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年九月,还未入冬,位于大盛边境的回阳城就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这是大盛最西北的一个县城,县城以北是一条在冰消雪融时水流湍急、到了秋冬却几可见底的河流,因夏秋露出的灰色的河床,这条河便被当地人称为“灰河”。灰河盘踞在回阳城高高的城墙下,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河的对岸,是越发稀少的绿植和一望无垠的黄沙大漠。大漠的尽头,便是西羌人的领地。
北风夹杂着雪花自空中落下,轻薄的雪花甫一落地,很快便融入了带着黄沙的土地,转瞬消弭于无形。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却有一队人马沿着尚未凝结成冰的灰河缓缓行来。
这队人皆着黑色布衣,看起来十分平常。可若再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持缰的手上,虎口皆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即便四下无人,他们仍然警惕地防范着四周,另一只手防备地放在腰间,似乎有一点动静便要飞快地拔刀而起。这是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哪怕换了装束也难以改掉。
在他们中间,是由两匹马拉着的一辆马车,马车亦是平平无奇。一个男子骑马跟在马车旁,冒着风雪看向前方,天空阴沉,高耸的城墙在风雪中隐匿成了一道灰色的剪影。
“殿下。”男子躬身向车内的汇报,“前方便是回阳城了。”
一直苍白瘦弱的手掀起车帘,露出帘后的一张与手一样苍白的脸,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人,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年纪。他被围裹在厚厚的狐裘中,另一只手捧着一只精致的鎏金手炉,车中还燃了炭,即便如此,车帘掀开那一瞬间的寒气仍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一副十分畏寒的模样。
他连忙将车帘放下,闭着眼睛靠回软榻上,有气无力地吩咐:“让人去叫门。”
其实九月底的风雪尚算不上严寒,他脚边烧着暖炉,手中的手炉仍然温暖,可自车帘缝隙穿过的寒风却不住地往他身体里钻,即便是厚厚的狐裘也抵挡不住,几乎透到了骨子里。
少年人将将开始清晰的喉结上下滚动,他眉头紧皱,屏息许久,那压抑不住的咳嗽声还是自他毫无血色的唇角一连串地逸出,连心肺都随着咳嗽撕扯得生疼。
“殿下!”男子急忙叫停了车队,下马上车。见少年无力地靠在软枕上,竟是连抬手都费力,连忙自他的袖口掏出一个小瓷瓶,到处一粒药丸塞进他的嘴里,喂了他一口水看着他将药丸服下。
“明明知道您的身子不好,还非要让您来这边境苦寒之地……”
少年紧闭的双眼蓦然睁开,沉声喝止了他:“观棋!”
观棋立马闭上了嘴。
他这才缓了口气,闭着眼睛又恢复了方才那副模样:“你什么时候才能对得起我给你起的这个名字?平时做事不分轻重就算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不知道吗?”
