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晏纵然八九分心思都在文章上,但依旧清楚地听到了刘大人认罪。
李清晏掀了掀眼皮瞄了一眼皇帝,又把头低了下去装作认真品读文章的样子。
李清晏就在李溯侧后方站着,李溯只需稍稍偏头余光就能扫到李清晏在做什么。
“别装了,细细听着,稍后领了案子,带着人一五一十查清楚。”
皇帝对太女不痛不痒地斥责了一句后,便不再开口说话,李清晏既领了任务,就顺势接过了问话的担子。
“原本应试的举子应当是何人?”
“合该是晋州刺史唐行长子唐怀瑾。”
刘伍对提出的所有问题知无不尽,把自己知道都一股脑倒了出来,将希望尽数寄托在了这点蛛丝马迹上。
“怀瑾、握瑜,父皇……这听着,倒像是一家人呢。”李清晏低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皇帝稍稍点了点头,将李英三唤进殿来。
“传朕口谕,春闱舞弊一案交由太女督办,刘伍、王进、武源茂即刻停职、归家静思,待案子水落石出后再行处置。”
皇帝回了勤政殿还顺便带走了严如,刘王武三位被值守禁军押回家中、看管了起来,片刻前还人满为患的承天殿突然只留了李清晏一人。
李清晏这才将方才着急接旨没来得及放下的文卷随手放在了一旁,勉强卷起来的柔韧纸张没有坚持了几息就把自己摊平在桌子上,李清晏的眼神也随着它的舒展落在了上面,眼神所及恰好是微微卷曲的开头,那上面写着三个小字:
唐握瑜。
事到如今,她终于知道殿试那日横在心头上、莫名其妙的疑惑从何而来。
原来,是个女孩儿。
“去请刑部秦侍郎与本宫一同前往顺天府查唐行在京宅邸,再拿着本宫的手令抽一班禁军听调。”
舞弊大案,又涉及一州刺史,朝堂从上到下都分外在意,再加之圣上指名储君督办,人手调动自然迅速。
从李清晏下令到出发前往唐行宅邸,不过用了两刻钟。
“殿下,究竟出什么事了?这么大阵仗。”
刑部侍郎秦等坐在马车里,看着打马行过的禁军忽而感觉自己今日就应该头风发作,告假在家。
“你一点没听说?”
李清晏不信他一点不知道,刘伍、王进、武源茂三个春闱考官革职查办、被禁军押送归家这样的大事,从事发到现在怕是整个京城的官宦之家都传遍了。
“知道,但不多。”
秦等贼兮兮地向李清晏比了个一点的手势,嬉皮笑脸地继续问:“臣听说,仿佛是有人替考?”
李清晏有些虚伪地笑着,秦等也笑眯眯地看着她,李清晏论脸皮厚度还是比不过秦等这种浸淫官场数十年的人物,先一步败下阵来。
“今日刘伍他们递上了一甲卷交由陛下裁决名次,恰逢陛下手头的事处理完了,当即就看了文章定了名次,叫人拆了封、录名次。这不拆还好,一拆拆出问题了,探花卷名字与名籍册对不上号,陛下震怒,罚了刘伍等,又命我彻查案件。”
秦等越听脸色越僵,听到最后更是装模作样哭了起来:“殿下您怎么这么心狠,拖我下水,您是陛下爱女,而我,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臣子罢了。”演到情深义重之时,还要假模假样抽泣两声。
李清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秦等,明明比自己高一辈、还比自己大一轮,却没个正经舅舅样,整日做些稀奇古怪的事。
于是,李清晏短暂地将眼睛闭了起来、闭目养神。
“不是,殿下您别睡呀,想想对策啊。”
“舅舅啊,你脑子好使,你想吧,我得歇会儿,忙了一早上着实有点累了。”
秦等忽略了李清晏敷衍的态度,只关注了一句“你脑子好使”,默默地靠着马车厢壁高兴。
唐行的府邸距离皇宫不算太远,一盏茶左右的功夫就到了唐行府邸。
此时的唐府早已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
见她二人到了,众禁军纷纷行礼,李清晏摆摆手,表示不必多礼。
“是让禁军进府抓捕、押解到这里面见殿下,还是殿下亲自进府?”
“让他们进府,找到她在何处后本宫亲自去见。”
“是。”秦等心下存疑,但对于上官的指令只会一一听从,并不会出言提出异议。
“报,要犯在花厅。”
“秦侍郎可愿陪本宫走一趟?”
