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卓玖早已想到甘罗能猜到嬴政的打算,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和嬴政之间的关于读心的交锋,所以还以为要等到自己启程后,嬴政开始着手处置朝中的外人他才会反应过来。
“我离开后,王上可能会提你为郎中令或少府监。”卓玖温和的向张苍招招手,从袖子里掏出饴糖塞给他,悄悄说是自己从宫中带给他的,安抚了张苍一番后才抬头对甘罗道,“阿罗先前便常常助我,想必也对这些公务颇为熟捻,若是还有什么不知的,还可去寻郎中令官署下的赵高,他虽然只负责杂事,却对一应事务流程颇为熟捻。少府则可去寻两位少府丞和下属的四位中侯。”
她仔细地嘱咐着,“等你熟悉了就会发现,其实事务不算复杂,只是需要用心细心,日复一日的不能出错。”
“至于王上日后的打算,左右你是前丞相之孙,阿苍也是秦人,无人会为难你们,不必担心。”
张苍有些撇撇嘴,在卓玖看过来之前连忙摆正姿态。卓玖叹了口气,又想起李斯,“李议郎最近常出入章台宫,王上大抵是要重用他的。若是我去狄道后,他想要搏个前程,你也不用拦着......”
“娇娇是打算留阿苍在咸阳?”甘罗忽然开口打断她,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对张苍笑了笑,“既然娇娇已经留了他,可就不能拒绝罗随你去边关了。”
卓玖轻笑着把自己挪到床上坐好,张苍细心的给她拿来蔽膝遮住她的腿,卓玖才舒服的靠在软垫上对甘罗道,“阿罗已是上卿,何苦陪着我去边塞受那苦寒呢?”
“芈姬体弱都能往,罗自可往。”甘罗并未去过狄道,但听闻卓玖的语气有些软化,也放松了神情笑道,“更何况,芈姬身边也需要有人照顾。”
“有燕徒在。”卓玖用眼神制止张苍开口,又对甘罗说,“你方为上卿,还在侍郎官署待选,若是随我去边塞恐怕前途无望。留在咸阳,我会在离开前举荐你为太中大夫......再升为郎中令或少府监也更为容易。”
甘罗摇摇头,“我本是吕相的门客,又与芈姬交好,王上有顾忌不愿用我才是常理。更何况,王上如今并未下令用我,怎知芈姬走后会不会另启他人为郎中令?留在侍郎官署蹉跎,倒不如随芈姬去边关立功。”他说得真诚,卓玖细想之下也觉得颇有道理。
虽然嬴政不会因臣子的出身或曾经的上级就可以打压臣下,但甘罗只在纵横之术,游说他国上展露了才华,一统六国后恐怕就无用武之地。趁着如今尚且年轻,还未有固定的官职,积累些经验也是好的。
“那去狄道的路上,便拜托阿罗关照了。”
卓玖最终还是点点头,答应甘罗同去的请求。
夜半时分,张苍一如既往的在院内观星。秋季南三角中的北落师门在此时是三星中最暗的,他仔细分辨着它的方位,然后随手画出三颗星星的位置,留做冬日后和所有大三角比对方位,然后再校正星图。秋风带着金桂的香气吹拂而来,身旁用细线缝在一起的本子被翻得哗哗作响。
昏黄的烛灯被蒙在细纱中,只能照亮附近小小的一片地方。张苍正就着灯光仔细辨认本子上的字,一个更加明亮的烛灯忽然出现在他身侧,瞬间照亮了他尚且稚嫩的脸庞。
“若是常在昏暗的地方看书,会得盲疾的。”甘罗温和的声音顺着烛火的方向传来,张苍幼稚的别过头,独自生了会闷气后才老老实实对甘罗行礼道谢。
甘罗看着眼前低着头的孩子,忽然想学着卓玖摸摸他的头,但手还未抬起,就听到张苍低声问道,“上卿,是心悦女师吗?”
