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一众考生在诸礼官引领下到达考场,行过大礼后,人人安坐于坐垫上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动弹。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与唐握瑜想得一样,顺利进宫、发下草纸、公布试题。唐握瑜拿起了考院提供的毛笔,质量并不好、笔杆一点都不润,还有些刮人手。
她丝毫不在意,提起笔沾足了墨,像是平日里练字题名一般,流畅自然地写下了“唐握瑜”三个字。
台下学子们埋头苦写,台上一堆考官眼观鼻鼻观心,神游天外打发时间。
“感觉比刘大人年纪都大了还在考,真有毅力。”
“燕颔虎须,送去兵部合适。”
李清晏高坐在台上挨个观察着台下埋头苦写的士子们,一个挨着一个被她在心里徘徊了个遍,在看到唐握瑜的那一刻,没控制住,喉咙中不由得漏出了一声“嗯”。
“殿下?”陪侍储君的监考听着太女出了声,以为有什么吩咐,躬着身凑得更近了一些。
“无事,孤失态了,你们起来吧。”
李清晏顾不上与这几个臣子虚与委蛇,专心致志看着唐握瑜。
唐握瑜倒是没有感受到来自台上的炙热目光,一心扑在试卷上。
“愿上天保佑。”
唐握瑜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跳,但深呼吸没有任何用处,她心跳依旧一下重过一下,一次快过一次。
名字已经写了下来,事情再无回转的余地,唐握瑜心中默默念着题目,将情绪先抛之脑后,动手在草纸上拟稿。
守了整整一日,李清晏一直在一处坐着,现在随便动一动都好像都能听到自己骨头在响,她不甚雅观地伸了伸腿,施施然站了起来。
“什么时辰了?”
“回殿下,还有两刻钟就收卷。”
听得快要结束了,李清晏心情大好,又接上了先前的“相面”工作。
要不说年轻就是好,在一群中老年人中的唐握瑜很是显眼,李清晏一抬头就看到了她。
“那个年轻人叫什么?”李清晏招了招手,内侍轻轻地走到了李清晏身侧。
“殿下……这,不和规矩。”内侍被太女的询问吓了一跳,生怕殿下一时兴起就要帮人舞弊。
李清晏隐隐约约感觉这个举子有些不对劲,问内侍,内侍也不能说,只好细细地将这人相貌记下,等殿试结果出了再行调查。
唐握瑜对李清晏对自己细微入骨的观察一无所觉,只觉得时间紧张,不知不觉就到了收卷的时候,禁宫之中比贡院的试场管理只严不松,到了收卷的时候,没有一人敢擅动,放了笔安坐在座位上等候内侍收卷。
唐握瑜默默摆好了自己的草稿、卷子,自顾自地用桌上早已备好的封条蒙上了自己的名字、籍贯,随着大流一齐谢了恩,磨磨蹭蹭地走在队伍后半出了宫。
转出宫门,气氛立马就活了起来,倒也不讨论考题,只是在说要在京城四处逛逛,见见风土人情。
“这位公子,你愿意我们同一道去酒楼庆贺一番吗?”一个看上去比唐握瑜大不了多少的举子略略停了两步,等唐握瑜与他并排之后,抿了抿嘴、腼腆地问。
“嗯?”唐握瑜正在神游天外,突然被唤了一声,还有些愣怔,她想了想,觉得自己不知道还有几天可以活,与其在家东想西想还不如好活一日是一日,就答应了他们。
“今日迟了,酉时都过了许久了,现在立时去酒楼,今晚估计就要因为犯宵禁在顺天府大牢里睡了了,我们明日午时之前直接去六味馆怎么样?”
