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内侍官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朝堂上文臣武将分列而站,气氛庄严肃穆。
清晗跨步上前,“启奏陛下,臣女有要事禀告。”她将张伯的信件以及自己连夜赶制的奏折递给了内侍官,后者恭敬地转呈给了皇帝。
清晗继续说:“这封信是跟随父亲多年的张伯临死前交给我的。上面写明了曾经请求援兵及粮草供给的折子,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边境接连下雪,将士没有供给,最终全军覆没。臣女以为此事有蹊跷,望陛下明鉴。”
她的话如同石破天惊,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小声交流,气氛变得紧张而微妙。
这时,平日与李将军不合的方大人站了出来,言辞犀利:“你这是在指责皇上决策不当吗?还是说,李将军年迈力衰,已不复当年之勇?”
三皇子出乎意料地站出来:“方大人此言差矣,这天下谁不知李将军论战术谋略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李将军身为武将身体肯定很好。”他转向皇帝:“父皇,此事复杂,不能凭一封信就下定论。边境状况多变,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三皇子的言论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复杂,众人一时之间难以判断其真实立场。
清晗心中虽不解三皇子这些话是何用意。,但她的决心已定。她跪倒在地,声音铿锵有力:“李将军的遗骸至今未寻,臣女愿亲率大军,讨伐外敌,查明真相。边境祸乱一日不除,我宁曌边境百姓一日不得安稳。”
“此事岂是你一个小姑娘能查清楚的?李将军之事疑点重重,亲属应当避嫌。”周御史的话语尖锐,不屑一顾。
太子见状,挺身而出:“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李姑娘带兵经验稍有不足,而且边境现在正值寒冬情况复杂。边境乃我宁曌领土,儿臣愿带兵出征。”
老皇帝闻言,面色阴沉:“胡闹!你身为太子,更应懂得审时度势,而非逞匹夫之勇。即日起,你闭门思过,未经朕允许,禁止任何人探望。”语气不容置喙。
“父皇,儿臣....”太子刚开口,话就被老皇帝打断了。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老皇帝盛怒地看着他。
太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低声应答:“儿臣遵旨。”他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心中五味杂陈。
清晗没有受到刚才的影响,再次站出来,斩钉截铁地向皇帝表明了自己观点:“启禀陛下,臣女自幼和父亲学习兵法布局,平日里更是负责在校场带兵操练。出征讨伐一事,臣女是最合适的。李将军又是我的父亲,他的尸体我必须寻回。请皇上恩准。”
老皇帝面无表情,但内心却在权衡利弊。边境问题确实紧迫,需要一个既懂兵法又有决心的人去解决。“边境之事,关乎国之安危,需慎重考虑。”
散朝后,太子被太监请去了老皇帝的书房。清晗没有理会其他官员或真心或假意的问候与试探。她仿佛一具抽干灵魂的躯体,用尽所有力气回到将军府,在书房里怅然若失地看着父亲的遗物。抚过曾经翻过的书,写过字的书案,仿佛还能感受父亲当时的神情。她坐在父亲生前下棋的地方,那些教导她的话仿佛还历历在目,而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她的眼泪滑落在棋盘上,像碎了的珍珠。细微的哭声隐隐传来,听得人心碎。窗外的银月高悬于夜空,透过窗棂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用朦胧柔和的月光抚慰着每一寸土地。
“啪”一颗棋子落在了棋盘上,老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朕对外宣称你被禁足,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跳动的烛火映着长长的倒影。
“父皇请说。”太子的声音平静。
“这次边境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老皇帝询问道。
“儿臣认为虽然李清晗最为合适出征边境的人选,但战场瞬息万变,儿臣担心她经验不足,战场上恐有危险。”太子沉思着说。
老皇帝点头:“你说的不错,但朕已年迈,国家的未来需你来扛。朕决定让你隐匿身份,随军前往边境。一是协助李清晗查明真相,二是评估敌人的实力,归来后制定新的边境防御策略。”
“儿臣定不负所托。”太子坚定地回答。
“李清晗生性要强,这次她父亲战死,必定身心受重创,不会轻易接受朕的帮助,你要暗中隐藏好自己,不能被发现。”老皇帝嘱咐道。
“是,父皇的这份心意,李姑娘以后会明白的。”太子点头。
“你去准备准备吧。这两日朕就会颁布诏令。”老皇帝说。
“是,父皇,儿臣告退。”太子殿下行了个礼,退出了出去。
过了几天,宫中大总管张公公来到将军府,宣读了皇帝的诏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陛下应允李将军之女李清晗出征讨伐外敌,于十日内带兵出征,不得有误,战时临时受封秩骑将军。钦此。”
“谢皇上,臣女接旨。”清晗跪着接过圣旨:“辛苦张公公,小安送张公公。”
“是。”小安回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晗全身心投入到准备中,与统领一同研究敌军战术,训练士兵,调整战略。
