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日黑蒙蒙的天色里,檐下的公鸡刚鸣叫一声,水生便起来了。
香秀听着动静也一道起来,摸索着穿衫子,水生按住她的手,“再睡会儿,天还早着呢。”
“不早了,蒸点包子,你吃些热乎的再走,”香秀低头扣纽子,她昨夜发了面,浸了点三婶送的酸菜,打算做点酸菜包子。
水生拗不过她,叫她再穿件衣裳,檐下夜风刮得猛。
不多时,灶房竹蒸笼升起腾腾热气,香秀仍在摆弄面团,做些馒头胚子,等晚些蒸点馒头来。
白粥煮好了,包子蒸的白白胖胖的,香秀还炒了盘咸菜,昨儿个吃剩的鱼也拿出来,已经结了鱼冻。
水生几口咬完了一个包子,香秀才刚吃了一半,他又吃了一个说:“这包子好吃。”
“那你带几个到路上吃,”香秀起身拿出油纸包给他装了几个,撑船也费力气,来回倒腾船桨。
水生嘴里还咬着包子,伸手接过,今天时间赶,他没说啥话,拿过篓子背身上。
香秀送他出门,送到院子外,水生说:“回去吧,别送了,我晚点就赶回来了。”
“河面风大,小心着些,”香秀说完,目送他背着篓子远去,身影消失在雾气里。
她拢了拢衫子转身回屋去,把馒头胚子放竹笼里,等它醒发完再拿去蒸。
等醒发的工夫里,她拎着草料桶去后院喂毛驴,一勺勺舀进石槽子里,等看毛驴吃完了草料,又喝了水后,她才拿着谷瓢去喂鸡。
这时天边有了光亮,低矮枝杈上的鸟叫声此起彼伏。香秀听着声,端出放在空屋里的豆腐,起了层白毛。有一板经过雨的潮气,发了霉点,只能舍掉。
她拿来几个小罐子,将豆腐搓毛后,一个一个码上去,码好一层铺一点盐,倒上黄酒腌满装盖。
腌出来是乳黄的,大伙管这种叫白方,香秀也见过别人拿红曲来做腐乳,酱出来的红色,做法稍显麻烦,她不费那劲。
她给罐子扣上苇叶后,放在阴凉干燥地,搁上一段日子就能拆坛了。
到了蒸馒头时,满仓也起了,他用巾子擦着脸问:“嫂子,我能做些啥?我哥说让我早些起来打下手。”
“吃包子吧,”香秀笑着放下火筒,从灶台后站起身,“填饱了肚子你看着点火,烧些水来。”
满仓应声,等他满足地吃完了包子,福妞才顶着歪歪扭扭的辫子进来,香秀给她解开重新打。
天亮了,村子便似活了过来,鸡叫鸟鸣,小院门口总有人扛着锄头走动,有汉子隔着门喊:“满仓,水生人呢?不会今儿个躲懒去了,还是躺床上睡大觉。”
“才没呢,”福妞走出来叉腰,满脸不服气,“我哥勤快得很,你再说,我叫他回来上门同你算账。”
“啊耶,”汉子大笑,“我可吓死了。”
“滚边儿去,”从镇上回来的水生踢了男人一脚,一手拎着满满的背篓,斜了那汉子一眼,“搬船去,少在这逗她。”
那汉子原是水生的哥俩好,混名毛大,就爱耍耍嘴皮子。
“你个水里钻的,这一早就往镇上去了,”毛大瞅了那篓子里的东西两眼,啧啧几声。
“亏不着你们这嘴,下塘去,我晚些就来,”水生说完,当着他的面把院门关上,毛大在门外嘀咕,“这死小子。”
进了院子后,水生又笑道:“阿秀,来瞧瞧东西,我得下塘去了。”
他买了不少菜,一块苇叶包着的猪肝,装在大竹筒里的猪筒骨,猪肉则裹在毛竹壳里,几块熏到焦黄的香干,一把芹菜,薄薄一叠的千张,还有一坛黄酒。
水生解释,“甜酒酿还没得卖,晚些我再买些来。”
香秀点点头,一样样拿出来,在心里合算做些啥菜,水生换了鞋,拿上竹竿和网兜准备出门,香秀追出来,递给他一个篮子。
“早上包子还热乎的,带着当点心吃,还有一葫芦茶水,记得喝。”