张照生于京城长于京城,对城里熟得不能再熟了,年龄又大一些,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放在了东道主的位置上。
这一行人恰好就只有张照一个京城人,对城里一窍不通,听了他这一番话,觉得言之有理就都同意了他的安排。
“那行,我这就去订席面,你们明日去了报张照这个名字就可。”
张照说干就干,向众人辞行后,就带着自家的小厮去了六味馆。
最活跃的那个人走了,剩下的七八人也相顾无言、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道别后就都散了。
唐握瑜看到了来刺史府的马车,没等人招呼就自顾自上了车,上车后就看到做男装打扮的春月就在车上候着。
“公子,今日怎样?”春月边问着小姐今日情况,边替唐握瑜将披风摘下,利落地叠了起来。
“还行。”
“你这几日收拾些能贴身藏着的金银细软吧。”
唐握瑜拉过了春月的手在她的手背上写下“金银细软”四个字,又怕她没认出来是什么字,又写了一次。
春月开始不明所以,自己试着在心中顺着小姐的手描摹了一下,突然想出了小姐写的是什么,心中一骇,刚想说什么,却被小姐按住了嘴唇,把还没有说出口的话,按了回去。
欺君之罪事发是迟早的事,只要自己榜上有名,等批完了卷拆封,唐府被查抄是铁板钉钉的事。
唐握瑜满腹愁绪,即使舒坦地倚在靠垫上,也感觉不到任何舒适,只能感受到一张细密的网包绕着心脏,随着呼吸、心跳越缠越紧,缠得人喘不上气来。
大好春日,举子们也不用整日苦读、力求上进了,都趁着放榜之前的这点闲暇在京里四处游玩,一时间大街上都是穿着圆领袍的举子们。
昨日就约好的几人都按着约好的时间到了六味馆,唐握瑜对这件酒楼的第一印象就是雅,太雅了。
店内的布置也不像寻常店家一般大堂上摆了许多张四方桌子,桌子周围又是条凳,大堂上只有两张小圆桌,小圆桌只配了两把有着弧形靠背的木椅,桌上也是清新雅致的茶具。
“公子您请。”
报了“张照”的名字后,小二带着唐握瑜从大堂屏风后面转了过去。
“公子您瞧,咱们家基本都是单间阁子,又能看到院里的景儿,还清静,许多书生、老爷们都爱来咱家闲聊打发时间呢。”
当店小二的自然能说会道,从大堂到阁子这点路上从店里的布局再到他家能承办什么活动都说了个遍,只差没把唐握瑜带到厨房去看做饭了。
“唐弟,终于等来你了啊。”
唐握瑜扫了一圈,发现昨天的一行人基本都已经到了,自己反而是来得迟的。
“嗯,车夫没走过这边,来的时候走错了。”
唐握瑜坐在了他们给自己留好的位置上,就在东道主张照的下手,想来是都已经知道唐握瑜的身份背景,众人商量好了位置。
“唐弟,你今岁多大了啊?取字了没啊?”
几人正寒暄着,昨日主动问询唐握瑜的那名举子突然蹦出了句话。
“四月就十八了,家父早早为我取了字,兄长们叫我琢然就好。”
“有匪君子,如琢如磨。令尊对琢然期望甚高啊。哎,就是不知道殿试什么时候才会长榜。”
那举子前半句还正常说着话,后半句边阴阳怪气了起来,听得大家伙儿都不舒服。
本来高高兴兴地吃着菜、赏着景,有一两位活跃的举子还想行两轮酒令松泛松泛,还没等开口就被邱岳噎回了肚子里,气氛也随之有些凝滞不动。
一时间,众人脸色晦暗、心思各异,那罪魁祸首还不知道,扔出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论,还在自顾自说着:
“唐刺史对你肯定很好,我在家时不想念书,我爹甚至会抽出家法鞭子来抽我。恨不得仿照孟母三迁一样也出一个邱父三打的典故来。”
“其实还好,自从记事以来,家父时常忙于朝廷大事,基本是不管我的。邱兄,我也很羡慕令尊对你的教导,你这么想,父母之爱子,自然是为其深远,希望你能早日考取功名、封妻荫子。”
