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长乐宫回到厚德殿,刘宏便对陈墨问道:“宫里这两日动静如何?”
陈墨躬身拜道:“启奏陛下,宫里这几日颇为安静,就连王常侍和管常侍、苏常侍他们也都没什么动静。不过……中常侍王甫最近与尚书令廉忠走的颇近,似乎在查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
刘宏微微一怔,问道:“王甫要查郑飒和董腾?”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王甫是中常侍,郑飒也是中常侍。
虽然两人所掌握的实权有所不同,但是江湖地位却大差不差,而且两人原本就同属阉宦,王甫查郑飒,这不就是狗咬狗?
陈墨小心翼翼的答道:“启奏陛下,王常侍之所以要查郑常侍和董黄门,是因为之前的一些流言。”
略一迟疑,陈墨还是继续说了下去:“在刘大夫和曹常侍前往河间迎驾之时,曾有流言说勃海王愤恨先帝没有传位给他,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
刘宏轻轻点头,吩咐道:“去把曹节唤来。”
待陈墨领命而去后,刘宏却是呵的轻笑一声,笑声中满是嘲讽与杀意。
俗话说,会咬人的狗不叫。
王甫和管霸、苏康他们这些常侍,在桓帝之时便已经颇具权势。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窦武、陈蕃等人一门心思的想要诛除宦官,除了“清流名士”天然就和宦官不对付,不希望天子借助宦官掌握实权等涉及到权利争斗的原因以外,王甫和管霸、苏康等人自己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比如说王甫。
在史书上,王甫这家伙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恶名,甚至在孝桓皇帝掀起党锢之祸时,王甫还因“为滂之大义所动”而倒向士人,以至“士人多得解桎梏”。
再比如说管霸,这家伙也和王甫一样没什么太大的恶名,甚至在孝桓皇帝想要诛杀李云、杜众时还曾加以卫护,也可以说是偏向于清流名士。
还有苏康,这家伙在桓帝时为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兼掌贵人采女事,同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恶名。
但是,王甫和管霸、苏康这几个家伙都不是什么好鸟。
刚刚陈墨所担到的勃海王愤恨先帝没有传位给他,故而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这事儿其实就和王甫脱不了干系。
建和元年七月,原勃海王刘鸿薨,无子嗣,国绝,孝桓皇帝刘志就封自己的亲弟弟蠡吾侯刘悝为勃海王既能延续刘鸿香火,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亲弟弟直接成为诸侯王,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延熹八年一月,刘悝被人弹劾意图谋反,刘志不忍心诛杀亲弟弟刘悝,仅仅将他贬为廮陶王,只有一个廮陶县的封邑。
虽然同样是诸侯王,但是勃海王和廮陶王能是一回事儿吗?
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封国,而后者却只有一个县的食邑。
无奈之下,希望能再恢复自己勃海国王爵的刘悝就通过中常侍王甫联络,许诺如果王甫帮其复国之后,可给王甫答谢五千万钱。
永康元年十二月,孝桓帝刘志驾崩,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 ()
但是吧,刘悝认为这是大行孝桓皇帝刘志的遗愿而不是王甫出力的结果,所以就拒绝付给王甫五千万钱。
紧接着,就传出了刘悝想要带兵抢夺迎驾诏书的流言。
而王甫之所以要查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估计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和刘悝关系很好。
管霸和苏康两人也差不多,虽然没有王甫那么大的胆子,但是管霸喜欢往自己家划拉土地,苏康在雒阳城内起第连云,还娶贫良家女为假妻,甚至效仿天子置三夫人、贵人、美人,奢侈无度。
刘宏不想再留着王甫和管霸、苏康这三个死太监了。
王甫、管霸和苏康这三個死太监,一个胆子肥到敢答应让刘悝恢复勃海国这种事情,一个玩了命的搜刮良田,另一个敢效仿天子置三夫人,偏偏这三个死太监还都愿意跟那些“清流名士”共情。
正如刘宏当初问曹节的那个问题一样。
“寡人养的狗,却向着寡人的敌人摇尾巴。”
留下这三个死太监,刘宏觉得自己睡觉都不安稳!
等到曹节匆匆赶到厚德殿,行过拜礼之后,刘宏便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朕记得,曹常侍曾经拿出过一份名单,上面列举了王甫、管霸与苏康等人的罪行?”
曹节心中一凛,躬身拜道:“是。”
刘宏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派人把这份名单交给段颎,让他去跟尚书令廉忠勾通。”
曹节当即便躬身应道:“唯。”
……
南宫以外的王甫宅内,王甫正坐在书房里发愁。
之所以沉寂到现在都没什么动作,最大的原因就是王甫觉得自己看不透天子。
按照常理来说,当今天子是被迎立的,在京城并没有什么依靠,面对窦武这种外戚,天子应该比较亲近宦官才对。
可是当今天子可好,在登基大典之后既没有单独诏见身为外戚的窦武,没有诏见胡广、陈蕃等清流名士,也没有诏见自己等宦官,反而单独诏见了段颎。
还有登基大典上的三道登基诏书,更是让王甫有些摸不着头脑。
王甫能看得出来,刘宏这三道即位诏书表面上是在向士人示好,实际上却是在刨那些家学为官者的根。
那么问题来了:大汉朝的士人都是些什么人?
答:大汉朝的士人,基本上都是那些家学为官者!
这个答案,也让王甫不得不担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能看出这三道诏书的本质,大汉朝的士人们难道就看不出来?
如果他们也能看出这三道诏书的本质,那他们能接受天子的诏令吗?
或者说,他们是否还愿意承认宫里那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为天子?
又或者,他们会不会再做出其他的事情?
