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日是太后的寿辰,她也不想为个愚昧妇人弄得这般不愉快,便挥挥手,让人都先去宣和殿。
温竹卿自然也是要去的,她本来在曹华珠身边都快落座了,结果过来一个小太监请她,满脸堆笑道:“镇国夫人,你的位置在前头呢。随奴才去吧。”
这话一出,殿内的交谈声都安静了几分,目光全都聚集到了温竹卿身上。
国夫人作为一品诰命,待遇非比一般。只是温竹卿从来就没把这身份放在心上,毕竟卫祯更像是拿她取笑,不是真心晋封。
她此次入宫,就连吉服都没穿。想到这里,温竹卿的手心微微浸出了汗,要是追究下来,这可是坏了宫规。
不过这殿上的大半都是人精,就算有人发现,也不会不识趣地自讨麻烦,指出这件事来。
定国公世子妃在秋狩时舍身救了陛下,从而被封国夫人的事,金陵城可传了好一阵子。后来是事主养伤,久没出现,才慢慢淡下去的。
曹华珠先在太后那里闹了个没脸,如今位席又被儿媳越了过去,自然面上无光,她都能感觉到周遭人嘲讽的眼神如芒在背了。
渐渐地,后宫的妃嫔也相继到来。除了德妃,淑妃等旧人,又添了几张新面孔。
正是这次选秀入的宫,皆为王公大臣的女儿。
温竹卿只是看了一眼,就规矩地收回了目光。皇帝可真是艳福不浅,都一把年纪了,还能纳鲜花般朝气的小姑娘入宫。
卫祯可不知道温竹卿心下的腹诽,他搀扶着太后进了宣和殿,一副母慈子孝的场面。
两人都是作戏的好手,没让人瞧出来方才正在慈宁宫争吵了一番。
或者说,是太后单方面发了一通火气。
她左思右想,还是想着旁敲侧击看看卫祯对温竹卿的态度。哪知这个养子竟然直言不讳,说他就是看上了臣子之妻,她的外甥女。
太后气得够呛,恼怒之下,拿起手边的茶盏就掷在卫祯脚边。卫祯面不改色,显然是主意已定。
太后没法子,只好劝说道:“皇帝,这种事情都讲究情投意合的。先不说你觊觎臣子之妻,此非为君之道。还得看人家愿不意,强夺有损皇家颜面。”
卫祯垂眸听着训,等太后说完,他才笑着回道:“母后放心,表妹要是不愿意,朕肯定不会逼迫于她。您还不了解儿臣吗?”
太后想想也是,卫祯心机深沉,她养他这么多年,自然瞒不过她。可依卫祯那独断自矜的性子,断然做不出不体面的事情来。
太后的心微微放下了,却没注意到卫祯眼底的深意。
他是不会强迫温竹卿,他要温竹卿主动来求他。
太后不喜歌舞,也就省了这个节目。众人纷纷献礼,更有会来事的还拍上一句马屁:“听说陛下为太后娘娘祈福,在京郊修筑了一座庙宇。陛下纯孝之心,天地可鉴。太后娘娘也必然是千岁无忧。”
谁知,这却是结结实实地拍在了马腿上。太后一转念头,便猜到了卫祯为何是让岑归远去负责这件事情,而不是与她更相熟的温彦良来办。
家都要被人偷了,还在那巴巴地当狗。太后对岑归远可谓相当不满,对他办的差自然也是诸多挑剔,这寺庙建得也不合她的心意。
“哀家瞧着倒是奢侈无度,劳民伤财。佛祖自在心中,如若心不够诚,便是建再多寺庙,塑再多金身,也是枉然。”
这全天下大抵也只有太后才敢如此讲话,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赐的东西,谁能说一句不好。
其他人都低下了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也不知太后娘娘心情怎么就坏了,这大鱼打架,小虾米可都要遭殃了。
“太后娘娘”最后还是淑妃出来说话,打破了沉寂的气氛,她命宫女呈上了一副字帖,淡笑着开口:“这是大公主为您抄写的庆贺寿辰的诗句。”
说着,淑妃轻轻地推了旁边的小女孩一下。大公主乖乖地从座位上跳下来,对着太后磕了个头,细声细气道:“祝皇祖母春秋不老,福寿安康。”
太后不是很喜欢这个被教养坏的孙女,但瞧她没了生母,脸又尖了几分,还是生出了慈爱之心来:“好好,是个好孩子。”
卫祯也瞥了一眼女儿,比以前少了些活泼,更加乖巧了。他把孩子给淑妃抚养也是有用意的,大公主这种性子的,就缺个能压得住她的,不然那得上天了。
随即德妃,令妃相继献上了寿礼,太后也只是微微颔首,瞧不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金丝寿桃,琉璃佛珠,和田玉观音......