他自幼随荀子学习,还未识字便会背《诗经》的章句,也见过楚女大胆的向男子示爱,对于甘罗和卓玖的关系虽然尚且懵懂,但也觉不是毫无所知。
“但女师是不会成婚的。”没等甘罗回答他,张苍就认真地说,“每年独身的甲税芈姬都在交,她是卓氏的未来族长,是不可能嫁给上卿的。”
甘罗有些诧异张苍会发现他对卓玖的情感,实际上,他自认已经非常隐晦——就连卓玖本人都没有察觉。他摇摇头,将手中的灯台放在案几上,又点起驱虫的熏香,轻声问道,“阿苍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你住进郎中令府邸的时候。”张苍抿了抿嘴,“哪有人会常住在别人府内,你又不是芈姬的门客。”此时人并没有如后世那般严苛的男女大防,甚至吴楚之地,女有数子,不知其父的事情比比皆是,每年春祭迎神时,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野/合的传统。甘罗住在卓玖这里,也谈不上太过惊世骇俗——巫不成婚,但并不需要守身如玉。
“是罗唐突了。”甘罗无奈地笑笑,“只是美人心冷,实在难打动。芈姬心中只有天下百姓,看得太远,反而忽略了眼前的事情。”他看着张苍,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莫不是芈姬已经知道,只是在拒绝我,才装作不知?”
张苍抬头看着星空,半晌在回道,“芈姬尚不知,她大约还将你看作少年呢!”即使明年甘罗再不成婚,就应按秦律罚甲了。
过了不知多久,张苍终于将今日的星表收好准备回寝室休息。他看着站在院内一动不动的甘罗,躬身行礼道,“芈姬教导苍读书观星,永远是苍的老师。此去狄道,苍不能尽学生之仪,还望上卿多加关照。”
甘罗连忙回礼,还未抬头张苍就消失在穿廊的拐角处。
忙碌了两日的卓玖此时正在榻上熟睡,对两人的对话全然不知,半梦半醒间忽然看到了骏马奔驰在广袤的草原上,一转眼又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水。高浓度的盐碱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蒸发,只留下洁白的晶体闪闪发光......
‘唔,也许可以提炼纯碱?’
可惜的是,嬴政并没有给卓玖去边关尝试提炼纯碱的机会。在卓玖和吕不韦还未动身时,关中地区有蝗灾,天下疫的消息便被紧急送到嬴政的案头。
“我听闻,塞外的羊肉颇美,佐些野菜炙烤,比关中的肉食要好许多。到时候我制些肉干,给阿苍带回来。”
宫内的传令送到卓玖府邸时,她正和张苍说着回来的时候给他带肉食,研究怎么吃为好。甘罗带着传令的卫士令快步过来,看到卓玖正拿着小蒲扇给泥炉扇风,连忙将卫士令拦在身后,然后行礼道,“王上命卫士令前来。”
卓玖眨了眨眼,起身去迎。她早已将手上的公务交接出去,这几天就等着启程,才有些空闲教导张苍占卜星象,她还拿了学馆关于数术的课本来,和张苍一起研究。
‘王上突然传令,也不知为何?’
卓玖和卫士令互相见礼后,将折成扇状的文书随手一抖,微黄的长卷随着她的动作垂落在地上。她抬起另一只手托起一部分文书,一目十行的看过去,然后将其收拢进袖子里,神色不变的对卫士令道,“还请稍等片刻,臣更衣后即刻进宫。”
“如今只有黄河沿岸几郡有灾,应下令其余各郡加快秋收,赶在蝗虫尚未抵达之前尽量保全粮食。”治粟内史站在殿中对着所有九卿以上的朝臣道,“还应下令受灾的郡县,若有人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以资百姓生计,不至于动乱。”
“流民失地,集聚于城乡很可能侵扰当地,不如命各县将聚集的流民打散,驱赶出境内......”
“蝗灾只是一时的,若是如今驱赶,日后便无人耕种了!”
“那也不能只给他们粮食,黄河边许多郡都是新郡,百姓尚不知王上,还有旧贵把持,若是无底线的救济,这些吃饱的灾民被当地豪绅利用,岂不是养虎为患?”
