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渐深,寒露微重。
风从破旧的窗棂间隙吹入,拂过床上悬挂的破旧发白的帐幔,滑入那张斑驳的书案上,楚如棠不禁打了个寒颤。
〝殿下,殿下,不好了。”
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楚如棠擦药的手一顿,随手抓外袍披在了身上,遮佳了一身青紫的伤痕,冷风灌入,书案上的烛火明灭不定。
从南楚随她来和亲的侍从,就只剩秦嬷嬤了,“何事如此慌张失措?”她轻轻的拉开了殿门。
“殿下!卞州一战败了,大楚要亡国了!”话还没说完,老嬷嬷己经瘫倒在她的脚边泣不成声,和亲的日子本就艰难,如今楚国都亡了,“殿下以后日子怕该怎么熬啊!”
彼时南楚、西晋、北齐天下三分。
西晋占据高原地区,拥有天然的养马场;北齐身处草原腹地,唯二的两个养马场也占了其一;而南楚在中原腹地,虽富饶繁荣,但南楚重文轻武,和亲前她亲哥哥,也就是南楚的前太子战死,父皇也凄然长逝。
楚如棠被迫答应和亲,嫁给年迈的西晋皇帝耶律浑,她本以为可以缓解两国紧张局势。
不想,嫁入西晋第二年,五皇子耶律齐杀父弑君,图谋篡位,他指挥铁骑再次踏入大楚领土,半年间南楚连失六城,不到五年被西晋逐渐蚕食殆尽。
南楚战败的消息听多了,早已麻木。
她下意识的紧了紧扶着门框的手,“秦嬷嬤,替本宫梳妆,”声音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神色却是异常坚定。
五年了,差不多也到时候了。
从前她未敢三尺白绫了结自己,是怕西晋借机出兵南楚,如今亡矢遗镞,山河破碎,她还有何顾虑呢?
楚如棠说完悠悠转身,兀自坐去铜镜前。
秦嬷嬷立刻上前替她梳妆,瓷白的象牙云篦梳过乌丝,拖出一缕缕墨染般的梳痕,纤长的颈在衣领处只露出莹白的一小段,似白釉色里渥着寒冰,昏暗的烛火下,月白的帐幔与其面容相较,反倒暗淡无光。
一切准备妥当,楚如棠看着面前年迈的老妪,眨了眨了眨酸涩的眼睛,将最后傍身的一点银两和贵重首饰塞进她怀里,弯腰鞠了一躬便转身而去。
“秦嬷嬷,你想办法快逃吧!”
“公主您这是......”似是猜到了楚如棠要做什么,待她反应过来时,只看见一抹孤绝的背影,如涵烟流转,消失在寂静院落之中。
楚如棠出了西苑,一路到了长庆宫的御书房。
西晋皇帝门外的侍卫怒声喝道:“站住,没有陛下允许,谁让你来此地的?”
楚如棠瑶瑶立定,对着门内道:“民女楚如棠,求见陛下......”
话音未落,御案前的耶律齐沉声吩咐旁侧的内侍,“让她进来!”
关于西晋皇帝耶律齐史书记载:“西元四年,长庆宫火光冲天,天子崩。”
*
“公主,你醒醒啊!”
正是春寒料峭时,细密的雨雾笼罩着天地,雨水从主殿螭吻处倾泻而下,似黄沙打檐,海棠殿此时哭声一片。
婢女荷衣摇晃着她的身子,“殿下,你可不能扔下奴婢啊......”
楚如棠鬓角汗湿,整个人恍如梦魇一般呼吸困难,耳边是婢女荷衣抽抽搭搭的哭泣声,怎么回事儿?
尚未彻底缓过神思,就听见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步履急促慌乱,似是有急事。
“殿下,不好了,不好了。”
荷衣转头怒斥惊慌失措的来人,“公主正病着呢,何事让你如此一惊一乍的,冲撞了主子你担得起?”
来人正是另一个婢女秋露,她先是看了床榻上的主子一眼,才对荷衣道:“陛下要给公主赐婚了,听说是要嫁去西晋和亲。”小丫头着急的额头直冒汗,说话时一口银牙都要咬碎了,“听说那位皇帝早已过了不惑之年,那里是什么良配啊?”