他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血色,明明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言谈举止间却丝毫不似一个少年人。
“走吧,别让人等久了。”
观棋低头应了一声“是”,将他的衣袖整理平整,轻轻放下,轻手轻脚下了马车。
回阳城门伴随着年久失修的吱呀声缓缓打开,眼见着马车驶近,在城门下等了许久的一个穿着官袍的瘦小中年男人连忙迎上前来,弯腰作揖行了个大礼:“微臣,回阳县令罗松文见过九皇子殿下。”
马车内静寂无声。
观棋看了一眼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罗县令,道:“殿下身体不好如今正在休息,罗县令多担待。”
回阳城虽在边境,与上京城远隔千里,但罗松文身为县令,对上京宫中的情况仍是有几分粗浅的了解。这位九皇子殿下,因其生母出身极低,生他时又难产身亡,从小便不受皇帝陛下喜爱,还是到了十岁要记入玉牒,以贤明著称的皇后上报皇帝后,皇帝才及其敷衍地以其序为名,取名季玖。
季玖自小体弱,皇后见他可怜,将他收做养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倾太医院之力,这才使这位九皇子平安长到如今。
哪怕季玖再不受皇帝宠爱,但他作为皇后养子,不论如何也占了个嫡子之名,更是当朝太子之弟,作为一个小小县令,罗松文如何敢有意见,连忙作出惶恐模样,连声道不敢:“殿下身体为重,微臣多等等不妨事。只是天气寒冷,微臣在官邸备好了房间,虽条件简陋,也应比马车好些,更利于殿下休息。还请殿下移步官邸。”
马车内仍没有声音,观棋一口回绝:“不必了,殿下住在官驿便可。还请罗县令带路。”
见他说得断然,丝毫没给回圜的余地,罗松文心知季玖主意已定,连忙对身边的小吏使了个眼色,让其先去驿馆做足准备,随后便一直走在马车左前方默默带路。好在回阳城不大,顶着寒风走了没多久便到了。
马车在驿馆门前停下,方才面无表情一副生人勿进模样的观棋下马弯腰靠近马车,轻声叫了句:“殿下。”
车内人应了一声,观棋连忙打起车帘,马车内的少年裹着厚厚的狐裘这才缓缓下了车。
狐裘雪白,少年的脸色几乎能与其媲美。恰巧一股夹杂着雪花的寒风此时吹来,他不注意吸了一口,没忍住又咳了几声,吓得罗松文胆战心惊,上前一步就要扶住他,却被观棋不着痕迹挡了回去。
进了大堂,寒风被阻隔,季玖这才缓了缓,转头看见跟在身后战战兢兢的他,挥了挥手让观棋站到一边,冲着他露出抹带着歉意的笑:“吓着罗大人了。”
“微臣惶恐。”
季玖随着驿馆堂倌的指引一路上了二楼,房间内燃了炭火,虽说燃得不久,也终究有了几分暖意。
他苍白的面色渐渐缓和,寻了房间内的软榻坐下,把玩着手上的鎏金手炉,十分随意地道了声:“坐。”
罗松文直道:“不敢。”也没敢真的坐下。
季玖睨他一眼:“我这人不爱讲究,希望罗大人也不必过于拘泥。”
虽说已提前打探这位殿下的性情喜好,知道眼前这位殿下性情随和,罗松文终究还是惶恐,虚虚坐了一点椅边,本就坐得不算稳当,此时又听那位殿下开了尊口:“敢问罗大人,倘若我想深入西羌领地,罗大人可有办法?”
于是罗松文一骨碌坐到了地上。
听闻上京城内都是人精,回阳城民风淳朴,罗松文在这儿待了一辈子,一时难以摸透这位殿下到底在想什么,只好顶着一身吓出来的虚汗以一种还不太算狼狈的姿势跪伏在他身前:“殿下,西羌境内苦寒更甚于回阳,殿下若要前往,只怕……”
“无妨。”季玖不甚在意地挥挥手,“即便罗大人没有办法,这西羌境内我也是非去不可。不过罗大人放心,我已向父皇母后禀明,倘若有什么差池,那便是我自己不小心,与罗大人无关。”
房间内的温度尚未热起来,罗松文的额角却已经汗涔涔的,更是有一滴顺着鬓边缓缓淌下。他内心叫苦不迭,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显现,连滴到下颌的那滴汗都不敢抬手去擦,只好重重磕了个头,硬生生挤出一句话:“微臣……有办法!”
榻上少年人浅啜了一口热茶,连眼都不曾抬一下:“如此,便麻烦罗大人了。”
罗松文战战兢兢告了退,到下楼时腿还是软的,心里却将给他传消息的人翻来覆去骂了无数遍,谁说这位殿下好相与的?好得险些要了他的命!
