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妃端坐于宝座之上,目光深邃而锐利,审视着凌太医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当她捕捉到对方眉宇间的一丝困惑与凝重时,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中似乎蕴含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蔑与鄙夷。

    “刘墉。”她轻声唤道,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将那包药渣置于案上,让凌太医细细审视。”

    刘墉闻言,立即应声而起,动作敏捷地执行着命令。他走到一旁,从侍从手中接过那包药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静妃面前的案几上,同时退至一旁,静待凌太医的查验。

    “凌太医。”静妃的目光转向凌太医,语气中多了几分期待与威严,“请您务必仔细辨认这包药渣,看看它究竟出自何种药方,又有何等特殊用途。”

    凌太医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应声道:“诺。”随后,他缓缓上前,目光专注地审视着案几上的药渣,开始了他细致入微的辨识工作。

    凌太医深知此责难逃,于是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开始了他细致入微的辨识过程。他先是仔细观察药渣的颜色、形状,随后轻轻触摸,感受其质地与残留的湿度。接着,他凑近药渣,深深地嗅闻其散发出的微弱气息,企图捕捉那一丝丝药性的痕迹。最后,为了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他甚至不惜冒险,亲自品尝了少许药渣,让那苦涩而复杂的味道在舌尖上缓缓化开

    “凌太医,你可有所发现?”静妃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

    凌太医整理了一下思绪,恭敬地回答道:“回娘娘,经过臣的仔细辨认,这包药渣确属一副避子汤药。其中,麝香与红花作为关键成分,它们的存在无疑证实了这一点。”

    静妃闻言,面色瞬间变得铁青,眼神中闪烁着难以置信与深深的愤怒。“什么?这...这怎么可能?”她失声惊呼,随即迅速恢复冷静,对刘墉下达了命令:“刘墉,你速速将这包药渣处理掉,越远越好,我不想再看到它!”

    “诺!”刘墉应声而动,迅速而谨慎地接过药渣包,转身疾步离去,仿佛每一步都在竭力避免将那不祥的气息带入殿内。他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静妃的视线之外,只留下一串急促而坚定的脚步声。

    静妃的心中如同翻涌的波涛,难以平息。她生怕那麝香与红花的刺鼻气味会悄然侵入她的世界,于是连忙挥手,示意刘墉将药渣处理得越远越好,仿佛这样才能稍稍减轻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待她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镇定与威严,她以一种不容置疑且又带着几分温婉的口吻,对凌太医说道:“凌太医,此事非同小可,这副药渣乃是本宫漪兰殿内无意间所得,其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阴谋。本宫已决心要彻查此事,还宫闱一片清净。然而,在此之前,本宫希望你能严守秘密,不得将今日之事泄露给任何人知晓。你的忠诚与谨慎,本宫向来是信得过的。”

    “娘娘请放心,微臣今夜只为娘娘的头痛难眠之症而来,至于其他事务,微臣一概不问世事。”凌太医语气坚定,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如此甚好,你且退下吧。”静妃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随即吩咐道,“刘墉,你替本宫送送凌太医。”

    “诺,凌太医请随我来。”刘墉应声道,随后引领着凌太医向殿外走去。

    “微臣告退。”凌太医提着药箱,躬身行礼后,便随着刘墉退出了寝殿。

    静妃目送凌太医离去后,从榻上缓缓起身,开始在寝殿内踱步,她的步伐沉重而缓慢,似乎心中正盘算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静妃心中暗自揣测,那包被秘密掩埋的药渣,极有可能是皇后为了某种隐秘目的而服用的避子汤药,此举显然是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悄然进行的。皇后,那位总是以高冷姿态示人,脸上鲜少露出笑容的女子,与皇上之间虽维持着表面的尊贵与和谐,但那份难以言喻的嫌隙,如同宫墙下的暗流,早已在宫中悄然传开,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后依然稳坐中宫之位,作为皇上名正言顺的伴侣,享受着穆国万千女性梦寐以求的尊荣与地位。她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宫廷生活的光鲜亮丽,也透露出其中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皇后所承载的,远非仅仅是为皇室增添血脉的单一使命,这更是她稳固那至高无上皇后宝座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如同牵一发而动全身,紧紧关联着她母族的荣耀与衰败,其影响之广泛与深远,让人不得不慎重以待。

    在这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竞争与算计的气息。其他后妃们,犹如百花争艳,无不渴望能早日怀上龙嗣,以此作为自己晋升与稳固地位的阶梯。然而,皇后却在这股洪流中逆流而上,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避孕。这一举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在宫中激起了层层波澜,成为了众人议论纷纷的焦点。

    静妃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暗自感叹着“饱汉哪知饿汉饥,得宠之妻怎解失宠之妾的苦楚”。这份嫉妒之情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让她不由自主地轻咬了下朱唇,随后又缓缓松开。这一举动,使得原本就娇艳的唇瓣因血液的回流而更添了几分绯红,更显得妩媚动。