“治粟内史不是说,可以让那些旧贵豪绅献粮,拜爵一级吗?”
当卓玖入宫时,章台宫内早就议论纷纷,无人注意她从正门缓步走进来,只有四平八稳的昌文君见她到了,招手让她坐过去。
“芈姬可是已经知道蝗灾的事了?”昌文君捋了捋胡子,对着自己血缘关系极远的表亲笑笑,“若是不想去陇西,不如请王上将赈灾的事情交予你?”
昌文君是楚公子的遗腹子,而卓氏则是楚莫敖的小宗,按照血缘看,昌文君的父亲和卓玖的奶奶是直系亲属,四拐八连的也算得上远亲,所以昌文君平日里也算照顾卓玖。听到他的提示,卓玖则摇摇头,“某倒是挺想去狄道看看的。”她还惦记着李信寻到的那片盐湖。
“芈姬倒是看得开。”闻言,昌文君也没有再说什么。
话音刚落,内侍尖锐的声音从殿旁响起,“王上到——”
原本嘈杂的大殿立刻安静,诸位臣子依次向王座行礼后,就听到嬴政沉稳声音,“诸卿以为,此时进攻韩魏可是时机?”
刚刚还在争论如何赈济灾民,控制郡县秩序的群臣都愣了一瞬,但很快就有反应过来的将军出列插手道,“蝗灾影响颇广,但最先受灾的还是大秦,现在出兵并非最好的时机,不如再等半月,蝗虫过境韩魏,再命蒙王两位将军出兵?”
蒙骜和王龁已经分别带兵在韩国和魏国驻兵一年,魏国的国都大梁更是被围困超过八个月,两国求救的国书不知寄出去多少封,各国却袖手旁观。但秦军也没有进一步攻城的迹象,让两国暂时松了口气。
嬴政先前没有下令进攻,就是在等今年的蝗灾。
上一世此次蝗灾波及范围极广,虽然秦国也受到了冲击,却也是一次出兵伐韩的机会。卓玖先前推广的富田之法和农税改革,如今已经颇见成效,这几年农税收入翻了两翻,他上月便和治粟内史确认过国库的存粮,即使今年遭灾也不会影响军队粮草辎重,如今各国因蝗灾瘟疫绝收,便是出兵灭韩的最好时机。
在嬴政的提醒下,各位臣工立刻反应过来可以借此机会,趁六国病要六国命,而最弱小的韩国就成了第一个猎物。卓玖听着朝堂上嘈杂的讨论声,紧皱着眉头。
在嬴政确定了半月后进攻韩国,要一举拿下新郑,然后带兵转道魏国,助蒙骜军围困大梁后,卓玖终于坐不住,起身走到殿中对嬴政行礼,“如要出兵,也需安抚后方才可保前线稳固。如今秦韩、秦魏边界郡县遭灾,若是百姓因绝收反秦,恐怕对在他国作战的军队不利。还望王上在出兵前,先行赈济灾民。”
“御史中丞有何策?”嬴政点点头,询问着卓玖。
“刚刚听闻有同僚言不能无底线的救济灾民,以防其受当地旧贵蛊惑,那么不如以工代赈。各郡县的学馆还未完工,很多新攻下的郡县也需增建铁器、陶器等作坊,而官道也需与关中统一,不如招募这些失地流民如徭役的队伍,再将粮食做为酬劳付给他们,既可以缓解流民给郡县带来的治安压力,也可以起到赈济灾民的作用。”
“但将灾民统合到一起,若是有人煽动,岂不是更易产生暴乱?”中常侍站在一旁问道。
“正如中常侍所言,灾民不安大多是缺衣少食,又有人煽动。他们本是流民,如今官府为他们赈济粮食,又提供工作教授手艺,已是大恩,只要处理当地旧贵便可保灾民安稳。”卓玖回道。
而一直站在人群中的李斯则拱手上前,他先前因参与学馆律条的编纂,累功升任谏议大夫,位在九卿之下,但可以参与朝政商议。
“旧贵本就是各郡顽疾,如今正好可借蝗灾除之。”李斯接着卓玖的话说道,“地绅旧贵灾年低价收买灾民田亩,本就有违秦律,如今借此机会可收拢其田财,逼其放归奴隶,日后也不必担忧这些旧贵作乱。”
嬴政点点头,便命李斯去办此事,然后对皱着眉好像不太赞成如此激进的卓玖道,“芈姬暂且先不必去陇西了,改迁卫尉,转管此次赈灾。”至于如今的卫尉冯劫则要任将军,带兵前往魏国。
秦王政三年秋,蝗灾,天下疫,秦国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迁御史中丞卓玖魏卫尉,赈济灾民,冯劫为上将军引兵入魏。同月,吕不韦带典客卿属官数百人出咸阳向西至狄道,上卿甘罗随行。
......