所以,王甫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该直接投靠天子,还是继续跟那些“清流名士”们眉目传情。
直到月上中梢,王甫才微微叹息一声。
陈墨躬身拜道:“启奏陛下,宫里这几日颇为安静,就连王常侍和管常侍、苏常侍他们也都没什么动静。不过……中常侍王甫最近与尚书令廉忠走的颇近,似乎在查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
刘宏微微一怔,问道:“王甫要查郑飒和董腾?”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王甫是中常侍,郑飒也是中常侍。
虽然两人所掌握的实权有所不同,但是江湖地位却大差不差,而且两人原本就同属阉宦,王甫查郑飒,这不就是狗咬狗?
陈墨小心翼翼的答道:“启奏陛下,王常侍之所以要查郑常侍和董黄门,是因为之前的一些流言。”
略一迟疑,陈墨还是继续说了下去:“在刘大夫和曹常侍前往河间迎驾之时,曾有流言说勃海王愤恨先帝没有传位给他,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
刘宏轻轻点头,吩咐道:“去把曹节唤来。”
待陈墨领命而去后,刘宏却是呵的轻笑一声,笑声中满是嘲讽与杀意。
俗话说,会咬人的狗不叫。
王甫和管霸、苏康他们这些常侍,在桓帝之时便已经颇具权势。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窦武、陈蕃等人一门心思的想要诛除宦官,除了“清流名士”天然就和宦官不对付,不希望天子借助宦官掌握实权等涉及到权利争斗的原因以外,王甫和管霸、苏康等人自己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比如说王甫。
在史书上,王甫这家伙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恶名,甚至在孝桓皇帝掀起党锢之祸时,王甫还因“为滂之大义所动”而倒向士人,以至“士人多得解桎梏”。
再比如说管霸,这家伙也和王甫一样没什么太大的恶名,甚至在孝桓皇帝想要诛杀李云、杜众时还曾加以卫护,也可以说是偏向于清流名士。
还有苏康,这家伙在桓帝时为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兼掌贵人采女事,同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恶名。
但是,王甫和管霸、苏康这几个家伙都不是什么好鸟。
刚刚陈墨所担到的勃海王愤恨先帝没有传位给他,故而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这事儿其实就和王甫脱不了干系。
建和元年七月,原勃海王刘鸿薨,无子嗣,国绝,孝桓皇帝刘志就封自己的亲弟弟蠡吾侯刘悝为勃海王既能延续刘鸿香火,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亲弟弟直接成为诸侯王,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延熹八年一月,刘悝被人弹劾意图谋反,刘志不忍心诛杀亲弟弟刘悝,仅仅将他贬为廮陶王,只有一个廮陶县的封邑。
虽然同样是诸侯王,但是勃海王和廮陶王能是一回事儿吗?
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封国,而后者却只有一个县的食邑。
无奈之下,希望能再恢复自己勃海国王爵的刘悝就通过中常侍王甫联络,许诺如果王甫帮其复国之后,可给王甫答谢五千万钱。
永康元年十二月,孝桓帝刘志驾崩,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 ()
但是吧,刘悝认为这是大行孝桓皇帝刘志的遗愿而不是王甫出力的结果,所以就拒绝付给王甫五千万钱。
紧接着,就传出了刘悝想要带兵抢夺迎驾诏书的流言。
而王甫之所以要查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估计就是因为这两个人和刘悝关系很好。
管霸和苏康两人也差不多,虽然没有王甫那么大的胆子,但是管霸喜欢往自己家划拉土地,苏康在雒阳城内起第连云,还娶贫良家女为假妻,甚至效仿天子置三夫人、贵人、美人,奢侈无度。
刘宏不想再留着王甫和管霸、苏康这三个死太监了。
王甫、管霸和苏康这三個死太监,一个胆子肥到敢答应让刘悝恢复勃海国这种事情,一个玩了命的搜刮良田,另一个敢效仿天子置三夫人,偏偏这三个死太监还都愿意跟那些“清流名士”共情。
正如刘宏当初问曹节的那个问题一样。
“寡人养的狗,却向着寡人的敌人摇尾巴。”
留下这三个死太监,刘宏觉得自己睡觉都不安稳!
等到曹节匆匆赶到厚德殿,行过拜礼之后,刘宏便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朕记得,曹常侍曾经拿出过一份名单,上面列举了王甫、管霸与苏康等人的罪行?”
曹节心中一凛,躬身拜道:“是。”
刘宏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派人把这份名单交给段颎,让他去跟尚书令廉忠勾通。”
曹节当即便躬身应道:“唯。”
……
南宫以外的王甫宅内,王甫正坐在书房里发愁。
之所以沉寂到现在都没什么动作,最大的原因就是王甫觉得自己看不透天子。
按照常理来说,当今天子是被迎立的,在京城并没有什么依靠,面对窦武这种外戚,天子应该比较亲近宦官才对。
可是当今天子可好,在登基大典之后既没有单独诏见身为外戚的窦武,没有诏见胡广、陈蕃等清流名士,也没有诏见自己等宦官,反而单独诏见了段颎。
还有登基大典上的三道登基诏书,更是让王甫有些摸不着头脑。
王甫能看得出来,刘宏这三道即位诏书表面上是在向士人示好,实际上却是在刨那些家学为官者的根。
那么问题来了:大汉朝的士人都是些什么人?
答:大汉朝的士人,基本上都是那些家学为官者!
这个答案,也让王甫不得不担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能看出这三道诏书的本质,大汉朝的士人们难道就看不出来?
如果他们也能看出这三道诏书的本质,那他们能接受天子的诏令吗?
或者说,他们是否还愿意承认宫里那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为天子?
又或者,他们会不会再做出其他的事情?
所以,王甫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该直接投靠天子,还是继续跟那些“清流名士”们眉目传情。
直到月上中梢,王甫才微微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