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东京城内用地分明,寸土寸金。
除高门大户府宅内,城内鲜有土地可供瓜果种植。
城内百姓皆从城郊各农户手中散买。
若是饭馆、酒楼等需求大的,则与专事种植养殖的农庄合作。
士农工商,‘农’虽靠前,却是为了给个名头鼓励干活,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计。
至于种植养殖的收入,在如今风调雨顺、物产丰盛的东京府,自是没什么利润,只能赚个辛苦劳作钱。
天色仍暗、未闻鸡鸣之时,大农户梁家的货物便要从农庄往东京城内运送,以供酒楼饭馆晨起干活时就能用上。
“阿牛、阿马,走吧,赶不上饭馆开门会被压价!”农户梁家三女儿跨步走出庄子,边绑袖口边捆好农货的牛车走去。
“三姑娘我们可没躲懒,这不是等您呢嘛!”
阿牛嘴上带笑应着,背对梁三娘的面上却是撇着嘴。
不被饭馆那黑心徐掌柜压价,你爹也不会多给我们哥俩工钱!
他与同样起身驾车的阿马对视,心照不宣地相互挤了挤眼睛。
他俩心中虽嘀咕着,动作却是不慢,毕竟在这一大家子梁家人中,梁三姑娘待伙计们还算不错。
“成了,你们上车吧!”
牛车驶出农庄拐弯,身影消失在黑暗小路后,梁三娘招呼两位伙计上车。
梁家农庄规模不大,除梁父梁母及长寿的梁祖母外,还有着三位姑娘、一位小少爷。
种的瓜果、养的鸡鸭不算少,可因着小农户卖不出价格、加上一大家子人要养,对待卖身小厮婢女就差了些。
每日进城送货,梁父梁母不仅要派自家人跟着,还规定伙计们不能共乘牛车,省得压到农货还累着了拉车的牛。
梁三娘不忍,便每回出了门便让伙计上车。
“嘿嘿,多谢三姑娘,三姑娘人美心善!”
阿牛阿马异口同声,笑嘻嘻跳上了车。
哪位姑娘听到夸奖会不开心呢?
梁三娘听后自是开怀的,却没敢往心里去。
她五官虽不难看,皮肤却黑了些,且有些凶相。
客观来说,这位梁三娘不过是这段时日入夏晒得猛了些,皮肤黝黑加上毛发浓密、眉毛上扬,样貌英气。
不符合如今东京府盛行的娇美女娘样式罢了,“丑”是万万算不得的。
三人护着一车鸡鸭菜蛋,晃晃悠悠赶在天方蒙蒙亮时进了城。
“徐掌柜您点点,今日的农货都齐了,个个都好着咧,没有磕碰。”
梁三娘拿出自己列的农货单子,一项项与饭馆掌柜清点对接。
“......成,梁三姑娘点点楮币[1],卸货吧。”
徐掌柜本想着挑些毛病,例如少了俩蛋,胡瓜压着了等等压些价格。
但看到今日送货的是梁家三姑娘,便消了心思。
“好嘞,徐老板今日好生意!”
梁三娘接过钱票搓了搓,确认金额后叠好塞进怀中。
“阿牛阿马你们先卸货,一会儿在城门茶棚喝碗茶歇着等我。”
钱货两讫,梁三娘转身去做进城后的第二件事——去衣行街扯布。
天气渐暖,眼看着就要入夏,去年劳作的衣物磨损严重,该扯些布回去制新衣裳了。
日头升高,菜场酒楼热闹了起来,衣行一条街各商铺却才开门不久,除了街头几家大铺子里人多了些,往里走皆是门可罗雀。
梁三娘往里走着,双眼虽在各大铺子里的漂亮衣裳、布料上流连,脚下速度不曾慢下。
她知道这些大铺子的衣裳布料只能瞧瞧了,想买够做一家人衣裳的布料,怕是搭上几日卖农货的钱都不够。
干活罢了,不是需要撑场面的衣裳,不必多看。
心中虽分明,可哪个正直二八年华[2]的姑娘不好好颜色呢?