秋风萧瑟,不比初秋的暖阳,深秋已经冷起来了,衣衫褴褛的庶民或是手持木杖,或是互相搀扶,有些瑟缩的看着眼前郡城高高的城墙。蝗虫铺天盖地的席卷而过,田地里寸草不剩,更别说麦粟,也不知是谁说郡中有吃食,可以讨些,大家便都向三川郡城而来。一路上灾民越来越多,汇聚成人流,三川郡郡治荥阳城外,很快就人满为患。
好在深秋时节还有些野菜果腹,郡守也按如今卫尉的命令,在城外搭建粥棚,救济灾民。
“此地是荥阳,若求果腹的人便不要再向前了!去城门处报备,更换验传。”一名尉官站在高处扯着嗓子喊道,“有验传者,才可每日领一碗菽饭,每枚验传只可领一碗。”
“荥阳算附近情况比较好的郡了,再向前的上党郡听闻都有灾民强入官府,被就地斩杀,可见其受灾情况,尔等还是听那尉官的话,不要再向前了。”一个衣着还算整洁的男子叹息了一口气,“我要去郡治报备,余下的便各安天命吧。”
“贵人愿引我族一程,已是大恩,怎敢再叨扰。日后若再相见,定效犬马之劳。”几十人中为首的中年男人深深一拜,对男子再三感谢。
男子本是来三川测绘堪舆图的文吏,路过他们县见灾情严重,于心不忍,便带着他们来到了情况稍好的三川郡,若是他们独自逃荒,恐怕半数的族人都会饿死在路上。
在目送男子离开后,中年男人身边的女孩忍不住低声抽泣,“如今落难,可如何是好?”伴随着她的哭声,身边不断地响起啜泣的声音,人群顿时哭成一片。
中年男人并没斥责族人和女儿,一路过来他们受尽苦楚都未曾有一句抱怨,如今到了稍稍能安稳的地方,愿意哭出来总比憋在心中好。他们刘氏在当地世代行医,又能辨识草药,再加上祖上留下的田地,日子还算过得去,可蝗灾一来,田地里颗粒无收,草药也被蝗虫吃了去。原本安稳的日子,一下就成了泡影,家族也风雨飘摇,流为灾民。
“先去更换验传,去领些菽饭饱腹吧。”刘氏族长招呼着大家,“若是去晚了,没有饭食可就遭了。”即使是受灾严重,路过各县时,官吏们依旧给流民也发了验传。
一行人在城门口通报了来处,递交验传后,便被一个文吏样子的人在一张画满方格的纸上将他们等级,然后给了他们一个临时的户籍牌,刘氏族长有些犹豫。他们只是流落至此,还有薄田在老家,并不想更改户籍在荥阳落户,文吏察觉到他的迟疑,像是早已熟悉一样,头也不太道,“是临时的,等到蝗灾瘟疫都过去,再来这里换你们的验传,到时候哪来的回哪去。”
刘氏族长松了口气连连道谢,忙接过一沓户籍牌,给族人发下去,又在不远处寻了片稍微空旷的地方将大家聚在一起,至此他们便在荥阳郊外搭起棚子,暂时安顿了下来。
可这天气越来越冷,眼见流民也越来越多,刘氏族长忧愁的看着粥棚外拥挤的人群,也不知三川郡能施粥多久?要是在冬日里将他们赶走可如何是好?
