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日,正是万圣节后的第一天。清晨,国王十字区刚从黑暗中苏醒,一辆挂着黑纱的二层艳紫色公交汽车从融化中的夜色里突然驶出,经过贾德街两旁商店橱窗上还没来得及撤下的南瓜灯、蝙蝠旗、拐杖糖贴纸,在贾德街13号有着华丽浮雕的门前猛地刹车。
骑士公交汽车滞涩的机械前门随司机的动作在“咣咣”声中打开。车上缓缓走下一个六岁左右的男孩。他身形裹在一件宽大的黑袍中,似乎很瘦弱,四肢尤其细条。他的头发漆黑而浓密,垂下来的刘海遮住眼睛,让稚嫩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当然,如果仔细点,也能看出他那双天蓝色的眼睛中闪烁着冷漠与迷茫。
男孩彬彬有礼地向司机普兰先生道了谢,普兰先生豪爽地哈哈笑道了两声,说:“不客气,小子!高兴点儿!今天可是神秘人消失五年的日子!我要去破釜喝两杯火焰威士忌,替我向你父亲问个好!”车门合上,一抹艳紫色的风急匆匆消失在空气里。
他转向贾德街13号,攀着枯死藤蔓的哥特式彩玻璃窗没有光泽,显得中间厚重的黑漆冷杉木大门更加肃穆。顺着铺满积尘、落叶的台阶向上看去,黑门上挂着一个银铭牌,旁边镶着一只镀银铜塑猫头鹰像。门牌镂字是花体:埃弗里家族,下面刻着编笠百合簇拥的展翅猫头鹰和一行小字:尊严至上 执着而行。
男孩静静看了一刻钟,才终于有所行动。他走上台阶,所踏过之处留下了浅浅的灰色脚印。他一寸一寸抬起右手,慢得像几年都没有挪动过他的臂膀一样,将食指肚塞进了银猫头鹰的喙中。银制品尖锐的边缘划破男孩的手,血色一闪而逝。男孩收回手,猫头鹰头诡异地转过360度,发出嘶哑的欢迎词:“贾德老宅恭迎家主埃弗里先生回归。”
房门旋开,埃弗里侧身挪进去。与阶前的积灰截然不同,贾德街13号的内部可以称得上是一尘不染。经过门厅,拉上紫色天鹅绒窗帘的室内昏暗,唯一的光源来源于正噼里啪啦烧着的壁炉。木柴的热量辐射,融化不了男孩。对面桌上摆着银质餐具、水晶高脚杯、丝绸餐垫——四套,像离开时那样。
可是分明只剩下一个人了啊?他这样想着。
绕过隔断,客厅里唯一的橱柜上点着三只白蜡烛,用某种特殊的魔法点着,似乎永远不会熄灭。每一只背后都有一副雕花相框,一共三副。
埃弗里缓缓地、似乎难以置信地贴近了细看。每个相框上都刻着那句家训:尊严至上 执着而行。第一副里的照片写着:“里昂·莱恩多尔·埃弗里 1960年2月15日—1981年10月31日”,上面是一个男人,他留了一脸络腮胡,眼神狠厉但黯淡无光。
第二张则写着“克莉斯托·埃弗里 1960年6月23日—1981年10月31日”,照片中是一个女人,看起来年轻而轻浮,戴着华丽的首饰。
直到第三张照片,埃弗里才有了点不自然的反应,他抬手抹了抹眼睛。文字写着:“阿什莉·埃弗里 1932年8月2日—1981年10月31日”,那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妇人穿着针织毛线衫,躺在安乐椅中沉眠。她也是唯一一张被施了魔法的相片——老妇人的胸脯微微起伏。
埃弗里在缄默中垂下头,抱着老妇人的相框坐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晶莹剔透,直至滴落。他的默哀被一声爆鸣打破,一个矮小的身影端着茶盘走进起居室,向他畏惧地深鞠一躬:“少爷总算回来了,”小精灵的嗓音尖细,“贝特给你端了早茶。”
