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嬴政捋了捋袖子,看向这位跪俯在大殿上的太子回礼,并命人赐座。许是燕地苦寒,太子丹依旧拢着墨色裘衣,衬得本就因舟车劳顿而倦怠的脸,更加苍白。
他本想礼节性的与燕丹闲聊几句,可看到燕丹这般模样顿时失了兴趣。最后,只是由谒者代嬴政说了几句邦交礼仪上的话,便让燕丹退下。
嬴政已经记不太清燕丹究竟是什么时候逃回国的,大概只记得和甘家的少年有关。他支着头,很快就将这位太子抛到脑后,一边翻阅着李崇呈递上的奏章,一边琢磨着卓玖什么时候可以把关中的干渠修完。
狄道已经传回消息,南郑公亲自带兵北上数十里,在熟悉塞外地形的同时,也确认了那张‘亚欧地图’的可靠性。如果正如卓玖‘所说’,在北方羌人阻隔的更北方,依旧存在国家,那么究竟离大秦有多远呢?
‘就算暂时不去攻打北方,也不应放任这种隐患坐大。’嬴政用手敲着案几,飞快扫过李崇的报告。自他命李信带消息给李崇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便不断派人向北进发,但即使有鞍镫的帮助,他们可以更快培养出骑兵,也因为补给的问题很难走远。
李崇在奏章中言明,在陌生的地区部队无法走远,最好还是可以效仿胡人,组建商队先行探查北方情况,开辟道路,才好再做打算。不过,他们也不算毫无收获,李信在祖父的奏章末尾补充道,部队在北方草原找到了更适合喂养战马的苜蓿,已经将种子带回狄道试种,若是可推广,定立即汇报给王上。
嬴政命南郑公继续探查狄道附近的胡人情况,在边境养精蓄锐后,便将奏章放到一边。正要拿起下一张奏章时,就看到内侍趋步走来,低声禀报道,“相邦求见。”
“宣。”嬴政淡淡道,一边提笔在黄纸写就的奏章上写下批语。
......
“哎,听说最近又征发刑徒去狄道了。”
燕徒和一群匠人围坐在一条管子边,等着从不远处的瓷炉引出的废热将水烧开。因为渠道有些地方需要隔水性较好的材料,卓玖便将炼铁的炉子改造成内部温度可以稳定在1200摄氏度,用来烧制更隔水的釉瓷。
实际上,早在商代人们便已经开始烧制原始瓷,所以匠人们面对温度更高的瓷炉,只是适应了几日便投入了工作。而炉子中的废热则用来给工地上的劳工们做饭烧水,甚至能让大家每隔几日都能洗上奢侈的热水澡。
热水管边,就成了匠人们休息时,聚集闲聊的地方。
“狄道日日作战,若是这批刑徒不够,恐怕就要征调民役了。”另一个匠人有些担忧道,“不会轮到咱吧?”
燕徒好奇的凑过去,安静地听了一会便有相熟的匠人询问道,“燕徒,你家主君有提过此事吗?”
“没有。”燕徒向来沉默寡言,“即使主说过,奴也不知。”随便透露主人的言行,几乎可以看作背叛,他就算是知道,也不会说出来的。
“燕徒不用担心徭役。”一个妇人用箪盛着粟米过来,摇摇头说,“就是你们问,他也不知怎么答啊。”
燕徒是奴,按照秦法是无需服徭役的,就算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征去边塞,都与他无关。
“是吗?”卓玖一边翻书,在一些需要更改的地方画出记号,一边懒洋洋的回应着燕徒,“王上又征兵去边塞了啊。”
“放心,不会要太多人的。”她见燕徒有些不安,笑着安抚道,“六国未平,王上暂时还无心北方。而且塞外情况不明,就是想要发兵也要过许多年了。此番征发刑徒,恐怕是想要探明狄道附近的情况吧?”
