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下意识地看了眼父亲,他却没有看自己,只能硬着头皮回道:“天瑛自然是极好的,谁知她突然患了痨病,才不得已和离。与我们段家少了些缘分,倒也可惜了。”
“是吗?”卫祯不置可否,不再和德妃说话,目光沉沉地瞥向了下座正品着美酒的博陵王。
两人眼神相撞,紧接着博陵王朝着卫祯遥遥地举了举杯,率先移开了视线。
博陵王年过四十,保养得却相当不错,岁月丝毫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印记,依然是如年轻时候一样儒雅迷人。
卫祯勾起唇角,长指轻轻地叩了叩桌案,大殿内顿时没了一丝声音。
众人知道这是陛下有话要讲,全都一副恭敬听训的模样。卫祯开口却是对着卫辞兰道:“堂妹如今也是年方十六吧,瞧着倒有敬恪大长公主当年的风采。”
卫祯这话,也不全然是为计谋,颇有几分感慨。侄女肖姑,博陵王与敬恪大长公主是同胞姐弟,他的女儿与敬恪在脾气和外貌上都有几分相似。
卫辞兰的面色不太好看,似乎从宴会一开始,就一直冷着张脸。但见卫祯提到他,还是风姿款款地站了起来:“陛下此言差矣,我若真像姑姑一样,就该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敬恪大长公主是出了名的性情古怪,因不满宣和帝赐给她的婚事,居然直接出家去了青云观做道姑。宣和帝那可真是气得不行,但怎么说这也是他的女儿,总不可能因为她抗旨拒婚,就真的将人给杀头吧?
最后宣和帝只是废黜了敬恪的公主之位,就当没有这个女儿了。但先帝继位以后,想博个友善弟妹的好名声,将敬恪复位,还封了大长公主。
温竹卿吃着松子,看着这殿内的热闹。听到这南嘉郡主的话,不由得佩服她的胆大。
这敬恪大长公主是位奇女子,她的侄女南嘉郡主也不遑多让啊。只是当年敬恪出家是因为不满皇帝的赐婚,南嘉郡主今日这一出,为的又是什么?
好奇的人可不只有温竹卿,所有的人都看着这位口出妄言的郡主,心中默默的为她捏了把汗。
卫祯看看脸色铁青的博陵王,又看看梗着脖子的卫辞兰,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你和朕说说,好端端地,怎么就要出家做姑子去?放心,你有委屈,朕一定给你做主。”
博陵王顾不得仪态,伸手就要去拉女儿,嘴上打着太极:“陛下,不过是小女儿的气话罢了,当不得真。辞兰真是太没规矩,臣回去一定好好教训。”
卫辞兰手下一动,躲过父亲要来拉她衣袖的手,走到殿中跪下:“堂兄,辞兰不满父亲定下的那桩婚事。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堂堂一个皇家郡主,为何要嫁给别人做继室?”
“的确不妥”太后见自己的寿宴被闹成这样,也不觉生气,反倒是有些欣赏为此卫辞兰这样敢为自己争取的姑娘,语气温和而定人心神:“你父王把你许配给了哪家?哀家来看看,究竟是般不般配”
卫辞兰对着太后规规矩矩地磕了一个头,才肃声说道:“正是刚刚休弃了发妻的永伯候。”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了小声的议论声。如果单单是博陵王把南嘉郡主许配给人家做填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女儿在很多家族看来就是用来联姻的,他们指不定还在心里觉得卫辞兰自私呢。
可这对象居然是刚刚修了妻的永伯候,那便耐人寻味了。
莫不是段啸想和博陵王联合,才让儿子休妻娶南嘉郡主的。
“哦?居然是永伯候”太后凝眉想了想,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那可比南嘉大上不少。德妃,你觉得这门亲事如何?”
德妃神情一窒,没想到太后在这节骨眼上把烫手山芋抛给她。她说不好,便是和父亲还有段家对着来,她要说好,那南嘉郡主自个不愿意啊。
德妃暗自骂着太后老妖婆,面上却十分恭谨,言语间两边不得罪:“臣妾也说不准,没个一儿半女,对这嫁娶之事,哪里看得透呢?”
卫祯像是有些为难,挥挥手让人将卫辞兰扶回了位置,才对着博陵王开口:“按理来说,此乃叔父的家事,朕不该插手。但好好的郡主,不配青年才俊,非逼着嫁一个和离的老男人。可是卫家比不上段家?”
