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铺洒在校园。左楠是掐着时间去见的导师,为了避免到早了,还在楼下转了一圈,在三点五十的时候,敲响了门。

    屋内传来师娘的声音:“是小左来了吗?老头子快去开门。”

    门开后,左楠礼貌地问候:“李导好,师娘好。”边说边递上了楼下买的草莓和橙子,“我带了些水果给您和师娘。”

    师娘嗔怪道:“小朋友来好,还客气什么。”

    左楠带着点撒娇的语调回应:“没有啦,这不是快要过年了嘛,送送新年祝福。而且李导要帮我改论文,我写的不好,有水果吃,让李导轻点批评。”

    李导有点无奈笑笑:“你自己说说,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看你是没去过别的组受苦。”

    其实左楠是排斥这种社交,但也知道无论是出于礼貌,亦或是感谢,还是出于一些说不清的原因,她都应该这样做。

    这不是左楠第一次去导师家了,上次是帮李导拿文件过来,当时她就注意到,这个在学校工作多年的老教授,家里显得过于朴素,唯有客厅的大书柜透露出主人的学识与品味,屋内的陈设都是世纪初的风格。

    李导解释说,这房子从分配住到现在三十多年了,早就住出感情不愿换了。

    “论文写的怎么样了?”在客厅寒暄了几句后,李导把左楠叫到餐桌旁,“等会儿有个学生来看我,刘文宏,应该也是你们老师,他的研究方向与你论文相关,正好可以给你些建议。”

    李导对着论文讲了好一会儿,一直到师娘端来洗好的草莓,叫他们歇一歇。

    吃着水果,左楠看李导几次欲言又止,刚想问他有什么话,就听李导开口:“小左,你跟刘老师有问题就在我这儿说吧,刘老师年轻,工作比较忙,平时尽量不要麻烦他。”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里面的人情世故和利益牵连也并不比社会少,能遇到好的老师带一下,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尽管有点疑惑,但左楠没有问原因,只是乖巧地应下,“知道了,谢谢李导。”

    李导倒是看出了她想问没问的神情,调侃着:“你这孩子。”

    左楠到不担心被看穿,导师的年龄比她爸都还要大上不少,自己一个小孩,有什么可掩饰的。

    “虽然他是你老师,但你们两个都是我学生,他这会儿正忙着,我对自己学生总不能太偏心吧。”李导想了想,还是又解释了一番。

    左楠是听同学说到过刘老师,在他组里没人不被push。去年春节,初四就在开组会,还把任务没进展的几个同学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敲门声响起,左楠起身开门,正是刘老师。

    看完左楠的论文,刘老师给她推荐了几篇期刊上的论文,又说按照他的要求,变量不够严谨,中介效应也早就不该做了。但最后还是找补似的夸了一句:“篇文章工作量还是够的,现在还早,来得及慢慢修改。”

    左楠知道前面的意见才是重点,后面的一句好评,肯定是看在她是李导学生的份上才说的。短短接触的一点时间,她已经体会到了压迫感,庆幸自己没选他当导师。

    左楠礼貌道谢:“谢谢刘老师,我寒假会好好修改的。”

    刘文宏对左楠的印象还好,和她笑着说了句:“你听李导的建议改就好,他最大,我们都是他学生。”

    李导也没和他客气:“她听我的就不错了,你要是听我的话,现在把自己逼这么紧干嘛。”

    看左楠还在,刘文宏没接这个话,再开口就换了话题:“小左,你们留校的同学还多吗?”

    “应该不太多,而且快过年了,这几天都要回去。”左楠说完又补充道,“老师您也快要过节去了吗?”