“只可惜,我没有体会过这样的父母之爱……”
唐握瑜幽幽地叹了口气,阁子里凝滞的空气好像被唐握瑜的这口气吹开了似得,死水一般的空气,霎时间被一尾游鱼搅散了,这间阁子重新热闹了起来。
张照不知道邱约为何突然发难,但气氛好不容易才活跃起来,生怕他说些什么不能说的,急忙开口将话题引开。
“哎,你俩,这今天多欢欣的日子,被你俩弄得多伤感,你俩今天必须自罚三杯,给大家伙儿配个不是。大家出来玩,就不谈别的了,就吃喝玩乐、尽兴而归。”
唐握瑜受了张照这份美意,给大家配了个不是,混赖着喝了三杯酒,将这一页揭了过去。
举子们考完轻松了、吃喝玩乐去了,但考官们就不能像举子们那样考完就当放手掌柜、啥也不管了。
恰如今正是春日时节,百姓们又熬过了一年寒冬、新一年农忙还没开始,北边草原上依旧在掰着手指熬冬天,朝中事也不多,一番太平气象,既然有时间,帝王自然对春闱百般关注。
一群考官,日日挑着烛火看殿试答卷,甚至半旬就用完了往日两旬蜡烛用量,用了一旬才将将决出了一甲,然后就被帝王提溜去了承天殿“盘问”。
“一甲已经选出了吗?”玉阶之上传来声音,一群人当了许久官,对规矩了如指掌,低着头静等着今科“座师”回话。
“启禀圣上,臣与诸位同僚已经拣选出了三名可堪评为一甲的试卷,正待圣上裁决名次。”
刘伍将他们几人选出的三份卷子递给了大太监李英三,李英三不敢乱瞟,垂着头将卷子送上御案。
一时间,大殿上只剩帝王翻阅纸张时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份当为状元,其余两份依着朕排好的顺序来来。”
“圣上,严相并不在,立时就要拆了卷头、录旨吗?”
“严卿此时在宫中吗?”李溯随口问了一句。
“严大人这会儿就在东宫给太女讲学。”李英三略想了一下回答道。
“那让太女与严卿一并来承天殿。”
这厢等着严相草拟圣旨,李英三带着小宦官连走带跑到了东宫,然而东宫书房内却不太对劲,剑拔弩张的气氛一开门就溢了出来。
但春闱大事火烧眉头,李英三没时间探寻这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速速传了圣上口谕,领着二人转身就走。
“伴伴,父皇今日心情怎样?”李清晏身体显然不错,快走时也能气息平稳地问道。
窥探帝私,这种一不小心就会被判为谋逆的大罪,在这父女二人之间完全不是事,但李英三不敢乱说,万一说错他的脑袋可是实打实地消失,只是将刚刚发生的事给李青宴又重复了一次。
“回殿下,刘、王、武三位大人带了一甲卷来,圣上点了状元、榜眼、探花,请严大人来起草圣旨,圣上听闻严大人正给太女讲学,便让老奴将您也请来。”
“哦,那估计还不错。”
知道了事情始终,突然被叫过去办事的两个人心里也有了个底,今天圣上选了人才,估摸着能高兴点。
“殿下与大人稍等,老奴先进殿复旨。”
李英三年纪不小了,一番快走将他折腾地不清,进了殿依旧强压着呼吸,试图维持面见圣上该有的仪态。
呼吸声被压得很低,李英三突然发现事情不太对劲,显然在他离开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惹得帝王震怒。
此时此刻,殿里比他刚才离开时还要安静,如若说,方才是安静,那现在便是压抑,压抑到逼迫人屏住了呼吸,大殿内寂静无声,只能听到自己还未平复下来的心跳声愈演愈烈。
李英三进了殿,殿外又留下了李清晏与严如二人,李清晏微微笑着端着一副和蔼可亲的储君样,严如则绷着脸一言不发。
“召他二人进来。”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李英三心中感觉要遭,但又不敢出声提醒她二人,只能向她二人小幅度摆了摆手、使了个眼色。