“我离开后,王上可能会提你为郎中令或少府监。”卓玖温和的向张苍招招手,从袖子里掏出饴糖塞给他,悄悄说是自己从宫中带给他的,安抚了张苍一番后才抬头对甘罗道,“阿罗先前便常常助我,想必也对这些公务颇为熟捻,若是还有什么不知的,还可去寻郎中令官署下的赵高,他虽然只负责杂事,却对一应事务流程颇为熟捻。少府则可去寻两位少府丞和下属的四位中侯。”
她仔细地嘱咐着,“等你熟悉了就会发现,其实事务不算复杂,只是需要用心细心,日复一日的不能出错。”
“至于王上日后的打算,左右你是前丞相之孙,阿苍也是秦人,无人会为难你们,不必担心。”
张苍有些撇撇嘴,在卓玖看过来之前连忙摆正姿态。卓玖叹了口气,又想起李斯,“李议郎最近常出入章台宫,王上大抵是要重用他的。若是我去狄道后,他想要搏个前程,你也不用拦着......”
“娇娇是打算留阿苍在咸阳?”甘罗忽然开口打断她,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对张苍笑了笑,“既然娇娇已经留了他,可就不能拒绝罗随你去边关了。”
卓玖轻笑着把自己挪到床上坐好,张苍细心的给她拿来蔽膝遮住她的腿,卓玖才舒服的靠在软垫上对甘罗道,“阿罗已是上卿,何苦陪着我去边塞受那苦寒呢?”
“芈姬体弱都能往,罗自可往。”甘罗并未去过狄道,但听闻卓玖的语气有些软化,也放松了神情笑道,“更何况,芈姬身边也需要有人照顾。”
“有燕徒在。”卓玖用眼神制止张苍开口,又对甘罗说,“你方为上卿,还在侍郎官署待选,若是随我去边塞恐怕前途无望。留在咸阳,我会在离开前举荐你为太中大夫......再升为郎中令或少府监也更为容易。”
甘罗摇摇头,“我本是吕相的门客,又与芈姬交好,王上有顾忌不愿用我才是常理。更何况,王上如今并未下令用我,怎知芈姬走后会不会另启他人为郎中令?留在侍郎官署蹉跎,倒不如随芈姬去边关立功。”他说得真诚,卓玖细想之下也觉得颇有道理。
虽然嬴政不会因臣子的出身或曾经的上级就可以打压臣下,但甘罗只在纵横之术,游说他国上展露了才华,一统六国后恐怕就无用武之地。趁着如今尚且年轻,还未有固定的官职,积累些经验也是好的。
“那去狄道的路上,便拜托阿罗关照了。”
卓玖最终还是点点头,答应甘罗同去的请求。
夜半时分,张苍一如既往的在院内观星。秋季南三角中的北落师门在此时是三星中最暗的,他仔细分辨着它的方位,然后随手画出三颗星星的位置,留做冬日后和所有大三角比对方位,然后再校正星图。秋风带着金桂的香气吹拂而来,身旁用细线缝在一起的本子被翻得哗哗作响。
昏黄的烛灯被蒙在细纱中,只能照亮附近小小的一片地方。张苍正就着灯光仔细辨认本子上的字,一个更加明亮的烛灯忽然出现在他身侧,瞬间照亮了他尚且稚嫩的脸庞。
“若是常在昏暗的地方看书,会得盲疾的。”甘罗温和的声音顺着烛火的方向传来,张苍幼稚的别过头,独自生了会闷气后才老老实实对甘罗行礼道谢。
甘罗看着眼前低着头的孩子,忽然想学着卓玖摸摸他的头,但手还未抬起,就听到张苍低声问道,“上卿,是心悦女师吗?”
