城的名门贵女。但她也是个使剑的好料子呢,跟杨公子你一样,肯定有话聊。”
没想到离家出走还能被亲事缠上,杨之筎讪讪笑道:“各位叔叔伯伯婶婶姨姨,我还年轻,没闯几年呢。定亲还是要找喜欢的姑娘才能定。”
他们正聊着,银零站在杨之筎身后,她敏锐地察觉到一道强烈的目光直至看过来。
银零虽然身手不怎么样,但是对于风吹草动的细小异常都特别敏感。
她循着感觉望过去,是老婆婆。
她神情肃穆,手里拿着几个用黄皮纸包着的糕点,驻足在原地,直愣愣地看向了这边谈话的众人。
银零只觉得这目光奇怪,明明老婆婆什么也看不见啊。
杨之筎道:“原来老婆婆姓李啊。”
身形壮大的男人道:“李婆活了几百岁,是我们村里的老古董了。还修过仙,这可不是瞎说的,我小时候李婆还特别年轻,特别好看,那个词叫什么来着,驻颜!”
“比陈雅还好看呢!”
杨之筎惊道:“是吗,有多好看啊?”
“真的呀,跟仙女一样,”先前的妇女又靠近了一步,蓦然瞧见了躲在杨之筎身后的银零,话头一转:“诶哟,这姑娘俊的呀,那还是比不得这个姑娘啊。”
银零霎时间被抓住了手,一回头对上了喜笑颜开的妇女的脸,瞬间僵直。
妇女又像是打开话匣子般,喋喋不休:“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多大了,家住哪里,家里几口人啊......”
银零的脑子又开始混乱了:“叫我零就好......我家在南边.......”由于声音太小,几人面面相觑都没听清后面的话。
眼见情势不妙,杨之筎连忙把妇女隔开,打哈哈圆场。
“娘,别给客人安排婚事了,谁想搭进我们边陲枯水村啊,更何况是京城那种富饶之地里来的贵人。”一个爽朗的女声传来。
两人望过去,少女身材高挑,美艳凌厉,正朝这边走来。
少女道:“我叫陈雅。”
这时李婆也回来了,道:“不如留下吃顿饭吧,也快到晌午了。”
杨之筎看了看微缩在身后的银零,其实杨之筎心里还是忐忑,少女试图甩掉他三次啊!
杨之筎刚要拒绝,银零便开口道:“一天没吃饭了,留一会儿吗?”
李婆家,村民帮着送了点食物,李婆做了一大桌子热气腾腾的菜,看着十分可口。
杨之筎也没客气,边吃边称赞起来:“李婆婆,您手艺真好。”
银零也拿起筷子吃了一点。鬼是不用吃东西的,但有的吃她也是享受起来了。
“谢谢。”李婆突然开口道。
杨之筎道:“我们送您回家,您给我们做饭吃,这是互相帮助,没什么谢不谢的。”
银零道:“嗯嗯。”
李婆婆突然哭了起来。
两人一惊,忙问缘由。
李婆婆默默流泪了一会儿,才止住哭道:“枯水村的土地是被诅咒的,自从有雨门的灵人功法不再运转后,这里包括墓碑那边的灵力都已经干涸了。我虽不清楚缘由,这几百年来一点点地流失,现在已经........”
杨之筎难过极了:“李婆婆.......”
银零安抚地搭在李婆的肩膀,语气有些共情地说道:“李婆婆,有什么我们可以帮你的吗?其实您把我们留下来,就是想让我们做点什么吧。”
李婆道:“接触过灵人共生的人都会和地脉相连通,我走不了了,想请你们把村里的年轻人介绍个出路吧。”
村民们世代都没有出过枯水村,许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一个小小的村庄里,这些人出去了,不仅没有赚钱的路子,也很难适应外面的生活。
若说有人能帮助他们适应,找份养活村民们的活和能住的房子,那只能是来自京城的杨之筎。
这件事对于杨之筎,简直是九牛一毛。
杨之筎忙要答应,李婆摆了摆手:“我可不白请你帮忙,这个罗盘你拿去。”
是一个绿色的金属罗盘,表面光滑,质地无暇。看得出来主人有好好保管着。
杨之筎道:“李婆婆,我不用这个,这点小忙还要什么答谢啊!”
李婆将罗盘推到他们眼前,道:“人人都说,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是英雄,但我的师门就是因为太正义才灭的门。所以啊,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恩情还是仇怨,都是有来有回的。”
最终,银零把罗盘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