“儿臣参见陛下。”
“臣参加陛下。”
两道声音一同响起,帝王嗯了一声示意她俩平身。
“刘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李溯将手中的卷子递给了自觉站在他侧后方的李清晏,眼睛却紧盯着跪了多时的刘伍。
李清晏躬身接下,细细看着文章的同时,分出了一缕精神关注君臣对话。
是张探花卷,李清晏第一眼就看到了醒目的御笔,原本应该是“探花”两字挨着的,不过用来遮盖姓名籍贯的封贴被揭了,只在卷上留下了一个“花”字。
“臣……万死。”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与唐握瑜想得一样,顺利进宫、发下草纸、公布试题。唐握瑜拿起了考院提供的毛笔,质量并不好、笔杆一点都不润,还有些刮人手。
她丝毫不在意,提起笔沾足了墨,像是平日里练字题名一般,流畅自然地写下了“唐握瑜”三个字。
台下学子们埋头苦写,台上一堆考官眼观鼻鼻观心,神游天外打发时间。
“感觉比刘大人年纪都大了还在考,真有毅力。”
“燕颔虎须,送去兵部合适。”
李清晏高坐在台上挨个观察着台下埋头苦写的士子们,一个挨着一个被她在心里徘徊了个遍,在看到唐握瑜的那一刻,没控制住,喉咙中不由得漏出了一声“嗯”。
“殿下?”陪侍储君的监考听着太女出了声,以为有什么吩咐,躬着身凑得更近了一些。
“无事,孤失态了,你们起来吧。”
李清晏顾不上与这几个臣子虚与委蛇,专心致志看着唐握瑜。
唐握瑜倒是没有感受到来自台上的炙热目光,一心扑在试卷上。
“愿上天保佑。”
唐握瑜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跳,但深呼吸没有任何用处,她心跳依旧一下重过一下,一次快过一次。
名字已经写了下来,事情再无回转的余地,唐握瑜心中默默念着题目,将情绪先抛之脑后,动手在草纸上拟稿。
守了整整一日,李清晏一直在一处坐着,现在随便动一动都好像都能听到自己骨头在响,她不甚雅观地伸了伸腿,施施然站了起来。
“什么时辰了?”
“回殿下,还有两刻钟就收卷。”
听得快要结束了,李清晏心情大好,又接上了先前的“相面”工作。
要不说年轻就是好,在一群中老年人中的唐握瑜很是显眼,李清晏一抬头就看到了她。
“那个年轻人叫什么?”李清晏招了招手,内侍轻轻地走到了李清晏身侧。
“殿下……这,不和规矩。”内侍被太女的询问吓了一跳,生怕殿下一时兴起就要帮人舞弊。
李清晏隐隐约约感觉这个举子有些不对劲,问内侍,内侍也不能说,只好细细地将这人相貌记下,等殿试结果出了再行调查。
唐握瑜对李清晏对自己细微入骨的观察一无所觉,只觉得时间紧张,不知不觉就到了收卷的时候,禁宫之中比贡院的试场管理只严不松,到了收卷的时候,没有一人敢擅动,放了笔安坐在座位上等候内侍收卷。
唐握瑜默默摆好了自己的草稿、卷子,自顾自地用桌上早已备好的封条蒙上了自己的名字、籍贯,随着大流一齐谢了恩,磨磨蹭蹭地走在队伍后半出了宫。
转出宫门,气氛立马就活了起来,倒也不讨论考题,只是在说要在京城四处逛逛,见见风土人情。
“这位公子,你愿意我们同一道去酒楼庆贺一番吗?”一个看上去比唐握瑜大不了多少的举子略略停了两步,等唐握瑜与他并排之后,抿了抿嘴、腼腆地问。
“嗯?”唐握瑜正在神游天外,突然被唤了一声,还有些愣怔,她想了想,觉得自己不知道还有几天可以活,与其在家东想西想还不如好活一日是一日,就答应了他们。
“今日迟了,酉时都过了许久了,现在立时去酒楼,今晚估计就要因为犯宵禁在顺天府大牢里睡了了,我们明日午时之前直接去六味馆怎么样?”
