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战事已休,父亲与哥哥不日便将班师回朝。”赵雨楼喝了口茶,继续道:“今早惟青下朝回家说,北原捷报,大周收回北原领土,还接连攻下户马、罕阏两城。不仅如此,偈良此后每岁须上贡合仡宝驹十匹,金银器各千盏,炀金酒二千坛,牛三千头,羊五千只。”
今日早朝,北原八百里急报,言我军大胜,偈良溃散奔逃,威远将军乘胜追出三百余里,接连攻占户马、罕阏两城。
“陛下龙颜大悦,接连说了三个‘好’字。”
余夫人大喜,道:“平安归来就好,平安归来就好。快,快来人,叫勤勤和阿琼都过来!阿琼今日是怎么了,素日里阿琰回家,她就爱粘着不肯松手,今日怎么不见人影了?”
余夫人出自云州余氏,是老承平侯长女。
老侯爷过世后,其弟余骋袭爵,后因军功被封为云州将军。
云州乃西南军事重镇,共有二十一万兵马。云州将军镇守一方,手握实权。
她的父亲、弟弟、丈夫、儿子全在军中,每逢有战事,她总是担惊受怕。如今听闻大军得胜归来,自然欣喜万分。
嬷嬷答道:“夫人,二小姐今日早起,见日头正好,便去了秋雁山。”
这几日阴雨连连,赵雨桥在家中憋坏了,好容易盼来个晴天,一大早便去寻山访水。
“她是独自去的?可带了什么人?”赵雨楼问道。
秋雁山在西京的西南方向,说远不远,就在城门外,说近却也不近,乘马车去要两个时辰。
“这一来一回便是四个时辰,回来天都黑了,三个小姑娘在外面也不害怕。”余夫人叹道。
“二小姐带了朝晨和朝露一起去,”嬷嬷顿了一下,又答道:“想必用不了四个时辰,二小姐未曾套车,是骑马去的……”
余夫人深吸一口气,赵雨楼见状立刻将茶盏递上,让她喝口茶,顺顺气。
“眼看快到及笄的年纪了,还敢在天子脚下纵马于市,这般荒诞不经,谁还敢跟咱们家结亲哪!”余夫人长吁短叹。
镇国公府高门显贵,父亲和兄长又才打了胜仗,待阿琼及笄,议亲的人怕是要踏破门槛,还怕没有良婿?
赵雨楼笑着安慰她,道:“阿琼年纪尚小,贪玩是常事。骑马许是想着早去早回,不令母亲担心?”
“这话也就你说得出口,”余夫人嗔怪道:“你也不知道劝劝,总是纵着她。”
姐妹二人自小一同长大,不曾分开过。幼时,镇国公驻守北原,全家便跟着到了北原。后来,北原安定,他们便回到西京居住。
赵雨楼极为溺爱妹妹。赵雨桥爱寻游名山大川,爱自由自在纵马扬帆,那便由着她去,她从不想训诫她、规束她。
只要不触犯律法,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
赵家世代功勋,先祖配享太庙,父兄骁勇善战,已是极高贵的门户,如何不能守住赵雨桥一生的富贵?
大军还朝,百姓夹道相迎。
天子论功行赏,封了一众官兵,唯独国公爷官拜正一品昭武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已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一封圣旨送入镇国公府,赵家上下跪接,宣旨的太监朗盛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赵济妻余氏,慈惠端和,贤扬德彰,特封为长乐郡夫人。赵临妻白氏,嘉柔蕙质,勤躬善持,灵秀自成,特封为河阳郡夫人,钦哉。”
镇国公府一时风头无两。
恰逢重阳佳节,弘元帝赐宴群臣,正三品以上官员携家眷入宫。
或许是许久不曾进宫,这日,赵雨桥难得老实下来,任由余夫人给她挑选服饰。
她着一身水缥色绫裙,朝露为她淡淡施妆,立如清水芙蓉,不染纤尘。
余夫人满意地带着她和白氏上了马车,一路上不忘再叮嘱她们宫中的规矩。
赵雨桥跟着母亲走入重重宫墙,走进设宴的宫殿。
最上是皇帝的位置,左右分别是皇后与太子。臣下的座位分于两侧,按官职大小依次排下去,直到最末席。
赵雨桥端坐席间,菜品一道道呈上,歌舞换了一轮又一轮。
席间,弘元帝并未谈论朝堂事,反而令众位大臣说些民间轶闻,赵雨桥听得好笑,却又不敢笑出声,憋得十分辛苦。
酒过三巡,众人也逐渐放松下来。此时,弘元帝却突然发问:“赵济,此战,论战功,你当属第一。”
镇国公闻言,连忙站起身,却被弘元帝抬手制止。
“你坐下,”他挥挥手,示意众人随意:“今日夜宴,众位爱卿不必如此拘礼。”
又道:“朕实在不知该赏你什么,不如这样,你想朕赏你什么,你自己说,朕通通允了。”
赵济立刻跪地叩头,沉声道:“陛下隆恩,老臣惶恐!老臣既为大周之子民,又享朝廷之俸禄,理当为陛下守卫江山百姓,不敢居功忘本!”