水生接过,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轻声说:“晓得了,你回吧,我下河去了。”
捻河泥要在塘沟里,要不是小河道上,那里的泥巴多。
何家村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河道口,每年汛期雨落水涨,惊蛰前捞完的河泥,夏秋又聚在池底。
这会子水面上不乏竹排、舴(zé)盆、木船浮游,测水深的青竹竿上上下下来回动。
水生肩膀挑着竹竿,手上拎着篮子过去,芦苇荡旁的木船上有人喊他,“水生,在这嘞。”
“带了些啥,”他三堂哥穿着半袖衫子,赤着胳膊站在船上问。
水生跳上船很大声地说:“我媳妇蒸的包子”,他还没炫耀完,船上几个大汉就扑过来,一把抢走了。
“把你小子美的,这弟妹手艺就是好啊,”毛大咬着包子,含糊不清地跟其他三个抱怨:“早上连门都不让我进。”
三堂哥感慨道:“你小子算有福了。”
顺子一手握一只包子说:“以前净让你上我家吃饭来了,以后就往你那蹭去,好酒好肉招待我们哥几个啊。”
“你想屁吃,”水生拿话堵他,面上却笑意不减。
几个人闹了一顿,其实都替水生高兴,总算是往后有个伴了,不用他们几家再想法子到节时让他和底下两个娃过去吃口。
闹完后几个人一块捞起河泥,水生用力往下掘,掘出来的河泥倒在船中央,一船满了就划到水秧田那去堆起来。
捞了一上午,大伙衣裳全湿透了,回去换了件才到水生家里吃饭。
福妞挨个喊了人,“顺子哥,三哥…”,然后语气上扬,“我嫂子晌午烧了猪肝面,老好吃了。”
三堂哥逗她,“我们干活的还没来吃,咋你就先吃了。”
“嫂子疼我啊,”福妞说的理直气壮。
其他几个坐在桌子旁大笑,水生则进了屋。香秀正在给几碗面盖一层猪肝,她刀功不错,猪肝切的薄薄一片,裹了淀粉热油炒过,汤汁浸泡,酱汁浓郁。
“上午累不累,”香秀侧头问他,“坐这歇会儿吧。”
水生捧着大碗面放到木盘里,他摇摇头,“不累,我端出去就行,免得你见他们几个不自在。”
他对着哥几个也不客气,将木盘搁在桌上,往外拿面时说:“叫满仓留在这作陪啊,我媳妇烧面也累了,不来招待了,我进屋吃去了。”
“哎,”毛大嗦着面,在后头大喊,“你多吃点猪肝,你个没心肝的玩意。”
“骂他做啥,”三堂哥踢了毛大一脚,“你三年前娶了媳妇不也这死样。”
旁边的二堂哥附和,“可不是,吃你媳妇做的个酥饼,你追我一条街。”
屋外说的热火朝天,屋内水生坐在凳子上说:“都是本家兄弟,用不着这么客气,阿秀你吃你的,忙活一早上没歇。”
香秀已经吃完了一小碗面,又熬起了粥,搅着开花的米粒说:“下晌干活给带上,饿了能垫垫肚子。”
她还放了几大块红糖馒头,说不能叫给自家卖力气的饿肚子。
这一下午有了粥和馒头当点心,几人捞到天将黑,满仓催了几次才来吃饭。
晚上香秀将蒸好的馒头复蒸,焖了一木甑米饭。
她拿芹菜和香干混着炒了盘,又取了点瘦肉和肥肉剁成肉糜,沾在千张皮上,左右对折包起来,拿蔺草捆扎好。
这种叫面结,煮小半锅热水,放点猪油,下面结烫到皮软肉熟,撒点葱花就能出锅。
薄薄一层皮,一咬下去汤汁溢出,肉鲜嫩,这一碗面结汤里要是再加点油豆腐、猪血便是顶好了的。
香秀蒸了鸡蛋羹,还摊了几大张咸菜饼子,切成一片片。温了一壶黄酒,农家也没啥好菜,这时候野菜没好,笋子又涩口,只能糊弄了些。