甫一出门,他额角还未干透的冷汗被夹雪的寒风一扑,让他立时打了个冷战。他吸了一口气似乎是想要破口大骂,忽的想起二楼的那位祖宗,又看了看驿馆门口的侍卫,生生忍了下来,最后只好认命地叹了口气,孤身向着城外一个方向走去。
回阳城不大,当他横穿整座城到达那个小院时,风雪渐歇。小院在东城门外,用枯木简单扎了圈围栏,便算作院墙了,院门立着几棵梨树,看起来有些年岁了,枝干须得两人才能合围,枝丫已覆盖了房顶。比较粗的那根枝丫下扎了一个秋千,正随着寒风微微摇晃。
罗松文早已不复方才那战战兢兢的模样,他走到正门抬手敲了几声门,听到里面应声便推门走了进去。不多时就出来了,身后跟了一个穿着夹袄的孩子。
那孩子看着约莫八九岁的年纪,一张小脸被西北的风沙吹得黢黑,只额前碎发下一双眸子,偶尔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才让他有了几分孩子气。
罗松文一边走一边低声给他嘱咐着什么,孩子也不说话,只一直点头。到了驿馆外,门口的侍卫仍然不动如山,他抬手摸了摸孩子的发顶,问他:“方才罗伯伯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孩子一双眸子明亮,丝毫没有迟疑地点了点头。罗松文又叹了口气,抬步走进官驿:“走吧。”
榻上的少年已经解下雪白的狐裘大氅,身上穿着一件月白丝织常服,胸口绣了几片祥锦云纹,云锦腰带束在他清瘦腰身,感觉轻易就会被折断。他眼见着罗松文带着身后一个孩子走进来,默不作声地跪地拜伏,唇角勾勒出一抹笑来,声音却是淡淡的:“罗大人这是何意?”
“殿下,若要前往西羌,此子可作向导。”
季玖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跪在他身后一言不发的小身板:“罗大人认真的?”
“不敢戏弄殿下。此子虽小,却是自小生长于边境,熟悉沙漠,亦熟悉羌语,殿下若要前往西羌,非此子不能往。”
罗松文这样说,季玖对他身后的孩子提起了一丝兴趣,命令他:“抬起头来。”
那孩子依言抬头,虽不注视他,却没有丝毫惧意。
“名字?”
“回殿下,没有名字。”孩子声音不大,但声线平稳,丝毫没有因为面前人的身份有任何波动。
“那你的家人平时都是怎么叫你的?”
“回殿下,微臣等平时称他阿云。”罗松文不等阿云开口,就代他答了。
季玖倒也未曾生气,抬手给自己倒了杯茶,仍旧是那副不动声色的样子:“起来吧。”他拿着那杯茶,也不喝,左手在桌沿轻点,“听闻罗大人任回阳县令前,曾在军中任过职?不知为何转做了这小小县令?”
罗松文刚站起来,听他这样一问,很快又跪下了:“殿下有所不知,微臣就任回阳县令,是在六年前。”
季玖敲击桌沿的手指微微一顿。
六年前,明威将军何非通敌叛国一事败露,朝野震动。陛下震怒,下令彻查。何非及其同党被判斩立决。因此案被牵连而受贬谪、革职、流放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
谁知面前就站着这么一位。
他转头看了眼就没怎么站过的罗松文,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我就这么一问,罗大人怎么又跪下了?观棋,扶罗大人起来。”他将茶杯放下,自己也站起身来,踱步走到两人面前,“我说了我这人不爱讲礼,罗大人怎么又跪下了?方才那么一问,不过是我这一路带的侍卫不足,想问罗大人借几个府兵一用。”
“殿下侍卫纪律严明,身手也必定极好。相比之下,微臣府内的那几个兵不过都是花架子罢了,只要殿下不嫌弃他们不顶事,微臣这就让他们来此候命。”
“不必,将这孩子留下便是。我需准备两日,两日后,出发去西羌。”