生意好的铺子已经开始忙碌,铺门站着穿着漂亮衣裳迎客的小姑娘。
她们一个个衣裳鲜亮,目光流转对衣着得体购买力高的客人热情相应。
“姑娘进来瞧瞧吧,今日铺里来了新料子,很适合姑娘你这般貌美的......”
那姑娘揽客失败后,刚好与路过门口正往里瞧的梁三娘照面对上了眼。
她的目光先在梁三娘脸上流转,看清面容后视线似嫌弃地下移,自上而下将梁三娘的衣裳一顿打量。
没钱、没品,貌丑,无未来!
一个照面,那姑娘便给梁三娘盖了戳,小小翻了个白眼转身回店。
梁三娘:......
路过被人嫌弃,梁三娘心中自然有气,可对方嫌弃得也没错,自己这泥腿子样,也无貌美面容,自是不受待见。
她收回流连漂亮衣裳的艳羡目光,低着头往街道深处走去。
越往里走,铺子越小,布匹的质量、价格自然也更便宜。
因着梁三娘要买的布匹数量多、预算又还较少,梁三娘越走越深,直到隐隐看见意味着衣裳街到头的高墙,仍没有买到物美价廉的布料。
‘算了,估摸着再往里铺子卖的料子不耐用。’
梁三娘这般想着,放慢脚步打算转身返回,找一家相对便宜的铺子。
“嗯?”
正当她要转身之时,瞥见白墙上靠着一块儿不小的木板,上头写着几个显眼的大字。
梁三娘被吸引,双腿不自觉向前迈动,想把那大字看得再清楚些。
“布匹清售,优惠自选。”
梁三娘第一次见这种“叫卖”方式,不由得念了出来。
这时的梁三娘并不知“广告”为何物,只知道这般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让她有了进店的欲望。
要知道她这一路走来,穿着一身好干活的衣裳走进衣裳铺子,要鼓起多少次勇气。
每次都要进了店开口询问,才知道价格不合适,顶着伙计要翻不翻的白眼退出铺子。
这般清楚地写出来,梁三娘就知道,这间铺子,至少价格上是能便宜些的。
走近店门,她发现木板下还写了一行小字。
‘掌柜微感风寒,来客可自行进店挑选,若合心意再行付款。’
这个法子妙啊!
梁三娘是个机灵的,赞叹在脑中转了几轮,就品出了这法子的妙处。
越往里的铺子越小,一般没有几个伙计、姑娘帮忙看店揽客,一般里外全靠掌柜一人。
这家掌柜恰好病了,但为了不耽误生意,又为了不连累客人染上,便拉了块板子出来“叫卖”。
这跟酒楼的‘酒旗’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梁三娘越想越佩服掌柜的头脑。
不过掌柜不与客人谈价扯布,要怎么卖货呢?
掌柜必有法子!
因门口“广告”对掌柜第一印象的盲目信任,梁三娘怀着好奇和期待迈进了这间不甚宽敞却明亮整洁的铺子。
进门打量的第一眼,梁三娘有些失望,因着墙边本应囤放布匹货物的柜子空空如也,显得有几分冷清。
不过下一秒,她就被矮柜上整齐码放的布匹吸引。
进门左手边的矮柜上,自进门口由外往内整齐依次摆放着裁剪好的布匹。
每隔一段距离,布匹前立着一块小木牌,木牌上明码标价布料一匹售价几何。
一目了然!
梁三娘双腿不自觉迈步上前,靠近柜台瞧得更仔细些。
果不其然,走近观察后,她发现布匹的摆放也很有讲究。
这家店不似其他铺子,只一股脑把颜色最鲜亮的料子摆在外头,若有目的进店,还要将铺子逛个遍才能找到想要的料子。
这儿一列柜台过去,布料由便宜到贵依次摆放,料子的细腻程度自也是由粗到细。
她若只要粗麻布,只在门口处便能了然,若是想挑再好些的,便只要径直往前,便能看到心仪的料子。
更贴心的是,这家铺子不是将一整卷布裁成一匹大小,扯回去刚好够做两身衣裳。
且同一价格的布匹若有颜色分别,掌柜还分了几叠,将颜色相近的放在一块儿,不用反复翻找。
梁三娘心中感叹掌柜聪明才智的同时,购物欲被这新奇高效的售卖方式彻底激起,手上不断扯布。
‘这料子适合下地干活用,扯一匹回去给我和阿姐做身干活的衣裳,我瞧瞧价格——比前头的铺子便宜许多!再来一匹,囤着明年还能用。’
‘这款靛青色的料子不错,扯回去给小弟做身衣裳。’
‘这价格、这料子,物美价廉啊!再往下翻翻——这颜色同方才的靛青色相似,也十分好看,给阿爹也来一匹!’