他自幼随荀子学习,还未识字便会背《诗经》的章句,也见过楚女大胆的向男子示爱,对于甘罗和卓玖的关系虽然尚且懵懂,但也觉不是毫无所知。
“但女师是不会成婚的。”没等甘罗回答他,张苍就认真地说,“每年独身的甲税芈姬都在交,她是卓氏的未来族长,是不可能嫁给上卿的。”
甘罗有些诧异张苍会发现他对卓玖的情感,实际上,他自认已经非常隐晦——就连卓玖本人都没有察觉。他摇摇头,将手中的灯台放在案几上,又点起驱虫的熏香,轻声问道,“阿苍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你住进郎中令府邸的时候。”张苍抿了抿嘴,“哪有人会常住在别人府内,你又不是芈姬的门客。”此时人并没有如后世那般严苛的男女大防,甚至吴楚之地,女有数子,不知其父的事情比比皆是,每年春祭迎神时,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野/合的传统。甘罗住在卓玖这里,也谈不上太过惊世骇俗——巫不成婚,但并不需要守身如玉。
“是罗唐突了。”甘罗无奈地笑笑,“只是美人心冷,实在难打动。芈姬心中只有天下百姓,看得太远,反而忽略了眼前的事情。”他看着张苍,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莫不是芈姬已经知道,只是在拒绝我,才装作不知?”
张苍抬头看着星空,半晌在回道,“芈姬尚不知,她大约还将你看作少年呢!”即使明年甘罗再不成婚,就应按秦律罚甲了。
过了不知多久,张苍终于将今日的星表收好准备回寝室休息。他看着站在院内一动不动的甘罗,躬身行礼道,“芈姬教导苍读书观星,永远是苍的老师。此去狄道,苍不能尽学生之仪,还望上卿多加关照。”
甘罗连忙回礼,还未抬头张苍就消失在穿廊的拐角处。
忙碌了两日的卓玖此时正在榻上熟睡,对两人的对话全然不知,半梦半醒间忽然看到了骏马奔驰在广袤的草原上,一转眼又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水。高浓度的盐碱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蒸发,只留下洁白的晶体闪闪发光......
‘唔,也许可以提炼纯碱?’
可惜的是,嬴政并没有给卓玖去边关尝试提炼纯碱的机会。在卓玖和吕不韦还未动身时,关中地区有蝗灾,天下疫的消息便被紧急送到嬴政的案头。
“我听闻,塞外的羊肉颇美,佐些野菜炙烤,比关中的肉食要好许多。到时候我制些肉干,给阿苍带回来。”
宫内的传令送到卓玖府邸时,她正和张苍说着回来的时候给他带肉食,研究怎么吃为好。甘罗带着传令的卫士令快步过来,看到卓玖正拿着小蒲扇给泥炉扇风,连忙将卫士令拦在身后,然后行礼道,“王上命卫士令前来。”
卓玖眨了眨眼,起身去迎。她早已将手上的公务交接出去,这几天就等着启程,才有些空闲教导张苍占卜星象,她还拿了学馆关于数术的课本来,和张苍一起研究。
‘王上突然传令,也不知为何?’
卓玖和卫士令互相见礼后,将折成扇状的文书随手一抖,微黄的长卷随着她的动作垂落在地上。她抬起另一只手托起一部分文书,一目十行的看过去,然后将其收拢进袖子里,神色不变的对卫士令道,“还请稍等片刻,臣更衣后即刻进宫。”
“如今只有黄河沿岸几郡有灾,应下令其余各郡加快秋收,赶在蝗虫尚未抵达之前尽量保全粮食。”治粟内史站在殿中对着所有九卿以上的朝臣道,“还应下令受灾的郡县,若有人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以资百姓生计,不至于动乱。”
“流民失地,集聚于城乡很可能侵扰当地,不如命各县将聚集的流民打散,驱赶出境内......”
“蝗灾只是一时的,若是如今驱赶,日后便无人耕种了!”
“那也不能只给他们粮食,黄河边许多郡都是新郡,百姓尚不知王上,还有旧贵把持,若是无底线的救济,这些吃饱的灾民被当地豪绅利用,岂不是养虎为患?”
“治粟内史不是说,可以让那些旧贵豪绅献粮,拜爵一级吗?”