秦等不明白李清晏为何非要善待一个要犯,在他看来直接押送至刑部大牢,一番恐吓下来犯人自会招出一些她们想知道的事情来。
唐握瑜低着头盯着脚下,手指紧紧攥着椅子筋骨毕现,若是再仔细观察她,就会发现她一直在细微地颤抖,她并不像她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那样胜券在握、胸有成竹,她也在害怕。
小波禁军离开后没多久,大批禁军就赶了过来像是将她圈禁了起来,唐握瑜这时竟出现了些不合时宜的轻松,甚至隐约期待自己的结局。
唐握瑜听得有人跨过了门槛,不徐不疾地走到了花厅正中,禁军正好将自己与对方分隔开来,她没有抬头,直接下拜。
“罪民见过二位大人。”
秦等看到花厅中唐握瑜的打扮后,面色突变,心道怕是走漏了消息、犯人已经逃脱,正要叫禁军进花厅时却被李清晏打断。
“秦侍郎不必忧虑,这正是舞弊案要犯唐握瑜。”
“是,罪民正是唐握瑜,罪民自知大人对罪民的女子打扮有所疑虑,还请大人听罪民陈冤。”说完话后,唐握瑜真情实感地磕了三下头,伏在那里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罪民与兄长是双生子,长相身量几乎相同,但开蒙后的表现天差地别,他们便起了坏心,上学堂、考试、科举,每桩每件都是我去完成,兄长只需待在家中静候佳音。”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秦等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需要证据。
唐握瑜开始背诵自己前几日写的那篇文章,秦等并未看过文章长什么样,但听到这段文字心想这人确实有争得探花的才气。
“我看过,你继续说。”
“自到了京城,他们开始在饭菜中下药,日日都有、一顿不落,我的侍女出府问过了,是有损心脉的药,只需三四个月就能让好好一个人形销骨立、奄奄一息,到时候我兄长就能毫不吹灰之力得一个好前程。”
唐握瑜说完了,她这才发现自己眼前一片一片的发黑,她有些晕,还有些困,她忍不住缓缓直起了上身,整个人忍不住似的左右晃荡,可她自己毫无所觉,只能感觉到好恶心。
“殿下,那臣先将她押回刑部大牢等待唐行一家押送入京,如何?”秦等早些就觉得李清晏对这个囚犯态度不同,如今得了口供,接下来的安排自然要先征询李清晏的意见。
“不必,本宫亲自带走,等唐行一家招供后给东宫递消息即可。”
李清晏吩咐左右两个禁军将唐握瑜小心搀了起来,唐握瑜仍旧没有从惊惧中脱离,整个人恍惚着被扶入马车中。
“照顾好她。”
唐握瑜半倚在坐垫上,一个年轻侍女轻轻地拿温热的帕子给她擦着额头的冷汗,那侍女准备握着手为她暖暖手的时候,唐握瑜仿佛从睡梦中惊醒一般,头脑顿时清明。
“这位姐姐,敢问你家主人是何等人物?我方才仿佛听得有位大人唤殿下。”
素练轻轻笑了笑:“女郎唤我素练就好,殿下为先皇后所生,是当今圣上长女,去岁立为储君。”
“那,我们现在是要进宫吗?”
唐握瑜忍不住攥了攥握手中的衣服,心里很是忐忑不安。
“女郎您如今在旁人看来仍是带罪之身,故而暂居太女府。”
素练见唐握瑜仍旧满腹忧虑,不由得生出两分心疼来,十七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却没爹疼没娘爱,只能靠自己争这条命。
“女郎,先安歇吧,日子还长,女郎可以慢慢问我。”
唐握瑜被素练用一张绒毯盖了个结结实实,只将脖颈与头露了出来,也不知道是毯子太过舒适还是马车中过于温暖,自进京以来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的唐握瑜就这么睡着了。
李清晏开府时圣上亲自遴选宅邸方位,在京城京城正中偏东为她建了府,无论到哪个坊市都极其便利。
马车为了稳当速度慢了不少,但因着太女府位置极佳,不多时便到了,等着马车停稳当了,素练这才轻轻唤着唐握瑜:“女郎?女郎。”
唐握瑜突然被唤醒,整个人迷迷瞪瞪的,一不小心就对上掀开帘子打算看她一眼的李清晏。
李清晏看着对方有些睡懵了、连眼睛都不想睁开的样子,不由得想到了明明已经被抓住、被人拎住了耳朵却也不挣扎的野兔子。
好呆,她心想。
“儿臣参加父皇。”
“朕听秦侍郎说你将那犯人带回府圈禁了?你再喜欢也得等案件理清,你这不是落人口舌、给人攻歼你的机会?”