于是,在小精灵的慌乱中,和着国王十字区早晨商铺的第一声落锁,贾德街13号的起居室里传出它主人压抑的啜泣声。泪水落在“尊严至上 执着而行”的铭文上,它的继承人在麻木的悲哀中延续了家族血脉中流淌的高贵。
骑士公交汽车滞涩的机械前门随司机的动作在“咣咣”声中打开。车上缓缓走下一个六岁左右的男孩。他身形裹在一件宽大的黑袍中,似乎很瘦弱,四肢尤其细条。他的头发漆黑而浓密,垂下来的刘海遮住眼睛,让稚嫩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当然,如果仔细点,也能看出他那双天蓝色的眼睛中闪烁着冷漠与迷茫。
男孩彬彬有礼地向司机普兰先生道了谢,普兰先生豪爽地哈哈笑道了两声,说:“不客气,小子!高兴点儿!今天可是神秘人消失五年的日子!我要去破釜喝两杯火焰威士忌,替我向你父亲问个好!”车门合上,一抹艳紫色的风急匆匆消失在空气里。
他转向贾德街13号,攀着枯死藤蔓的哥特式彩玻璃窗没有光泽,显得中间厚重的黑漆冷杉木大门更加肃穆。顺着铺满积尘、落叶的台阶向上看去,黑门上挂着一个银铭牌,旁边镶着一只镀银铜塑猫头鹰像。门牌镂字是花体:埃弗里家族,下面刻着编笠百合簇拥的展翅猫头鹰和一行小字:尊严至上 执着而行。
男孩静静看了一刻钟,才终于有所行动。他走上台阶,所踏过之处留下了浅浅的灰色脚印。他一寸一寸抬起右手,慢得像几年都没有挪动过他的臂膀一样,将食指肚塞进了银猫头鹰的喙中。银制品尖锐的边缘划破男孩的手,血色一闪而逝。男孩收回手,猫头鹰头诡异地转过360度,发出嘶哑的欢迎词:“贾德老宅恭迎家主埃弗里先生回归。”
房门旋开,埃弗里侧身挪进去。与阶前的积灰截然不同,贾德街13号的内部可以称得上是一尘不染。经过门厅,拉上紫色天鹅绒窗帘的室内昏暗,唯一的光源来源于正噼里啪啦烧着的壁炉。木柴的热量辐射,融化不了男孩。对面桌上摆着银质餐具、水晶高脚杯、丝绸餐垫——四套,像离开时那样。
可是分明只剩下一个人了啊?他这样想着。
绕过隔断,客厅里唯一的橱柜上点着三只白蜡烛,用某种特殊的魔法点着,似乎永远不会熄灭。每一只背后都有一副雕花相框,一共三副。
埃弗里缓缓地、似乎难以置信地贴近了细看。每个相框上都刻着那句家训:尊严至上 执着而行。第一副里的照片写着:“里昂·莱恩多尔·埃弗里 1960年2月15日—1981年10月31日”,上面是一个男人,他留了一脸络腮胡,眼神狠厉但黯淡无光。
第二张则写着“克莉斯托·埃弗里 1960年6月23日—1981年10月31日”,照片中是一个女人,看起来年轻而轻浮,戴着华丽的首饰。
直到第三张照片,埃弗里才有了点不自然的反应,他抬手抹了抹眼睛。文字写着:“阿什莉·埃弗里 1932年8月2日—1981年10月31日”,那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妇人穿着针织毛线衫,躺在安乐椅中沉眠。她也是唯一一张被施了魔法的相片——老妇人的胸脯微微起伏。
埃弗里在缄默中垂下头,抱着老妇人的相框坐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晶莹剔透,直至滴落。他的默哀被一声爆鸣打破,一个矮小的身影端着茶盘走进起居室,向他畏惧地深鞠一躬:“少爷总算回来了,”小精灵的嗓音尖细,“贝特给你端了早茶。”
于是,在小精灵的慌乱中,和着国王十字区早晨商铺的第一声落锁,贾德街13号的起居室里传出它主人压抑的啜泣声。泪水落在“尊严至上 执着而行”的铭文上,它的继承人在麻木的悲哀中延续了家族血脉中流淌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