众人知道太后礼佛,都想着投其所好,但无一得太后青眼。
德妃不屑于讨好太后,在她看来,元家早就倒了,也就是一个孝子大过天而已,哪里有资格给陛下脸色看。
德妃想着,目光就落到了卫祯身上,可男人却盯着一个地方,嘴角噙着笑意。她也跟着看了过去,竟然是那位定国公府的世子妃。
德妃对温竹卿的印象,委实算不上好。此女一开始与陛下有过定亲的意思,就足够让德妃留有心结了。后来,收购温竹卿名下的一个小小的药铺,也是铩羽而归。
没成想,她在秋狩时还救了陛下,让陛下破例封她做了国夫人。如今,陛下还在宴会上盯着她笑。
德妃心下隐隐有些烦躁,感觉事情不太对劲。她眯起眼睛,看着温竹卿端起酒杯,才缓缓开口:“太后平日里那般疼爱定国公世子妃,不知道世子妃准备了什么礼,好叫我等开开眼。”
温竹卿端着酒杯的手一顿,咽下了喉咙里的酒,却差点被呛到。这德妃是在抽什么疯?火怎么就突然烧到她身上了?
太后对她的确疼爱,温竹卿的贺礼也相当用心。只是殿内那么多人,不可能一一向太后献礼。对于这种掐头冒尖的事,温竹卿一向是往后躲的。可眼下被德妃提到,她也只好站起了身。
“太后娘娘心慈仁善,对天下子民,都是一样疼爱”温竹卿不卑不亢地反驳了德妃一句,丝毫没有被她的话给带着走。
温竹卿拿过红叶托盘里的木质小箱,让内侍递到了太后和皇帝的面前,解释道:“法明寺的经书不可外传,这是臣妇特意去抄写来的,希望能对太后礼佛有用。”
那小木箱里放着厚厚一沓纸张,看着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少说也要几个月才行。
也不是没有给太后送上珍贵佛经的,但比起温竹卿,自然是少了几分心意。
卫祯拿过一本,随意翻了翻,然后眉毛一扬,不吝赞赏:“雁字横斜水清浅,花影倒映晚霞间。表妹可真是写得一手好字,朕瞧着都有些羡慕母后的这份礼了。”
饶是温竹卿再聪慧,面对帝王这般直白的话语,也是无力招架。
他这是在问自己要东西?还是要她的字。
太后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意有所指道:“皇帝还缺给你抄字的?淑妃,令妃哪个做不到了?还有刚进宫的赵美人,哀家记得父亲是翰林院学士,想来她也是写得一手好字。”
淑妃和令妃,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初进宫的赵美人,听太后提起自己,一张丽颜都羞红了不少。
卫祯将摹本放了回去,冲着温竹卿淡淡一笑:“表妹亲手写的,那自是独一份的。”
底下的不少后妃都打翻了醋坛子,看着温竹卿的目光变得不善起来。好在温竹卿早已嫁人,也就没怎么被她们放在心上。
只有德妃疑窦重重,怎么看都觉得卫祯对温竹卿的态度不一般。
她太了解这个男人了。
卫祯从来不做无用之事,对于那些不在意的人,他连一个眼神都懒得给。更别说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样亲近的话。
“德妃”她听见卫祯在唤自己,猛然回神,妆容华贵的脸上溢出了笑来。
毕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算太好,柳惜玉死后,卫祯待她,更是冷淡到了极点。
德妃将温竹卿的事情先放在了一边,左右她已然成婚,就算不安分,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陛下,怎么了?”德妃的声音柔柔的,一点也不像她平日里的嚣张做派。也就只有在卫祯面前,她才肯低下高傲的姿态。
“朕和段大都护在谈你弟弟呢”卫祯似笑非笑地把玩着酒杯,慢条斯理地开口:“听说永伯候可是休妻了?这么大的事,朕合该过问一下。”
德妃神色一僵,她没想到陛下居然会问这个,可见平日里没少关注段家。弟弟和离的事情,她本身不同意的。
可段家,从来都不是她说了算。不然,她堂妹段丛璧又如何会入宫?