但也叫大伙吃了个尽兴,一罐黄酒喝了个大半,桌上的菜一扫而空。
等人走了,留下一堆碗筷,水生没喝多少,同香秀一起收拾桌子,福妞拿了两块抹布,左右手一起在桌上胡乱摸着,还很卖力,吭哧吭哧的。
满仓看不下去,“别抹了,你衣裳都吃了一桌子的油,扫你的地去吧。”
福妞低头瞅自己的衣裳,哇的一声跑走了,打水搓衣裳去了。
等全都收拾好,桌上没了油污,碗筷摆进橱柜里,鸡都趴卧在鸡笼里睡着了。福妞打着哈欠回屋,满仓也困得眯眼,还不忘说:“哥,嫂子,你们早些睡。”
香秀应他,实则屋里大半夜还点着灯,她给水生的胳膊涂药油,小小的抱怨,“伤了怎么不早说。”
沟塘上人多,竹竿子也多,偶尔被打中也是常有的,水生早些年时常被砸,他皮厚得很,这些都是小伤。
只不过眼下他卖乖而已,还要假做嘶一声,香秀停了手,改用指腹轻轻揉,她嗔怪,“日后少逞强。”
水生握住她的指尖,缠着香秀问心疼他没,香秀听他说些胡话,这些日子也磨出了点嘴皮子,她收了药油说:“什么心疼,不过怕你明日这手跟蟹壳青一般颜色。”
水生也不恼,他哪不知道香秀嘴硬,等药味散去,只等上了床,扯过被子来,密密实实困着香秀,直到她说了好话才算完。
第二日照旧要捞河泥,只不过水生一个人捞,其他哥几个还要管自家的,满仓跟着一道去,他去兜鱼。昨儿捞完了底下积蓄的淤泥,水道通了。在芦苇荡的鱼儿也游了好些出来,这会儿各家都拿着鱼篓,兜了一筐子的大鱼小鱼回去。
满仓拎着湿淋淋的篓子回家,他把鱼倒进水桶里,拧着自己湿透了的外衣,还跟香秀说:“嫂子,我哥让我来问问,河里那些小虾你要不要,要的话他捞点来。”
香秀在熬筒骨汤,她洗了洗自己带着血点的手,闻言道:“虾米啊,捞些来吧。”
一听这话,还在逗鸡的福妞去拿了竹笼来,“我也去捞虾。”
满仓摆摆手,“你在家,炉子还要灌水呢。”
“满仓你带福妞一道去,捞完了就让大伙回来吃面,”香秀笑着摸摸福妞的脑袋,“你不要闹几个哥哥,小心着些。”
福妞说:“我不闹,我捞了虾回来给嫂子你吃。”
满仓嘀咕,“嘴巴倒是甜,”他甩甩自己仍有点湿的衣裳,背了篓子喊,“走吧走吧,免得都被人捞走了。”
到了日照近晌午,满仓和福妞抱着一竹笼的虾和小鱼回来,水生手里抓着两只野鸭子,钳了翅膀老实得很,胳膊上还挂了一篮子河蚌。
“哪来的野鸭子?”香秀惊了下。
福妞急急地回:“我哥进芦苇荡抓的,一扑就扑到了。”
“炖点鸭汤补一补,”水生把两只鸭子塞进笼子里时说。
香秀却说:“吃了就没了,养一养还能下蛋呢。”
福妞原本想欢呼吃鸭肉喽,一听香秀这么说,她立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吃不吃,让它下蛋。”
香秀说不吃,水生立马转口道:“刚好钓了些河蚌,剁了肉喂给鸭子吃。”
乍暖还寒时节,河蚌会出来吐泡泡,折根柳枝在蚌壳边拨动一下,河蚌便张开嘴咬着柳条上钩了。
水生钓了不少河蚌,蚌肉不好吃,硬邦邦嚼不动,蚌壳里还有不少水里的虫子。一般村里人家钓了后,敲开蚌壳,取出蚌肉剁碎掺了麸子喂鸡鸭。
这个下午,水生去捞河泥,满仓在敲蚌壳,福妞逗着两只野鸭子,香秀则搬了凳子坐水井旁,用刀来回刮鱼鳞。
夜里炖起了鱼汤,香秀还将小河虾炒成金黄的虾皮,配一碗米饭足以。
天晴好不过几日,深夜里起了响雷,落了场雨,惊醒了犹在睡梦中的香秀,水生拍着她的背说:“春雷响了。”
