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觉得自己今年流年不利,先是接到了宸王殿下要代天巡视锦官城的圣旨,圣旨到手还不到两日人就已经来了,还是星夜到达。昨夜他被底下衙役唤醒时尚在梦中,见到人才真正惊醒。
为官近三十载,他虽说未尽善尽美,但也自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并不怕巡视。
可是眼前这位?
刀刻斧凿般优越秀美的鼻梁,配上那多情的桃花目,颇有点男生女相的意味,幸而利剑似的眉和棱角分明的下颌线生生让他离了那女气二字,真可谓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今日一身雪似的白衣,唇边带着微微的笑意,在这春寒料峭时刻硬是给人带来几分暖意。
这样一个人,却是整个朝野都畏惧的存在。
今上年少时与云后鹣鲽情深,只可惜成婚7年都未有子嗣,朝里朝外人心惶惶,恐江山后继无人。段家幺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宫为贵妃,不过一月就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了这位殿下。
今上亲赐名,萧云炔,寄养在云后名下。云家出事后,云后自尽,这位养子却并未受到任何牵连,反而因为生母被册为皇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今上对他的教养尤为看重,3岁开蒙,文武教习都是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的标准。从他7岁起就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他处理政事。
在他15岁时,江南遇百年水灾,水淹良田千亩百姓万户,他奉圣命前往赈灾实则调查治水亏空,明察暗访下,牵扯出一桩贪污群党案。
此案从江南到帝都被牵连入狱官员共计237人,追缴回数十年来被贪墨的修河赈灾款金额高达上千万,迅速在朝中掀起一股肃清贪墨之风。
一时间人人自危,于是有人以官位空缺过多恐影响朝廷日常运作为借口试图保全部分人以免祸延自身,却被这位殿下当堂反驳。
“朝廷,当是百姓之家,百姓之庇护所,而非罪奴营。若要留下这237人,不过陛下一句话,可如今江南众口悠悠,不是237人,也不是2370人,而是23700人,甚至还在不断增加,或许已是237000人。孰轻孰重,诸君心中当有一杆秤!”
15岁的少年,青松般立于大殿正中,不卑不亢不怯不懦,目光逼人,便是为官四十余载的内阁阁老也不敢与之对视。少年当堂请旨坚持肃清朝中贪墨,由他亲自监督,为期三个月。
那三个月于朝野上下外亲内眷而言,犹如地狱。叫屈的喊冤的,骂娘的赌咒的,痛哭的抢地的,上吊的投河的,监禁的流放的,砍头的凌迟的,几乎每日都有发生。菜市口行刑台的木板都被血给泡的发胀,刽子手的大刀都卷了刃,请求停止肃清和弹劾的折子每日秋风落叶般往御前递。
可是少年心性坚韧,丝毫不受影响,坚持肃清,交出的每一份罪证从证人到证词都无一错漏,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至此,这位殿下一战成名,再没人敢因他的年龄而轻视怠慢他。这些年他开始代天巡视后,更是让底下各级官员闻之色变,几乎是每到一处就有因罪获刑的。
为官多载,谁家没几本烂账,谁家又没几个烂亲戚,可是不管隐藏得多好,这位殿下就像长了通天神眼一般,总能寻着,而且毫无转圜余地。
经过这几年,朝野内外总算认清了形势。
这是今上为大沥悉心培养出来的完美继承人,虽未册立太子,但是弱冠之年封王时,今上亲赐封号,宸。
宸者,北辰所在,星天之枢,众星拱之。
这一点也在皇家子嗣逐渐充盈后得到证实。
