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大暑,海天云蒸,赤日炎炎。
城门口,守城的卫兵暑气加身,心浮气躁,一壁校验文牒一壁对着入城的百姓大呼小叫推推搡搡。
不远处一片浓荫掩映下,薛扶桑压低斗笠帽檐,目光自然下垂落在被烈日炙晒得龟裂的地面上。他面容白皙,额角颈间俱是细密的汗珠,两颊却不发红,只是入定般地站着。
三息过后,官道上传来迅疾的马蹄声,一辆华盖马车从拐角处乍现。
薛扶桑眨了眨眼睛,只一瞬间,那辆马车已然风驰电掣逼至城门脚下。
驾车的是个脸色冷硬的黑衣男子,他勒紧缰绳,目视前方,头也不偏地亮出一面令牌。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卫兵们睁大双眼,立即点头哈腰地让行。
薛扶桑唇角勾起,脸上终于露出点轻松的笑意来:“清河郡主入渭平了。”
此话一出,果然无人回应。薛扶桑一转身,这才发觉宋潜早就不在身后,而是躲在一张凉棚下大口且投入地啃一扇大西瓜,对面是瓜棚的主人执一柄葵扇给他使劲送风。
宋公子眼见薛扶桑要走到跟前,只能使银子先把对面打发走。
薛扶桑赶忙道:“店家,扇子留给我就成。”他接过葵扇,不急不徐地在宋潜身前站定,挽起袖子,慢条斯理地给宋潜捐起风来。
脸侧发丝拂动,宋潜马上警觉,瓜也吃不动了:“你干什么?”
薛扶桑温和道:“我寻到郡主的踪迹了。宋少庄主替我想个法子,助我混进郡主府罢。”
宋潜又开始小口吃瓜,语气中带着几分为难:“郡主师承天微山,我们烟波山庄和天微山相隔千里,从未打过交道。我连清河郡主的真容都没见过,如何有这个人情帮你?”
薛扶桑不假思索道:“那你把我卖进去。”
卖进去?宋潜呛了一声,手背揩了揩嘴角,目露讶然之色:“你想见郡主,咱也大大方方的不好么?我先呈拜帖表明身份,郡主若赏脸一面,我就势再引荐你。”
“不够。”薛扶桑摇摇手道,“一面不够。我要有合适的理由能长久地留在她身边,要朝夕相伴。”
要朝夕相伴,要日久生情。
二人遂结伴在渭平住下。宋潜还没把客栈的椅子坐热,就被薛扶桑好言好语又不容推拒地遣出门办事去了。半个时辰后,他折返回来,发愁地告诉薛扶桑:“郡主府真不收人。”
陈照夜六岁上天微山习武,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而后四处辗转奔波,在渭平的时间都没出渭平的时间多,郡主府常年无主空转,人手班底早就板上钉钉敲下来了。吃空饷的尚且一拈一把,哪里还需要新人?
薛扶桑沉吟片刻,又问:“郡主可有什么交往密切的亲朋好友或是相熟之人?”
宋潜哽住,闭上嘴二话不说,转身大步流星,夺门而出。
再回来,是黄昏时分。
他前襟汗湿,长发沾上鬓角,唇色发白,形容狼狈。
他进来先抢过桌上的茶壶,仰天,咕咚咕咚地对嘴一气儿饮尽,才猛喘几口气,坐下道:“给你打听过了,郡主独来独往,加之常年在外,与渭平的显贵们结交甚浅。勉为其难地算,倒与长宁县主和几位知州府的小姐可以说是认识,偶有兴致也应邀赴过两回宴,再没更多。”
“长宁县主?”薛扶桑道,“可是名声在外的那一位?”
宋潜点头,道:“正是她。”
只是这名声却不是甚么好名声。长宁县主风流成性,行事荒唐,府中面首就养了三十余位,风格迥异,却是个顶个的姿色过人。
一日她饮酒过度,神智混乱,找不着进屋的门,气得在庭中狂吠。
吠完她原地躺倒,双臂如翼展开,青石板沁出的凉缓解了她酒气上浮的燥热。
睁开眼,彼时月上中天,寒星欲坠,长宁浸没在溶溶月色里,墙外杏花探入一枝,洒下一瓣正落于眉心,她忽而淌出泪来。
酒醒后,她想,疏月,杏花,美人当如是。当即拍板建出两座大院来,清润隽秀的公子归入疏月院,明媚艳丽的搬入杏花院。
此事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火热的谈资,自此再提及县主府的男宠,外人也只意有所指地代称“那些疏月杏花们”。
薛扶桑不动声色地呷了口杯中残茶:“县主府缺不缺人呢?”