卫祯这话是笑着问的,却吓得段家所有赴宴的人都跪了下来,有的甚至瘫软在地,面如土色。
段啸倒是神色如常,跪得笔挺,语气也是不疾不徐,像是分毫没有被卫祯那番话给惊到:“犬子确实是配不上南嘉郡主,只是博陵王爱女心切,想将郡主嫁到金陵来,才与微臣提上了那么两句。”
博陵王此刻也反应了过来,到底是老谋深算,张口就是一通毫无破绽的说辞:“我见段大都护的长子和离,又想着段家家风清正,一心为国为民,辞兰要能嫁过去,也是不错。”
说着,面露懊恼之色,看起来像极了疼爱女儿的好父亲:“都怪我疏忽,忘了两人差了些岁数。八字没一撇的事情,也不知这丫头从来听来的,居然闹到了陛下面前。”
“原来是误会一场”卫祯抚掌一笑,让段家众人都起了身,还安抚了两句:“段大都护忠君报国,朕是一直都看在眼里的。先前也不过一时气话,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段啸没想到会被皇帝将了一军,在大殿上丢了脸面不说,与博陵王的联盟也是岌岌可危。
可他就算心里憋了再多的气,面对卫祯施舍一般的歉意,也只能再次下跪,恭敬赔罪:“是微臣的错,不该让南嘉郡主误会,陛下教训得极是。”
皇帝能有错吗?就算皇帝说他有错,那其他人自然也就必须也有错了。
南嘉郡主紧握着的双手,这才缓缓地松开了。她知道,这桩亲事是不成了。
段家和博陵王府,确实还未交换庚帖,但他们已然是定好了。就等着永伯候休妻的事情完全平息,就着手准备婚事。
如果自己不在太后寿宴上捅出来,只怕下个月就会被强逼着嫁进段府了。
她年轻貌美,身份尊贵,怎么可能愿意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卫辞兰苦苦哀求她的父亲,可博陵王没有改变想法的意思。
女儿,他多的是。卫辞兰是嫡女,也不过是比其他女儿更得他重视罢了。为表合作诚意,那自然是要许给段家最好的那一个。
太后的寿宴就是卫辞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本就一直在寻找时机,没想到皇帝居然先问起了她。
卫辞兰知道这世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她是胆大,不是没脑子。
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会注意到她这个隔着一层的堂妹。卫祯定然是早就知晓她父亲和段家有意结亲,故意让她说出来,好把这事搅黄。
但卫辞兰没得选。哪怕她明白,如果她坏了博陵王的事,她在王府的日子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了。
可她不甘心,不甘心被人当做棋子一样摆布,只能豁出去替自己讨个公道。
至于以后会如何,事在人为,她一步步走着便是了。
卫辞兰正想着,目光就对上了一个女子的视线。那女子似乎在偷偷地瞥她,见自己发现了,冲她弯了弯眼,动人的笑颜比一旁的琉璃宫灯还要璀璨几分。
卫辞兰认得她,是太后的外甥女,工部尚书的嫡女,温竹卿。太后方才也算是为她出了头,思及此处,卫辞兰也对着温竹卿露出笑来。
温竹卿偷偷看人家被发现,颇有几分不好意思。但她实在对这位南嘉郡主太过好奇,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敢在皇宫宴会上站出来说自己对家里安排的婚事不满,卫辞兰也是当朝头一个了。哪怕她身份尊贵,这样的胆识也不是寻常女子能有的。
就连温竹卿也自愧弗如,换作是她,或许也做不到像卫辞兰这般果断。
但温竹卿并不认为这就是懦弱。这个世道,对女子来说,实在是艰难。
有多少女子,为着父兄的仕途和前程,盲婚哑嫁地被送上花轿。十四五岁的少女同须发皆白的耋耄老人做了夫妻,也是常有的事。
温竹卿有个好父亲,她的婚事是自己相看满意才定下的。可如今也有诸多不如意,丈夫的不体谅,妾室有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夫妻关系上,女子永远都是弱势的一方。前永伯候夫人不就是因为所谓的恶疾被休弃了吗?倘若是丈夫患病,妻子却要悉心照料,不然就是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太后精力不济,卫辞兰一事了结,她便先行回了慈宁宫。没过多久,卫祯也离席了。皇帝一走,后妃们也都没了待下去的兴致,纷纷散去了。