“是。”罗松文作揖欲退,迟疑片刻,又深深弯腰行了个大礼,“殿下,阿云这孩子,是微臣看着长大的,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倘若有危急时刻,还请殿下保重自身千金之躯,也请殿下,能多看护这孩子几分。”
季玖此时却敛了笑意,打量了他片刻,应道:“这是自然。罗大人放心,这孩子我怎么带走的,就怎么带回来。若我无事,自会护他周全。”
“多谢殿下。”罗松文这才直起身,退了出去。
这是大盛最西北的一个县城,县城以北是一条在冰消雪融时水流湍急、到了秋冬却几可见底的河流,因夏秋露出的灰色的河床,这条河便被当地人称为“灰河”。灰河盘踞在回阳城高高的城墙下,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河的对岸,是越发稀少的绿植和一望无垠的黄沙大漠。大漠的尽头,便是西羌人的领地。
北风夹杂着雪花自空中落下,轻薄的雪花甫一落地,很快便融入了带着黄沙的土地,转瞬消弭于无形。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却有一队人马沿着尚未凝结成冰的灰河缓缓行来。
这队人皆着黑色布衣,看起来十分平常。可若再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持缰的手上,虎口皆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即便四下无人,他们仍然警惕地防范着四周,另一只手防备地放在腰间,似乎有一点动静便要飞快地拔刀而起。这是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哪怕换了装束也难以改掉。
在他们中间,是由两匹马拉着的一辆马车,马车亦是平平无奇。一个男子骑马跟在马车旁,冒着风雪看向前方,天空阴沉,高耸的城墙在风雪中隐匿成了一道灰色的剪影。
“殿下。”男子躬身向车内的汇报,“前方便是回阳城了。”
一直苍白瘦弱的手掀起车帘,露出帘后的一张与手一样苍白的脸,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人,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年纪。他被围裹在厚厚的狐裘中,另一只手捧着一只精致的鎏金手炉,车中还燃了炭,即便如此,车帘掀开那一瞬间的寒气仍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一副十分畏寒的模样。
他连忙将车帘放下,闭着眼睛靠回软榻上,有气无力地吩咐:“让人去叫门。”
其实九月底的风雪尚算不上严寒,他脚边烧着暖炉,手中的手炉仍然温暖,可自车帘缝隙穿过的寒风却不住地往他身体里钻,即便是厚厚的狐裘也抵挡不住,几乎透到了骨子里。
少年人将将开始清晰的喉结上下滚动,他眉头紧皱,屏息许久,那压抑不住的咳嗽声还是自他毫无血色的唇角一连串地逸出,连心肺都随着咳嗽撕扯得生疼。
“殿下!”男子急忙叫停了车队,下马上车。见少年无力地靠在软枕上,竟是连抬手都费力,连忙自他的袖口掏出一个小瓷瓶,到处一粒药丸塞进他的嘴里,喂了他一口水看着他将药丸服下。
“明明知道您的身子不好,还非要让您来这边境苦寒之地……”
少年紧闭的双眼蓦然睁开,沉声喝止了他:“观棋!”
观棋立马闭上了嘴。
他这才缓了口气,闭着眼睛又恢复了方才那副模样:“你什么时候才能对得起我给你起的这个名字?平时做事不分轻重就算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不知道吗?”