李清晏斜眼看了一眼站在她侧后方的秦等,这人说话说一半还不如不说,秦等隐约觉得有人在看自己,刚一抬头就看到了李清晏翻的偌大白眼,于是迅速将头低了下去。
“父皇,想必是秦侍郎没有说清犯人的真实身份,要犯唐握瑜是唐行长女,与唐行长子为双生胎。”
李清晏咬牙切齿地说完这句话,旋即回过身又瞪了一眼秦等。
皇帝轻嗯了一声,并示意李英三将秦等递的折子交给李清晏让她过目。
李清晏迅速扫了一遍,看到大概情况均已在案,转而询问如何判罚。
“秦卿,你如何看?”
在场的两人对视一眼,秦等主动开口:“唐行与其妻为主谋,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当秋后问斩;其子必然知晓事情真相,但上不能劝父母,下不能救胞妹,罔顾事实、冒名顶替,当杖三十、流十年,不可赎其刑;唐握瑜虽有苦衷,但仍不可轻饶。”
秦等显然已经思索过量刑了,皇帝一问,小嘴就叭叭地说了一堆。
“唐行乃晋州刺史,平日里又把她看得极严,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她能去哪里告?就算她找着机会,子告亲,尚且因为有悖人伦须得挨二十杖,一个文弱书生,这二十杖下来哪里还能告?”
两人吵得沸沸扬扬,你一句我十句,平白浪费皇上的时间,听了一会儿听不耐烦了直接让人把他俩“撵”了出去,等他俩商量出结果再行回禀。
两人看似吵了一架,却不动声色地将李清晏私自扣押人犯的事应付过去了,乐得两人出了皇宫就开始偷笑,皇帝怎么不知道他俩想干啥,只是觉得相对别的事来说,犯人在哪里住几天无关紧要罢了。
李清晏掀了掀眼皮瞄了一眼皇帝,又把头低了下去装作认真品读文章的样子。
李清晏就在李溯侧后方站着,李溯只需稍稍偏头余光就能扫到李清晏在做什么。
“别装了,细细听着,稍后领了案子,带着人一五一十查清楚。”
皇帝对太女不痛不痒地斥责了一句后,便不再开口说话,李清晏既领了任务,就顺势接过了问话的担子。
“原本应试的举子应当是何人?”
“合该是晋州刺史唐行长子唐怀瑾。”
刘伍对提出的所有问题知无不尽,把自己知道都一股脑倒了出来,将希望尽数寄托在了这点蛛丝马迹上。
“怀瑾、握瑜,父皇……这听着,倒像是一家人呢。”李清晏低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皇帝稍稍点了点头,将李英三唤进殿来。
“传朕口谕,春闱舞弊一案交由太女督办,刘伍、王进、武源茂即刻停职、归家静思,待案子水落石出后再行处置。”
皇帝回了勤政殿还顺便带走了严如,刘王武三位被值守禁军押回家中、看管了起来,片刻前还人满为患的承天殿突然只留了李清晏一人。
李清晏这才将方才着急接旨没来得及放下的文卷随手放在了一旁,勉强卷起来的柔韧纸张没有坚持了几息就把自己摊平在桌子上,李清晏的眼神也随着它的舒展落在了上面,眼神所及恰好是微微卷曲的开头,那上面写着三个小字:
唐握瑜。
事到如今,她终于知道殿试那日横在心头上、莫名其妙的疑惑从何而来。
原来,是个女孩儿。
“去请刑部秦侍郎与本宫一同前往顺天府查唐行在京宅邸,再拿着本宫的手令抽一班禁军听调。”
舞弊大案,又涉及一州刺史,朝堂从上到下都分外在意,再加之圣上指名储君督办,人手调动自然迅速。
从李清晏下令到出发前往唐行宅邸,不过用了两刻钟。
“殿下,究竟出什么事了?这么大阵仗。”
刑部侍郎秦等坐在马车里,看着打马行过的禁军忽而感觉自己今日就应该头风发作,告假在家。
“你一点没听说?”
