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中秋
因为赴宴者多为将士,大家也都不过度讲究座位顺序,只是留了个最佳的观月位置,张焕置中间,楚亦谢允一左一右。
待座落得差不多,便有人纷纷上菜来。
此刻恰是晚宴,一盘盘菜品在晚霞的沐浴下呈现在众人面前。每上一道菜,都会引来将士们唏嘘的声音。
待菜上齐,张焕举杯道:“恭贺各位将军凯旋,这一杯张某敬大家!”
将士们也非常捧场子,即便私底下??酒不够烈,面上也会装作意犹未尽的样子,纷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但楚亦便做不到如此了。你一杯我一杯得敬,让她的脸庞逐渐泛起红晕,有些辣辣得疼。
楚亦长呼一口热气,向张焕招呼了一声,便默默离席了。
门外晚风抚来,吹起楚亦双鬓的碎发,她眨眨眼,到似是清醒了不少。
方才静了一会儿,楚亦便瞧见不远处的雀桥边上立了一道身影。
这人着一件粉袖长衫,手持一把桃花扇,发髻挽鬓。她迎着微弱的月光,面庞忧虑,似是思绪万千。
楚亦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上前,轻唤道:“阿雅。”
闻声,温雅顿了顿,转过身来,眸中竟充满了泪,一动不动望着楚亦。
“先生,我没想到会是这样…我现在是罪人了……”说着,她的泪如雨下,滴落在那把桃花扇上。
楚亦心中一阵酸涩,她叹息一声,轻声道:“为何这么说?”
“是我…那日土匪入县,是我放他们进来的。”温雅惶恐道:“但那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会是匪徒!”
温雅眉目慌张,双手摆成拨浪鼓,泪珠也止不住得落。楚亦便静静望着她,良久问道:“你是为了贺齐?”
温雅怔了一下,声音也逐渐小了些,“是。后来我知道贺齐和匪徒是同伙后,就一直劝他,但他不听我的。”
“所以他就打算将你卖进那种地方?”楚亦隐隐觉得头疼,“若不是阿尔肯那孩子,也许我就找不回你了。”
“我……”
楚亦摆摆手,又问道:“那你日后要做什么?还继续读书吗?”
闻声,温雅也如那日一般沉默良久。
她将手中桃花扇一点一点撕开,撕毁,最后揉成碎屑,一双眼目红得彻底,“先生,我很迷茫。”
“我自幼被狼养大,是从书中找回自我的。但当我真的踏入这番人间后,他们却告诉我,女子应当尽早嫁人为妇,应当生儿育女。”她抬起明亮的眸子,“可是,我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该是谁,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是成为他们口中的人,还是先生口中的人。”
“如你所想,这世间便是男子当道时刻。但是温雅,你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楚亦望向她,双眸迥然,如生烈火。
“我吗?我如何……”温雅忽地愣住了。
她是楚亦的第一位女学生。自此,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敢将闺女送堂学习。
她其实,是斩破了连县女子入学的最后一道枷锁。
“没有你,我真的很难劝说那些孩子们入学。”她抬眸,月光洒在那张温柔干净的脸庞,两抹红晕从双颊飞出,那双潋滟含情的目此刻只有温雅一人。
“阿雅,月亮总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楚亦轻声道,“你要成为你自己。”
微风从桥面徐徐而过,吹翻二人的衣袍。温雅双眸瞪大,唇起了又闭,半响又喃喃道:“但我被冠了女子之名,注定只能待在学堂之中。况且,总会有些人指指点点。”
“在那之前,我会为你开路。”
闻声,温雅一怔。
楚亦定眼望着她,说道:“我原名楚婉。”
温雅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便是你想的那样。”楚亦温声道。她不作严肃时刻,声线倒真温细不少,“我给你讲个故事,可好?”
瞧见温雅点头,楚亦深吸一口气,再起唇时,却发现眼眶蒙了些雾气。
她轻言:“五年前,梁国尚未宣永安年号,冠得是一句望歌。不知是否这‘望戈’的缘故,望来了四处征战,八方掠夺。”
“我生于岭南一道,阿爹是有名的商人,阿娘会些诗书,本来生活惬意,却被梁国的一腔战火烧了个干净。”楚亦轻叹一声,“家中原六人,现有五坟。”
温雅愣了愣,轻唤道:“先生。”
“无碍。”楚亦望向身侧在茫茫夜色中晃荡的小舟,忽展颜轻笑,“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贵人。”
“他对我说,在这世上有一处地方,那里,女子也能独当一面,也能读书写字,也能登上朝堂。”楚亦的双眸渐露星火,拳头微握,“那时,我胸腔里便有一股冲动。”
说着,楚亦望向温雅,正色道:“阿雅,我且问你。你为何读书?为何要科考?”