床榻上楚如棠终于缓缓睁开了眼,她重生了?
犹记得亡国当晚,她小意温柔,两杯毒酒与西晋皇帝同归于尽,一把大火烧了长庆宫。
急促的咳嗽几声之后,她面色瞬时煞白,“荷衣,扶我起来。”顾不得自己身子如何,陡然开口又问荷衣:“现下是何年?”
荷衣疑惑地看了自家公主一眼,殿下怎么越发糊涂了,她红着眼眶回:“公主,现下是昭和元年啊,三皇子刚登基。”
楚如棠一怔,陷入了回忆里,还没等她再开口,殿外传来内侍尖利传唱声。
“圣旨到!”
李玉领着两个小太监,步履稳健地进了海棠殿。
正值国丧之后,李玉稳步踏入内殿,堪堪在屏风前站定,立刻便躬身行礼。
“公主身体恢复的如何了,陛下特派奴才来瞧瞧公主。”
李玉身后跟着的几个内侍将贡品一字排开,人参、鹿茸、燕窝、一应的滋补用,兼有真金川贝、银镶象牙箸、贡米贡果一应俱全。
寒暄完,他直言道:“长公主,圣上还有旨意,烦请您整理下接旨。”
楚如棠暗叹一声,终究还是躲不掉。起身对镜整理了发髻,这才转至前厅。
她俯身跪地,轻轻叩首,双手恭敬的交叠在额前,“李大监,宣旨吧。”
李玉看着面前这位大楚曾经最尊贵的公主,眼神中闪过一丝惋惜,投身在帝王家,又有谁能真正的随心所欲呢?
见公主背脊挺直,趴跪的姿势未变,李玉清了清嗓子,开始宣旨。
“朕绍膺骏命:
和亲之事,关乎国之大计,社稷之兴衰,黎庶之福祉。今有本朝长公主楚如棠,行端仪雅,持恭淑慎。逢西晋使出楚代野利王求娶,兹承皇太后谕,加昭和公主,特赐嫁一百八十抬,和亲西晋。
耶律洪文韬武略,品德高尚,且两国联姻益于增进邦交,共图昌盛。
朕已责令礼部官员督办诸项事宜,择日随使团出使西晋完婚。
勿负朕意!
钦此!”
“臣,领旨谢恩。”楚如棠沉声应到。
李玉抬手,虚扶了把跪在地上的楚如棠,“公主好生歇息,老奴先告退了。”
再抬眸时,她眼里的平静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讥讽的笑意。
李玉刚带人出了大殿,荷衣便愤愤不平道:“公主,太后分明就是有意为之,西晋野心勃勃,并非守信之人,却还将您送去那豺狼虎窝。”
既然她楚如棠得以再活一世,决不能再重蹈覆辙,当务之急,是先要想办法推掉和亲。
她是先帝崇元帝的第一位公主,与前太子楚承泽都是先皇后赵氏所出,崇元帝早早的就册封了楚承泽为太子,对她这位嫡长公主更是疼爱到骨子里,常常抱在怀里,就连批奏折都不曾放下。
而她的兄长楚承泽在一年前跟西晋一场大战中,与定远侯一门皆折戟沉沙,崇元帝听闻噩耗也一病不起,半年后撒手人寰。
如今登基的是三皇子楚承羽,母妃本是继后薛氏的一名丫鬟,生下三皇子之后就去了,由薛皇后代为抚养长大,薛后还生了一个五皇子楚承衍,如今只有七岁。
她分明记得上一世是薛后扶持年幼的五皇子登基的,怎么这一世竟然是三皇子楚承羽,这让楚如棠有些摸不着头绪。
好在她从小跟随崇元帝旁侧,野战歌、太乙金鉴诀、鬼谷子没少读。太子虽逝,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子,总归还给她留了些可用之人,推掉和亲倒是不难。
婢女荷衣忽的凑近她,压低声音道:“公主,您不如逃婚吧。”
她又能逃往何处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她若此时出逃,和亲不成,战事必将再起,大楚此刻,哪还有一战之力?