惊蛰便在阵阵雷声中到来了,雨打笋生,又是一年春笋季。
香秀听着动静也一道起来,摸索着穿衫子,水生按住她的手,“再睡会儿,天还早着呢。”
“不早了,蒸点包子,你吃些热乎的再走,”香秀低头扣纽子,她昨夜发了面,浸了点三婶送的酸菜,打算做点酸菜包子。
水生拗不过她,叫她再穿件衣裳,檐下夜风刮得猛。
不多时,灶房竹蒸笼升起腾腾热气,香秀仍在摆弄面团,做些馒头胚子,等晚些蒸点馒头来。
白粥煮好了,包子蒸的白白胖胖的,香秀还炒了盘咸菜,昨儿个吃剩的鱼也拿出来,已经结了鱼冻。
水生几口咬完了一个包子,香秀才刚吃了一半,他又吃了一个说:“这包子好吃。”
“那你带几个到路上吃,”香秀起身拿出油纸包给他装了几个,撑船也费力气,来回倒腾船桨。
水生嘴里还咬着包子,伸手接过,今天时间赶,他没说啥话,拿过篓子背身上。
香秀送他出门,送到院子外,水生说:“回去吧,别送了,我晚点就赶回来了。”
“河面风大,小心着些,”香秀说完,目送他背着篓子远去,身影消失在雾气里。
她拢了拢衫子转身回屋去,把馒头胚子放竹笼里,等它醒发完再拿去蒸。
等醒发的工夫里,她拎着草料桶去后院喂毛驴,一勺勺舀进石槽子里,等看毛驴吃完了草料,又喝了水后,她才拿着谷瓢去喂鸡。
这时天边有了光亮,低矮枝杈上的鸟叫声此起彼伏。香秀听着声,端出放在空屋里的豆腐,起了层白毛。有一板经过雨的潮气,发了霉点,只能舍掉。
她拿来几个小罐子,将豆腐搓毛后,一个一个码上去,码好一层铺一点盐,倒上黄酒腌满装盖。
腌出来是乳黄的,大伙管这种叫白方,香秀也见过别人拿红曲来做腐乳,酱出来的红色,做法稍显麻烦,她不费那劲。
她给罐子扣上苇叶后,放在阴凉干燥地,搁上一段日子就能拆坛了。
到了蒸馒头时,满仓也起了,他用巾子擦着脸问:“嫂子,我能做些啥?我哥说让我早些起来打下手。”
“吃包子吧,”香秀笑着放下火筒,从灶台后站起身,“填饱了肚子你看着点火,烧些水来。”
满仓应声,等他满足地吃完了包子,福妞才顶着歪歪扭扭的辫子进来,香秀给她解开重新打。
天亮了,村子便似活了过来,鸡叫鸟鸣,小院门口总有人扛着锄头走动,有汉子隔着门喊:“满仓,水生人呢?不会今儿个躲懒去了,还是躺床上睡大觉。”
“才没呢,”福妞走出来叉腰,满脸不服气,“我哥勤快得很,你再说,我叫他回来上门同你算账。”
“啊耶,”汉子大笑,“我可吓死了。”
“滚边儿去,”从镇上回来的水生踢了男人一脚,一手拎着满满的背篓,斜了那汉子一眼,“搬船去,少在这逗她。”
那汉子原是水生的哥俩好,混名毛大,就爱耍耍嘴皮子。
“你个水里钻的,这一早就往镇上去了,”毛大瞅了那篓子里的东西两眼,啧啧几声。
“亏不着你们这嘴,下塘去,我晚些就来,”水生说完,当着他的面把院门关上,毛大在门外嘀咕,“这死小子。”
进了院子后,水生又笑道:“阿秀,来瞧瞧东西,我得下塘去了。”
他买了不少菜,一块苇叶包着的猪肝,装在大竹筒里的猪筒骨,猪肉则裹在毛竹壳里,几块熏到焦黄的香干,一把芹菜,薄薄一叠的千张,还有一坛黄酒。
水生解释,“甜酒酿还没得卖,晚些我再买些来。”
香秀点点头,一样样拿出来,在心里合算做些啥菜,水生换了鞋,拿上竹竿和网兜准备出门,香秀追出来,递给他一个篮子。
“早上包子还热乎的,带着当点心吃,还有一葫芦茶水,记得喝。”
水生接过,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轻声说:“晓得了,你回吧,我下河去了。”