当卓玖入宫时,章台宫内早就议论纷纷,无人注意她从正门缓步走进来,只有四平八稳的昌文君见她到了,招手让她坐过去。
“芈姬可是已经知道蝗灾的事了?”昌文君捋了捋胡子,对着自己血缘关系极远的表亲笑笑,“若是不想去陇西,不如请王上将赈灾的事情交予你?”
昌文君是楚公子的遗腹子,而卓氏则是楚莫敖的小宗,按照血缘看,昌文君的父亲和卓玖的奶奶是直系亲属,四拐八连的也算得上远亲,所以昌文君平日里也算照顾卓玖。听到他的提示,卓玖则摇摇头,“某倒是挺想去狄道看看的。”她还惦记着李信寻到的那片盐湖。
“芈姬倒是看得开。”闻言,昌文君也没有再说什么。
话音刚落,内侍尖锐的声音从殿旁响起,“王上到——”
原本嘈杂的大殿立刻安静,诸位臣子依次向王座行礼后,就听到嬴政沉稳声音,“诸卿以为,此时进攻韩魏可是时机?”
刚刚还在争论如何赈济灾民,控制郡县秩序的群臣都愣了一瞬,但很快就有反应过来的将军出列插手道,“蝗灾影响颇广,但最先受灾的还是大秦,现在出兵并非最好的时机,不如再等半月,蝗虫过境韩魏,再命蒙王两位将军出兵?”
蒙骜和王龁已经分别带兵在韩国和魏国驻兵一年,魏国的国都大梁更是被围困超过八个月,两国求救的国书不知寄出去多少封,各国却袖手旁观。但秦军也没有进一步攻城的迹象,让两国暂时松了口气。
嬴政先前没有下令进攻,就是在等今年的蝗灾。
上一世此次蝗灾波及范围极广,虽然秦国也受到了冲击,却也是一次出兵伐韩的机会。卓玖先前推广的富田之法和农税改革,如今已经颇见成效,这几年农税收入翻了两翻,他上月便和治粟内史确认过国库的存粮,即使今年遭灾也不会影响军队粮草辎重,如今各国因蝗灾瘟疫绝收,便是出兵灭韩的最好时机。
在嬴政的提醒下,各位臣工立刻反应过来可以借此机会,趁六国病要六国命,而最弱小的韩国就成了第一个猎物。卓玖听着朝堂上嘈杂的讨论声,紧皱着眉头。
在嬴政确定了半月后进攻韩国,要一举拿下新郑,然后带兵转道魏国,助蒙骜军围困大梁后,卓玖终于坐不住,起身走到殿中对嬴政行礼,“如要出兵,也需安抚后方才可保前线稳固。如今秦韩、秦魏边界郡县遭灾,若是百姓因绝收反秦,恐怕对在他国作战的军队不利。还望王上在出兵前,先行赈济灾民。”
“御史中丞有何策?”嬴政点点头,询问着卓玖。
“刚刚听闻有同僚言不能无底线的救济灾民,以防其受当地旧贵蛊惑,那么不如以工代赈。各郡县的学馆还未完工,很多新攻下的郡县也需增建铁器、陶器等作坊,而官道也需与关中统一,不如招募这些失地流民如徭役的队伍,再将粮食做为酬劳付给他们,既可以缓解流民给郡县带来的治安压力,也可以起到赈济灾民的作用。”
“但将灾民统合到一起,若是有人煽动,岂不是更易产生暴乱?”中常侍站在一旁问道。
“正如中常侍所言,灾民不安大多是缺衣少食,又有人煽动。他们本是流民,如今官府为他们赈济粮食,又提供工作教授手艺,已是大恩,只要处理当地旧贵便可保灾民安稳。”卓玖回道。
而一直站在人群中的李斯则拱手上前,他先前因参与学馆律条的编纂,累功升任谏议大夫,位在九卿之下,但可以参与朝政商议。
“旧贵本就是各郡顽疾,如今正好可借蝗灾除之。”李斯接着卓玖的话说道,“地绅旧贵灾年低价收买灾民田亩,本就有违秦律,如今借此机会可收拢其田财,逼其放归奴隶,日后也不必担忧这些旧贵作乱。”
嬴政点点头,便命李斯去办此事,然后对皱着眉好像不太赞成如此激进的卓玖道,“芈姬暂且先不必去陇西了,改迁卫尉,转管此次赈灾。”至于如今的卫尉冯劫则要任将军,带兵前往魏国。
秦王政三年秋,蝗灾,天下疫,秦国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迁御史中丞卓玖魏卫尉,赈济灾民,冯劫为上将军引兵入魏。同月,吕不韦带典客卿属官数百人出咸阳向西至狄道,上卿甘罗随行。
......