温竹卿扶了扶额,她今日在席间也喝了好几杯酒。她酒力本就一般,此刻更是感觉脑袋晕晕乎乎的。
温竹卿从侧门出去,想转一转散散酒气,却被一个人给拦住了去路。
“是吗?”卫祯不置可否,不再和德妃说话,目光沉沉地瞥向了下座正品着美酒的博陵王。
两人眼神相撞,紧接着博陵王朝着卫祯遥遥地举了举杯,率先移开了视线。
博陵王年过四十,保养得却相当不错,岁月丝毫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印记,依然是如年轻时候一样儒雅迷人。
卫祯勾起唇角,长指轻轻地叩了叩桌案,大殿内顿时没了一丝声音。
众人知道这是陛下有话要讲,全都一副恭敬听训的模样。卫祯开口却是对着卫辞兰道:“堂妹如今也是年方十六吧,瞧着倒有敬恪大长公主当年的风采。”
卫祯这话,也不全然是为计谋,颇有几分感慨。侄女肖姑,博陵王与敬恪大长公主是同胞姐弟,他的女儿与敬恪在脾气和外貌上都有几分相似。
卫辞兰的面色不太好看,似乎从宴会一开始,就一直冷着张脸。但见卫祯提到他,还是风姿款款地站了起来:“陛下此言差矣,我若真像姑姑一样,就该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敬恪大长公主是出了名的性情古怪,因不满宣和帝赐给她的婚事,居然直接出家去了青云观做道姑。宣和帝那可真是气得不行,但怎么说这也是他的女儿,总不可能因为她抗旨拒婚,就真的将人给杀头吧?
最后宣和帝只是废黜了敬恪的公主之位,就当没有这个女儿了。但先帝继位以后,想博个友善弟妹的好名声,将敬恪复位,还封了大长公主。
温竹卿吃着松子,看着这殿内的热闹。听到这南嘉郡主的话,不由得佩服她的胆大。
这敬恪大长公主是位奇女子,她的侄女南嘉郡主也不遑多让啊。只是当年敬恪出家是因为不满皇帝的赐婚,南嘉郡主今日这一出,为的又是什么?
好奇的人可不只有温竹卿,所有的人都看着这位口出妄言的郡主,心中默默的为她捏了把汗。
卫祯看看脸色铁青的博陵王,又看看梗着脖子的卫辞兰,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你和朕说说,好端端地,怎么就要出家做姑子去?放心,你有委屈,朕一定给你做主。”
博陵王顾不得仪态,伸手就要去拉女儿,嘴上打着太极:“陛下,不过是小女儿的气话罢了,当不得真。辞兰真是太没规矩,臣回去一定好好教训。”
卫辞兰手下一动,躲过父亲要来拉她衣袖的手,走到殿中跪下:“堂兄,辞兰不满父亲定下的那桩婚事。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堂堂一个皇家郡主,为何要嫁给别人做继室?”
“的确不妥”太后见自己的寿宴被闹成这样,也不觉生气,反倒是有些欣赏为此卫辞兰这样敢为自己争取的姑娘,语气温和而定人心神:“你父王把你许配给了哪家?哀家来看看,究竟是般不般配”
卫辞兰对着太后规规矩矩地磕了一个头,才肃声说道:“正是刚刚休弃了发妻的永伯候。”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了小声的议论声。如果单单是博陵王把南嘉郡主许配给人家做填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女儿在很多家族看来就是用来联姻的,他们指不定还在心里觉得卫辞兰自私呢。
可这对象居然是刚刚修了妻的永伯候,那便耐人寻味了。
莫不是段啸想和博陵王联合,才让儿子休妻娶南嘉郡主的。
“哦?居然是永伯候”太后凝眉想了想,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那可比南嘉大上不少。德妃,你觉得这门亲事如何?”
德妃神情一窒,没想到太后在这节骨眼上把烫手山芋抛给她。她说不好,便是和父亲还有段家对着来,她要说好,那南嘉郡主自个不愿意啊。
德妃暗自骂着太后老妖婆,面上却十分恭谨,言语间两边不得罪:“臣妾也说不准,没个一儿半女,对这嫁娶之事,哪里看得透呢?”
卫祯像是有些为难,挥挥手让人将卫辞兰扶回了位置,才对着博陵王开口:“按理来说,此乃叔父的家事,朕不该插手。但好好的郡主,不配青年才俊,非逼着嫁一个和离的老男人。可是卫家比不上段家?”