大殿上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赵雨桥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皇帝的神色。
良久,弘元帝轻叹一声,无奈地笑道:“朕说了,不必拘礼,都平身吧。”
看见父亲起身,赵雨桥这才敢起身坐下。
“可是这封赏还是要的,爱卿已位极人臣,你夫人也得了诰封。但朕记得,你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听说今日也进宫了,走上前来让朕瞧瞧。”
皇帝天威难测,赵雨桥虽心有不安,却面色不改,站起身来走到阶下,向皇帝行了大礼,道:“臣女赵雨桥,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殿下。”
“抬起头来。”
赵雨桥微微抬头,弘元帝打量了一番,赞许道:“不错,端庄持重,姿容甚好。今年几岁?”
赵雨桥答道:“回陛下,臣女今年冬月满十五。”
弘元帝点头:“嗯,也快到该许婚的年纪。”
陛下要赐婚?镇国公和余夫人同时心一沉,虽说得陛下赐婚,钦定夫家是好,可若不能亲自考究人品,他们终归是不放心。
赵雨桥不敢多言,只恭敬地跪在阶前,余光中瞥见弘元帝右侧的太子身形微动。
“来人。”弘元帝一开口,身后的大太监孙孝正上前一步,躬身道:“奴才在。”
“镇国公、昭武大将军赵济次女赵氏雨桥,笃生名门,端柔和嘉,淑睿慧敏,册为皇太子妃,着钦天监与礼部备礼。”
“儿臣叩谢父皇!”太子听起来倒是很高兴,立刻起身叩头谢恩,帝释青色的衣摆在赵雨桥余光中掠过。
饶是赵济经历过无数大风浪,也不免怔愣一瞬,更莫说赵雨桥了。她只呆愣在原地,赵济立刻上前,拉着她跪地谢恩,余夫人与赵临夫妇也都上前谢恩。
今日早朝,北原八百里急报,言我军大胜,偈良溃散奔逃,威远将军乘胜追出三百余里,接连攻占户马、罕阏两城。
“陛下龙颜大悦,接连说了三个‘好’字。”
余夫人大喜,道:“平安归来就好,平安归来就好。快,快来人,叫勤勤和阿琼都过来!阿琼今日是怎么了,素日里阿琰回家,她就爱粘着不肯松手,今日怎么不见人影了?”
余夫人出自云州余氏,是老承平侯长女。
老侯爷过世后,其弟余骋袭爵,后因军功被封为云州将军。
云州乃西南军事重镇,共有二十一万兵马。云州将军镇守一方,手握实权。
她的父亲、弟弟、丈夫、儿子全在军中,每逢有战事,她总是担惊受怕。如今听闻大军得胜归来,自然欣喜万分。
嬷嬷答道:“夫人,二小姐今日早起,见日头正好,便去了秋雁山。”
这几日阴雨连连,赵雨桥在家中憋坏了,好容易盼来个晴天,一大早便去寻山访水。
“她是独自去的?可带了什么人?”赵雨楼问道。
秋雁山在西京的西南方向,说远不远,就在城门外,说近却也不近,乘马车去要两个时辰。
“这一来一回便是四个时辰,回来天都黑了,三个小姑娘在外面也不害怕。”余夫人叹道。
“二小姐带了朝晨和朝露一起去,”嬷嬷顿了一下,又答道:“想必用不了四个时辰,二小姐未曾套车,是骑马去的……”
余夫人深吸一口气,赵雨楼见状立刻将茶盏递上,让她喝口茶,顺顺气。
“眼看快到及笄的年纪了,还敢在天子脚下纵马于市,这般荒诞不经,谁还敢跟咱们家结亲哪!”余夫人长吁短叹。
镇国公府高门显贵,父亲和兄长又才打了胜仗,待阿琼及笄,议亲的人怕是要踏破门槛,还怕没有良婿?
赵雨楼笑着安慰她,道:“阿琼年纪尚小,贪玩是常事。骑马许是想着早去早回,不令母亲担心?”