转眼到了临行前一天,清晗独自一人登上城楼,眺望着远方,回忆起送父亲出征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正当她沉浸在思绪中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宁静,转头一看,竟是太子缓步走来。
“太子殿下不是在禁足,怎么出来了?”清晗惊讶道。
“我特意向父皇请命,前来为你送行。”太子走近,细心地为清晗披上披风,关怀地说:“城墙风大,小心着凉。”
“多谢太子殿下关心。”望着渐沉的夕阳,清晗有感而发:“我想看得更远一些。”
太子知道这些天清晗心里不好过,安慰道:“我相信李将军在天之灵会保佑你的。”
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是连日来她第一次展露笑颜:“谢谢。太子殿下,已经做得够多了。是时候,我该独立面对这一切了。”
太子默默地陪伴着清晗,直到夜幕完全笼罩大地,星辰点缀夜空,才依依不舍地各自返回,
第二天,清晗带领着宁曌的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向边境进发。随着队伍深入敌境,天气愈发恶劣,乌云压顶,预示着一场暴雪即将来临。
屹逻族的首领得知清晗的身份后,表情轻蔑。在他看来,一个女人率领的军队,根本不值一提。于是,他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笑容。他嚣张地挥手示意,命令手下在城墙之上忙碌起来,
"为了迎接贵客,我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希望你们喜欢。"敌军将领的声音透过风声传来,带着明显的挑衅。
清晗内心的不安,随着对面城墙上缓缓上升的绳子逐渐加剧。直到那令人震惊的景象完全呈现于眼前,她心中的不安瞬间转化为无尽的愤怒与悲痛。只见她的父亲,李将军的遗体,浑身插满了箭矢,被残忍地悬挂在城墙之上,这一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时的残酷与悲壮,昭示着战争的无情。
清晗的双手不由自主地紧握成拳,指甲几乎掐入掌心,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不能让个人的情感影响到她作为将领的判断。她知道,父亲的牺牲不能白费,现在更需要坚强,她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坚定:“以为这就能吓退我们?做梦!”清晗的声音在阵前响起,坚定而有力,传递给每一个士兵无穷的勇气:“我们也要给他们回礼!”
屹逻族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箭雨密不透风,企图压制清晗的部队。然而,清晗迅速反应,指挥士兵们身披厚重的铠甲,头顶坚固的盾牌,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一步步向屹逻族逼近。
双方的激战持续了许久,屹逻族似乎意识到传统的攻城方法难以奏效,开始变换战术。面对变化,清晗迅速调整策略,竭尽全力来反击。
屹逻族继续向前进攻,攻势愈发猛烈。让副将准备好投石机与火药,等待她的命令。随着屹逻族士兵逐渐接近城墙,清晗观察着战场形势,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投石机的射程有限,必须在敌军进入有效射程内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当屹逻族士兵进入射程后,清晗大声下令:“放!”
刹时间,石头如雨点般砸向屹逻族士兵,声震天响。只见屹逻族士兵纷纷倒下,侥幸没有被打中的,也被紧随其后的火箭射中,瞬间烧成一团焦黑。一时间烈焰熊熊,战场上硝烟弥漫,屹逻族士兵方寸大乱。
趁着混乱之际,宁曌军队的士兵开始利索地解决落单的敌军士兵。屹逻族的攻势被有效遏制。
战争的号角持续响彻云霄,战场上凄厉的叫喊与熊熊燃烧的火焰交织成一幅惨烈的画卷,激起了双方士兵心中最原始的愤怒与求胜的欲望。
清晗身着白色铠甲,骑在马上亲自督战。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战场,迅速分析着局势,意识到在如此激烈的对抗中,拖延只会带来无谓的牺牲,唯有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将火药石瞄准敌军最密集之处,不间断地进行攻击!”清晗的声音穿透战场的喧嚣,士兵们闻言,迅速行动起来,投石机被精准调整,直指屹逻族士兵最为集中的区域。
随着一声令下,火药石如同愤怒的流星,划破长空,准确地降落在指定的位置。爆炸的轰鸣伴随着炽热的火焰瞬间席卷了那片区域,屹逻族的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显得手足无措,队伍中顿时乱作一团。
清晗乘胜追击,指挥着士兵们利用这一系列的攻势,步步紧逼,不断压缩敌军的活动空间。最终,屹逻族的防线在连续不断的打击下轰然崩溃。
夕阳西下,太阳最后一缕金光倾洒在了城楼之上。屹逻族的攻势终于被暂时打退。望着敌军远去的背影,清晗的心中却并未有丝毫的轻松。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清晗跨步上前,“启奏陛下,臣女有要事禀告。”她将张伯的信件以及自己连夜赶制的奏折递给了内侍官,后者恭敬地转呈给了皇帝。
清晗继续说:“这封信是跟随父亲多年的张伯临死前交给我的。上面写明了曾经请求援兵及粮草供给的折子,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边境接连下雪,将士没有供给,最终全军覆没。臣女以为此事有蹊跷,望陛下明鉴。”
她的话如同石破天惊,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小声交流,气氛变得紧张而微妙。
这时,平日与李将军不合的方大人站了出来,言辞犀利:“你这是在指责皇上决策不当吗?还是说,李将军年迈力衰,已不复当年之勇?”