......
梁三娘扯布的手差点收不住,直到估摸着要超出预算才堪堪停手。
‘太痛快了!我就该径直走进这家铺子,省得在前头浪费时辰。’
梁三娘意犹未尽地停手后,才注意到最深处布匹旁空了块区域立了一块板子。
‘请客人在此处清点计算金额,并放置此处向外,待掌柜确认金额包装后再行付款。→’
梁三娘顺着箭头往右看,这才发现角落通向后院的门旁,坐着位衣着朴素的蒙面女子。
因着她处的地儿在暗处,且被布帘遮去大半,人只要往哪儿一坐,不仔细盯着还真不会注意。
算好所选布匹需要的金额后,梁三娘放下布匹后退几步,以免同掌柜面对面染上风寒。
不过这掌柜捂得倒是严实,是真怕连累了客人啊!
“580文。”
只见那娉婷袅袅的掌柜几下翻动,就报出了梁三娘再三确认的金额,并拿出质量不错的油纸开始打包。
真是实惠啊!
阿爹买一身好的衣裳都要500文,在这儿够扯布一家子需要的粗麻布料了。
梁三娘看着立夏利索包油纸的动作,她又忍不住在心中赞叹:‘掌柜真是大方,这般价格卖出的布匹,用的油纸却是不错。’
若是她这句话说出口,立夏恐怕会笑出声。
这方面她还真没想大方,她这米粒都要数着吃的处境哪有资格大方?
只不过是明府伙计清店时只拿了值钱的布料,粗布和相对不值钱的油纸全数弃了,才让她和华氏能有拿得出手的包装纸。
用来包装低价售卖的布匹确实显得奢侈了些,不过这种半自助的卖货方式她在这儿第一次用,虽确信多少能卖出去些货。
但掌柜‘微感风寒’,对比同行有些藏头露尾,就想着在最后大气些,给买布的客人留个好印象,出门说不定还能帮提一嘴、引个新客。
立夏不知道,这种方式每一步都设在了梁三娘的心坎里。
对她们这层消费水平的百姓来说,这法子实在是太方便贴心了!
别说提一嘴,拉客都不成问题!
没等立夏包装好,梁三娘就痛快准备好一张可交换550文钱的楮币[1]和30文铜钱。
待立夏包装好示意可上前后,便立刻快步上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客人和掌柜唯一一次短暂且快速的接触。
“客人慢走,归途注意安全。”
跨出店门前,掌柜清冷微甜的悦耳声音,第二次传入梁三娘耳中。
梁三娘回过身,背对阳光看向暗处角落的立夏。
她扬起笑脸,“祝掌柜的生意兴隆,我下次再来!”
她说完后转身跨出店门,走进阳光之下渐行渐远。
“再见。”
面纱之后,立夏也不自觉扬起笑脸,回应她到这异世遇到的第一份无缘故善意。
————
“阿牛阿马,我回来了,咱们快些回去,还能赶上午饭咧。”
梁三娘抱着一大包布匹,在城门口的茶棚找到家中伙计。
“三娘,你今日怎的返程这般迟?”
茶棚中除了阿牛阿马,还有村中相识的几位小姐妹也在此处歇脚。
她们好奇地看着梁三娘怀中包着的一大包东西,“三娘你买了什么好东西,这么大一包?”
“这都是布料!”
说到这儿,梁三娘展开笑颜,忍不住帮铺子宣传。
“衣行街最里头有家铺子,正清店优惠,可便宜了!而且那儿可不像街头那些个光鲜亮丽的铺子中看不中用,那儿可方便实在咧......”
“掌柜也是个妙人,虽蒙着面,但声音悦耳,上好的身段将朴素的衣裳穿得......”
