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佩珊爷爷有八个兄弟,简称八房。

    她曾祖父身高八尺,一人能打伤七八人,而自身毫发未伤。这得益于他的爷爷对他的不看重。小时候,因为营养不良总是瘦弱不堪。他爷爷也就不待见,兄弟欺负,吃不饱穿不暖。后来,为了争一口气,愣是把自己练成了壮汉,田间有人偷水偷秧苗他就撸起袖子直接打,刚开始打不过,慢慢的练出了门道,一杆两米长的晾衫竹能把几个人打趴下。

    至此,无人敢惹。

    到了14,15岁就要娶媳妇。曾祖父家里也算是当地有钱人,人丁兴旺。给的礼金高,家里田也多,于是便有人介绍了县城曾祖母。两人很快完婚。

    之后,生了四个儿子,三房便是苏佩珊爷爷。

    曾祖母脾气很大,还总是偷偷把家里的米送到娘家。遭到了曾祖父爷爷呵斥,对曾祖父也有意见,奈何曾祖父在家里地位重,不敢有过界行为。

    再后来,曾祖母因为生小孩落下了病疾,二十几岁便去世了。

    曾祖父再婚,又生了四个儿子。

    家庭壮大,房子住的人很多,大家一起吃饭都是人挨着人,小孩被迫站在门口吃。

    曾祖父便开始谋划分家的事情。

    他拼命干活,打架、做小工、帮别人搬货……。

    挣来的钱到处买地,别人不要的几分地或者大的几亩,几十亩都要。买回的地零零散散分布,加起来总数有将近百亩。

    在这期间,他的孩子也长大了。各个都婚配,生了小孩。

    他将近五十岁那年,分了家,他的内人和小孩都搬进了新家。

    进新家,给每个孩子划分了田地,安排好每天做饭的人,做好收支明细,一切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曾祖父对他们的教育就是一定要团结。

    新建的房子是横条形状,前面一个大院子,种了六七棵大树,有专门洗衣服做饭的地方,还种了一些菜。

    所有人吃饭都是在大堂。妯娌们把四五张桌子拼起来,铺上布匹,摆好长凳,端上菜饭。曾祖父说开饭才能吃。

    人一旦有钱就是会引来别人的嫉妒。

    某天,自称是国家规划局的人来到曾祖父家,声称他们家的树是国家所属,需要砍掉上交。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苏佩珊的爷爷站了出来,让他们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

    苏佩珊的爷爷自幼便聪明,读书好,当时在上高中。听到消息立马赶回家,和他们理论。

    最后,他们拿出文件,但是因为尺寸和树的种类矛盾,于是此事便也作罢。

    加上当时曾祖父声望在外,村里人也不敢乱讲话。

    曾祖母的外甥儿家里穷,听到这个消息,便来投靠。刚开始,大家都客客气气,以为来了几天便会回去,哪知道这小孩待了便不走。妯娌们都有意见,纷纷让高祖父主持公道。

    曾祖父私下让高祖母把他赶回去,家人人工众多,每天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别说再养一个。

    曾祖母答应了。偷偷的把她侄儿关在一间草房里,吃食按点给。

    就这样喂了几个月,被老二家的发现了。

    曾祖母哭哭啼啼,说小孩不容易,让他在这里干活挣点吃的,大家才放心下来。

    由于得到偏爱,小孩干活专拣轻松的,众人又不好说,只能心里膈应。

    过年是家里最最热闹亲密的时间。

    各家拿出一年下来积攒的红枣桂圆糖,高祖父也会给钱采买吃食。八个妯娌各忙各的,贴对联、熬迷糊、买灯笼、糊窗户、除尘、宰杀鸡鸭、杀猪…….

    最后坐在大堂敬酒吃饭,虽然人挨人,却也温馨。

    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十年,曾祖父过世。

    曾祖母一家一家轮流照顾。她侄子也跑了。

    别人家由于她一直偏爱娘家和侄子,所以轮到她照顾的时候就对曾祖母很不好,经常就是骂,吃也吃不好。

    到了爷爷家,她的生活才好些。

    爷爷大学读完分配到一所军校当老师,军校是保密性质,在隔壁省城,极少有时间回家。但是工资很高,每次发工资都寄回家给奶奶。

    也因为爷爷经常不在家,曾祖父又不在,所以村里其他人又来欺负。

    这时,二房的人召集大家开会。

    他组织大家拧成一股绳,专心对外。四房六房七房的人觉得没必要,老头子不在,还是不要惹事生非,也就没有参与这次。没参加就意味离心投靠别家,他们投靠村支书。

    大房二房三房五房八房的人聚集起来和其他人干架,也保了大家几年,但是后来因为大房家媳妇怀了孩子总是掉,半夜老是听见不好的声音,于是开始分家。

    分家的时候苏佩珊爷爷在场。

    他平均分配好田地,锅碗瓢盆、筷子、桌子、院子里的树、鸡鸭猪等等一一划分好,大家没有意见,领好各自的地契以及物品便开始过各自的生活。

章节目录

老死不相往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苏佩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佩珊并收藏老死不相往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