李清晏不信他一点不知道,刘伍、王进、武源茂三个春闱考官革职查办、被禁军押送归家这样的大事,从事发到现在怕是整个京城的官宦之家都传遍了。
“知道,但不多。”
秦等贼兮兮地向李清晏比了个一点的手势,嬉皮笑脸地继续问:“臣听说,仿佛是有人替考?”
李清晏有些虚伪地笑着,秦等也笑眯眯地看着她,李清晏论脸皮厚度还是比不过秦等这种浸淫官场数十年的人物,先一步败下阵来。
“今日刘伍他们递上了一甲卷交由陛下裁决名次,恰逢陛下手头的事处理完了,当即就看了文章定了名次,叫人拆了封、录名次。这不拆还好,一拆拆出问题了,探花卷名字与名籍册对不上号,陛下震怒,罚了刘伍等,又命我彻查案件。”
秦等越听脸色越僵,听到最后更是装模作样哭了起来:“殿下您怎么这么心狠,拖我下水,您是陛下爱女,而我,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臣子罢了。”演到情深义重之时,还要假模假样抽泣两声。
李清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秦等,明明比自己高一辈、还比自己大一轮,却没个正经舅舅样,整日做些稀奇古怪的事。
于是,李清晏短暂地将眼睛闭了起来、闭目养神。
“不是,殿下您别睡呀,想想对策啊。”
“舅舅啊,你脑子好使,你想吧,我得歇会儿,忙了一早上着实有点累了。”
秦等忽略了李清晏敷衍的态度,只关注了一句“你脑子好使”,默默地靠着马车厢壁高兴。
唐行的府邸距离皇宫不算太远,一盏茶左右的功夫就到了唐行府邸。
此时的唐府早已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
见她二人到了,众禁军纷纷行礼,李清晏摆摆手,表示不必多礼。
“是让禁军进府抓捕、押解到这里面见殿下,还是殿下亲自进府?”
“让他们进府,找到她在何处后本宫亲自去见。”
“是。”秦等心下存疑,但对于上官的指令只会一一听从,并不会出言提出异议。
“报,要犯在花厅。”
“秦侍郎可愿陪本宫走一趟?”
秦等不明白李清晏为何非要善待一个要犯,在他看来直接押送至刑部大牢,一番恐吓下来犯人自会招出一些她们想知道的事情来。
唐握瑜低着头盯着脚下,手指紧紧攥着椅子筋骨毕现,若是再仔细观察她,就会发现她一直在细微地颤抖,她并不像她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那样胜券在握、胸有成竹,她也在害怕。
小波禁军离开后没多久,大批禁军就赶了过来像是将她圈禁了起来,唐握瑜这时竟出现了些不合时宜的轻松,甚至隐约期待自己的结局。
唐握瑜听得有人跨过了门槛,不徐不疾地走到了花厅正中,禁军正好将自己与对方分隔开来,她没有抬头,直接下拜。
“罪民见过二位大人。”
秦等看到花厅中唐握瑜的打扮后,面色突变,心道怕是走漏了消息、犯人已经逃脱,正要叫禁军进花厅时却被李清晏打断。
“秦侍郎不必忧虑,这正是舞弊案要犯唐握瑜。”
“是,罪民正是唐握瑜,罪民自知大人对罪民的女子打扮有所疑虑,还请大人听罪民陈冤。”说完话后,唐握瑜真情实感地磕了三下头,伏在那里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罪民与兄长是双生子,长相身量几乎相同,但开蒙后的表现天差地别,他们便起了坏心,上学堂、考试、科举,每桩每件都是我去完成,兄长只需待在家中静候佳音。”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秦等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需要证据。
唐握瑜开始背诵自己前几日写的那篇文章,秦等并未看过文章长什么样,但听到这段文字心想这人确实有争得探花的才气。
“我看过,你继续说。”
“自到了京城,他们开始在饭菜中下药,日日都有、一顿不落,我的侍女出府问过了,是有损心脉的药,只需三四个月就能让好好一个人形销骨立、奄奄一息,到时候我兄长就能毫不吹灰之力得一个好前程。”
唐握瑜说完了,她这才发现自己眼前一片一片的发黑,她有些晕,还有些困,她忍不住缓缓直起了上身,整个人忍不住似的左右晃荡,可她自己毫无所觉,只能感觉到好恶心。
“殿下,那臣先将她押回刑部大牢等待唐行一家押送入京,如何?”秦等早些就觉得李清晏对这个囚犯态度不同,如今得了口供,接下来的安排自然要先征询李清晏的意见。
“不必,本宫亲自带走,等唐行一家招供后给东宫递消息即可。”
李清晏吩咐左右两个禁军将唐握瑜小心搀了起来,唐握瑜仍旧没有从惊惧中脱离,整个人恍惚着被扶入马车中。
“照顾好她。”
唐握瑜半倚在坐垫上,一个年轻侍女轻轻地拿温热的帕子给她擦着额头的冷汗,那侍女准备握着手为她暖暖手的时候,唐握瑜仿佛从睡梦中惊醒一般,头脑顿时清明。
“这位姐姐,敢问你家主人是何等人物?我方才仿佛听得有位大人唤殿下。”
素练轻轻笑了笑:“女郎唤我素练就好,殿下为先皇后所生,是当今圣上长女,去岁立为储君。”
“那,我们现在是要进宫吗?”