    “娘娘。”刘墉的声音适时地在寝殿内响起,他已圆满完成送凌太医的任务,并迅速折返回来,恭敬地立于一旁,等待静妃的下一步吩咐。

    静妃闻言,迅速将心中纷飞的思绪收敛起来,如同拨云见日一般,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晰,聚焦于眼前的现实之中。

    静妃的凤眸中闪过一抹不容置疑的锐利光芒,她语气清冷地吩咐道:“刘墉,你需在明日之前,为本宫寻来一只狗,并将其安置在漪兰殿中。”

    刘墉闻言,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讶异之色,他疑惑地询问道:“娘娘,您一向对这类可能带有攻击性且容易滋生寄生虫的动物避之不及,此番为何突然有此要求?”

    静妃并未直接回答他的疑问,只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淡淡说道:“你无需多问,只需按照本宫的吩咐去办即可。本宫心中自有计较。另外,这几日里,若皇上决定前往紫微宫过夜,你必须立即前来向我通报,不得有误。”

    静妃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与冷冽,她缓缓言道:“本宫誓要让皇上亲眼目睹皇后私下偷饮避子汤药的真相,让她无法再狡辩,更无法逃脱欺君罔上的重罪。到那时,她这不愿为皇室血脉传承贡献的皇后之位,自然将不保!”

    刘墉闻言,连忙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坚定与忠诚:“是,娘娘。奴才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此事万无一失,不让娘娘失望。”

    静妃满意地颔首微笑,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她继续说道:“你此次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皇后的秘密,并成功揭露,实在是功不可没。这是本宫对你忠心与能力的认可,特赐你此赏,望你日后能再接再厉,为本宫分忧解难。”

    静妃缓缓踱步至装饰华丽的镜台之畔,以她独有的优雅姿态轻轻掀开了那只镶嵌着璀璨宝石的紫檀妆匣,仿佛是在开启一段古老的秘密。她随意而又不失庄重地从中挑选出一根光芒四射的金簪,作为对刘墉忠诚与能力的嘉奖。

    刘墉见状,眼中不禁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喜,即便他努力保持着面容的沉静,但那份由衷的喜悦却难以完全掩饰。他双手微微颤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恭敬地接过那根金簪,眼中闪烁着感激与忠诚的光芒。

    “多谢娘娘的赏识与厚爱,奴才定当铭记于心,竭尽全力为娘娘效犬马之劳,绝不辜负娘娘的期望与信任!”刘墉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坚定,向静妃表达着自己最真挚的感激与承诺。

    “夜色渐浓,你劳累一日,也该退下安歇了。”静妃的声音轻柔而温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怀。

    “遵命,娘娘,奴才这就告退。”刘墉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即转身离去,步伐中带着几分轻松与释然

    时光匆匆,三日转瞬即逝。夜幕又一次悄无声息地降临,天边挂着一轮朦胧的残月,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邃。就在此时,慕容复携着随从太监小全子,悄无声息地踏入了紫微宫的门槛,他们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隐秘而深邃。

    然而,这一切细微的动静都未能逃脱刘墉那双敏锐的眼睛。他始终坚守在暗处,紧盯着紫微宫的一举一动,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当慕容复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于是,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自己的岗位,迅速返回漪兰殿,将这一重要消息准确无误地禀报给了静妃。

    慕容复步入紫微宫,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透露出他身为帝王的威严与从容。寝殿内,一切陈设依旧,显得格外宁静而庄重。在这静谧的氛围中,唯有李霁月一人,静坐于灯火阑珊之处,手执书卷,眼眸微垂,完全沉浸在了书页间流淌的知识与智慧之中。

    “皇上万安。”忍冬的声音适时响起,温婉而清脆,如同春日里的一缕和煦微风。她行完礼后,便躬身缓缓退出寝殿,临别之际,她不禁悄悄抬眸,向李霁月投去一抹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中既有无奈也有忧虑,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难以言喻的心事。

    然而,对于这一切,李霁月却仿佛浑然未觉。她依旧保持着那份超凡脱俗的静谧与清冷,书卷轻轻摩挲着指尖,仿佛是她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她的头未曾抬起,身姿也未曾有丝毫动摇,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被她隔绝在外,只留下她与书中的世界相互交融。

    这份冷寂与清傲,在旁人眼中或许显得有些无礼与傲慢,但李霁月自己却深知其中的缘由。她并非故意忽视慕容复的存在,只是她早已习惯了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来抵御来自宫廷的种种纷扰与压力。她早已做好了承受一切后果的准备,无论是慕容复的怒火还是宫廷的流言蜚语,都无法动摇她内心的坚定与从容。

    面对慕容复的猝然闯入与严厉质问,李霁月宛如万年不化的冰川,依旧保持着那份超然物外的淡然与冷静。外界的喧嚣与风暴,对她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法撼动她内心的分毫。

    慕容复的怒火如火山般爆发,他大步逼近,一把夺过她手中的书卷,声音冷冽如霜,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霁月,你此举实属过分!面对朕,你竟敢如此无视礼数,置朕的威严于何地?”