张照生于京城长于京城,对城里熟得不能再熟了,年龄又大一些,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放在了东道主的位置上。
这一行人恰好就只有张照一个京城人,对城里一窍不通,听了他这一番话,觉得言之有理就都同意了他的安排。
“那行,我这就去订席面,你们明日去了报张照这个名字就可。”
张照说干就干,向众人辞行后,就带着自家的小厮去了六味馆。
最活跃的那个人走了,剩下的七八人也相顾无言、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道别后就都散了。
唐握瑜看到了来刺史府的马车,没等人招呼就自顾自上了车,上车后就看到做男装打扮的春月就在车上候着。
“公子,今日怎样?”春月边问着小姐今日情况,边替唐握瑜将披风摘下,利落地叠了起来。
“还行。”
“你这几日收拾些能贴身藏着的金银细软吧。”
唐握瑜拉过了春月的手在她的手背上写下“金银细软”四个字,又怕她没认出来是什么字,又写了一次。
春月开始不明所以,自己试着在心中顺着小姐的手描摹了一下,突然想出了小姐写的是什么,心中一骇,刚想说什么,却被小姐按住了嘴唇,把还没有说出口的话,按了回去。
欺君之罪事发是迟早的事,只要自己榜上有名,等批完了卷拆封,唐府被查抄是铁板钉钉的事。
唐握瑜满腹愁绪,即使舒坦地倚在靠垫上,也感觉不到任何舒适,只能感受到一张细密的网包绕着心脏,随着呼吸、心跳越缠越紧,缠得人喘不上气来。
大好春日,举子们也不用整日苦读、力求上进了,都趁着放榜之前的这点闲暇在京里四处游玩,一时间大街上都是穿着圆领袍的举子们。
昨日就约好的几人都按着约好的时间到了六味馆,唐握瑜对这件酒楼的第一印象就是雅,太雅了。
店内的布置也不像寻常店家一般大堂上摆了许多张四方桌子,桌子周围又是条凳,大堂上只有两张小圆桌,小圆桌只配了两把有着弧形靠背的木椅,桌上也是清新雅致的茶具。
“公子您请。”
报了“张照”的名字后,小二带着唐握瑜从大堂屏风后面转了过去。
“公子您瞧,咱们家基本都是单间阁子,又能看到院里的景儿,还清静,许多书生、老爷们都爱来咱家闲聊打发时间呢。”
当店小二的自然能说会道,从大堂到阁子这点路上从店里的布局再到他家能承办什么活动都说了个遍,只差没把唐握瑜带到厨房去看做饭了。
“唐弟,终于等来你了啊。”
唐握瑜扫了一圈,发现昨天的一行人基本都已经到了,自己反而是来得迟的。
“嗯,车夫没走过这边,来的时候走错了。”
唐握瑜坐在了他们给自己留好的位置上,就在东道主张照的下手,想来是都已经知道唐握瑜的身份背景,众人商量好了位置。
“唐弟,你今岁多大了啊?取字了没啊?”
几人正寒暄着,昨日主动问询唐握瑜的那名举子突然蹦出了句话。
“四月就十八了,家父早早为我取了字,兄长们叫我琢然就好。”
“有匪君子,如琢如磨。令尊对琢然期望甚高啊。哎,就是不知道殿试什么时候才会长榜。”
那举子前半句还正常说着话,后半句边阴阳怪气了起来,听得大家伙儿都不舒服。
本来高高兴兴地吃着菜、赏着景,有一两位活跃的举子还想行两轮酒令松泛松泛,还没等开口就被邱岳噎回了肚子里,气氛也随之有些凝滞不动。
一时间,众人脸色晦暗、心思各异,那罪魁祸首还不知道,扔出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论,还在自顾自说着:
“唐刺史对你肯定很好,我在家时不想念书,我爹甚至会抽出家法鞭子来抽我。恨不得仿照孟母三迁一样也出一个邱父三打的典故来。”
“其实还好,自从记事以来,家父时常忙于朝廷大事,基本是不管我的。邱兄,我也很羡慕令尊对你的教导,你这么想,父母之爱子,自然是为其深远,希望你能早日考取功名、封妻荫子。”
“只可惜,我没有体会过这样的父母之爱……”
唐握瑜幽幽地叹了口气,阁子里凝滞的空气好像被唐握瑜的这口气吹开了似得,死水一般的空气,霎时间被一尾游鱼搅散了,这间阁子重新热闹了起来。
张照不知道邱约为何突然发难,但气氛好不容易才活跃起来,生怕他说些什么不能说的,急忙开口将话题引开。