卓玖对于小范围的军事调动并没有多想,只是专注于眼前的工事和课本编纂上。
郑国像是在逃避自己从韩国带来的责任一般,没日没夜的工作,连带着他身边的匠人们也不得不强撑着昼夜不休。最后还是卓玖制止了他,却无法劝阻郑国去休息。
正巧修建好的水渠需要人昼夜巡视,以防有蚂虫驻穴,卓玖索性不再管郑国,只是将匠人们分为四组,三班轮转,尽可能的减轻所有人的劳作强度。而在匠人们惊奇的发现,他们在自己的休息时间延长的时候情况下,集体完成的工作却更多后,工地的管事们已经将轮转休息的制度更加精细化,以加快工程进度。
燕徒沉默的为她的杯中添水,又收拾了一些衣物去河边盥洗。留卓玖一人捧着修改过无数遍的文书发呆。
“也不知阿罗回咸阳没......”
她在离开槐树里时,甘罗曾和她提过自己因燕赵之事要回咸阳,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到了。
......
“相邦有言,若有人能删其一字,便赏千金!”
黄纸书写的文章将贴满了咸阳城墙,文吏大声地对围观的人喊着,“此所包含天地万物之事理,各位游士宾客若是有能,大可一看!若能删改,便是一字千金!”
甘罗背着行囊站在咸阳城门口,抬头看着文吏口中相邦所成之书。秦国因有关口阻隔外敌,关内百年无敌,所以关内各郡并无它国那般为了防御而建造的内外瓮城,只是单层的城墙以做标志。
如今青砖黄土夯成的城墙上,密密麻麻的贴着黄纸,书名好像是《吕览》,仔细看过去,大概写着‘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1)’云云。
听说这是吕相命手下门客自庄襄王时期便开始编撰的,如今正借着向各国卖书的机会,一并出售。
“相邦让商队带着这书一道去了他国,听闻诸国文人若是能修改一字,也会得千金。”一个青衣游士站在城门前,和自己的同伴道,“如此,吕相当声名远播了。”
“兄长有所不知,这秦商队主要还是卖些纸墨和律书,听闻这些都是那位郎中令所著。”
“秦的郎中令好像是为芈姬?女子也能著书?”
“是属臣代笔吧!”
甘罗本不愿插嘴,却无法忍受旁人质疑卓玖,转过头朗声道,“郎中令天纵奇才,怎是尔等能够想象的?”然后便抬步走进城门,不再理会身后那两个士人斥责他无礼的声音。
他本想礼节性的与燕丹闲聊几句,可看到燕丹这般模样顿时失了兴趣。最后,只是由谒者代嬴政说了几句邦交礼仪上的话,便让燕丹退下。
嬴政已经记不太清燕丹究竟是什么时候逃回国的,大概只记得和甘家的少年有关。他支着头,很快就将这位太子抛到脑后,一边翻阅着李崇呈递上的奏章,一边琢磨着卓玖什么时候可以把关中的干渠修完。
狄道已经传回消息,南郑公亲自带兵北上数十里,在熟悉塞外地形的同时,也确认了那张‘亚欧地图’的可靠性。如果正如卓玖‘所说’,在北方羌人阻隔的更北方,依旧存在国家,那么究竟离大秦有多远呢?
‘就算暂时不去攻打北方,也不应放任这种隐患坐大。’嬴政用手敲着案几,飞快扫过李崇的报告。自他命李信带消息给李崇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便不断派人向北进发,但即使有鞍镫的帮助,他们可以更快培养出骑兵,也因为补给的问题很难走远。
李崇在奏章中言明,在陌生的地区部队无法走远,最好还是可以效仿胡人,组建商队先行探查北方情况,开辟道路,才好再做打算。不过,他们也不算毫无收获,李信在祖父的奏章末尾补充道,部队在北方草原找到了更适合喂养战马的苜蓿,已经将种子带回狄道试种,若是可推广,定立即汇报给王上。
嬴政命南郑公继续探查狄道附近的胡人情况,在边境养精蓄锐后,便将奏章放到一边。正要拿起下一张奏章时,就看到内侍趋步走来,低声禀报道,“相邦求见。”
“宣。”嬴政淡淡道,一边提笔在黄纸写就的奏章上写下批语。
......