捻河泥要在塘沟里,要不是小河道上,那里的泥巴多。
何家村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河道口,每年汛期雨落水涨,惊蛰前捞完的河泥,夏秋又聚在池底。
这会子水面上不乏竹排、舴(zé)盆、木船浮游,测水深的青竹竿上上下下来回动。
水生肩膀挑着竹竿,手上拎着篮子过去,芦苇荡旁的木船上有人喊他,“水生,在这嘞。”
“带了些啥,”他三堂哥穿着半袖衫子,赤着胳膊站在船上问。
水生跳上船很大声地说:“我媳妇蒸的包子”,他还没炫耀完,船上几个大汉就扑过来,一把抢走了。
“把你小子美的,这弟妹手艺就是好啊,”毛大咬着包子,含糊不清地跟其他三个抱怨:“早上连门都不让我进。”
三堂哥感慨道:“你小子算有福了。”
顺子一手握一只包子说:“以前净让你上我家吃饭来了,以后就往你那蹭去,好酒好肉招待我们哥几个啊。”
“你想屁吃,”水生拿话堵他,面上却笑意不减。
几个人闹了一顿,其实都替水生高兴,总算是往后有个伴了,不用他们几家再想法子到节时让他和底下两个娃过去吃口。
闹完后几个人一块捞起河泥,水生用力往下掘,掘出来的河泥倒在船中央,一船满了就划到水秧田那去堆起来。
捞了一上午,大伙衣裳全湿透了,回去换了件才到水生家里吃饭。
福妞挨个喊了人,“顺子哥,三哥…”,然后语气上扬,“我嫂子晌午烧了猪肝面,老好吃了。”
三堂哥逗她,“我们干活的还没来吃,咋你就先吃了。”
“嫂子疼我啊,”福妞说的理直气壮。
其他几个坐在桌子旁大笑,水生则进了屋。香秀正在给几碗面盖一层猪肝,她刀功不错,猪肝切的薄薄一片,裹了淀粉热油炒过,汤汁浸泡,酱汁浓郁。
“上午累不累,”香秀侧头问他,“坐这歇会儿吧。”
水生捧着大碗面放到木盘里,他摇摇头,“不累,我端出去就行,免得你见他们几个不自在。”
他对着哥几个也不客气,将木盘搁在桌上,往外拿面时说:“叫满仓留在这作陪啊,我媳妇烧面也累了,不来招待了,我进屋吃去了。”
“哎,”毛大嗦着面,在后头大喊,“你多吃点猪肝,你个没心肝的玩意。”
“骂他做啥,”三堂哥踢了毛大一脚,“你三年前娶了媳妇不也这死样。”
旁边的二堂哥附和,“可不是,吃你媳妇做的个酥饼,你追我一条街。”
屋外说的热火朝天,屋内水生坐在凳子上说:“都是本家兄弟,用不着这么客气,阿秀你吃你的,忙活一早上没歇。”
香秀已经吃完了一小碗面,又熬起了粥,搅着开花的米粒说:“下晌干活给带上,饿了能垫垫肚子。”
她还放了几大块红糖馒头,说不能叫给自家卖力气的饿肚子。
这一下午有了粥和馒头当点心,几人捞到天将黑,满仓催了几次才来吃饭。
晚上香秀将蒸好的馒头复蒸,焖了一木甑米饭。
她拿芹菜和香干混着炒了盘,又取了点瘦肉和肥肉剁成肉糜,沾在千张皮上,左右对折包起来,拿蔺草捆扎好。
这种叫面结,煮小半锅热水,放点猪油,下面结烫到皮软肉熟,撒点葱花就能出锅。
薄薄一层皮,一咬下去汤汁溢出,肉鲜嫩,这一碗面结汤里要是再加点油豆腐、猪血便是顶好了的。
香秀蒸了鸡蛋羹,还摊了几大张咸菜饼子,切成一片片。温了一壶黄酒,农家也没啥好菜,这时候野菜没好,笋子又涩口,只能糊弄了些。
但也叫大伙吃了个尽兴,一罐黄酒喝了个大半,桌上的菜一扫而空。
等人走了,留下一堆碗筷,水生没喝多少,同香秀一起收拾桌子,福妞拿了两块抹布,左右手一起在桌上胡乱摸着,还很卖力,吭哧吭哧的。
