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还没等王甫想好该投靠哪一方,却听得屋子外传来一声巨响,接着又传来犬吠声,喝骂声。
伴随着一阵急促零乱的脚步声,十几个顶盔贯甲的徒隶冲进后院,将王甫团团围住。
王甫心中一惊,望着一众徒隶喝斥道:“夜闯官宅,尔等意欲何为?欲反耶?”
黄门董腾越众而出,高声道:“奉天子诏,捉拿逆贼王甫!”
王甫怒视董腾,喝道:“天子昨日登基大典上刚刚宣布大赦,又怎么会在今天就下诏拿我?尔等矫诏耶!?”
董腾拿出诏书,在王甫面前晃了晃,随后便对一众徒隶们挥手,喝道:“拿下!”
王甫猛然高叫一声:“且慢!”
徒隶们脚步微停,王甫却从腰间抽出佩剑,将剑横在脖子上,凝视着董腾说道:“甫虽身体残缺,却也不可祗辱于奴隶之手。今日,有死而已。”
董腾死死的盯着王甫,随后却慢慢转过身去。
……
任谁也没有想到,天子刚刚登基的第一天,就下诏除掉了王甫、管霸和苏康三个常侍。
雒阳的清流名士们奔走相告,认为这是天子有意疏远宦官的信号。
再结合刘宏在登基大典上颁布的赦令以及《广建社学诏》,雒阳的清流名士们无不认为当今天子是倾向于士人的明君圣主。
于是,雒阳的清流名士们决定把刘宏的善政以及之前在高邑救灾的事情都宣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当今天子是一个仁德之主。
至于说赦令以及《广建社学诏》会不会影响到家学为官……
雒阳的清流名士们表示,关我屁事?关你屁事?关他屁事?
清流之所以是清流,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清流名士们大多出身太学。
这些学生当中虽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一般的穷苦学子。
而且这些学生还没有被官场文化污染,心里多少还有一些匡扶社稷、致君尧舜的理想。
诸多原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这些学生们开始无限偏向于刘宏的《广建社学诏》。
甚至有一些比较激进的太学生,已经喊出了“响应天子诏令,到社学当教书先生”的口号。
对于刘宏而言,这倒也算得上是个意外之喜。
毕竟刘宏原本也只是想着先肃清后宫,把那些对着其他人摇尾巴的狗都处理掉,以免自己哪天也跟孝桓皇帝一样莫名其妙的死在女人的肚皮上。
现在好了,太学生们主动宣扬刘宏救灾的事情,主动宣扬刘宏的善政,替刘宏在民间竖立起爱民如子、德配尧舜的明君形象,这可比刘宏自己去救灾养望的效率还要高出许多倍。
这些眼神清澈且愚蠢的太学生们,他们主动成为了刘宏针对世家大族和地主豪强的一把利刃。
然而更让这些太学生们激动的,则是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刘宏又通过了段颎讨伐东羌的提议,甚至还鼓励段颎说:“以我大汉军队为剑,为我大汉百姓夺取生存的土地。”() ()
谁也不知道大朝会的事儿是怎么流传到宫外的,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真有人在当场亲眼看到天子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不过没关系,怎么传出来的不重要,谁传的也不重要,反正天子下诏讨伐东羌,证明当今天子尚武,是一个孝武皇帝一般的英主。
对于雒阳的清流名士和大汉百姓来说,除了《永不加赋诏》和谫除宦官以外,再没有什么比这個消息更能振奋人心了。
事实上,东汉后期的皇帝,包括刚刚死在女人肚皮上没多久的孝桓皇帝刘志在内,都算得上是玩弄权谋的好手。
比如说汉和帝刘肈,汉桓帝刘志,这俩就堪称其中的代表人物,前者用宦官干掉了大将军窦宪,后者同样用宦官干掉了大将军梁冀。
但是,刘肈和刘志在民间的形象并不算好。
明明是少年天子,却一个比一个老谋深算,完全没有少年人的锐气。
与之相反的是,大汉朝的军方和民间,都盼着大汉能再出现一个类似孝景皇帝、孝武皇帝那样儿的英主。
因为不止是大汉的军队需要军功,大汉的民间也同样需要通过打仗来获取爵位或者升爵。
在公羊儒的影响下,大汉的军方和百姓认为,太过于稳健的皇帝无法给他们这些东西,唯有类似孝景皇帝和孝武皇帝那样的英主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至于说孝桓皇帝在位时也曾派段颎讨伐西羌……
那不是因为孝桓皇帝亲近那些生娃子没谷道的宦官,而且还喜欢往后宫里弄女人么,这种跟宦官亲近且又好色无比的昏君,谁撑饱了撑的才会替他宣扬功绩!