七位皇子,今上唯独给予了他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无可匹敌的信任,所以他的眼睛永远都着落在江山社稷上,心中满是百姓生计福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人敢危及这二者,便如拔虎之须,触龙逆鳞,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接到圣旨起,闫明就打足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毕竟他非圣人,难保没有错漏的地方。没想到这位殿下不按常理出牌。
他不查税目,不看账本,不翻卷宗。
而是让他带着闲逛,似乎也并不在意他在旁侧会暴露身份。
进茶楼本是想歇歇脚的,意料之外的遇上这么一桩事。前面说起月影阁主的试炼这位主子还听得津津有味,陡然就沉了脸,一个眼神示意,不过眨眼的功夫,随他一起的两名侍卫的长剑就已经架在说书先生的颈侧。
一楼大堂被这变故一扰已经是一团乱。不知道谁喊了句“杀人了”,吓得所有人四散逃离,生怕无辜受难,损失个胳膊腿儿什么的。有手脚利索的快速到了门口,却发现前后门都被衙役堵得严严实实,根本出不去,只能围成一团缩在角落。
见人起身了,闫明赶紧跟着。
“这……这位客官,不知何处得罪?”刚下到一楼,掌柜的就颤颤巍巍走过来。
“大胆!还不速速拜见宸王殿下。”闫明大声呵斥掌柜。
“拜见殿下千岁。”整个大堂的人赶紧跪下。
萧云炔淡淡一瞥:
“都平身吧,本王微服出巡,不必拘礼。这个时辰码头上也差不多开工了,别耽误了他们做活。”
千岁爷发了话,衙役立刻让开门口。不过须臾,方才还满满当当的人就走了个干干净净。
萧云炔慢慢踱到供老韩头儿坐的椅子上坐下,看着面前被吓得哆哆嗦嗦的人,一个眼神,黑衣少年收起长剑,回到他身后。
他一脸温和地伸手在老韩头儿肩头拍了拍,缓解他的惧意:“老丈无需惧怕。不知老丈姓甚名谁?”
“回千岁爷的话,草民姓韩,名讳上叔下良。”
“韩叔良,韩叔良?”萧云炔细细咀嚼着他的名字,“你可是景帝十二年的二甲进士?”
“千岁爷如何知晓?小人确是景帝十二年二甲第1名。”韩叔良心下暗惊。
“陛下曾让本王看过你的殿试卷子。”
“陛下还记得草民?”韩叔良激动地抬头,却在接触到萧云炔的目光后又迅速低下头,懊悔道:“是草民有负圣恩。”
“陛下同本王说,你本是状元之才,只是为人过于恃才傲物,轻狂有余而沉稳不足,所以故意让你落入二甲。后来让你去江都盐课做一个主簿,也是想磨磨你的性子,让你学学为官之道再调回帝都重用,只是没想到你就此没了音信。”
“陛下啊,”韩叔良转了个身,冲着帝都的方向重重磕了几个头,“草民有负圣恩。都怪草民愚鲁,未解圣意。”
“只是你如今怎地成了这副模样?本王看过你在户部的户籍资料,你应当还未到不惑之年。”却已华发早生,面相都快赶上闫明这个知天命的了。
提起这个,韩叔良一脸颓败:
“时运不济,也是草民咎由自取。当年草民至江都后,亲见贪污受贿之风盛行,草民不愿同流合污。适逢家父家母老迈多病,草民遂以此为由请辞还乡。这些年,家中亲人相继病故,5年前长兄病逝,长嫂也难产而终,只留下一个孩子。那孩子又生来多病,需人时时照看,不得已才在这儿当个说书先生,也算是个糊口的营生。”
“原来如此。先生命途多舛令人叹息。”萧云炔的语气里不无遗憾,可若是韩叔良抬头就能发现他脸上并无惋惜之色。
大堂内一时寂静,只能听到外面人来人往的走动声,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家长里短的闲聊。
明明一派祥和,作为陪同的闫明心里却在打鼓。
“韩先生”
不知过了多久,萧云炔突然叫人。被叫的人和闫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
“殿下请吩咐。”
“本王想问你一个问题。”
“殿下请问,草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方才说起现任月影阁主的相貌,说得头头是道,可是见过她?”