德妃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背地里在谋划着一些事情。可就因为她是个女儿,父亲是从来不会告诉她的。
比如这次弟弟的和离之事,绝对不是因为他那个弟妹犯了所谓的恶疾,而是有别的缘故。
但段啸并没有同她讲,卫祯在宴会上提起来时,难免令德妃有些慌乱。
温竹卿自然也是要去的,她本来在曹华珠身边都快落座了,结果过来一个小太监请她,满脸堆笑道:“镇国夫人,你的位置在前头呢。随奴才去吧。”
这话一出,殿内的交谈声都安静了几分,目光全都聚集到了温竹卿身上。
国夫人作为一品诰命,待遇非比一般。只是温竹卿从来就没把这身份放在心上,毕竟卫祯更像是拿她取笑,不是真心晋封。
她此次入宫,就连吉服都没穿。想到这里,温竹卿的手心微微浸出了汗,要是追究下来,这可是坏了宫规。
不过这殿上的大半都是人精,就算有人发现,也不会不识趣地自讨麻烦,指出这件事来。
定国公世子妃在秋狩时舍身救了陛下,从而被封国夫人的事,金陵城可传了好一阵子。后来是事主养伤,久没出现,才慢慢淡下去的。
曹华珠先在太后那里闹了个没脸,如今位席又被儿媳越了过去,自然面上无光,她都能感觉到周遭人嘲讽的眼神如芒在背了。
渐渐地,后宫的妃嫔也相继到来。除了德妃,淑妃等旧人,又添了几张新面孔。
正是这次选秀入的宫,皆为王公大臣的女儿。
温竹卿只是看了一眼,就规矩地收回了目光。皇帝可真是艳福不浅,都一把年纪了,还能纳鲜花般朝气的小姑娘入宫。
卫祯可不知道温竹卿心下的腹诽,他搀扶着太后进了宣和殿,一副母慈子孝的场面。
两人都是作戏的好手,没让人瞧出来方才正在慈宁宫争吵了一番。
或者说,是太后单方面发了一通火气。
她左思右想,还是想着旁敲侧击看看卫祯对温竹卿的态度。哪知这个养子竟然直言不讳,说他就是看上了臣子之妻,她的外甥女。
太后气得够呛,恼怒之下,拿起手边的茶盏就掷在卫祯脚边。卫祯面不改色,显然是主意已定。
太后没法子,只好劝说道:“皇帝,这种事情都讲究情投意合的。先不说你觊觎臣子之妻,此非为君之道。还得看人家愿不意,强夺有损皇家颜面。”
卫祯垂眸听着训,等太后说完,他才笑着回道:“母后放心,表妹要是不愿意,朕肯定不会逼迫于她。您还不了解儿臣吗?”
太后想想也是,卫祯心机深沉,她养他这么多年,自然瞒不过她。可依卫祯那独断自矜的性子,断然做不出不体面的事情来。
太后的心微微放下了,却没注意到卫祯眼底的深意。
他是不会强迫温竹卿,他要温竹卿主动来求他。
太后不喜歌舞,也就省了这个节目。众人纷纷献礼,更有会来事的还拍上一句马屁:“听说陛下为太后娘娘祈福,在京郊修筑了一座庙宇。陛下纯孝之心,天地可鉴。太后娘娘也必然是千岁无忧。”
谁知,这却是结结实实地拍在了马腿上。太后一转念头,便猜到了卫祯为何是让岑归远去负责这件事情,而不是与她更相熟的温彦良来办。
家都要被人偷了,还在那巴巴地当狗。太后对岑归远可谓相当不满,对他办的差自然也是诸多挑剔,这寺庙建得也不合她的心意。
“哀家瞧着倒是奢侈无度,劳民伤财。佛祖自在心中,如若心不够诚,便是建再多寺庙,塑再多金身,也是枉然。”
这全天下大抵也只有太后才敢如此讲话,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赐的东西,谁能说一句不好。
其他人都低下了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也不知太后娘娘心情怎么就坏了,这大鱼打架,小虾米可都要遭殃了。
“太后娘娘”最后还是淑妃出来说话,打破了沉寂的气氛,她命宫女呈上了一副字帖,淡笑着开口:“这是大公主为您抄写的庆贺寿辰的诗句。”
说着,淑妃轻轻地推了旁边的小女孩一下。大公主乖乖地从座位上跳下来,对着太后磕了个头,细声细气道:“祝皇祖母春秋不老,福寿安康。”
太后不是很喜欢这个被教养坏的孙女,但瞧她没了生母,脸又尖了几分,还是生出了慈爱之心来:“好好,是个好孩子。”
卫祯也瞥了一眼女儿,比以前少了些活泼,更加乖巧了。他把孩子给淑妃抚养也是有用意的,大公主这种性子的,就缺个能压得住她的,不然那得上天了。
随即德妃,令妃相继献上了寿礼,太后也只是微微颔首,瞧不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金丝寿桃,琉璃佛珠,和田玉观音......