宫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里,刘宏也再一次跑到了长乐宫。
刘宏先是拜见窦太后,接着便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朕打算明日在广阳门外设拜将台,拜段颎为护羌校尉。”
按照礼制来说,大将出征之前,确实要有一个拜将仪式,所以,刘宏提出在广阳门外设拜将台,拜段颎为护羌校尉,这事儿完全合乎礼制,谁来了都挑不出毛病。
唯一的问题是,既然要派段颎征讨东羌,而且是奔着直接灭掉东羌去的,再封段颎为护羌校尉,这事儿就多少有点儿既要又要的意思。
不对,窦太后并不关心这种小事儿。
反正大汉朝干这种既要又要的破事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前有护匈奴中郎将,现在多一个护羌校尉不也很正常?
与之相比,窦太后反倒更关心民间对于刘宏的风评。
窦太后慢慢斟酌着说道:“天子先是下了赦令以及《广建社学诏》,接着又谫除了王甫和管霸、苏康三个常侍,士林以及民间,皆将皇帝看做是尧舜一般的圣主。”
“可是,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天子现在的所作所为符合他们的心意,他们自然不吝夸奖,可是一旦不顺他们的心意,只怕……”
还没等王甫想好该投靠哪一方,却听得屋子外传来一声巨响,接着又传来犬吠声,喝骂声。
伴随着一阵急促零乱的脚步声,十几个顶盔贯甲的徒隶冲进后院,将王甫团团围住。
王甫心中一惊,望着一众徒隶喝斥道:“夜闯官宅,尔等意欲何为?欲反耶?”
黄门董腾越众而出,高声道:“奉天子诏,捉拿逆贼王甫!”
王甫怒视董腾,喝道:“天子昨日登基大典上刚刚宣布大赦,又怎么会在今天就下诏拿我?尔等矫诏耶!?”
董腾拿出诏书,在王甫面前晃了晃,随后便对一众徒隶们挥手,喝道:“拿下!”
王甫猛然高叫一声:“且慢!”
徒隶们脚步微停,王甫却从腰间抽出佩剑,将剑横在脖子上,凝视着董腾说道:“甫虽身体残缺,却也不可祗辱于奴隶之手。今日,有死而已。”
董腾死死的盯着王甫,随后却慢慢转过身去。
……
任谁也没有想到,天子刚刚登基的第一天,就下诏除掉了王甫、管霸和苏康三个常侍。
雒阳的清流名士们奔走相告,认为这是天子有意疏远宦官的信号。
再结合刘宏在登基大典上颁布的赦令以及《广建社学诏》,雒阳的清流名士们无不认为当今天子是倾向于士人的明君圣主。
于是,雒阳的清流名士们决定把刘宏的善政以及之前在高邑救灾的事情都宣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当今天子是一个仁德之主。
至于说赦令以及《广建社学诏》会不会影响到家学为官……
雒阳的清流名士们表示,关我屁事?关你屁事?关他屁事?