“哎,你俩,这今天多欢欣的日子,被你俩弄得多伤感,你俩今天必须自罚三杯,给大家伙儿配个不是。大家出来玩,就不谈别的了,就吃喝玩乐、尽兴而归。”
唐握瑜受了张照这份美意,给大家配了个不是,混赖着喝了三杯酒,将这一页揭了过去。
举子们考完轻松了、吃喝玩乐去了,但考官们就不能像举子们那样考完就当放手掌柜、啥也不管了。
恰如今正是春日时节,百姓们又熬过了一年寒冬、新一年农忙还没开始,北边草原上依旧在掰着手指熬冬天,朝中事也不多,一番太平气象,既然有时间,帝王自然对春闱百般关注。
一群考官,日日挑着烛火看殿试答卷,甚至半旬就用完了往日两旬蜡烛用量,用了一旬才将将决出了一甲,然后就被帝王提溜去了承天殿“盘问”。
“一甲已经选出了吗?”玉阶之上传来声音,一群人当了许久官,对规矩了如指掌,低着头静等着今科“座师”回话。
“启禀圣上,臣与诸位同僚已经拣选出了三名可堪评为一甲的试卷,正待圣上裁决名次。”
刘伍将他们几人选出的三份卷子递给了大太监李英三,李英三不敢乱瞟,垂着头将卷子送上御案。
一时间,大殿上只剩帝王翻阅纸张时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份当为状元,其余两份依着朕排好的顺序来来。”
“圣上,严相并不在,立时就要拆了卷头、录旨吗?”
“严卿此时在宫中吗?”李溯随口问了一句。
“严大人这会儿就在东宫给太女讲学。”李英三略想了一下回答道。
“那让太女与严卿一并来承天殿。”
这厢等着严相草拟圣旨,李英三带着小宦官连走带跑到了东宫,然而东宫书房内却不太对劲,剑拔弩张的气氛一开门就溢了出来。
但春闱大事火烧眉头,李英三没时间探寻这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速速传了圣上口谕,领着二人转身就走。
“伴伴,父皇今日心情怎样?”李清晏身体显然不错,快走时也能气息平稳地问道。
窥探帝私,这种一不小心就会被判为谋逆的大罪,在这父女二人之间完全不是事,但李英三不敢乱说,万一说错他的脑袋可是实打实地消失,只是将刚刚发生的事给李青宴又重复了一次。
“回殿下,刘、王、武三位大人带了一甲卷来,圣上点了状元、榜眼、探花,请严大人来起草圣旨,圣上听闻严大人正给太女讲学,便让老奴将您也请来。”
“哦,那估计还不错。”
知道了事情始终,突然被叫过去办事的两个人心里也有了个底,今天圣上选了人才,估摸着能高兴点。
“殿下与大人稍等,老奴先进殿复旨。”
李英三年纪不小了,一番快走将他折腾地不清,进了殿依旧强压着呼吸,试图维持面见圣上该有的仪态。
呼吸声被压得很低,李英三突然发现事情不太对劲,显然在他离开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惹得帝王震怒。
此时此刻,殿里比他刚才离开时还要安静,如若说,方才是安静,那现在便是压抑,压抑到逼迫人屏住了呼吸,大殿内寂静无声,只能听到自己还未平复下来的心跳声愈演愈烈。
李英三进了殿,殿外又留下了李清晏与严如二人,李清晏微微笑着端着一副和蔼可亲的储君样,严如则绷着脸一言不发。
“召他二人进来。”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李英三心中感觉要遭,但又不敢出声提醒她二人,只能向她二人小幅度摆了摆手、使了个眼色。
“儿臣参见陛下。”
“臣参加陛下。”
两道声音一同响起,帝王嗯了一声示意她俩平身。
“刘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李溯将手中的卷子递给了自觉站在他侧后方的李清晏,眼睛却紧盯着跪了多时的刘伍。
李清晏躬身接下,细细看着文章的同时,分出了一缕精神关注君臣对话。
是张探花卷,李清晏第一眼就看到了醒目的御笔,原本应该是“探花”两字挨着的,不过用来遮盖姓名籍贯的封贴被揭了,只在卷上留下了一个“花”字。
“臣……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