宋潜目瞪口呆:“你去做疏月还是杏花啊?”
薛扶桑失笑道:“做甚么活计都成,先把我送进去,你能办成哪样是哪样。”
宋潜闻他话里话外透着小瞧人的劲儿,仿佛不信他能将这份差事办得尽如人意,心中光火不已,放言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我就去长宁县主府上谈价,你晚上就把包袱收拾齐全,明早换身儿粗布麻衣,预备着进去为奴为婢吧。”
次日。
不到卯时,天色灰白,万籁俱寂。薛扶桑熟睡之中,脸上一凉,他醒转过来,摘下覆面的纸张一打量,白纸黑字,是他自己的卖身契。宋潜抱着剑立在窗边,远眺街边星星点点支起的几张卖朝食的摊子。
“连夜给你伪造的,你还叫薛扶桑,管南人士。因家中贫困,被父母卖给富商做工,几经辗转,被宅心仁厚富贵多金的我买下。前些日子你不慎惹怒了我的爱妾,为讨美人欢心,我只能忍痛为你寻个新主。”
听罢,薛扶桑爬起来穿好外衣,嘱咐道:“少庄主,烦请替我多留意郡主那边的消息。”
赶往县主府的路上,宋潜还抽空给自己和薛扶桑一人买了一张热气氤氲的大贴饼。
刚出炉的饼子肉香四溢滋滋冒油,宋潜咬住脆边:“这次绝对万无一失,都安排妥帖了。据说县主府有朵杏花,叫……叫……”
他叫了半天,也没叫出个所以然来:“总之名儿里带个鸟字儿的,性情乖张跋扈,不好相与。进府之后,你自己多加小心。虽说你武艺不精,到底胜过常人数倍,不必万事忍字当头,屈己徇人,大不了逃将出来,我们自有从长计议的机会。”
薛扶桑感叹宋潜终究是靠谱了一回,松懈下精神,低头吃了两口饼:“我去做什么的?”
宋潜沉默了一下,观薛扶桑面色一眼,抿着嘴唇道:“劈柴的。”
薛扶桑直到亲眼见着两垛半人高的柴堆,才接受了事实。
他从侧边的小门被人火急火燎地拉扯着进来,连头脸都没人打量过,径直就给甩到后院来了。
正是清晨开工的时候,侍女小厮穿梭如织,行色匆匆,催促声斥责声此起彼伏。
他对着柴火,脑海里回响起宋潜的万无一失,只觉荒谬至极。
想着想着竟然不由自主地低头笑出声来。笑至半程,一个肌肉虬结的中年大汉在他肩头猛拍一掌,喝令道:“少发疯,快点干活儿!”
一干就是半日。
眼见到晌午,才到了放人吃饭的时候。薛扶桑许久没有干过如此繁重的体力活儿,日头又毒辣,衣衫和皮肉粘连成团,黏腻蜇人,他肚子里没有半分饿意,讨了碗凉茶蹲在廊下慢腾腾地喝。
他并不怕累,只是怕热。
喝下半碗,廊下又蹲来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抱着一只海碗埋头苦吃。
两人挨得极近,薛扶桑却只能看到他的发顶。
少年人吃得七七八八,从碗里抬起头,刚发现薛扶桑的存在似的,狠狠一愣。
薛扶桑半扶着碗,微笑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叫我阿泽就成。”阿泽犹自发愣地盯着他的脸,神情变换,后又垂下眼。
薛扶桑:“怎么了?”
阿泽木讷又小心道:“你生得这般好看,也会有人舍得发卖你么?”
薛扶桑此人,若用世俗的眼光逡巡一轮,没几样东西能拿得出手。
出身差,功夫差,学问差,自小就在载浮载沉的江湖里流浪奔走,如今二十有三,依旧囊橐萧瑟,身无长物。
唯有样貌,是一等一的好。英眉挺鼻,美如冠玉,双眸深邃明澈,又隐隐压着股子锐利锋芒,恰如冻山浮雪、流云凝结,叫人见之不忘。
薛扶桑感叹道:“怎么不舍得?这样貌也不抵饭吃啊。”
“能抵的。”阿泽认真道,“府上的公子们都能抵。他们不如你好看。”
薛扶桑来了点兴趣,凑近他:“你去过他们的院子么?”
“去过。他们隔三岔五就要在疏月院杏花院之间乱搬,人手不够的时候我也常去给他们提行李,几乎每一位都见过。”
薛扶桑对他们的名讳颇为在意:“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吗?有没有叫什么鸟的或者鸟什么的?”