“这……”韩叔良不解他怎么突然就跳到这个问题上来,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正欲分辩,萧云炔却没给他机会:“本王可以理解你为了生计夸大其词,但是你记着,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声音带着寒气丝丝入骨,
“女子清誉贵重,毁易复难。所以不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切莫将女子的外表引为谈资,当成你维持生计的工具。风阁主年纪虽轻,但是这些年为我大沥的安稳和百姓的福祉可是做了不少好事,你虽懵然不知却也是众多受惠者之一。听明白了吗?”
“草民知错。”
“你既知错,那本王现下要罚你,可服?”
“草民心服口服。”
“闫府尹,将他带回衙门以恶语中伤罪杖10记。”
“下官遵命。”闫明躬身应下。
“另外,”萧云炔起身,俯视着地上的人,“三日内,写一篇治水策论出来交予本王,不要告诉本王你不会写或者说忘了怎么写。三日后,不见策论,本王就将你和你那侄儿扔进河里喂王八。”
“草民遵命。”
“今日便这样,本王还要去坝上看看,闫府尹你也自回衙门处理公务。”
“下官遵命。”
“还有,今日乃是花朝节,夜间的巡逻护卫记得增派人手,以防不测。”
“是。”
闫明送到门口,目送主仆三人远去的背影,才惊觉自己早已出了一身冷汗,连衣裳都有几分沉甸甸的。
想到这里,闫明快步返回亲自扶起韩叔良:“叔良,快起来,这些年本官对你不起。”
“大人客气了,这些年承蒙照顾,学生定会记得你的恩情。”
他自幼家贫,能入县学甚至赴考就是受了闫明的资助,后辞官归乡旁人的白眼嘲讽不知受了几多,闫明虽未指责他辜负自己的期望,却直接与他家断了往来。如今细想来他一个得罪盐课的弃官能安然度日想必闫明在其中定有斡旋。
“今日可能要叫你吃一番苦头了。”
“无碍,殿下罚的有礼,学生确实做错了,甘愿受罚。”
“既如此,叔良随我来。”
两人一同往外走,衙役们跟在身后。
为官近三十载,他虽说未尽善尽美,但也自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并不怕巡视。
可是眼前这位?
刀刻斧凿般优越秀美的鼻梁,配上那多情的桃花目,颇有点男生女相的意味,幸而利剑似的眉和棱角分明的下颌线生生让他离了那女气二字,真可谓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今日一身雪似的白衣,唇边带着微微的笑意,在这春寒料峭时刻硬是给人带来几分暖意。
这样一个人,却是整个朝野都畏惧的存在。
今上年少时与云后鹣鲽情深,只可惜成婚7年都未有子嗣,朝里朝外人心惶惶,恐江山后继无人。段家幺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宫为贵妃,不过一月就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了这位殿下。
今上亲赐名,萧云炔,寄养在云后名下。云家出事后,云后自尽,这位养子却并未受到任何牵连,反而因为生母被册为皇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今上对他的教养尤为看重,3岁开蒙,文武教习都是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的标准。从他7岁起就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他处理政事。
在他15岁时,江南遇百年水灾,水淹良田千亩百姓万户,他奉圣命前往赈灾实则调查治水亏空,明察暗访下,牵扯出一桩贪污群党案。
此案从江南到帝都被牵连入狱官员共计237人,追缴回数十年来被贪墨的修河赈灾款金额高达上千万,迅速在朝中掀起一股肃清贪墨之风。
一时间人人自危,于是有人以官位空缺过多恐影响朝廷日常运作为借口试图保全部分人以免祸延自身,却被这位殿下当堂反驳。
“朝廷,当是百姓之家,百姓之庇护所,而非罪奴营。若要留下这237人,不过陛下一句话,可如今江南众口悠悠,不是237人,也不是2370人,而是23700人,甚至还在不断增加,或许已是237000人。孰轻孰重,诸君心中当有一杆秤!”