卫祯这话是笑着问的,却吓得段家所有赴宴的人都跪了下来,有的甚至瘫软在地,面如土色。
段啸倒是神色如常,跪得笔挺,语气也是不疾不徐,像是分毫没有被卫祯那番话给惊到:“犬子确实是配不上南嘉郡主,只是博陵王爱女心切,想将郡主嫁到金陵来,才与微臣提上了那么两句。”
博陵王此刻也反应了过来,到底是老谋深算,张口就是一通毫无破绽的说辞:“我见段大都护的长子和离,又想着段家家风清正,一心为国为民,辞兰要能嫁过去,也是不错。”
说着,面露懊恼之色,看起来像极了疼爱女儿的好父亲:“都怪我疏忽,忘了两人差了些岁数。八字没一撇的事情,也不知这丫头从来听来的,居然闹到了陛下面前。”
“原来是误会一场”卫祯抚掌一笑,让段家众人都起了身,还安抚了两句:“段大都护忠君报国,朕是一直都看在眼里的。先前也不过一时气话,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段啸没想到会被皇帝将了一军,在大殿上丢了脸面不说,与博陵王的联盟也是岌岌可危。
可他就算心里憋了再多的气,面对卫祯施舍一般的歉意,也只能再次下跪,恭敬赔罪:“是微臣的错,不该让南嘉郡主误会,陛下教训得极是。”
皇帝能有错吗?就算皇帝说他有错,那其他人自然也就必须也有错了。
南嘉郡主紧握着的双手,这才缓缓地松开了。她知道,这桩亲事是不成了。
段家和博陵王府,确实还未交换庚帖,但他们已然是定好了。就等着永伯候休妻的事情完全平息,就着手准备婚事。
如果自己不在太后寿宴上捅出来,只怕下个月就会被强逼着嫁进段府了。
她年轻貌美,身份尊贵,怎么可能愿意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卫辞兰苦苦哀求她的父亲,可博陵王没有改变想法的意思。
女儿,他多的是。卫辞兰是嫡女,也不过是比其他女儿更得他重视罢了。为表合作诚意,那自然是要许给段家最好的那一个。
太后的寿宴就是卫辞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本就一直在寻找时机,没想到皇帝居然先问起了她。
卫辞兰知道这世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她是胆大,不是没脑子。
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会注意到她这个隔着一层的堂妹。卫祯定然是早就知晓她父亲和段家有意结亲,故意让她说出来,好把这事搅黄。
但卫辞兰没得选。哪怕她明白,如果她坏了博陵王的事,她在王府的日子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了。
可她不甘心,不甘心被人当做棋子一样摆布,只能豁出去替自己讨个公道。
至于以后会如何,事在人为,她一步步走着便是了。
卫辞兰正想着,目光就对上了一个女子的视线。那女子似乎在偷偷地瞥她,见自己发现了,冲她弯了弯眼,动人的笑颜比一旁的琉璃宫灯还要璀璨几分。
卫辞兰认得她,是太后的外甥女,工部尚书的嫡女,温竹卿。太后方才也算是为她出了头,思及此处,卫辞兰也对着温竹卿露出笑来。
温竹卿偷偷看人家被发现,颇有几分不好意思。但她实在对这位南嘉郡主太过好奇,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敢在皇宫宴会上站出来说自己对家里安排的婚事不满,卫辞兰也是当朝头一个了。哪怕她身份尊贵,这样的胆识也不是寻常女子能有的。
就连温竹卿也自愧弗如,换作是她,或许也做不到像卫辞兰这般果断。
但温竹卿并不认为这就是懦弱。这个世道,对女子来说,实在是艰难。
有多少女子,为着父兄的仕途和前程,盲婚哑嫁地被送上花轿。十四五岁的少女同须发皆白的耋耄老人做了夫妻,也是常有的事。
温竹卿有个好父亲,她的婚事是自己相看满意才定下的。可如今也有诸多不如意,丈夫的不体谅,妾室有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夫妻关系上,女子永远都是弱势的一方。前永伯候夫人不就是因为所谓的恶疾被休弃了吗?倘若是丈夫患病,妻子却要悉心照料,不然就是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太后精力不济,卫辞兰一事了结,她便先行回了慈宁宫。没过多久,卫祯也离席了。皇帝一走,后妃们也都没了待下去的兴致,纷纷散去了。
温竹卿扶了扶额,她今日在席间也喝了好几杯酒。她酒力本就一般,此刻更是感觉脑袋晕晕乎乎的。
温竹卿从侧门出去,想转一转散散酒气,却被一个人给拦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