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章左侧的赵学士——也是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缓缓站起身,身后的侍卫拉出一张大纸来,只见他老人家提笔在纸上写下龙飞凤舞的草书——“魂”。
在公子哥们还在惊叹题目之怪异时,余诗年则是浅浅一笑,将桌上的酒倒了一些在砚台上,不慌不忙地研了墨,酒味混着墨香流进她的玉体里,她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她爱这气息,这气息于她而言,便是小姐们钟爱的胭脂。
魂,何为魂?
花有花魂,书有书魂,人有灵魂——肉身便是灵魂的载体。人有了魂魄,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有魂才有神,有神才有气,有气方有命,有命方为人。花若无魂便无倾城容貌,无醉人之味;书若无魂则无旷世之才,无治世之能。
她想,以“魂”为题,妙不可言。
锦绣玉芳引诗情,诸君酒墨共点睛。
长风难留千帆舞,龙游四海浅水灵。
自古圣贤忧黎庶,来去悠然袖风清。
人道春光无限好,须知春光为人明。
余诗年长舒一口气,搁了毛笔,捧起纸卷,来来回回看了几遍,才抬起头。台上的那柱香,才烧掉了一小截。忽然间她又想起了什么,在卷尾轻轻题了三个小字——“余季卿诗”。
余诗年再一次抬头,看向卢云章,恰好撞上他的目光,余诗年慌忙躲开——她不习惯与男子对视,除了父兄—-这种感觉,太奇怪了。可她又忍不住望向卢云章,似乎是想确认他是在发呆还是有意看向自己,又或者是流连于他清俊的面容.
他卢云章,果真是在看自己。
余诗年脑海中浮现出程婉对于卢云章的描述—-“宫中传闻……他是个龙阳君……”——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女扮男装自然较其他男子更显柔美,這该不会……是看上自己了?又或识破了自己的女扬男装?不,不……
“诗成者,可上呈。”卢云章冲着茫然的念诗年挑了挑眉毛。
余诗年会意,捧着试卷向前走去。
几十步的距离,在眼前倒成了万里之行一她躬着身子,腰也有些弯。如履薄冰——她怕别人认出来她的女儿身。她知道,此时,正有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她余诗年就这么心惊胆战地走到了台下,她将诗卷递于一旁的太监,太监小步趋行走上高台将纸交给卢云章。
“余季卿诗,”卢云章轻声念出了卷尾的四个小字,挂上一个微笑,“余公子,请回。”
“左司学,这…这可是大才啊!”赵学士看着这一个个清秀的行楷与隐晦的内容,激动得胡子都有些颤抖。
“噢?是么?”孔学士来回看了几遍,心中虽十分赞许,可还是批判道,“有才归有才,这余公子………可是近日立功的少将军?一个武将,能有多少才学?!‘□□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余公子未免太浮躁了些,书罢便呈,這是想博人眼球呢……这是武道,不是文道!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二位先生莫要争吵,依晚辈看,余公子全诗无一字写魂,都处处写魂,实在是高明啊,”卢云章浅浅笑着点了点头。轻声道,“首联一语双关,先点明时日,这倒是无奇,却有力地点出了点睛之笔方是诗魂,而点睛之笔,应以洒研墨,最能成也。点到为止,见好就收,意犹未尽。”
不经意间,孔学士微微点了点头,板着的脸也松下来。