温雅瞪大了双目,不知作何言论。
楚亦接着道:“这个问题我也思虑过许久,但如今,我终于确信。”
“我从岭南跋涉此地设堂讲学,力争女子受教,往来近五载,为的便是给天下女子铺一条敞亮的入仕之路!”
楚亦这五载漫漫长路,从闺阁细花至飘摇浮萍,一路上的虚与委蛇磨去她的纯善,朝堂的置若罔闻催无她的希冀,但不曾散去她眉眼中哪怕一丝迟疑。
“一路踏来,我拜访到做女性仓颉的李先生;梦回见半生过于刀光剑影的女将军……阿雅,吾辈之所以前仆后继,正因不论当下如何贬谪女子、如何端重所谓的妇道,我们都始终坚信女子也该生于高山。”
“现下,虽争议颇大,但女子受教却成为了常态。”楚亦阖了目,“我是第一个开设男女同堂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人。”
“所以,我希望你也可以寻到你的道。而在那之前,莫听他人语,只闻心中言。”
微风拂过她的面庞,吹散脂粉,现出眼睑下两道沉重的黑雾。
温雅愣了片刻,郑重道:“学生明白了。”
夜色更深了些,两人辞别后,楚亦便在桥上静默了会儿,目送温雅离开。
风有些凉了,扶在脸上,还有些轻微地疼。月高高挂着,街坊邻居们拿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行在路上。县令府门扉大开,几张长桌上供着各式各样的月饼,任由乡亲们挑选。
楚亦便这样孤单地立在桥上,她的目光随来往的人们游离,直到望见了一个带着闺女的商贩。
新衣,月饼,欢笑,成双。
楚亦感叹良久,刚要抬脚回堂,便见桥边枫叶刷刷而落,洋洋洒洒铺了一地。
一只鹰从众多枫叶中拂过,落在桥墩上。
楚亦见了,即刻明白了来人。果不其然,她便听到了一声唤得极其珍重的“先生”二字。
“谢将军有何高见?”她轻扬起笑,青衫飞起,如沐春风。
谢允晃了晃左手上拎着的布袋子,“要不要来喂鹰?”
楚亦笑道:“好啊。”
“我们换个地方。”谢允得了应,便招呼着鹰抓着自己的臂膀,半路却被楚亦截了胡。
“谢将军,你还是拎好这一袋子肉吧!”说完,楚亦便如风一般行至桥下,鹰也配合她的速度微微展翅。她走下桥,向一个小贩要了一个灯笼。
见谢允跟了上来,楚亦摇着灯笼笑道:“谢将军有伤在身,这灯我就当是提了两个人的了。”
谢允笑着说“好”,便赶上来为楚亦带路。
他寻了一个稍稍安静的高地,恰好能瞧见下面灯红酒绿、人来人往的街道。谢允席地而坐,从袖子里抽出一块巾帕铺在身侧,向楚亦招呼着坐下。随后便抽出两双筷子,递给楚亦一双。
“试试?”说着,他摊开从宴席上顺来的几块兔肉,示意鹰走过来。
楚亦好奇地将肉递了出去,只见那鹰眨了几下眸子,两个爪子扑腾一下就跑了过来,一眨眼便将筷子上的肉啄了去,随后又向楚亦咂起嘴。
楚亦眸子亮了亮,“它竟然这么乖?”
谢允哈哈笑了两声,“可能是因为你长得好看。”说着,他也夹了一大块,让鹰一下吃了个痛快。
他们一边喂着鹰,一边又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人流。
“你有没有想过给它取个名字?”楚亦问道。
谢允边给鹰顺毛边回道:“想过。但是做我们这种事的人,不能轻易对人或事物产生感情。取了名字,就忘不了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是背对着楚亦的。楚亦瞧不见他的神情,但却知道他此刻定当也是不太好受的。
楚亦默了默,随后道:“我叫楚亦。”
谢允顿了一下,扭头问她:“什么?”
“你不是说不能轻易对没取名字的事物产生感情嘛。”说着,楚亦指了指自己,开玩笑道:“但我有名字了呀,你可以记着我。”
谢允笑了笑:“好,定不会忘了先生。”
两人说说笑笑了会儿,便见夜色深了,灯会也纷纷散去。
谢允率先站了起来,随后拉起楚亦,收了巾帕,“这次谢过先生愿和我一起过中秋节日了,要是来日先生来了京城,大可来寻我,我同先生再来长谈。”
听了这话,楚亦才明白谢允为何现在来寻她喂鹰。原是明日队伍便要行军回朝了,这一面或许便是二人最后一面了。
楚亦想通,这才拱手行礼,格外珍重道:“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到时候,将军送我只鹰如何?”