除高门大户府宅内,城内鲜有土地可供瓜果种植。
城内百姓皆从城郊各农户手中散买。
若是饭馆、酒楼等需求大的,则与专事种植养殖的农庄合作。
士农工商,‘农’虽靠前,却是为了给个名头鼓励干活,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计。
至于种植养殖的收入,在如今风调雨顺、物产丰盛的东京府,自是没什么利润,只能赚个辛苦劳作钱。
天色仍暗、未闻鸡鸣之时,大农户梁家的货物便要从农庄往东京城内运送,以供酒楼饭馆晨起干活时就能用上。
“阿牛、阿马,走吧,赶不上饭馆开门会被压价!”农户梁家三女儿跨步走出庄子,边绑袖口边捆好农货的牛车走去。
“三姑娘我们可没躲懒,这不是等您呢嘛!”
阿牛嘴上带笑应着,背对梁三娘的面上却是撇着嘴。
不被饭馆那黑心徐掌柜压价,你爹也不会多给我们哥俩工钱!
他与同样起身驾车的阿马对视,心照不宣地相互挤了挤眼睛。
他俩心中虽嘀咕着,动作却是不慢,毕竟在这一大家子梁家人中,梁三姑娘待伙计们还算不错。
“成了,你们上车吧!”
牛车驶出农庄拐弯,身影消失在黑暗小路后,梁三娘招呼两位伙计上车。
梁家农庄规模不大,除梁父梁母及长寿的梁祖母外,还有着三位姑娘、一位小少爷。
种的瓜果、养的鸡鸭不算少,可因着小农户卖不出价格、加上一大家子人要养,对待卖身小厮婢女就差了些。
每日进城送货,梁父梁母不仅要派自家人跟着,还规定伙计们不能共乘牛车,省得压到农货还累着了拉车的牛。
梁三娘不忍,便每回出了门便让伙计上车。
“嘿嘿,多谢三姑娘,三姑娘人美心善!”
阿牛阿马异口同声,笑嘻嘻跳上了车。
哪位姑娘听到夸奖会不开心呢?
梁三娘听后自是开怀的,却没敢往心里去。
她五官虽不难看,皮肤却黑了些,且有些凶相。
客观来说,这位梁三娘不过是这段时日入夏晒得猛了些,皮肤黝黑加上毛发浓密、眉毛上扬,样貌英气。
不符合如今东京府盛行的娇美女娘样式罢了,“丑”是万万算不得的。
三人护着一车鸡鸭菜蛋,晃晃悠悠赶在天方蒙蒙亮时进了城。
“徐掌柜您点点,今日的农货都齐了,个个都好着咧,没有磕碰。”
梁三娘拿出自己列的农货单子,一项项与饭馆掌柜清点对接。
“......成,梁三姑娘点点楮币[1],卸货吧。”
徐掌柜本想着挑些毛病,例如少了俩蛋,胡瓜压着了等等压些价格。
但看到今日送货的是梁家三姑娘,便消了心思。
“好嘞,徐老板今日好生意!”
梁三娘接过钱票搓了搓,确认金额后叠好塞进怀中。
“阿牛阿马你们先卸货,一会儿在城门茶棚喝碗茶歇着等我。”
钱货两讫,梁三娘转身去做进城后的第二件事——去衣行街扯布。
天气渐暖,眼看着就要入夏,去年劳作的衣物磨损严重,该扯些布回去制新衣裳了。
日头升高,菜场酒楼热闹了起来,衣行一条街各商铺却才开门不久,除了街头几家大铺子里人多了些,往里走皆是门可罗雀。
梁三娘往里走着,双眼虽在各大铺子里的漂亮衣裳、布料上流连,脚下速度不曾慢下。
她知道这些大铺子的衣裳布料只能瞧瞧了,想买够做一家人衣裳的布料,怕是搭上几日卖农货的钱都不够。
干活罢了,不是需要撑场面的衣裳,不必多看。
心中虽分明,可哪个正直二八年华[2]的姑娘不好好颜色呢?