“荷衣,你即刻去一趟殿前司,传一个叫燕凌的人来海棠殿。”
“是,公主。”
已是亥时,荷衣撑着一把烟青色油纸伞,很快便没入了细密的雨雾中,如烟雾散去。
约莫一炷香后,荷衣返回复命。
“公主,燕侍卫已在大殿外候着了。”
楚如棠往殿门口而去,在大殿内的门槛前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人沉默不语。
“臣殿前司班直燕凌,参见公主。”
先皇在世时,这位公主就备受宠爱,他在仪仗中曾远远地见过楚如棠,那惊鸿一瞥,至今仍历历在目。
只是他并非公主亲卫,公主为何突然传召?燕凌单膝跪地,膝盖在殿前的雨里早已浸湿,公主却迟迟未开口。
许久,头顶才传来一道清悦的女声。
“我传你来,想让你帮我打听件事情,不知燕班直可否方便。”
燕凌为难,殿前司是直接听命于新帝的,即便是公主也无权调遣。
楚如棠不顾是否合乎规矩,哑声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我身边已无人可用,哥哥曾经出征前嘱咐我,遇事可寻你来帮衬一二。”
燕凌是前太子楚承泽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份知遇之恩他还是铭记于心的,又见公主说话并不自称本宫且语气温和,虽然诧异,却也稍感心安。
推辞的话在舌尖绕了几圈,就如那被蛛丝缠绕的飞蛾一般,终是未出口。
沉吟半晌,他语气减了几分淡漠,但仍旧略带防备。
“还请公主吩咐,臣自当尽力!”
春日夜里寒凉,荷衣怕自家主子着凉,赶忙上前给楚如棠罩上了一件狐毛披肩,一脸怒气道:“公主,奴婢看这燕侍卫好像不情不愿的,他要是你帮忙您当如何!”
楚如棠目光沉沉,望着摇曳的烛火轻声道:“燕凌他没得选。”
风从破旧的窗棂间隙吹入,拂过床上悬挂的破旧发白的帐幔,滑入那张斑驳的书案上,楚如棠不禁打了个寒颤。
〝殿下,殿下,不好了。”
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楚如棠擦药的手一顿,随手抓外袍披在了身上,遮佳了一身青紫的伤痕,冷风灌入,书案上的烛火明灭不定。
从南楚随她来和亲的侍从,就只剩秦嬷嬤了,“何事如此慌张失措?”她轻轻的拉开了殿门。
“殿下!卞州一战败了,大楚要亡国了!”话还没说完,老嬷嬷己经瘫倒在她的脚边泣不成声,和亲的日子本就艰难,如今楚国都亡了,“殿下以后日子怕该怎么熬啊!”
彼时南楚、西晋、北齐天下三分。
西晋占据高原地区,拥有天然的养马场;北齐身处草原腹地,唯二的两个养马场也占了其一;而南楚在中原腹地,虽富饶繁荣,但南楚重文轻武,和亲前她亲哥哥,也就是南楚的前太子战死,父皇也凄然长逝。
楚如棠被迫答应和亲,嫁给年迈的西晋皇帝耶律浑,她本以为可以缓解两国紧张局势。
不想,嫁入西晋第二年,五皇子耶律齐杀父弑君,图谋篡位,他指挥铁骑再次踏入大楚领土,半年间南楚连失六城,不到五年被西晋逐渐蚕食殆尽。
南楚战败的消息听多了,早已麻木。
她下意识的紧了紧扶着门框的手,“秦嬷嬤,替本宫梳妆,”声音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神色却是异常坚定。
五年了,差不多也到时候了。
从前她未敢三尺白绫了结自己,是怕西晋借机出兵南楚,如今亡矢遗镞,山河破碎,她还有何顾虑呢?