众人知道太后礼佛,都想着投其所好,但无一得太后青眼。
德妃不屑于讨好太后,在她看来,元家早就倒了,也就是一个孝子大过天而已,哪里有资格给陛下脸色看。
德妃想着,目光就落到了卫祯身上,可男人却盯着一个地方,嘴角噙着笑意。她也跟着看了过去,竟然是那位定国公府的世子妃。
德妃对温竹卿的印象,委实算不上好。此女一开始与陛下有过定亲的意思,就足够让德妃留有心结了。后来,收购温竹卿名下的一个小小的药铺,也是铩羽而归。
没成想,她在秋狩时还救了陛下,让陛下破例封她做了国夫人。如今,陛下还在宴会上盯着她笑。
德妃心下隐隐有些烦躁,感觉事情不太对劲。她眯起眼睛,看着温竹卿端起酒杯,才缓缓开口:“太后平日里那般疼爱定国公世子妃,不知道世子妃准备了什么礼,好叫我等开开眼。”
温竹卿端着酒杯的手一顿,咽下了喉咙里的酒,却差点被呛到。这德妃是在抽什么疯?火怎么就突然烧到她身上了?
太后对她的确疼爱,温竹卿的贺礼也相当用心。只是殿内那么多人,不可能一一向太后献礼。对于这种掐头冒尖的事,温竹卿一向是往后躲的。可眼下被德妃提到,她也只好站起了身。
“太后娘娘心慈仁善,对天下子民,都是一样疼爱”温竹卿不卑不亢地反驳了德妃一句,丝毫没有被她的话给带着走。
温竹卿拿过红叶托盘里的木质小箱,让内侍递到了太后和皇帝的面前,解释道:“法明寺的经书不可外传,这是臣妇特意去抄写来的,希望能对太后礼佛有用。”
那小木箱里放着厚厚一沓纸张,看着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少说也要几个月才行。
也不是没有给太后送上珍贵佛经的,但比起温竹卿,自然是少了几分心意。
卫祯拿过一本,随意翻了翻,然后眉毛一扬,不吝赞赏:“雁字横斜水清浅,花影倒映晚霞间。表妹可真是写得一手好字,朕瞧着都有些羡慕母后的这份礼了。”
饶是温竹卿再聪慧,面对帝王这般直白的话语,也是无力招架。
他这是在问自己要东西?还是要她的字。
太后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意有所指道:“皇帝还缺给你抄字的?淑妃,令妃哪个做不到了?还有刚进宫的赵美人,哀家记得父亲是翰林院学士,想来她也是写得一手好字。”
淑妃和令妃,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初进宫的赵美人,听太后提起自己,一张丽颜都羞红了不少。
卫祯将摹本放了回去,冲着温竹卿淡淡一笑:“表妹亲手写的,那自是独一份的。”
底下的不少后妃都打翻了醋坛子,看着温竹卿的目光变得不善起来。好在温竹卿早已嫁人,也就没怎么被她们放在心上。
只有德妃疑窦重重,怎么看都觉得卫祯对温竹卿的态度不一般。
她太了解这个男人了。
卫祯从来不做无用之事,对于那些不在意的人,他连一个眼神都懒得给。更别说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样亲近的话。
“德妃”她听见卫祯在唤自己,猛然回神,妆容华贵的脸上溢出了笑来。
毕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算太好,柳惜玉死后,卫祯待她,更是冷淡到了极点。
德妃将温竹卿的事情先放在了一边,左右她已然成婚,就算不安分,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陛下,怎么了?”德妃的声音柔柔的,一点也不像她平日里的嚣张做派。也就只有在卫祯面前,她才肯低下高傲的姿态。
“朕和段大都护在谈你弟弟呢”卫祯似笑非笑地把玩着酒杯,慢条斯理地开口:“听说永伯候可是休妻了?这么大的事,朕合该过问一下。”
德妃神色一僵,她没想到陛下居然会问这个,可见平日里没少关注段家。弟弟和离的事情,她本身不同意的。
可段家,从来都不是她说了算。不然,她堂妹段丛璧又如何会入宫?
德妃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背地里在谋划着一些事情。可就因为她是个女儿,父亲是从来不会告诉她的。
比如这次弟弟的和离之事,绝对不是因为他那个弟妹犯了所谓的恶疾,而是有别的缘故。
但段啸并没有同她讲,卫祯在宴会上提起来时,难免令德妃有些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