生意好的铺子已经开始忙碌,铺门站着穿着漂亮衣裳迎客的小姑娘。
她们一个个衣裳鲜亮,目光流转对衣着得体购买力高的客人热情相应。
“姑娘进来瞧瞧吧,今日铺里来了新料子,很适合姑娘你这般貌美的......”
那姑娘揽客失败后,刚好与路过门口正往里瞧的梁三娘照面对上了眼。
她的目光先在梁三娘脸上流转,看清面容后视线似嫌弃地下移,自上而下将梁三娘的衣裳一顿打量。
没钱、没品,貌丑,无未来!
一个照面,那姑娘便给梁三娘盖了戳,小小翻了个白眼转身回店。
梁三娘:......
路过被人嫌弃,梁三娘心中自然有气,可对方嫌弃得也没错,自己这泥腿子样,也无貌美面容,自是不受待见。
她收回流连漂亮衣裳的艳羡目光,低着头往街道深处走去。
越往里走,铺子越小,布匹的质量、价格自然也更便宜。
因着梁三娘要买的布匹数量多、预算又还较少,梁三娘越走越深,直到隐隐看见意味着衣裳街到头的高墙,仍没有买到物美价廉的布料。
‘算了,估摸着再往里铺子卖的料子不耐用。’
梁三娘这般想着,放慢脚步打算转身返回,找一家相对便宜的铺子。
“嗯?”
正当她要转身之时,瞥见白墙上靠着一块儿不小的木板,上头写着几个显眼的大字。
梁三娘被吸引,双腿不自觉向前迈动,想把那大字看得再清楚些。
“布匹清售,优惠自选。”
梁三娘第一次见这种“叫卖”方式,不由得念了出来。
这时的梁三娘并不知“广告”为何物,只知道这般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让她有了进店的欲望。
要知道她这一路走来,穿着一身好干活的衣裳走进衣裳铺子,要鼓起多少次勇气。
每次都要进了店开口询问,才知道价格不合适,顶着伙计要翻不翻的白眼退出铺子。
这般清楚地写出来,梁三娘就知道,这间铺子,至少价格上是能便宜些的。
走近店门,她发现木板下还写了一行小字。
‘掌柜微感风寒,来客可自行进店挑选,若合心意再行付款。’
这个法子妙啊!
梁三娘是个机灵的,赞叹在脑中转了几轮,就品出了这法子的妙处。
越往里的铺子越小,一般没有几个伙计、姑娘帮忙看店揽客,一般里外全靠掌柜一人。
这家掌柜恰好病了,但为了不耽误生意,又为了不连累客人染上,便拉了块板子出来“叫卖”。
这跟酒楼的‘酒旗’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梁三娘越想越佩服掌柜的头脑。
不过掌柜不与客人谈价扯布,要怎么卖货呢?
掌柜必有法子!
因门口“广告”对掌柜第一印象的盲目信任,梁三娘怀着好奇和期待迈进了这间不甚宽敞却明亮整洁的铺子。
进门打量的第一眼,梁三娘有些失望,因着墙边本应囤放布匹货物的柜子空空如也,显得有几分冷清。
不过下一秒,她就被矮柜上整齐码放的布匹吸引。
进门左手边的矮柜上,自进门口由外往内整齐依次摆放着裁剪好的布匹。
每隔一段距离,布匹前立着一块小木牌,木牌上明码标价布料一匹售价几何。
一目了然!
梁三娘双腿不自觉迈步上前,靠近柜台瞧得更仔细些。
果不其然,走近观察后,她发现布匹的摆放也很有讲究。
这家店不似其他铺子,只一股脑把颜色最鲜亮的料子摆在外头,若有目的进店,还要将铺子逛个遍才能找到想要的料子。
这儿一列柜台过去,布料由便宜到贵依次摆放,料子的细腻程度自也是由粗到细。
她若只要粗麻布,只在门口处便能了然,若是想挑再好些的,便只要径直往前,便能看到心仪的料子。
更贴心的是,这家铺子不是将一整卷布裁成一匹大小,扯回去刚好够做两身衣裳。
且同一价格的布匹若有颜色分别,掌柜还分了几叠,将颜色相近的放在一块儿,不用反复翻找。
梁三娘心中感叹掌柜聪明才智的同时,购物欲被这新奇高效的售卖方式彻底激起,手上不断扯布。
‘这料子适合下地干活用,扯一匹回去给我和阿姐做身干活的衣裳,我瞧瞧价格——比前头的铺子便宜许多!再来一匹,囤着明年还能用。’
‘这款靛青色的料子不错,扯回去给小弟做身衣裳。’
‘这价格、这料子,物美价廉啊!再往下翻翻——这颜色同方才的靛青色相似,也十分好看,给阿爹也来一匹!’