清流之所以是清流,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清流名士们大多出身太学。
这些学生当中虽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一般的穷苦学子。
而且这些学生还没有被官场文化污染,心里多少还有一些匡扶社稷、致君尧舜的理想。
诸多原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这些学生们开始无限偏向于刘宏的《广建社学诏》。
甚至有一些比较激进的太学生,已经喊出了“响应天子诏令,到社学当教书先生”的口号。
对于刘宏而言,这倒也算得上是个意外之喜。
毕竟刘宏原本也只是想着先肃清后宫,把那些对着其他人摇尾巴的狗都处理掉,以免自己哪天也跟孝桓皇帝一样莫名其妙的死在女人的肚皮上。
现在好了,太学生们主动宣扬刘宏救灾的事情,主动宣扬刘宏的善政,替刘宏在民间竖立起爱民如子、德配尧舜的明君形象,这可比刘宏自己去救灾养望的效率还要高出许多倍。
这些眼神清澈且愚蠢的太学生们,他们主动成为了刘宏针对世家大族和地主豪强的一把利刃。
然而更让这些太学生们激动的,则是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刘宏又通过了段颎讨伐东羌的提议,甚至还鼓励段颎说:“以我大汉军队为剑,为我大汉百姓夺取生存的土地。”() ()
谁也不知道大朝会的事儿是怎么流传到宫外的,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真有人在当场亲眼看到天子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不过没关系,怎么传出来的不重要,谁传的也不重要,反正天子下诏讨伐东羌,证明当今天子尚武,是一个孝武皇帝一般的英主。
对于雒阳的清流名士和大汉百姓来说,除了《永不加赋诏》和谫除宦官以外,再没有什么比这個消息更能振奋人心了。
事实上,东汉后期的皇帝,包括刚刚死在女人肚皮上没多久的孝桓皇帝刘志在内,都算得上是玩弄权谋的好手。
比如说汉和帝刘肈,汉桓帝刘志,这俩就堪称其中的代表人物,前者用宦官干掉了大将军窦宪,后者同样用宦官干掉了大将军梁冀。
但是,刘肈和刘志在民间的形象并不算好。
明明是少年天子,却一个比一个老谋深算,完全没有少年人的锐气。
与之相反的是,大汉朝的军方和民间,都盼着大汉能再出现一个类似孝景皇帝、孝武皇帝那样儿的英主。
因为不止是大汉的军队需要军功,大汉的民间也同样需要通过打仗来获取爵位或者升爵。
在公羊儒的影响下,大汉的军方和百姓认为,太过于稳健的皇帝无法给他们这些东西,唯有类似孝景皇帝和孝武皇帝那样的英主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至于说孝桓皇帝在位时也曾派段颎讨伐西羌……
那不是因为孝桓皇帝亲近那些生娃子没谷道的宦官,而且还喜欢往后宫里弄女人么,这种跟宦官亲近且又好色无比的昏君,谁撑饱了撑的才会替他宣扬功绩!
宫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里,刘宏也再一次跑到了长乐宫。
刘宏先是拜见窦太后,接着便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朕打算明日在广阳门外设拜将台,拜段颎为护羌校尉。”
按照礼制来说,大将出征之前,确实要有一个拜将仪式,所以,刘宏提出在广阳门外设拜将台,拜段颎为护羌校尉,这事儿完全合乎礼制,谁来了都挑不出毛病。
唯一的问题是,既然要派段颎征讨东羌,而且是奔着直接灭掉东羌去的,再封段颎为护羌校尉,这事儿就多少有点儿既要又要的意思。
不对,窦太后并不关心这种小事儿。
反正大汉朝干这种既要又要的破事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前有护匈奴中郎将,现在多一个护羌校尉不也很正常?
与之相比,窦太后反倒更关心民间对于刘宏的风评。
窦太后慢慢斟酌着说道:“天子先是下了赦令以及《广建社学诏》,接着又谫除了王甫和管霸、苏康三个常侍,士林以及民间,皆将皇帝看做是尧舜一般的圣主。”
“可是,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天子现在的所作所为符合他们的心意,他们自然不吝夸奖,可是一旦不顺他们的心意,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