“颌联先写风之无形不可留,但帆却因风而舞,成了风的载体:可见帆无论破旧与否,它的魂都在于风。运用对偶,写龙游四海,因此与海相通的水——不论溪河的深浅都饱合灵气,这是引用唐朝刘梦得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而顺理成章地点出龙是水的魂啊,”卢云章咽了几口口水,舔了舔有些干的双唇,又继续道:
“颈联里,是在暗示明朝的于谦,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坦坦荡荡悠然于世间,可见心系天下、为官清廉方是为政者之魂,额……晚辈认为,尾联才是写得最好。‘人道春光无限好,须知春光为人明’,点出人与春先之间的关系:人们总认为是因将世间的美好人生才有了意义,而余公子以为呢——春光为人而明媚,这是一反俗套很是新颖啊……晚辈才疏学浅,敢问二位先生还有何高见,还请……”
“左司学所言甚善啊!老孔啊,哈哈,”赵学士摸了摸长长的胡须,微微一笑,“待人不要那么刻薄嘛哈哈……”
孔学心里倒是认同的,听他赵学士这言多少会些调侃之意,便有些固执地别过头去,不再理会。
流光无形,从余诗年的笔间掠过去。高台上的香烛伴着浓浓的酒气,青烟袅袅,直上云霄,惹得余诗年时不时抬头欣赏,凝神后再投入文章诗词。青烟消散,香烛也换了一根又一根,人也走了许多,半日的光景也同这似雾的烟气流散。余诗年看着骄阳,一点一点,沉下去,落入宫殿之中,无影,无踪。
最后,院子里,只剩左司学几人在陪着她。
斜阳的余晖,越过瀚文轩的策书阁,懒懒地照着她。
“余公子,”卢云章先是示意那些学土离席,又快步走下高台,扫了几眼空空荡荡的百台方桌,将目光定格在起身的余诗年身上,“按理说,以余公子的才华是该请进瀚文轩的……只是公子少年英雄,早闻公子大破鞑贼,来瀚文轩,实是屈才……下官愿向陛下引荐公子,不知……”
“多谢司学好意,只是……在下志不在文书,愿从父沙场,戍守边疆。”余诗年压沉了声音,使得听起来尽量显得沙哑与低沉。
“余公子既是少将年,下管……恭敬不如从命,”卢云章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下官自以为与公子投缘——这是西域进贡来的和田银玉佩,下官斗胆赠与公子,还请公子笑纳。”说着便解下腰间的玉佩向前递去。
余诗年下意识向后退,她提醒自己—-这是卢云章,传闻中的龙阳君……
“公子放心,关于我龙阳之好的传闻是谣言。”卢云章冲着余诗年温柔一笑。
在公子哥们还在惊叹题目之怪异时,余诗年则是浅浅一笑,将桌上的酒倒了一些在砚台上,不慌不忙地研了墨,酒味混着墨香流进她的玉体里,她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她爱这气息,这气息于她而言,便是小姐们钟爱的胭脂。
魂,何为魂?
花有花魂,书有书魂,人有灵魂——肉身便是灵魂的载体。人有了魂魄,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有魂才有神,有神才有气,有气方有命,有命方为人。花若无魂便无倾城容貌,无醉人之味;书若无魂则无旷世之才,无治世之能。
她想,以“魂”为题,妙不可言。
锦绣玉芳引诗情,诸君酒墨共点睛。
长风难留千帆舞,龙游四海浅水灵。
自古圣贤忧黎庶,来去悠然袖风清。
人道春光无限好,须知春光为人明。
余诗年长舒一口气,搁了毛笔,捧起纸卷,来来回回看了几遍,才抬起头。台上的那柱香,才烧掉了一小截。忽然间她又想起了什么,在卷尾轻轻题了三个小字——“余季卿诗”。
余诗年再一次抬头,看向卢云章,恰好撞上他的目光,余诗年慌忙躲开——她不习惯与男子对视,除了父兄—-这种感觉,太奇怪了。可她又忍不住望向卢云章,似乎是想确认他是在发呆还是有意看向自己,又或者是流连于他清俊的面容.