    不知道想起什么,刘文宏皱起眉头:“还早着呢。”

    李导插过话:“不是叫你早点回去吗?去年就在学校过,我今年可不包你年夜饭了。”

    刘文宏抬手按了按眉心:“还有一个课题在做,本来也快了,但差个数据,负责的学生说自己住院了。”

    李导下意识地摇摇头:“知道你忙,劝不动你,你还是得给自己放放假,也别放假了还催学生。”

    左楠这时候不用说话,坐那儿听着就好,便在心里猜测,刚刚李导是不是在说去年春节开组会的事情。

    李导转头对左楠说到:“这样吧,小左你回家前应该也没什么事了。刚刚刘老师说差数据,你和那个同学对接,帮忙整理一下,可不能让刘老师白给你指导论文。”

    左楠知道李导是好心,让她当下就还了人情,而且如果真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刘老师完全可以让自己组里的学生去接着做,李导是在维护她。

    于是立刻点头应下:“可以的,刘老师,我一会儿就可以去联系那个同学,会尽快发您。”

    “那就麻烦小左了,我把他微信给你,你联系他就好。”刘文宏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掏出手机。

    左楠加上刘老师好友,随即收到了微信名片和聊天界面的截图。

    “他叫许砚,不知道是不是和你一个专业。”刘文宏跟左楠补充,“还有一些纸质的资料在他那儿,你问问他有没有改成电子版,没改好的话可能也要麻烦小左了。不过他说在住院,地址我也先一起发你。”

    左楠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她知道,选导师阶段,学院内部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可以互相选择的。

    划到下一个截图,有一个定位在市人民医院,倒是离学校不远。还有两句两天前的聊天也被截在了里面。

    【老师,我现在在医院,可能今天不能发您。】

    【那我不催你了,你自己把握时间,不要因为一个人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

    看到下面的两句话,左楠无意识地挑眉,只觉得才在哪里见到过。但坐在两个大佬旁边,也没分出心思去细想。

    又坐了一会儿后,左楠和他们道别。

    李导也没留她,叮嘱了几句:“小左回家路上要小心,口罩和酒精也要多备一点。”一边说着一边把准备在门口的礼盒塞给她。

    左楠摆手推辞:“不用了,李导,您和师娘留着慢慢吃。”

    “拿着拿着,我和刘老师还有话说就不留你晚饭。这里面是些香肠腊肉,别人送的,我们根本吃不完。听话,快拿着。”

    刘文宏也在一旁说到:“小左不要客气,拿着吧,李导他们多着呢。”

    看她犹犹豫豫地把东西拿手上,李导又在一旁解释说:“来我家的学生哪能空手走,一会儿刘老师走还要叫他也多拿点。”

    走在路上,左楠又把刚刚的聊天记录翻出来,看着那句【那我不催你了,你自己把握时间,不要因为一个人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记忆突然闪现,她意识到这与昨晚阅读的小说中的情节相似,不禁哑然失笑。

    不相关的两件事突然搭上了线,破了次元壁一样。这不是昨晚看的小说吗?

    一瞬间的惊讶在左楠心中划过,性格使然,她能去同情纸片人的遭遇,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持怀疑的态度。

    人是多面的,在网络上的发疯文学,未尝不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而回归现实之后,人们往往会呈现出得体的样子。

    即使左楠回想起小说中男主选择自杀的结局,她也并不觉得这真的会发生。更何况是未透露真实信息的文章,哪里会这么巧地发生在她身边。

    加好友的消息左楠出门就发了过去,但对方久久没有回复。

    晚上,微信好友终于通过,紧接着发来一条消息【你好,我是许砚。刘老师和我说了把数据发给你。已经快做完了,可能要麻烦你核对一下。我明天在学校,你什么时候方便,我把纸质资料也一起给你吧】

    第二天,左楠接收了文件发现其实许砚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心中暗自感慨,不知这些成果是在病房中完成,还是早已准备妥当。

    她用Excel拉着公式核对了一遍,又调了调格式,半天的时间都没有用到,心中有一丢丢歉意,觉得这是占了别人的功劳。

    读到研究生后,这样的事情总是在发生,小组作业、课题、竞赛……总有人理直气壮地划水,甩锅。一开始左楠还和朋友吐槽,但后来也习以为常。只觉得总有这样的人存在,不管去和他们对峙,还是和朋友抱怨,都不能改变什么。

    但左楠想了想还是给许砚发了消息,说自己会和刘老师说数据是他整理好的。

    【不用,还是麻烦你了】

    许砚的回复简单且含蓄,似乎并不在意。

章节目录

归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碰瓷小面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碰瓷小面包并收藏归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