他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血色,明明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言谈举止间却丝毫不似一个少年人。
“走吧,别让人等久了。”
观棋低头应了一声“是”,将他的衣袖整理平整,轻轻放下,轻手轻脚下了马车。
回阳城门伴随着年久失修的吱呀声缓缓打开,眼见着马车驶近,在城门下等了许久的一个穿着官袍的瘦小中年男人连忙迎上前来,弯腰作揖行了个大礼:“微臣,回阳县令罗松文见过九皇子殿下。”
马车内静寂无声。
观棋看了一眼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罗县令,道:“殿下身体不好如今正在休息,罗县令多担待。”
回阳城虽在边境,与上京城远隔千里,但罗松文身为县令,对上京宫中的情况仍是有几分粗浅的了解。这位九皇子殿下,因其生母出身极低,生他时又难产身亡,从小便不受皇帝陛下喜爱,还是到了十岁要记入玉牒,以贤明著称的皇后上报皇帝后,皇帝才及其敷衍地以其序为名,取名季玖。
季玖自小体弱,皇后见他可怜,将他收做养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倾太医院之力,这才使这位九皇子平安长到如今。
哪怕季玖再不受皇帝宠爱,但他作为皇后养子,不论如何也占了个嫡子之名,更是当朝太子之弟,作为一个小小县令,罗松文如何敢有意见,连忙作出惶恐模样,连声道不敢:“殿下身体为重,微臣多等等不妨事。只是天气寒冷,微臣在官邸备好了房间,虽条件简陋,也应比马车好些,更利于殿下休息。还请殿下移步官邸。”
马车内仍没有声音,观棋一口回绝:“不必了,殿下住在官驿便可。还请罗县令带路。”
见他说得断然,丝毫没给回圜的余地,罗松文心知季玖主意已定,连忙对身边的小吏使了个眼色,让其先去驿馆做足准备,随后便一直走在马车左前方默默带路。好在回阳城不大,顶着寒风走了没多久便到了。
马车在驿馆门前停下,方才面无表情一副生人勿进模样的观棋下马弯腰靠近马车,轻声叫了句:“殿下。”
车内人应了一声,观棋连忙打起车帘,马车内的少年裹着厚厚的狐裘这才缓缓下了车。
狐裘雪白,少年的脸色几乎能与其媲美。恰巧一股夹杂着雪花的寒风此时吹来,他不注意吸了一口,没忍住又咳了几声,吓得罗松文胆战心惊,上前一步就要扶住他,却被观棋不着痕迹挡了回去。
进了大堂,寒风被阻隔,季玖这才缓了缓,转头看见跟在身后战战兢兢的他,挥了挥手让观棋站到一边,冲着他露出抹带着歉意的笑:“吓着罗大人了。”
“微臣惶恐。”
季玖随着驿馆堂倌的指引一路上了二楼,房间内燃了炭火,虽说燃得不久,也终究有了几分暖意。
他苍白的面色渐渐缓和,寻了房间内的软榻坐下,把玩着手上的鎏金手炉,十分随意地道了声:“坐。”
罗松文直道:“不敢。”也没敢真的坐下。
季玖睨他一眼:“我这人不爱讲究,希望罗大人也不必过于拘泥。”
虽说已提前打探这位殿下的性情喜好,知道眼前这位殿下性情随和,罗松文终究还是惶恐,虚虚坐了一点椅边,本就坐得不算稳当,此时又听那位殿下开了尊口:“敢问罗大人,倘若我想深入西羌领地,罗大人可有办法?”
于是罗松文一骨碌坐到了地上。
听闻上京城内都是人精,回阳城民风淳朴,罗松文在这儿待了一辈子,一时难以摸透这位殿下到底在想什么,只好顶着一身吓出来的虚汗以一种还不太算狼狈的姿势跪伏在他身前:“殿下,西羌境内苦寒更甚于回阳,殿下若要前往,只怕……”
“无妨。”季玖不甚在意地挥挥手,“即便罗大人没有办法,这西羌境内我也是非去不可。不过罗大人放心,我已向父皇母后禀明,倘若有什么差池,那便是我自己不小心,与罗大人无关。”
房间内的温度尚未热起来,罗松文的额角却已经汗涔涔的,更是有一滴顺着鬓边缓缓淌下。他内心叫苦不迭,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显现,连滴到下颌的那滴汗都不敢抬手去擦,只好重重磕了个头,硬生生挤出一句话:“微臣……有办法!”
榻上少年人浅啜了一口热茶,连眼都不曾抬一下:“如此,便麻烦罗大人了。”
罗松文战战兢兢告了退,到下楼时腿还是软的,心里却将给他传消息的人翻来覆去骂了无数遍,谁说这位殿下好相与的?好得险些要了他的命!
