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法子能挣钱就好,至少不会饿死。”

    这一单开门红,让立夏的心定了大半。说明现代的广告营销手段,放到现在是适用的。

    第一单卖成功售出,门后一直默默关注的华氏也松了口气。

    立夏这法子她是闻所未闻,心中一直担忧着,怕这奇特的法子白忙活一场。

    在她的认知里,做买卖的就是要低声下气服侍顾客,把人哄高兴了才能把货卖出去。

    不吃些亏、让客人舒服,铺子千千万,客人凭什么要让你做成这单生意呢?

    没想到夏儿这般不夸奖不服侍,甚至有些冷漠的法子,竟也能卖出去东西。

    而且瞧着那小姑娘没掌柜在旁边变着法儿地夸,自己一个人反而挑得更起劲了!

    华氏不明所以,觉得十分惊奇。

    第一位买了不少的客人,也成了开张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一位客人。

    方才,不会只是运气好吧......

    华氏顾忌自己脸上比女儿严重许多的‘脓子’,也怕自己扰了买卖,一直在在门缝关注着。

    长时间的无客上门让她有些着急,一方面为生意担忧,一方面怕立夏勃勃的积极性被打击,从此消沉。

    “是这家吧?”

    “衣裳街最里头这间铺子,应是没错。”

    “对面那间铺子也开着......”

    “你瞧这白纸黑字、这箭头,就是这儿!”

    “......”

    就在华氏按耐不住打算开门进入铺子宽慰立夏时,门口传来了小姑娘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没几秒,□□位年轻小姑娘结伴走了进来,眼含新奇和期待。

    这些姑娘中,其中三个是梁三娘介绍过来的。

    其他姑娘都是在前头铺子里,明里暗里受了白眼或预算没有挑选的余地。

    无论古今,女孩子们总是能神奇地通过互相推荐,迅速拉近距离。她们在路上相遇,几句话下来一拍即合,手拉手一起‘探店’。

    姑娘们站在门口张望,将这间相较之下略显寒酸的铺子打量个遍。

    “这般冷清,果然在清售啊。”

    “货架上怎的没有布匹、衣裳。”

    “不过这法子倒是新奇......”

    在一位眼尖姑娘悄悄扯袖子提醒下,大伙儿咽下喉中的讨论,探究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角落里缓缓起身的立夏身上。

    华氏在门缝里看到这一幕,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们瞧着胆子都没有第一个姑娘大,不会觉得夏儿是个怪人,被吓跑吧?

    在姑娘们的视角,只见那蒙面的高挑掌柜款款立在原地,冲她们微微点头打个招呼,抬起手臂掌心向上示意自便后,就后退两步,给她们留够了空间。

    许是人多壮胆,又许是立夏那不紧不慢的动作、后退的两步让她们感到放松,大部分姑娘见状放松下来,按着文字提示开始自助购物。

    “还真是裁好的布匹。”

    “这料子,价格比前头便宜不少咧!”

    “我还是第一次第一次这般选布匹。”

    “......”

    不一会儿,姑娘们就被新奇的购物方式吸引,叽叽喳喳小声讨论起来。

    就连那几位有些胆小、望着蒙面掌柜一步三回头的小姑娘,也逐渐投入选购。

    铺子里的热火朝天,和门外衣行街尾门可罗雀的景象形成对比。

    就如高低气压间空气相互流通一般,深入逛到街尾的人都被吸引了进来。

    警惕——好奇——试探——新奇——投入——花钱;警惕——好奇——试探——新奇——投入——花钱......

    渐渐地,铺子里竟有几分热火朝天的景象。

    直到小腿蚂蚁啃噬的感觉逐渐强烈,门后呆滞的华氏才恍然回神。

    这......

    她因腿麻踉跄两步,复杂的目光透过门缝落在了立夏身上。

    幸好夏儿是在老太太身边养大的,幸好。

    ......

    ——

    “九百八、九百九、一千!今日赚了三千两百文!”

    夕阳西下,铺子售罄提前闭店。

    华氏在小院数着手中的钱票,脸上的表情似哭似笑。

    她们靠自己卖出去货了!

    “我们娘俩不怕饿死了,夏儿,娘去给你买几个鸡蛋补补身子!”

    华氏拿着二十文,带上帷帽就要出门。

    “对面阿嫂院里养着俩母鸡,可能下蛋咧,娘去给你买。”

    同是街尾的铺子,对门阿桂嫂一家的情况比立夏她们好上不少。

    阿桂嫂一家有四口人,阿桂叔在大户人家做小管事,阿桂嫂开个小铺子做衣裳、卖布料,一家子生活本该不错。

    但因大儿子在学堂上学,小女儿从去年冬日脸上便不断起疮,家中逐渐清贫。

    因小女儿和立夏母女二人症状相似,阿桂婶深知这状况是病在面皮子里,并不传染,故不似其他邻居般躲她们如瘟疫一般。

    反而因为对女儿爱屋及乌的怜悯,平日里多有关照,前些日子华氏应急低价卖布料,便是阿桂婶帮的忙。

    立夏在华氏的指导下做好鸡蛋青菜汤后,母女二人便在简易‘餐桌’上坐下,开始她们被赶出门后吃得最丰盛的一餐。

    “夏儿,多吃些!”