“那当然!”
待座落得差不多,便有人纷纷上菜来。
此刻恰是晚宴,一盘盘菜品在晚霞的沐浴下呈现在众人面前。每上一道菜,都会引来将士们唏嘘的声音。
待菜上齐,张焕举杯道:“恭贺各位将军凯旋,这一杯张某敬大家!”
将士们也非常捧场子,即便私底下??酒不够烈,面上也会装作意犹未尽的样子,纷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但楚亦便做不到如此了。你一杯我一杯得敬,让她的脸庞逐渐泛起红晕,有些辣辣得疼。
楚亦长呼一口热气,向张焕招呼了一声,便默默离席了。
门外晚风抚来,吹起楚亦双鬓的碎发,她眨眨眼,到似是清醒了不少。
方才静了一会儿,楚亦便瞧见不远处的雀桥边上立了一道身影。
这人着一件粉袖长衫,手持一把桃花扇,发髻挽鬓。她迎着微弱的月光,面庞忧虑,似是思绪万千。
楚亦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上前,轻唤道:“阿雅。”
闻声,温雅顿了顿,转过身来,眸中竟充满了泪,一动不动望着楚亦。
“先生,我没想到会是这样…我现在是罪人了……”说着,她的泪如雨下,滴落在那把桃花扇上。
楚亦心中一阵酸涩,她叹息一声,轻声道:“为何这么说?”
“是我…那日土匪入县,是我放他们进来的。”温雅惶恐道:“但那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会是匪徒!”
温雅眉目慌张,双手摆成拨浪鼓,泪珠也止不住得落。楚亦便静静望着她,良久问道:“你是为了贺齐?”
温雅怔了一下,声音也逐渐小了些,“是。后来我知道贺齐和匪徒是同伙后,就一直劝他,但他不听我的。”
“所以他就打算将你卖进那种地方?”楚亦隐隐觉得头疼,“若不是阿尔肯那孩子,也许我就找不回你了。”
“我……”
楚亦摆摆手,又问道:“那你日后要做什么?还继续读书吗?”
闻声,温雅也如那日一般沉默良久。
她将手中桃花扇一点一点撕开,撕毁,最后揉成碎屑,一双眼目红得彻底,“先生,我很迷茫。”
“我自幼被狼养大,是从书中找回自我的。但当我真的踏入这番人间后,他们却告诉我,女子应当尽早嫁人为妇,应当生儿育女。”她抬起明亮的眸子,“可是,我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该是谁,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是成为他们口中的人,还是先生口中的人。”
“如你所想,这世间便是男子当道时刻。但是温雅,你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楚亦望向她,双眸迥然,如生烈火。
“我吗?我如何……”温雅忽地愣住了。
她是楚亦的第一位女学生。自此,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敢将闺女送堂学习。
她其实,是斩破了连县女子入学的最后一道枷锁。
“没有你,我真的很难劝说那些孩子们入学。”她抬眸,月光洒在那张温柔干净的脸庞,两抹红晕从双颊飞出,那双潋滟含情的目此刻只有温雅一人。
“阿雅,月亮总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楚亦轻声道,“你要成为你自己。”
微风从桥面徐徐而过,吹翻二人的衣袍。温雅双眸瞪大,唇起了又闭,半响又喃喃道:“但我被冠了女子之名,注定只能待在学堂之中。况且,总会有些人指指点点。”
“在那之前,我会为你开路。”
闻声,温雅一怔。
楚亦定眼望着她,说道:“我原名楚婉。”
温雅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便是你想的那样。”楚亦温声道。她不作严肃时刻,声线倒真温细不少,“我给你讲个故事,可好?”
瞧见温雅点头,楚亦深吸一口气,再起唇时,却发现眼眶蒙了些雾气。
她轻言:“五年前,梁国尚未宣永安年号,冠得是一句望歌。不知是否这‘望戈’的缘故,望来了四处征战,八方掠夺。”
“我生于岭南一道,阿爹是有名的商人,阿娘会些诗书,本来生活惬意,却被梁国的一腔战火烧了个干净。”楚亦轻叹一声,“家中原六人,现有五坟。”
温雅愣了愣,轻唤道:“先生。”
“无碍。”楚亦望向身侧在茫茫夜色中晃荡的小舟,忽展颜轻笑,“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贵人。”
“他对我说,在这世上有一处地方,那里,女子也能独当一面,也能读书写字,也能登上朝堂。”楚亦的双眸渐露星火,拳头微握,“那时,我胸腔里便有一股冲动。”
说着,楚亦望向温雅,正色道:“阿雅,我且问你。你为何读书?为何要科考?”