......
梁三娘扯布的手差点收不住,直到估摸着要超出预算才堪堪停手。
‘太痛快了!我就该径直走进这家铺子,省得在前头浪费时辰。’
梁三娘意犹未尽地停手后,才注意到最深处布匹旁空了块区域立了一块板子。
‘请客人在此处清点计算金额,并放置此处向外,待掌柜确认金额包装后再行付款。→’
梁三娘顺着箭头往右看,这才发现角落通向后院的门旁,坐着位衣着朴素的蒙面女子。
因着她处的地儿在暗处,且被布帘遮去大半,人只要往哪儿一坐,不仔细盯着还真不会注意。
算好所选布匹需要的金额后,梁三娘放下布匹后退几步,以免同掌柜面对面染上风寒。
不过这掌柜捂得倒是严实,是真怕连累了客人啊!
“580文。”
只见那娉婷袅袅的掌柜几下翻动,就报出了梁三娘再三确认的金额,并拿出质量不错的油纸开始打包。
真是实惠啊!
阿爹买一身好的衣裳都要500文,在这儿够扯布一家子需要的粗麻布料了。
梁三娘看着立夏利索包油纸的动作,她又忍不住在心中赞叹:‘掌柜真是大方,这般价格卖出的布匹,用的油纸却是不错。’
若是她这句话说出口,立夏恐怕会笑出声。
这方面她还真没想大方,她这米粒都要数着吃的处境哪有资格大方?
只不过是明府伙计清店时只拿了值钱的布料,粗布和相对不值钱的油纸全数弃了,才让她和华氏能有拿得出手的包装纸。
用来包装低价售卖的布匹确实显得奢侈了些,不过这种半自助的卖货方式她在这儿第一次用,虽确信多少能卖出去些货。
但掌柜‘微感风寒’,对比同行有些藏头露尾,就想着在最后大气些,给买布的客人留个好印象,出门说不定还能帮提一嘴、引个新客。
立夏不知道,这种方式每一步都设在了梁三娘的心坎里。
对她们这层消费水平的百姓来说,这法子实在是太方便贴心了!
别说提一嘴,拉客都不成问题!
没等立夏包装好,梁三娘就痛快准备好一张可交换550文钱的楮币[1]和30文铜钱。
待立夏包装好示意可上前后,便立刻快步上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客人和掌柜唯一一次短暂且快速的接触。
“客人慢走,归途注意安全。”
跨出店门前,掌柜清冷微甜的悦耳声音,第二次传入梁三娘耳中。
梁三娘回过身,背对阳光看向暗处角落的立夏。
她扬起笑脸,“祝掌柜的生意兴隆,我下次再来!”
她说完后转身跨出店门,走进阳光之下渐行渐远。
“再见。”
面纱之后,立夏也不自觉扬起笑脸,回应她到这异世遇到的第一份无缘故善意。
————
“阿牛阿马,我回来了,咱们快些回去,还能赶上午饭咧。”
梁三娘抱着一大包布匹,在城门口的茶棚找到家中伙计。
“三娘,你今日怎的返程这般迟?”
茶棚中除了阿牛阿马,还有村中相识的几位小姐妹也在此处歇脚。
她们好奇地看着梁三娘怀中包着的一大包东西,“三娘你买了什么好东西,这么大一包?”
“这都是布料!”
说到这儿,梁三娘展开笑颜,忍不住帮铺子宣传。
“衣行街最里头有家铺子,正清店优惠,可便宜了!而且那儿可不像街头那些个光鲜亮丽的铺子中看不中用,那儿可方便实在咧......”
“掌柜也是个妙人,虽蒙着面,但声音悦耳,上好的身段将朴素的衣裳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