阿泽稍一思忖,而后摇了摇头,道:“没有。”
城门口,守城的卫兵暑气加身,心浮气躁,一壁校验文牒一壁对着入城的百姓大呼小叫推推搡搡。
不远处一片浓荫掩映下,薛扶桑压低斗笠帽檐,目光自然下垂落在被烈日炙晒得龟裂的地面上。他面容白皙,额角颈间俱是细密的汗珠,两颊却不发红,只是入定般地站着。
三息过后,官道上传来迅疾的马蹄声,一辆华盖马车从拐角处乍现。
薛扶桑眨了眨眼睛,只一瞬间,那辆马车已然风驰电掣逼至城门脚下。
驾车的是个脸色冷硬的黑衣男子,他勒紧缰绳,目视前方,头也不偏地亮出一面令牌。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卫兵们睁大双眼,立即点头哈腰地让行。
薛扶桑唇角勾起,脸上终于露出点轻松的笑意来:“清河郡主入渭平了。”
此话一出,果然无人回应。薛扶桑一转身,这才发觉宋潜早就不在身后,而是躲在一张凉棚下大口且投入地啃一扇大西瓜,对面是瓜棚的主人执一柄葵扇给他使劲送风。
宋公子眼见薛扶桑要走到跟前,只能使银子先把对面打发走。
薛扶桑赶忙道:“店家,扇子留给我就成。”他接过葵扇,不急不徐地在宋潜身前站定,挽起袖子,慢条斯理地给宋潜捐起风来。
脸侧发丝拂动,宋潜马上警觉,瓜也吃不动了:“你干什么?”
薛扶桑温和道:“我寻到郡主的踪迹了。宋少庄主替我想个法子,助我混进郡主府罢。”
宋潜又开始小口吃瓜,语气中带着几分为难:“郡主师承天微山,我们烟波山庄和天微山相隔千里,从未打过交道。我连清河郡主的真容都没见过,如何有这个人情帮你?”
薛扶桑不假思索道:“那你把我卖进去。”
卖进去?宋潜呛了一声,手背揩了揩嘴角,目露讶然之色:“你想见郡主,咱也大大方方的不好么?我先呈拜帖表明身份,郡主若赏脸一面,我就势再引荐你。”
“不够。”薛扶桑摇摇手道,“一面不够。我要有合适的理由能长久地留在她身边,要朝夕相伴。”
要朝夕相伴,要日久生情。
二人遂结伴在渭平住下。宋潜还没把客栈的椅子坐热,就被薛扶桑好言好语又不容推拒地遣出门办事去了。半个时辰后,他折返回来,发愁地告诉薛扶桑:“郡主府真不收人。”
陈照夜六岁上天微山习武,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而后四处辗转奔波,在渭平的时间都没出渭平的时间多,郡主府常年无主空转,人手班底早就板上钉钉敲下来了。吃空饷的尚且一拈一把,哪里还需要新人?
薛扶桑沉吟片刻,又问:“郡主可有什么交往密切的亲朋好友或是相熟之人?”
宋潜哽住,闭上嘴二话不说,转身大步流星,夺门而出。
再回来,是黄昏时分。
他前襟汗湿,长发沾上鬓角,唇色发白,形容狼狈。
他进来先抢过桌上的茶壶,仰天,咕咚咕咚地对嘴一气儿饮尽,才猛喘几口气,坐下道:“给你打听过了,郡主独来独往,加之常年在外,与渭平的显贵们结交甚浅。勉为其难地算,倒与长宁县主和几位知州府的小姐可以说是认识,偶有兴致也应邀赴过两回宴,再没更多。”
“长宁县主?”薛扶桑道,“可是名声在外的那一位?”
宋潜点头,道:“正是她。”
只是这名声却不是甚么好名声。长宁县主风流成性,行事荒唐,府中面首就养了三十余位,风格迥异,却是个顶个的姿色过人。
一日她饮酒过度,神智混乱,找不着进屋的门,气得在庭中狂吠。
吠完她原地躺倒,双臂如翼展开,青石板沁出的凉缓解了她酒气上浮的燥热。
睁开眼,彼时月上中天,寒星欲坠,长宁浸没在溶溶月色里,墙外杏花探入一枝,洒下一瓣正落于眉心,她忽而淌出泪来。
酒醒后,她想,疏月,杏花,美人当如是。当即拍板建出两座大院来,清润隽秀的公子归入疏月院,明媚艳丽的搬入杏花院。
此事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火热的谈资,自此再提及县主府的男宠,外人也只意有所指地代称“那些疏月杏花们”。
薛扶桑不动声色地呷了口杯中残茶:“县主府缺不缺人呢?”