三皇子出乎意料地站出来:“方大人此言差矣,这天下谁不知李将军论战术谋略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李将军身为武将身体肯定很好。”他转向皇帝:“父皇,此事复杂,不能凭一封信就下定论。边境状况多变,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三皇子的言论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复杂,众人一时之间难以判断其真实立场。
清晗心中虽不解三皇子这些话是何用意。,但她的决心已定。她跪倒在地,声音铿锵有力:“李将军的遗骸至今未寻,臣女愿亲率大军,讨伐外敌,查明真相。边境祸乱一日不除,我宁曌边境百姓一日不得安稳。”
“此事岂是你一个小姑娘能查清楚的?李将军之事疑点重重,亲属应当避嫌。”周御史的话语尖锐,不屑一顾。
太子见状,挺身而出:“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李姑娘带兵经验稍有不足,而且边境现在正值寒冬情况复杂。边境乃我宁曌领土,儿臣愿带兵出征。”
老皇帝闻言,面色阴沉:“胡闹!你身为太子,更应懂得审时度势,而非逞匹夫之勇。即日起,你闭门思过,未经朕允许,禁止任何人探望。”语气不容置喙。
“父皇,儿臣....”太子刚开口,话就被老皇帝打断了。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老皇帝盛怒地看着他。
太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低声应答:“儿臣遵旨。”他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心中五味杂陈。
清晗没有受到刚才的影响,再次站出来,斩钉截铁地向皇帝表明了自己观点:“启禀陛下,臣女自幼和父亲学习兵法布局,平日里更是负责在校场带兵操练。出征讨伐一事,臣女是最合适的。李将军又是我的父亲,他的尸体我必须寻回。请皇上恩准。”
老皇帝面无表情,但内心却在权衡利弊。边境问题确实紧迫,需要一个既懂兵法又有决心的人去解决。“边境之事,关乎国之安危,需慎重考虑。”
散朝后,太子被太监请去了老皇帝的书房。清晗没有理会其他官员或真心或假意的问候与试探。她仿佛一具抽干灵魂的躯体,用尽所有力气回到将军府,在书房里怅然若失地看着父亲的遗物。抚过曾经翻过的书,写过字的书案,仿佛还能感受父亲当时的神情。她坐在父亲生前下棋的地方,那些教导她的话仿佛还历历在目,而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她的眼泪滑落在棋盘上,像碎了的珍珠。细微的哭声隐隐传来,听得人心碎。窗外的银月高悬于夜空,透过窗棂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用朦胧柔和的月光抚慰着每一寸土地。
“啪”一颗棋子落在了棋盘上,老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朕对外宣称你被禁足,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跳动的烛火映着长长的倒影。
“父皇请说。”太子的声音平静。
“这次边境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老皇帝询问道。
“儿臣认为虽然李清晗最为合适出征边境的人选,但战场瞬息万变,儿臣担心她经验不足,战场上恐有危险。”太子沉思着说。
老皇帝点头:“你说的不错,但朕已年迈,国家的未来需你来扛。朕决定让你隐匿身份,随军前往边境。一是协助李清晗查明真相,二是评估敌人的实力,归来后制定新的边境防御策略。”
“儿臣定不负所托。”太子坚定地回答。
“李清晗生性要强,这次她父亲战死,必定身心受重创,不会轻易接受朕的帮助,你要暗中隐藏好自己,不能被发现。”老皇帝嘱咐道。
“是,父皇的这份心意,李姑娘以后会明白的。”太子点头。
“你去准备准备吧。这两日朕就会颁布诏令。”老皇帝说。
“是,父皇,儿臣告退。”太子殿下行了个礼,退出了出去。
过了几天,宫中大总管张公公来到将军府,宣读了皇帝的诏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陛下应允李将军之女李清晗出征讨伐外敌,于十日内带兵出征,不得有误,战时临时受封秩骑将军。钦此。”
“谢皇上,臣女接旨。”清晗跪着接过圣旨:“辛苦张公公,小安送张公公。”
“是。”小安回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晗全身心投入到准备中,与统领一同研究敌军战术,训练士兵,调整战略。
转眼到了临行前一天,清晗独自一人登上城楼,眺望着远方,回忆起送父亲出征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正当她沉浸在思绪中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宁静,转头一看,竟是太子缓步走来。