“这话也就你说得出口,”余夫人嗔怪道:“你也不知道劝劝,总是纵着她。”
姐妹二人自小一同长大,不曾分开过。幼时,镇国公驻守北原,全家便跟着到了北原。后来,北原安定,他们便回到西京居住。
赵雨楼极为溺爱妹妹。赵雨桥爱寻游名山大川,爱自由自在纵马扬帆,那便由着她去,她从不想训诫她、规束她。
只要不触犯律法,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
赵家世代功勋,先祖配享太庙,父兄骁勇善战,已是极高贵的门户,如何不能守住赵雨桥一生的富贵?
大军还朝,百姓夹道相迎。
天子论功行赏,封了一众官兵,唯独国公爷官拜正一品昭武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已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一封圣旨送入镇国公府,赵家上下跪接,宣旨的太监朗盛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赵济妻余氏,慈惠端和,贤扬德彰,特封为长乐郡夫人。赵临妻白氏,嘉柔蕙质,勤躬善持,灵秀自成,特封为河阳郡夫人,钦哉。”
镇国公府一时风头无两。
恰逢重阳佳节,弘元帝赐宴群臣,正三品以上官员携家眷入宫。
或许是许久不曾进宫,这日,赵雨桥难得老实下来,任由余夫人给她挑选服饰。
她着一身水缥色绫裙,朝露为她淡淡施妆,立如清水芙蓉,不染纤尘。
余夫人满意地带着她和白氏上了马车,一路上不忘再叮嘱她们宫中的规矩。
赵雨桥跟着母亲走入重重宫墙,走进设宴的宫殿。
最上是皇帝的位置,左右分别是皇后与太子。臣下的座位分于两侧,按官职大小依次排下去,直到最末席。
赵雨桥端坐席间,菜品一道道呈上,歌舞换了一轮又一轮。
席间,弘元帝并未谈论朝堂事,反而令众位大臣说些民间轶闻,赵雨桥听得好笑,却又不敢笑出声,憋得十分辛苦。
酒过三巡,众人也逐渐放松下来。此时,弘元帝却突然发问:“赵济,此战,论战功,你当属第一。”
镇国公闻言,连忙站起身,却被弘元帝抬手制止。
“你坐下,”他挥挥手,示意众人随意:“今日夜宴,众位爱卿不必如此拘礼。”
又道:“朕实在不知该赏你什么,不如这样,你想朕赏你什么,你自己说,朕通通允了。”
赵济立刻跪地叩头,沉声道:“陛下隆恩,老臣惶恐!老臣既为大周之子民,又享朝廷之俸禄,理当为陛下守卫江山百姓,不敢居功忘本!”
大殿上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赵雨桥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皇帝的神色。
良久,弘元帝轻叹一声,无奈地笑道:“朕说了,不必拘礼,都平身吧。”
看见父亲起身,赵雨桥这才敢起身坐下。
“可是这封赏还是要的,爱卿已位极人臣,你夫人也得了诰封。但朕记得,你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听说今日也进宫了,走上前来让朕瞧瞧。”
皇帝天威难测,赵雨桥虽心有不安,却面色不改,站起身来走到阶下,向皇帝行了大礼,道:“臣女赵雨桥,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殿下。”
“抬起头来。”
赵雨桥微微抬头,弘元帝打量了一番,赞许道:“不错,端庄持重,姿容甚好。今年几岁?”
赵雨桥答道:“回陛下,臣女今年冬月满十五。”
弘元帝点头:“嗯,也快到该许婚的年纪。”
陛下要赐婚?镇国公和余夫人同时心一沉,虽说得陛下赐婚,钦定夫家是好,可若不能亲自考究人品,他们终归是不放心。
赵雨桥不敢多言,只恭敬地跪在阶前,余光中瞥见弘元帝右侧的太子身形微动。
“来人。”弘元帝一开口,身后的大太监孙孝正上前一步,躬身道:“奴才在。”
“镇国公、昭武大将军赵济次女赵氏雨桥,笃生名门,端柔和嘉,淑睿慧敏,册为皇太子妃,着钦天监与礼部备礼。”
“儿臣叩谢父皇!”太子听起来倒是很高兴,立刻起身叩头谢恩,帝释青色的衣摆在赵雨桥余光中掠过。
饶是赵济经历过无数大风浪,也不免怔愣一瞬,更莫说赵雨桥了。她只呆愣在原地,赵济立刻上前,拉着她跪地谢恩,余夫人与赵临夫妇也都上前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