15岁的少年,青松般立于大殿正中,不卑不亢不怯不懦,目光逼人,便是为官四十余载的内阁阁老也不敢与之对视。少年当堂请旨坚持肃清朝中贪墨,由他亲自监督,为期三个月。
那三个月于朝野上下外亲内眷而言,犹如地狱。叫屈的喊冤的,骂娘的赌咒的,痛哭的抢地的,上吊的投河的,监禁的流放的,砍头的凌迟的,几乎每日都有发生。菜市口行刑台的木板都被血给泡的发胀,刽子手的大刀都卷了刃,请求停止肃清和弹劾的折子每日秋风落叶般往御前递。
可是少年心性坚韧,丝毫不受影响,坚持肃清,交出的每一份罪证从证人到证词都无一错漏,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至此,这位殿下一战成名,再没人敢因他的年龄而轻视怠慢他。这些年他开始代天巡视后,更是让底下各级官员闻之色变,几乎是每到一处就有因罪获刑的。
为官多载,谁家没几本烂账,谁家又没几个烂亲戚,可是不管隐藏得多好,这位殿下就像长了通天神眼一般,总能寻着,而且毫无转圜余地。
经过这几年,朝野内外总算认清了形势。
这是今上为大沥悉心培养出来的完美继承人,虽未册立太子,但是弱冠之年封王时,今上亲赐封号,宸。
宸者,北辰所在,星天之枢,众星拱之。
这一点也在皇家子嗣逐渐充盈后得到证实。
七位皇子,今上唯独给予了他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无可匹敌的信任,所以他的眼睛永远都着落在江山社稷上,心中满是百姓生计福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人敢危及这二者,便如拔虎之须,触龙逆鳞,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接到圣旨起,闫明就打足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毕竟他非圣人,难保没有错漏的地方。没想到这位殿下不按常理出牌。
他不查税目,不看账本,不翻卷宗。
而是让他带着闲逛,似乎也并不在意他在旁侧会暴露身份。
进茶楼本是想歇歇脚的,意料之外的遇上这么一桩事。前面说起月影阁主的试炼这位主子还听得津津有味,陡然就沉了脸,一个眼神示意,不过眨眼的功夫,随他一起的两名侍卫的长剑就已经架在说书先生的颈侧。
一楼大堂被这变故一扰已经是一团乱。不知道谁喊了句“杀人了”,吓得所有人四散逃离,生怕无辜受难,损失个胳膊腿儿什么的。有手脚利索的快速到了门口,却发现前后门都被衙役堵得严严实实,根本出不去,只能围成一团缩在角落。
见人起身了,闫明赶紧跟着。
“这……这位客官,不知何处得罪?”刚下到一楼,掌柜的就颤颤巍巍走过来。
“大胆!还不速速拜见宸王殿下。”闫明大声呵斥掌柜。
“拜见殿下千岁。”整个大堂的人赶紧跪下。
萧云炔淡淡一瞥:
“都平身吧,本王微服出巡,不必拘礼。这个时辰码头上也差不多开工了,别耽误了他们做活。”
千岁爷发了话,衙役立刻让开门口。不过须臾,方才还满满当当的人就走了个干干净净。
萧云炔慢慢踱到供老韩头儿坐的椅子上坐下,看着面前被吓得哆哆嗦嗦的人,一个眼神,黑衣少年收起长剑,回到他身后。
他一脸温和地伸手在老韩头儿肩头拍了拍,缓解他的惧意:“老丈无需惧怕。不知老丈姓甚名谁?”
“回千岁爷的话,草民姓韩,名讳上叔下良。”
“韩叔良,韩叔良?”萧云炔细细咀嚼着他的名字,“你可是景帝十二年的二甲进士?”