楚如棠说完悠悠转身,兀自坐去铜镜前。
秦嬷嬷立刻上前替她梳妆,瓷白的象牙云篦梳过乌丝,拖出一缕缕墨染般的梳痕,纤长的颈在衣领处只露出莹白的一小段,似白釉色里渥着寒冰,昏暗的烛火下,月白的帐幔与其面容相较,反倒暗淡无光。
一切准备妥当,楚如棠看着面前年迈的老妪,眨了眨了眨酸涩的眼睛,将最后傍身的一点银两和贵重首饰塞进她怀里,弯腰鞠了一躬便转身而去。
“秦嬷嬷,你想办法快逃吧!”
“公主您这是......”似是猜到了楚如棠要做什么,待她反应过来时,只看见一抹孤绝的背影,如涵烟流转,消失在寂静院落之中。
楚如棠出了西苑,一路到了长庆宫的御书房。
西晋皇帝门外的侍卫怒声喝道:“站住,没有陛下允许,谁让你来此地的?”
楚如棠瑶瑶立定,对着门内道:“民女楚如棠,求见陛下......”
话音未落,御案前的耶律齐沉声吩咐旁侧的内侍,“让她进来!”
关于西晋皇帝耶律齐史书记载:“西元四年,长庆宫火光冲天,天子崩。”
*
“公主,你醒醒啊!”
正是春寒料峭时,细密的雨雾笼罩着天地,雨水从主殿螭吻处倾泻而下,似黄沙打檐,海棠殿此时哭声一片。
婢女荷衣摇晃着她的身子,“殿下,你可不能扔下奴婢啊......”
楚如棠鬓角汗湿,整个人恍如梦魇一般呼吸困难,耳边是婢女荷衣抽抽搭搭的哭泣声,怎么回事儿?
尚未彻底缓过神思,就听见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步履急促慌乱,似是有急事。
“殿下,不好了,不好了。”
荷衣转头怒斥惊慌失措的来人,“公主正病着呢,何事让你如此一惊一乍的,冲撞了主子你担得起?”
来人正是另一个婢女秋露,她先是看了床榻上的主子一眼,才对荷衣道:“陛下要给公主赐婚了,听说是要嫁去西晋和亲。”小丫头着急的额头直冒汗,说话时一口银牙都要咬碎了,“听说那位皇帝早已过了不惑之年,那里是什么良配啊?”
床榻上楚如棠终于缓缓睁开了眼,她重生了?
犹记得亡国当晚,她小意温柔,两杯毒酒与西晋皇帝同归于尽,一把大火烧了长庆宫。
急促的咳嗽几声之后,她面色瞬时煞白,“荷衣,扶我起来。”顾不得自己身子如何,陡然开口又问荷衣:“现下是何年?”
荷衣疑惑地看了自家公主一眼,殿下怎么越发糊涂了,她红着眼眶回:“公主,现下是昭和元年啊,三皇子刚登基。”
楚如棠一怔,陷入了回忆里,还没等她再开口,殿外传来内侍尖利传唱声。
“圣旨到!”
李玉领着两个小太监,步履稳健地进了海棠殿。
正值国丧之后,李玉稳步踏入内殿,堪堪在屏风前站定,立刻便躬身行礼。
“公主身体恢复的如何了,陛下特派奴才来瞧瞧公主。”
李玉身后跟着的几个内侍将贡品一字排开,人参、鹿茸、燕窝、一应的滋补用,兼有真金川贝、银镶象牙箸、贡米贡果一应俱全。
寒暄完,他直言道:“长公主,圣上还有旨意,烦请您整理下接旨。”
楚如棠暗叹一声,终究还是躲不掉。起身对镜整理了发髻,这才转至前厅。
她俯身跪地,轻轻叩首,双手恭敬的交叠在额前,“李大监,宣旨吧。”
李玉看着面前这位大楚曾经最尊贵的公主,眼神中闪过一丝惋惜,投身在帝王家,又有谁能真正的随心所欲呢?