宋潜目瞪口呆:“你去做疏月还是杏花啊?”
薛扶桑失笑道:“做甚么活计都成,先把我送进去,你能办成哪样是哪样。”
宋潜闻他话里话外透着小瞧人的劲儿,仿佛不信他能将这份差事办得尽如人意,心中光火不已,放言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我就去长宁县主府上谈价,你晚上就把包袱收拾齐全,明早换身儿粗布麻衣,预备着进去为奴为婢吧。”
次日。
不到卯时,天色灰白,万籁俱寂。薛扶桑熟睡之中,脸上一凉,他醒转过来,摘下覆面的纸张一打量,白纸黑字,是他自己的卖身契。宋潜抱着剑立在窗边,远眺街边星星点点支起的几张卖朝食的摊子。
“连夜给你伪造的,你还叫薛扶桑,管南人士。因家中贫困,被父母卖给富商做工,几经辗转,被宅心仁厚富贵多金的我买下。前些日子你不慎惹怒了我的爱妾,为讨美人欢心,我只能忍痛为你寻个新主。”
听罢,薛扶桑爬起来穿好外衣,嘱咐道:“少庄主,烦请替我多留意郡主那边的消息。”
赶往县主府的路上,宋潜还抽空给自己和薛扶桑一人买了一张热气氤氲的大贴饼。
刚出炉的饼子肉香四溢滋滋冒油,宋潜咬住脆边:“这次绝对万无一失,都安排妥帖了。据说县主府有朵杏花,叫……叫……”
他叫了半天,也没叫出个所以然来:“总之名儿里带个鸟字儿的,性情乖张跋扈,不好相与。进府之后,你自己多加小心。虽说你武艺不精,到底胜过常人数倍,不必万事忍字当头,屈己徇人,大不了逃将出来,我们自有从长计议的机会。”
薛扶桑感叹宋潜终究是靠谱了一回,松懈下精神,低头吃了两口饼:“我去做什么的?”
宋潜沉默了一下,观薛扶桑面色一眼,抿着嘴唇道:“劈柴的。”
薛扶桑直到亲眼见着两垛半人高的柴堆,才接受了事实。
他从侧边的小门被人火急火燎地拉扯着进来,连头脸都没人打量过,径直就给甩到后院来了。
正是清晨开工的时候,侍女小厮穿梭如织,行色匆匆,催促声斥责声此起彼伏。
他对着柴火,脑海里回响起宋潜的万无一失,只觉荒谬至极。
想着想着竟然不由自主地低头笑出声来。笑至半程,一个肌肉虬结的中年大汉在他肩头猛拍一掌,喝令道:“少发疯,快点干活儿!”
一干就是半日。
眼见到晌午,才到了放人吃饭的时候。薛扶桑许久没有干过如此繁重的体力活儿,日头又毒辣,衣衫和皮肉粘连成团,黏腻蜇人,他肚子里没有半分饿意,讨了碗凉茶蹲在廊下慢腾腾地喝。
他并不怕累,只是怕热。
喝下半碗,廊下又蹲来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抱着一只海碗埋头苦吃。
两人挨得极近,薛扶桑却只能看到他的发顶。
少年人吃得七七八八,从碗里抬起头,刚发现薛扶桑的存在似的,狠狠一愣。
薛扶桑半扶着碗,微笑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叫我阿泽就成。”阿泽犹自发愣地盯着他的脸,神情变换,后又垂下眼。
薛扶桑:“怎么了?”
阿泽木讷又小心道:“你生得这般好看,也会有人舍得发卖你么?”
薛扶桑此人,若用世俗的眼光逡巡一轮,没几样东西能拿得出手。
出身差,功夫差,学问差,自小就在载浮载沉的江湖里流浪奔走,如今二十有三,依旧囊橐萧瑟,身无长物。
唯有样貌,是一等一的好。英眉挺鼻,美如冠玉,双眸深邃明澈,又隐隐压着股子锐利锋芒,恰如冻山浮雪、流云凝结,叫人见之不忘。
薛扶桑感叹道:“怎么不舍得?这样貌也不抵饭吃啊。”
“能抵的。”阿泽认真道,“府上的公子们都能抵。他们不如你好看。”
薛扶桑来了点兴趣,凑近他:“你去过他们的院子么?”
“去过。他们隔三岔五就要在疏月院杏花院之间乱搬,人手不够的时候我也常去给他们提行李,几乎每一位都见过。”
薛扶桑对他们的名讳颇为在意:“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吗?有没有叫什么鸟的或者鸟什么的?”
阿泽稍一思忖,而后摇了摇头,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