甫一出门,他额角还未干透的冷汗被夹雪的寒风一扑,让他立时打了个冷战。他吸了一口气似乎是想要破口大骂,忽的想起二楼的那位祖宗,又看了看驿馆门口的侍卫,生生忍了下来,最后只好认命地叹了口气,孤身向着城外一个方向走去。
回阳城不大,当他横穿整座城到达那个小院时,风雪渐歇。小院在东城门外,用枯木简单扎了圈围栏,便算作院墙了,院门立着几棵梨树,看起来有些年岁了,枝干须得两人才能合围,枝丫已覆盖了房顶。比较粗的那根枝丫下扎了一个秋千,正随着寒风微微摇晃。
罗松文早已不复方才那战战兢兢的模样,他走到正门抬手敲了几声门,听到里面应声便推门走了进去。不多时就出来了,身后跟了一个穿着夹袄的孩子。
那孩子看着约莫八九岁的年纪,一张小脸被西北的风沙吹得黢黑,只额前碎发下一双眸子,偶尔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才让他有了几分孩子气。
罗松文一边走一边低声给他嘱咐着什么,孩子也不说话,只一直点头。到了驿馆外,门口的侍卫仍然不动如山,他抬手摸了摸孩子的发顶,问他:“方才罗伯伯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孩子一双眸子明亮,丝毫没有迟疑地点了点头。罗松文又叹了口气,抬步走进官驿:“走吧。”
榻上的少年已经解下雪白的狐裘大氅,身上穿着一件月白丝织常服,胸口绣了几片祥锦云纹,云锦腰带束在他清瘦腰身,感觉轻易就会被折断。他眼见着罗松文带着身后一个孩子走进来,默不作声地跪地拜伏,唇角勾勒出一抹笑来,声音却是淡淡的:“罗大人这是何意?”
“殿下,若要前往西羌,此子可作向导。”
季玖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跪在他身后一言不发的小身板:“罗大人认真的?”
“不敢戏弄殿下。此子虽小,却是自小生长于边境,熟悉沙漠,亦熟悉羌语,殿下若要前往西羌,非此子不能往。”
罗松文这样说,季玖对他身后的孩子提起了一丝兴趣,命令他:“抬起头来。”
那孩子依言抬头,虽不注视他,却没有丝毫惧意。
“名字?”
“回殿下,没有名字。”孩子声音不大,但声线平稳,丝毫没有因为面前人的身份有任何波动。
“那你的家人平时都是怎么叫你的?”
“回殿下,微臣等平时称他阿云。”罗松文不等阿云开口,就代他答了。
季玖倒也未曾生气,抬手给自己倒了杯茶,仍旧是那副不动声色的样子:“起来吧。”他拿着那杯茶,也不喝,左手在桌沿轻点,“听闻罗大人任回阳县令前,曾在军中任过职?不知为何转做了这小小县令?”
罗松文刚站起来,听他这样一问,很快又跪下了:“殿下有所不知,微臣就任回阳县令,是在六年前。”
季玖敲击桌沿的手指微微一顿。
六年前,明威将军何非通敌叛国一事败露,朝野震动。陛下震怒,下令彻查。何非及其同党被判斩立决。因此案被牵连而受贬谪、革职、流放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
谁知面前就站着这么一位。
他转头看了眼就没怎么站过的罗松文,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我就这么一问,罗大人怎么又跪下了?观棋,扶罗大人起来。”他将茶杯放下,自己也站起身来,踱步走到两人面前,“我说了我这人不爱讲礼,罗大人怎么又跪下了?方才那么一问,不过是我这一路带的侍卫不足,想问罗大人借几个府兵一用。”
“殿下侍卫纪律严明,身手也必定极好。相比之下,微臣府内的那几个兵不过都是花架子罢了,只要殿下不嫌弃他们不顶事,微臣这就让他们来此候命。”
“不必,将这孩子留下便是。我需准备两日,两日后,出发去西羌。”
“是。”罗松文作揖欲退,迟疑片刻,又深深弯腰行了个大礼,“殿下,阿云这孩子,是微臣看着长大的,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倘若有危急时刻,还请殿下保重自身千金之躯,也请殿下,能多看护这孩子几分。”
季玖此时却敛了笑意,打量了他片刻,应道:“这是自然。罗大人放心,这孩子我怎么带走的,就怎么带回来。若我无事,自会护他周全。”
“多谢殿下。”罗松文这才直起身,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