“千岁爷如何知晓?小人确是景帝十二年二甲第1名。”韩叔良心下暗惊。
“陛下曾让本王看过你的殿试卷子。”
“陛下还记得草民?”韩叔良激动地抬头,却在接触到萧云炔的目光后又迅速低下头,懊悔道:“是草民有负圣恩。”
“陛下同本王说,你本是状元之才,只是为人过于恃才傲物,轻狂有余而沉稳不足,所以故意让你落入二甲。后来让你去江都盐课做一个主簿,也是想磨磨你的性子,让你学学为官之道再调回帝都重用,只是没想到你就此没了音信。”
“陛下啊,”韩叔良转了个身,冲着帝都的方向重重磕了几个头,“草民有负圣恩。都怪草民愚鲁,未解圣意。”
“只是你如今怎地成了这副模样?本王看过你在户部的户籍资料,你应当还未到不惑之年。”却已华发早生,面相都快赶上闫明这个知天命的了。
提起这个,韩叔良一脸颓败:
“时运不济,也是草民咎由自取。当年草民至江都后,亲见贪污受贿之风盛行,草民不愿同流合污。适逢家父家母老迈多病,草民遂以此为由请辞还乡。这些年,家中亲人相继病故,5年前长兄病逝,长嫂也难产而终,只留下一个孩子。那孩子又生来多病,需人时时照看,不得已才在这儿当个说书先生,也算是个糊口的营生。”
“原来如此。先生命途多舛令人叹息。”萧云炔的语气里不无遗憾,可若是韩叔良抬头就能发现他脸上并无惋惜之色。
大堂内一时寂静,只能听到外面人来人往的走动声,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家长里短的闲聊。
明明一派祥和,作为陪同的闫明心里却在打鼓。
“韩先生”
不知过了多久,萧云炔突然叫人。被叫的人和闫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
“殿下请吩咐。”
“本王想问你一个问题。”
“殿下请问,草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方才说起现任月影阁主的相貌,说得头头是道,可是见过她?”
“这……”韩叔良不解他怎么突然就跳到这个问题上来,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正欲分辩,萧云炔却没给他机会:“本王可以理解你为了生计夸大其词,但是你记着,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声音带着寒气丝丝入骨,
“女子清誉贵重,毁易复难。所以不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切莫将女子的外表引为谈资,当成你维持生计的工具。风阁主年纪虽轻,但是这些年为我大沥的安稳和百姓的福祉可是做了不少好事,你虽懵然不知却也是众多受惠者之一。听明白了吗?”
“草民知错。”
“你既知错,那本王现下要罚你,可服?”
“草民心服口服。”
“闫府尹,将他带回衙门以恶语中伤罪杖10记。”
“下官遵命。”闫明躬身应下。
“另外,”萧云炔起身,俯视着地上的人,“三日内,写一篇治水策论出来交予本王,不要告诉本王你不会写或者说忘了怎么写。三日后,不见策论,本王就将你和你那侄儿扔进河里喂王八。”
“草民遵命。”
“今日便这样,本王还要去坝上看看,闫府尹你也自回衙门处理公务。”
“下官遵命。”
“还有,今日乃是花朝节,夜间的巡逻护卫记得增派人手,以防不测。”
“是。”
闫明送到门口,目送主仆三人远去的背影,才惊觉自己早已出了一身冷汗,连衣裳都有几分沉甸甸的。
想到这里,闫明快步返回亲自扶起韩叔良:“叔良,快起来,这些年本官对你不起。”
“大人客气了,这些年承蒙照顾,学生定会记得你的恩情。”
他自幼家贫,能入县学甚至赴考就是受了闫明的资助,后辞官归乡旁人的白眼嘲讽不知受了几多,闫明虽未指责他辜负自己的期望,却直接与他家断了往来。如今细想来他一个得罪盐课的弃官能安然度日想必闫明在其中定有斡旋。
“今日可能要叫你吃一番苦头了。”
“无碍,殿下罚的有礼,学生确实做错了,甘愿受罚。”
“既如此,叔良随我来。”
两人一同往外走,衙役们跟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