他卢云章,果真是在看自己。
余诗年脑海中浮现出程婉对于卢云章的描述—-“宫中传闻……他是个龙阳君……”——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女扮男装自然较其他男子更显柔美,這该不会……是看上自己了?又或识破了自己的女扬男装?不,不……
“诗成者,可上呈。”卢云章冲着茫然的念诗年挑了挑眉毛。
余诗年会意,捧着试卷向前走去。
几十步的距离,在眼前倒成了万里之行一她躬着身子,腰也有些弯。如履薄冰——她怕别人认出来她的女儿身。她知道,此时,正有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她余诗年就这么心惊胆战地走到了台下,她将诗卷递于一旁的太监,太监小步趋行走上高台将纸交给卢云章。
“余季卿诗,”卢云章轻声念出了卷尾的四个小字,挂上一个微笑,“余公子,请回。”
“左司学,这…这可是大才啊!”赵学士看着这一个个清秀的行楷与隐晦的内容,激动得胡子都有些颤抖。
“噢?是么?”孔学士来回看了几遍,心中虽十分赞许,可还是批判道,“有才归有才,这余公子………可是近日立功的少将军?一个武将,能有多少才学?!‘□□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余公子未免太浮躁了些,书罢便呈,這是想博人眼球呢……这是武道,不是文道!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二位先生莫要争吵,依晚辈看,余公子全诗无一字写魂,都处处写魂,实在是高明啊,”卢云章浅浅笑着点了点头。轻声道,“首联一语双关,先点明时日,这倒是无奇,却有力地点出了点睛之笔方是诗魂,而点睛之笔,应以洒研墨,最能成也。点到为止,见好就收,意犹未尽。”
不经意间,孔学士微微点了点头,板着的脸也松下来。
“颌联先写风之无形不可留,但帆却因风而舞,成了风的载体:可见帆无论破旧与否,它的魂都在于风。运用对偶,写龙游四海,因此与海相通的水——不论溪河的深浅都饱合灵气,这是引用唐朝刘梦得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而顺理成章地点出龙是水的魂啊,”卢云章咽了几口口水,舔了舔有些干的双唇,又继续道:
“颈联里,是在暗示明朝的于谦,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坦坦荡荡悠然于世间,可见心系天下、为官清廉方是为政者之魂,额……晚辈认为,尾联才是写得最好。‘人道春光无限好,须知春光为人明’,点出人与春先之间的关系:人们总认为是因将世间的美好人生才有了意义,而余公子以为呢——春光为人而明媚,这是一反俗套很是新颖啊……晚辈才疏学浅,敢问二位先生还有何高见,还请……”
“左司学所言甚善啊!老孔啊,哈哈,”赵学士摸了摸长长的胡须,微微一笑,“待人不要那么刻薄嘛哈哈……”
孔学心里倒是认同的,听他赵学士这言多少会些调侃之意,便有些固执地别过头去,不再理会。
流光无形,从余诗年的笔间掠过去。高台上的香烛伴着浓浓的酒气,青烟袅袅,直上云霄,惹得余诗年时不时抬头欣赏,凝神后再投入文章诗词。青烟消散,香烛也换了一根又一根,人也走了许多,半日的光景也同这似雾的烟气流散。余诗年看着骄阳,一点一点,沉下去,落入宫殿之中,无影,无踪。
最后,院子里,只剩左司学几人在陪着她。
斜阳的余晖,越过瀚文轩的策书阁,懒懒地照着她。
“余公子,”卢云章先是示意那些学土离席,又快步走下高台,扫了几眼空空荡荡的百台方桌,将目光定格在起身的余诗年身上,“按理说,以余公子的才华是该请进瀚文轩的……只是公子少年英雄,早闻公子大破鞑贼,来瀚文轩,实是屈才……下官愿向陛下引荐公子,不知……”
“多谢司学好意,只是……在下志不在文书,愿从父沙场,戍守边疆。”余诗年压沉了声音,使得听起来尽量显得沙哑与低沉。
“余公子既是少将年,下管……恭敬不如从命,”卢云章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下官自以为与公子投缘——这是西域进贡来的和田银玉佩,下官斗胆赠与公子,还请公子笑纳。”说着便解下腰间的玉佩向前递去。
余诗年下意识向后退,她提醒自己—-这是卢云章,传闻中的龙阳君……
“公子放心,关于我龙阳之好的传闻是谣言。”卢云章冲着余诗年温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