秋风萧瑟,不比初秋的暖阳,深秋已经冷起来了,衣衫褴褛的庶民或是手持木杖,或是互相搀扶,有些瑟缩的看着眼前郡城高高的城墙。蝗虫铺天盖地的席卷而过,田地里寸草不剩,更别说麦粟,也不知是谁说郡中有吃食,可以讨些,大家便都向三川郡城而来。一路上灾民越来越多,汇聚成人流,三川郡郡治荥阳城外,很快就人满为患。
好在深秋时节还有些野菜果腹,郡守也按如今卫尉的命令,在城外搭建粥棚,救济灾民。
“此地是荥阳,若求果腹的人便不要再向前了!去城门处报备,更换验传。”一名尉官站在高处扯着嗓子喊道,“有验传者,才可每日领一碗菽饭,每枚验传只可领一碗。”
“荥阳算附近情况比较好的郡了,再向前的上党郡听闻都有灾民强入官府,被就地斩杀,可见其受灾情况,尔等还是听那尉官的话,不要再向前了。”一个衣着还算整洁的男子叹息了一口气,“我要去郡治报备,余下的便各安天命吧。”
“贵人愿引我族一程,已是大恩,怎敢再叨扰。日后若再相见,定效犬马之劳。”几十人中为首的中年男人深深一拜,对男子再三感谢。
男子本是来三川测绘堪舆图的文吏,路过他们县见灾情严重,于心不忍,便带着他们来到了情况稍好的三川郡,若是他们独自逃荒,恐怕半数的族人都会饿死在路上。
在目送男子离开后,中年男人身边的女孩忍不住低声抽泣,“如今落难,可如何是好?”伴随着她的哭声,身边不断地响起啜泣的声音,人群顿时哭成一片。
中年男人并没斥责族人和女儿,一路过来他们受尽苦楚都未曾有一句抱怨,如今到了稍稍能安稳的地方,愿意哭出来总比憋在心中好。他们刘氏在当地世代行医,又能辨识草药,再加上祖上留下的田地,日子还算过得去,可蝗灾一来,田地里颗粒无收,草药也被蝗虫吃了去。原本安稳的日子,一下就成了泡影,家族也风雨飘摇,流为灾民。
“先去更换验传,去领些菽饭饱腹吧。”刘氏族长招呼着大家,“若是去晚了,没有饭食可就遭了。”即使是受灾严重,路过各县时,官吏们依旧给流民也发了验传。
一行人在城门口通报了来处,递交验传后,便被一个文吏样子的人在一张画满方格的纸上将他们等级,然后给了他们一个临时的户籍牌,刘氏族长有些犹豫。他们只是流落至此,还有薄田在老家,并不想更改户籍在荥阳落户,文吏察觉到他的迟疑,像是早已熟悉一样,头也不太道,“是临时的,等到蝗灾瘟疫都过去,再来这里换你们的验传,到时候哪来的回哪去。”
刘氏族长松了口气连连道谢,忙接过一沓户籍牌,给族人发下去,又在不远处寻了片稍微空旷的地方将大家聚在一起,至此他们便在荥阳郊外搭起棚子,暂时安顿了下来。
可这天气越来越冷,眼见流民也越来越多,刘氏族长忧愁的看着粥棚外拥挤的人群,也不知三川郡能施粥多久?要是在冬日里将他们赶走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