唐握瑜忍不住攥了攥握手中的衣服,心里很是忐忑不安。
“女郎您如今在旁人看来仍是带罪之身,故而暂居太女府。”
素练见唐握瑜仍旧满腹忧虑,不由得生出两分心疼来,十七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却没爹疼没娘爱,只能靠自己争这条命。
“女郎,先安歇吧,日子还长,女郎可以慢慢问我。”
唐握瑜被素练用一张绒毯盖了个结结实实,只将脖颈与头露了出来,也不知道是毯子太过舒适还是马车中过于温暖,自进京以来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的唐握瑜就这么睡着了。
李清晏开府时圣上亲自遴选宅邸方位,在京城京城正中偏东为她建了府,无论到哪个坊市都极其便利。
马车为了稳当速度慢了不少,但因着太女府位置极佳,不多时便到了,等着马车停稳当了,素练这才轻轻唤着唐握瑜:“女郎?女郎。”
唐握瑜突然被唤醒,整个人迷迷瞪瞪的,一不小心就对上掀开帘子打算看她一眼的李清晏。
李清晏看着对方有些睡懵了、连眼睛都不想睁开的样子,不由得想到了明明已经被抓住、被人拎住了耳朵却也不挣扎的野兔子。
好呆,她心想。
“儿臣参加父皇。”
“朕听秦侍郎说你将那犯人带回府圈禁了?你再喜欢也得等案件理清,你这不是落人口舌、给人攻歼你的机会?”
李清晏斜眼看了一眼站在她侧后方的秦等,这人说话说一半还不如不说,秦等隐约觉得有人在看自己,刚一抬头就看到了李清晏翻的偌大白眼,于是迅速将头低了下去。
“父皇,想必是秦侍郎没有说清犯人的真实身份,要犯唐握瑜是唐行长女,与唐行长子为双生胎。”
李清晏咬牙切齿地说完这句话,旋即回过身又瞪了一眼秦等。
皇帝轻嗯了一声,并示意李英三将秦等递的折子交给李清晏让她过目。
李清晏迅速扫了一遍,看到大概情况均已在案,转而询问如何判罚。
“秦卿,你如何看?”
在场的两人对视一眼,秦等主动开口:“唐行与其妻为主谋,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当秋后问斩;其子必然知晓事情真相,但上不能劝父母,下不能救胞妹,罔顾事实、冒名顶替,当杖三十、流十年,不可赎其刑;唐握瑜虽有苦衷,但仍不可轻饶。”
秦等显然已经思索过量刑了,皇帝一问,小嘴就叭叭地说了一堆。
“唐行乃晋州刺史,平日里又把她看得极严,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她能去哪里告?就算她找着机会,子告亲,尚且因为有悖人伦须得挨二十杖,一个文弱书生,这二十杖下来哪里还能告?”
两人吵得沸沸扬扬,你一句我十句,平白浪费皇上的时间,听了一会儿听不耐烦了直接让人把他俩“撵”了出去,等他俩商量出结果再行回禀。
两人看似吵了一架,却不动声色地将李清晏私自扣押人犯的事应付过去了,乐得两人出了皇宫就开始偷笑,皇帝怎么不知道他俩想干啥,只是觉得相对别的事来说,犯人在哪里住几天无关紧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