“哎,听说最近又征发刑徒去狄道了。”
燕徒和一群匠人围坐在一条管子边,等着从不远处的瓷炉引出的废热将水烧开。因为渠道有些地方需要隔水性较好的材料,卓玖便将炼铁的炉子改造成内部温度可以稳定在1200摄氏度,用来烧制更隔水的釉瓷。
实际上,早在商代人们便已经开始烧制原始瓷,所以匠人们面对温度更高的瓷炉,只是适应了几日便投入了工作。而炉子中的废热则用来给工地上的劳工们做饭烧水,甚至能让大家每隔几日都能洗上奢侈的热水澡。
热水管边,就成了匠人们休息时,聚集闲聊的地方。
“狄道日日作战,若是这批刑徒不够,恐怕就要征调民役了。”另一个匠人有些担忧道,“不会轮到咱吧?”
燕徒好奇的凑过去,安静地听了一会便有相熟的匠人询问道,“燕徒,你家主君有提过此事吗?”
“没有。”燕徒向来沉默寡言,“即使主说过,奴也不知。”随便透露主人的言行,几乎可以看作背叛,他就算是知道,也不会说出来的。
“燕徒不用担心徭役。”一个妇人用箪盛着粟米过来,摇摇头说,“就是你们问,他也不知怎么答啊。”
燕徒是奴,按照秦法是无需服徭役的,就算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征去边塞,都与他无关。
“是吗?”卓玖一边翻书,在一些需要更改的地方画出记号,一边懒洋洋的回应着燕徒,“王上又征兵去边塞了啊。”
“放心,不会要太多人的。”她见燕徒有些不安,笑着安抚道,“六国未平,王上暂时还无心北方。而且塞外情况不明,就是想要发兵也要过许多年了。此番征发刑徒,恐怕是想要探明狄道附近的情况吧?”
卓玖对于小范围的军事调动并没有多想,只是专注于眼前的工事和课本编纂上。
郑国像是在逃避自己从韩国带来的责任一般,没日没夜的工作,连带着他身边的匠人们也不得不强撑着昼夜不休。最后还是卓玖制止了他,却无法劝阻郑国去休息。
正巧修建好的水渠需要人昼夜巡视,以防有蚂虫驻穴,卓玖索性不再管郑国,只是将匠人们分为四组,三班轮转,尽可能的减轻所有人的劳作强度。而在匠人们惊奇的发现,他们在自己的休息时间延长的时候情况下,集体完成的工作却更多后,工地的管事们已经将轮转休息的制度更加精细化,以加快工程进度。
燕徒沉默的为她的杯中添水,又收拾了一些衣物去河边盥洗。留卓玖一人捧着修改过无数遍的文书发呆。
“也不知阿罗回咸阳没......”
她在离开槐树里时,甘罗曾和她提过自己因燕赵之事要回咸阳,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到了。
......
“相邦有言,若有人能删其一字,便赏千金!”
黄纸书写的文章将贴满了咸阳城墙,文吏大声地对围观的人喊着,“此所包含天地万物之事理,各位游士宾客若是有能,大可一看!若能删改,便是一字千金!”
甘罗背着行囊站在咸阳城门口,抬头看着文吏口中相邦所成之书。秦国因有关口阻隔外敌,关内百年无敌,所以关内各郡并无它国那般为了防御而建造的内外瓮城,只是单层的城墙以做标志。
如今青砖黄土夯成的城墙上,密密麻麻的贴着黄纸,书名好像是《吕览》,仔细看过去,大概写着‘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1)’云云。
听说这是吕相命手下门客自庄襄王时期便开始编撰的,如今正借着向各国卖书的机会,一并出售。
“相邦让商队带着这书一道去了他国,听闻诸国文人若是能修改一字,也会得千金。”一个青衣游士站在城门前,和自己的同伴道,“如此,吕相当声名远播了。”
“兄长有所不知,这秦商队主要还是卖些纸墨和律书,听闻这些都是那位郎中令所著。”
“秦的郎中令好像是为芈姬?女子也能著书?”
“是属臣代笔吧!”
甘罗本不愿插嘴,却无法忍受旁人质疑卓玖,转过头朗声道,“郎中令天纵奇才,怎是尔等能够想象的?”然后便抬步走进城门,不再理会身后那两个士人斥责他无礼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