见公主背脊挺直,趴跪的姿势未变,李玉清了清嗓子,开始宣旨。
“朕绍膺骏命:
和亲之事,关乎国之大计,社稷之兴衰,黎庶之福祉。今有本朝长公主楚如棠,行端仪雅,持恭淑慎。逢西晋使出楚代野利王求娶,兹承皇太后谕,加昭和公主,特赐嫁一百八十抬,和亲西晋。
耶律洪文韬武略,品德高尚,且两国联姻益于增进邦交,共图昌盛。
朕已责令礼部官员督办诸项事宜,择日随使团出使西晋完婚。
勿负朕意!
钦此!”
“臣,领旨谢恩。”楚如棠沉声应到。
李玉抬手,虚扶了把跪在地上的楚如棠,“公主好生歇息,老奴先告退了。”
再抬眸时,她眼里的平静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讥讽的笑意。
李玉刚带人出了大殿,荷衣便愤愤不平道:“公主,太后分明就是有意为之,西晋野心勃勃,并非守信之人,却还将您送去那豺狼虎窝。”
既然她楚如棠得以再活一世,决不能再重蹈覆辙,当务之急,是先要想办法推掉和亲。
她是先帝崇元帝的第一位公主,与前太子楚承泽都是先皇后赵氏所出,崇元帝早早的就册封了楚承泽为太子,对她这位嫡长公主更是疼爱到骨子里,常常抱在怀里,就连批奏折都不曾放下。
而她的兄长楚承泽在一年前跟西晋一场大战中,与定远侯一门皆折戟沉沙,崇元帝听闻噩耗也一病不起,半年后撒手人寰。
如今登基的是三皇子楚承羽,母妃本是继后薛氏的一名丫鬟,生下三皇子之后就去了,由薛皇后代为抚养长大,薛后还生了一个五皇子楚承衍,如今只有七岁。
她分明记得上一世是薛后扶持年幼的五皇子登基的,怎么这一世竟然是三皇子楚承羽,这让楚如棠有些摸不着头绪。
好在她从小跟随崇元帝旁侧,野战歌、太乙金鉴诀、鬼谷子没少读。太子虽逝,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子,总归还给她留了些可用之人,推掉和亲倒是不难。
婢女荷衣忽的凑近她,压低声音道:“公主,您不如逃婚吧。”
她又能逃往何处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她若此时出逃,和亲不成,战事必将再起,大楚此刻,哪还有一战之力?
“荷衣,你即刻去一趟殿前司,传一个叫燕凌的人来海棠殿。”
“是,公主。”
已是亥时,荷衣撑着一把烟青色油纸伞,很快便没入了细密的雨雾中,如烟雾散去。
约莫一炷香后,荷衣返回复命。
“公主,燕侍卫已在大殿外候着了。”
楚如棠往殿门口而去,在大殿内的门槛前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人沉默不语。
“臣殿前司班直燕凌,参见公主。”
先皇在世时,这位公主就备受宠爱,他在仪仗中曾远远地见过楚如棠,那惊鸿一瞥,至今仍历历在目。
只是他并非公主亲卫,公主为何突然传召?燕凌单膝跪地,膝盖在殿前的雨里早已浸湿,公主却迟迟未开口。
许久,头顶才传来一道清悦的女声。
“我传你来,想让你帮我打听件事情,不知燕班直可否方便。”
燕凌为难,殿前司是直接听命于新帝的,即便是公主也无权调遣。
楚如棠不顾是否合乎规矩,哑声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我身边已无人可用,哥哥曾经出征前嘱咐我,遇事可寻你来帮衬一二。”
燕凌是前太子楚承泽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份知遇之恩他还是铭记于心的,又见公主说话并不自称本宫且语气温和,虽然诧异,却也稍感心安。
推辞的话在舌尖绕了几圈,就如那被蛛丝缠绕的飞蛾一般,终是未出口。
沉吟半晌,他语气减了几分淡漠,但仍旧略带防备。
“还请公主吩咐,臣自当尽力!”
春日夜里寒凉,荷衣怕自家主子着凉,赶忙上前给楚如棠罩上了一件狐毛披肩,一脸怒气道:“公主,奴婢看这燕侍卫好像不情不愿的,他要是你帮忙您当如何!”
楚如棠目光沉沉,望着摇曳的烛火轻声道:“燕凌他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