温雅瞪大了双目,不知作何言论。
楚亦接着道:“这个问题我也思虑过许久,但如今,我终于确信。”
“我从岭南跋涉此地设堂讲学,力争女子受教,往来近五载,为的便是给天下女子铺一条敞亮的入仕之路!”
楚亦这五载漫漫长路,从闺阁细花至飘摇浮萍,一路上的虚与委蛇磨去她的纯善,朝堂的置若罔闻催无她的希冀,但不曾散去她眉眼中哪怕一丝迟疑。
“一路踏来,我拜访到做女性仓颉的李先生;梦回见半生过于刀光剑影的女将军……阿雅,吾辈之所以前仆后继,正因不论当下如何贬谪女子、如何端重所谓的妇道,我们都始终坚信女子也该生于高山。”
“现下,虽争议颇大,但女子受教却成为了常态。”楚亦阖了目,“我是第一个开设男女同堂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人。”
“所以,我希望你也可以寻到你的道。而在那之前,莫听他人语,只闻心中言。”
微风拂过她的面庞,吹散脂粉,现出眼睑下两道沉重的黑雾。
温雅愣了片刻,郑重道:“学生明白了。”
夜色更深了些,两人辞别后,楚亦便在桥上静默了会儿,目送温雅离开。
风有些凉了,扶在脸上,还有些轻微地疼。月高高挂着,街坊邻居们拿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行在路上。县令府门扉大开,几张长桌上供着各式各样的月饼,任由乡亲们挑选。
楚亦便这样孤单地立在桥上,她的目光随来往的人们游离,直到望见了一个带着闺女的商贩。
新衣,月饼,欢笑,成双。
楚亦感叹良久,刚要抬脚回堂,便见桥边枫叶刷刷而落,洋洋洒洒铺了一地。
一只鹰从众多枫叶中拂过,落在桥墩上。
楚亦见了,即刻明白了来人。果不其然,她便听到了一声唤得极其珍重的“先生”二字。
“谢将军有何高见?”她轻扬起笑,青衫飞起,如沐春风。
谢允晃了晃左手上拎着的布袋子,“要不要来喂鹰?”
楚亦笑道:“好啊。”
“我们换个地方。”谢允得了应,便招呼着鹰抓着自己的臂膀,半路却被楚亦截了胡。
“谢将军,你还是拎好这一袋子肉吧!”说完,楚亦便如风一般行至桥下,鹰也配合她的速度微微展翅。她走下桥,向一个小贩要了一个灯笼。
见谢允跟了上来,楚亦摇着灯笼笑道:“谢将军有伤在身,这灯我就当是提了两个人的了。”
谢允笑着说“好”,便赶上来为楚亦带路。
他寻了一个稍稍安静的高地,恰好能瞧见下面灯红酒绿、人来人往的街道。谢允席地而坐,从袖子里抽出一块巾帕铺在身侧,向楚亦招呼着坐下。随后便抽出两双筷子,递给楚亦一双。
“试试?”说着,他摊开从宴席上顺来的几块兔肉,示意鹰走过来。
楚亦好奇地将肉递了出去,只见那鹰眨了几下眸子,两个爪子扑腾一下就跑了过来,一眨眼便将筷子上的肉啄了去,随后又向楚亦咂起嘴。
楚亦眸子亮了亮,“它竟然这么乖?”
谢允哈哈笑了两声,“可能是因为你长得好看。”说着,他也夹了一大块,让鹰一下吃了个痛快。
他们一边喂着鹰,一边又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人流。
“你有没有想过给它取个名字?”楚亦问道。
谢允边给鹰顺毛边回道:“想过。但是做我们这种事的人,不能轻易对人或事物产生感情。取了名字,就忘不了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是背对着楚亦的。楚亦瞧不见他的神情,但却知道他此刻定当也是不太好受的。
楚亦默了默,随后道:“我叫楚亦。”
谢允顿了一下,扭头问她:“什么?”
“你不是说不能轻易对没取名字的事物产生感情嘛。”说着,楚亦指了指自己,开玩笑道:“但我有名字了呀,你可以记着我。”
谢允笑了笑:“好,定不会忘了先生。”
两人说说笑笑了会儿,便见夜色深了,灯会也纷纷散去。
谢允率先站了起来,随后拉起楚亦,收了巾帕,“这次谢过先生愿和我一起过中秋节日了,要是来日先生来了京城,大可来寻我,我同先生再来长谈。”
听了这话,楚亦才明白谢允为何现在来寻她喂鹰。原是明日队伍便要行军回朝了,这一面或许便是二人最后一面了。
楚亦想通,这才拱手行礼,格外珍重道:“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到时候,将军送我只鹰如何?”
“那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