满仓看不下去,“别抹了,你衣裳都吃了一桌子的油,扫你的地去吧。”
福妞低头瞅自己的衣裳,哇的一声跑走了,打水搓衣裳去了。
等全都收拾好,桌上没了油污,碗筷摆进橱柜里,鸡都趴卧在鸡笼里睡着了。福妞打着哈欠回屋,满仓也困得眯眼,还不忘说:“哥,嫂子,你们早些睡。”
香秀应他,实则屋里大半夜还点着灯,她给水生的胳膊涂药油,小小的抱怨,“伤了怎么不早说。”
沟塘上人多,竹竿子也多,偶尔被打中也是常有的,水生早些年时常被砸,他皮厚得很,这些都是小伤。
只不过眼下他卖乖而已,还要假做嘶一声,香秀停了手,改用指腹轻轻揉,她嗔怪,“日后少逞强。”
水生握住她的指尖,缠着香秀问心疼他没,香秀听他说些胡话,这些日子也磨出了点嘴皮子,她收了药油说:“什么心疼,不过怕你明日这手跟蟹壳青一般颜色。”
水生也不恼,他哪不知道香秀嘴硬,等药味散去,只等上了床,扯过被子来,密密实实困着香秀,直到她说了好话才算完。
第二日照旧要捞河泥,只不过水生一个人捞,其他哥几个还要管自家的,满仓跟着一道去,他去兜鱼。昨儿捞完了底下积蓄的淤泥,水道通了。在芦苇荡的鱼儿也游了好些出来,这会儿各家都拿着鱼篓,兜了一筐子的大鱼小鱼回去。
满仓拎着湿淋淋的篓子回家,他把鱼倒进水桶里,拧着自己湿透了的外衣,还跟香秀说:“嫂子,我哥让我来问问,河里那些小虾你要不要,要的话他捞点来。”
香秀在熬筒骨汤,她洗了洗自己带着血点的手,闻言道:“虾米啊,捞些来吧。”
一听这话,还在逗鸡的福妞去拿了竹笼来,“我也去捞虾。”
满仓摆摆手,“你在家,炉子还要灌水呢。”
“满仓你带福妞一道去,捞完了就让大伙回来吃面,”香秀笑着摸摸福妞的脑袋,“你不要闹几个哥哥,小心着些。”
福妞说:“我不闹,我捞了虾回来给嫂子你吃。”
满仓嘀咕,“嘴巴倒是甜,”他甩甩自己仍有点湿的衣裳,背了篓子喊,“走吧走吧,免得都被人捞走了。”
到了日照近晌午,满仓和福妞抱着一竹笼的虾和小鱼回来,水生手里抓着两只野鸭子,钳了翅膀老实得很,胳膊上还挂了一篮子河蚌。
“哪来的野鸭子?”香秀惊了下。
福妞急急地回:“我哥进芦苇荡抓的,一扑就扑到了。”
“炖点鸭汤补一补,”水生把两只鸭子塞进笼子里时说。
香秀却说:“吃了就没了,养一养还能下蛋呢。”
福妞原本想欢呼吃鸭肉喽,一听香秀这么说,她立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吃不吃,让它下蛋。”
香秀说不吃,水生立马转口道:“刚好钓了些河蚌,剁了肉喂给鸭子吃。”
乍暖还寒时节,河蚌会出来吐泡泡,折根柳枝在蚌壳边拨动一下,河蚌便张开嘴咬着柳条上钩了。
水生钓了不少河蚌,蚌肉不好吃,硬邦邦嚼不动,蚌壳里还有不少水里的虫子。一般村里人家钓了后,敲开蚌壳,取出蚌肉剁碎掺了麸子喂鸡鸭。
这个下午,水生去捞河泥,满仓在敲蚌壳,福妞逗着两只野鸭子,香秀则搬了凳子坐水井旁,用刀来回刮鱼鳞。
夜里炖起了鱼汤,香秀还将小河虾炒成金黄的虾皮,配一碗米饭足以。
天晴好不过几日,深夜里起了响雷,落了场雨,惊醒了犹在睡梦中的香秀,水生拍着她的背说:“春雷响了。”
惊蛰便在阵阵雷声中到来了,雨打笋生,又是一年春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