“太子殿下不是在禁足,怎么出来了?”清晗惊讶道。
“我特意向父皇请命,前来为你送行。”太子走近,细心地为清晗披上披风,关怀地说:“城墙风大,小心着凉。”
“多谢太子殿下关心。”望着渐沉的夕阳,清晗有感而发:“我想看得更远一些。”
太子知道这些天清晗心里不好过,安慰道:“我相信李将军在天之灵会保佑你的。”
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是连日来她第一次展露笑颜:“谢谢。太子殿下,已经做得够多了。是时候,我该独立面对这一切了。”
太子默默地陪伴着清晗,直到夜幕完全笼罩大地,星辰点缀夜空,才依依不舍地各自返回,
第二天,清晗带领着宁曌的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向边境进发。随着队伍深入敌境,天气愈发恶劣,乌云压顶,预示着一场暴雪即将来临。
屹逻族的首领得知清晗的身份后,表情轻蔑。在他看来,一个女人率领的军队,根本不值一提。于是,他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笑容。他嚣张地挥手示意,命令手下在城墙之上忙碌起来,
"为了迎接贵客,我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希望你们喜欢。"敌军将领的声音透过风声传来,带着明显的挑衅。
清晗内心的不安,随着对面城墙上缓缓上升的绳子逐渐加剧。直到那令人震惊的景象完全呈现于眼前,她心中的不安瞬间转化为无尽的愤怒与悲痛。只见她的父亲,李将军的遗体,浑身插满了箭矢,被残忍地悬挂在城墙之上,这一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时的残酷与悲壮,昭示着战争的无情。
清晗的双手不由自主地紧握成拳,指甲几乎掐入掌心,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不能让个人的情感影响到她作为将领的判断。她知道,父亲的牺牲不能白费,现在更需要坚强,她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坚定:“以为这就能吓退我们?做梦!”清晗的声音在阵前响起,坚定而有力,传递给每一个士兵无穷的勇气:“我们也要给他们回礼!”
屹逻族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箭雨密不透风,企图压制清晗的部队。然而,清晗迅速反应,指挥士兵们身披厚重的铠甲,头顶坚固的盾牌,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一步步向屹逻族逼近。
双方的激战持续了许久,屹逻族似乎意识到传统的攻城方法难以奏效,开始变换战术。面对变化,清晗迅速调整策略,竭尽全力来反击。
屹逻族继续向前进攻,攻势愈发猛烈。让副将准备好投石机与火药,等待她的命令。随着屹逻族士兵逐渐接近城墙,清晗观察着战场形势,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投石机的射程有限,必须在敌军进入有效射程内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当屹逻族士兵进入射程后,清晗大声下令:“放!”
刹时间,石头如雨点般砸向屹逻族士兵,声震天响。只见屹逻族士兵纷纷倒下,侥幸没有被打中的,也被紧随其后的火箭射中,瞬间烧成一团焦黑。一时间烈焰熊熊,战场上硝烟弥漫,屹逻族士兵方寸大乱。
趁着混乱之际,宁曌军队的士兵开始利索地解决落单的敌军士兵。屹逻族的攻势被有效遏制。
战争的号角持续响彻云霄,战场上凄厉的叫喊与熊熊燃烧的火焰交织成一幅惨烈的画卷,激起了双方士兵心中最原始的愤怒与求胜的欲望。
清晗身着白色铠甲,骑在马上亲自督战。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战场,迅速分析着局势,意识到在如此激烈的对抗中,拖延只会带来无谓的牺牲,唯有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将火药石瞄准敌军最密集之处,不间断地进行攻击!”清晗的声音穿透战场的喧嚣,士兵们闻言,迅速行动起来,投石机被精准调整,直指屹逻族士兵最为集中的区域。
随着一声令下,火药石如同愤怒的流星,划破长空,准确地降落在指定的位置。爆炸的轰鸣伴随着炽热的火焰瞬间席卷了那片区域,屹逻族的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显得手足无措,队伍中顿时乱作一团。
清晗乘胜追击,指挥着士兵们利用这一系列的攻势,步步紧逼,不断压缩敌军的活动空间。最终,屹逻族的防线在连续不断的打击下轰然崩溃。
夕阳西下,太阳最后一缕金光倾洒在了城楼之上。屹逻族的攻势终于被暂时打退。望着敌军远去的背影,清晗的心中却并未有丝毫的轻松。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