    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锋利的冰刃,直击李霁月的心房,但她的脸上却未曾显露出丝毫的慌乱与不安。她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对于慕容复的愤怒与质问,她只是以沉默作为回应,那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也是一种对自我信念的坚守。

    慕容复的怒火愈发旺盛,他提高了嗓音,再次厉声质问道:“你以为朕会因对你的宠爱而无限纵容吗?朕的耐心是有限度的!”他的声音在寝殿内回荡,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力量与威严。然而,李霁月依然静静地望着他,那双清澈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仿佛在告诉慕容复,她并非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有着自己独立思想与尊严的个体。

    慕容复愤怒之下,手中的书卷化作一道决绝的弧线,狠狠砸向地面,发出清脆而刺耳的“啪”响。他猛地伸出手指,用力钳住李霁月的下巴,试图强行扭转她的视线,让她正视自己。但李霁月的眼神却如同深邃的寒潭,空洞而遥远,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在其心湖中激起一丝涟漪,更不愿与慕容复的目光有丝毫的交汇。

    一年夫妻,却如同陌路。慕容复的愤怒与不解如同野火燎原,无法遏制。他的双眼赤红如血,理智的弦终于在这一刻崩断。他粗暴地攫取了李霁月的唇,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与愤怒都倾泻而出,直到她的双唇被吻得红肿,他才肯罢休。随后,他毫不留情地将她拦腰抱起,大步流星地走向那象征着权力与尊贵的凤榻。

    然而,在凤榻之上,慕容复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的动作变得既温柔又充满力量,既狂野又不失细腻。他的每一次触碰都像是经过精心计算,既顾及到了李霁月的身体感受,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占有欲。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愤怒与不解,也有渴望与深情。

    但李霁月却依然如同那座万年不化的冰山,她的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冷漠与疏离。她的内心被一层厚厚的冰墙紧紧包裹,任凭外界的风雨如何肆虐,都无法穿透那层坚不可摧的屏障。然而,当他们的身体紧密相贴时,她却无法再保持那份冷漠与疏离。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出了反应,那是一种源自本能的渴望与挣扎。她咬紧牙关,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与呼吸,不让任何一丝声音泄露出来。但她的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般汹涌澎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半个多时辰悄然流逝,慕容复终于结束了与李霁月之间那复杂而微妙的独处时光,他缓缓踏出紫微宫的大门,步入了外界的喧嚣之中。与此同时,忍冬,这位忠诚而细心的侍女,正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李霁月的命令。她先是指挥着殿外的宫女们,井然有序地准备起一池芬芳的花瓣浴,每一片花瓣都经过精心挑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随后,忍冬又亲自踏入小厨房,开始熬制那碗对于后宫女子而言既熟悉又苦涩的避子汤。她手法娴熟,眼神专注,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将那些苦涩的药材化作一道道保护的屏障,为李霁月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然而,就在这个宁静而忙碌的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身影打破了周围的平静。静妃,这位以温婉著称的后宫佳丽,带着两名宫女在紫微宫附近徘徊不定,她的目光四处搜寻,似乎在寻找着某种遗失的珍宝或是迫切想要见到的人。她的出现,如同一阵轻柔的风,轻轻拂过这片宁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整个氛围变得微妙而复杂起来。

    静妃轻轻抬头,目光与慕容复交汇,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她以柔美的声音轻唤一声,随即优雅地欠身行礼,温婉地说道:“臣妾参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慕容复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而威严:“静妃免礼。夜深了,你怎还在此徘徊?”

    静妃轻轻叹息,解释道:“回皇上,臣妾近日新得了一只小狗,不慎让它走失了。下人们说它可能往这边来了,臣妾担心它会惊扰到皇上与各位姐妹,便亲自来寻找。”

    正说着,一名太监刘墉满头大汗地跑来,他急忙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奴才参见皇上,娘娘!娘娘,方才奴才看见那小狗似乎误入了皇后的紫微宫!”

    静妃闻言,脸色微变,她责备地看向刘墉:“你这奴才,怎如此疏忽大意!我多次叮咛你要看好它,别让它乱跑,如今却让它闯进了皇后宫中。皇后娘娘素爱清静,若因此受到惊扰,你可知罪?”说罢,她严厉地命令道:“还不快自行掌嘴,以示惩戒!”

    刘墉闻言,脸色一白,连忙抬手往自己脸上打去,同时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求饶:“娘娘息怒,是奴才的过错!奴才知错了,请娘娘开恩!”

章节目录

宫墙柳之挽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扶摇夫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扶摇夫人并收藏宫墙柳之挽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