    华氏难得眉眼舒展,一个劲儿地给立夏捞蛋花,没几下盆里的鸡蛋几乎全进了立夏碗里。

    看着华氏面前缺口碗里的小半碗稀粥,立夏心中有些酸涩。

    “娘,你也吃。”

    说着,她将碗里大半鸡蛋分到华氏碗里。

    “哎呀,娘不爱吃鸡蛋,你吃!”

    华氏愣了几秒后端起碗就要还回去,笑容中多了几分慈祥。

    立夏叹了口气,抬起手掌挡住自己的碗,语气笃定:“我们都要吃,你不吃我也不吃。”

    经过几天的相处,立夏逐渐掌握了和华氏的相处方式。

    果然,此话一出,华氏停下推拉,垂下没被立夏注意到的微红眼帘,这才老实坐下。

    “好,娘也吃。”

    “不过夏儿,你知道娘吃得少,你长身体帮娘分担些吧。”

    几秒后,华氏还是将她豁角的碗伸了过来,“夏儿乖。”

    立夏的目光落在她的碗上,俩人僵持了一阵,最终还是对上华氏视线的立夏败下阵来。

    她垂下眼避开华氏灼灼看‘女儿’的目光,从她碗中匀了些蛋花,筷子在自己碗里挑了挑,让自己碗中的蛋花显得多了些。

    “谢谢娘。”

    “跟娘还道什么谢!”

    看到立夏面前的碗冒了尖,华氏才满意坐下。

    立夏没有回应,饿坏了似的埋头苦吃。

    鸡蛋是荤菜中最便宜的,虽只有三个鸡蛋,但打散加上一小把青菜煮成青菜蛋花煮汤,填饱了二人久未满足的胃,也让她们的心温暖许多。

    此刻的华氏尤为明显,她似是被注入了生活新的希望,面上常挂的愁绪不再。

    “今日同阿桂婶买得急,一个鸡蛋花了两文,若是去同摆摊的农户买,两文能卖三个。”

    “我还打听了,一只母鸡40文一只,过几日我们拖阿桂婶帮买几只,再添些瓦罐碗筷......”

    华氏沉浸在对未来的畅享中,眼中满是天真的希望。

    “待往来再多些,就能打探打探她们的进货渠道,咱们这铺子的名声也起来了,今后便能活着了......”

    吃饱后,母女俩坐在院中纳凉。

    铺子虽在街尾被高墙挡住,后院却是凉爽通风的。白日里若将连通铺子和后院的门打开,便是闷热的午后,在铺中也能感到丝丝凉风。

    夜晚的小院更是凉风习习,饭后坐会儿纳凉,便觉通身舒畅。

    立夏瞧着是在放空,华氏的畅想还是入了耳。

    华氏被在深宅大院中生活多年,早已脱离市井。

    反而在社会打拼多年的立夏适应迅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处境。

    找到货源,今后都像今天这般做生意过活?

    这谈何容易。

    且不说这批货是白捡剩下的,今日所赚能勉强都算作利润,过后还要考虑货源。

    就说今日最吸引客人购买的低价就不能长用。

    无论做什么生意、无论在什么年代,都要遵守市场规则。

    这些规则制约着做生意的每个环节,最明显也是客人能看到的,就是价格。

    就像上街走一圈,不论是正经门店,还是小摊小贩,甚至是线上的网络店铺,同款、同质商品的定价都相差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若有人开了低价的口子,短时间内会有极大的客流,但都会在不久后消亡与市场。

    因为这拉低了同产品其他卖家的利润。

    清店特惠可以,低价抛售也可以。

    她们哪怕再卖上十天半个月也可以,但过段时间一定要断了这门生意,或恢复和其他铺子差不多的价格。

    否则,就算如今的东京府兴旺富强、纪律严明,鲜少宵小窃贼,她们也会‘消亡’。

    立夏的视线落在华氏身上,小嘴张了又闭,最终还是没有告诉她。

    华氏好不容易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在自己还没想到她们的未来铺好路前,还是先让她开心着吧。

    “娘,这些你不忙打探,放你交给我吧,我多问些人更清楚些。”

    为防其他铺子将她们这只“蝼蚁”放在眼里,立夏开口按下了华氏可能节外生枝的想法。

    华氏:“是是是,夏儿你在老太太身边见识广,比娘强上千百倍,娘少给你添麻烦......”

    ————

    次日一大早,立夏就穿戴整齐,围好面纱准备出门。

    相比之下,衣行一条街开店会晚些。除了集日,能平日在街上悠闲逛的,家中皆相对优渥,少有一大早出门购物。

    她计划早早出去把要买的东西买回来,还能赶在中午前回来开店。

    若实在赶不回来,如此简便的卖货方式,华氏也能自主张罗。

    “娘,我去药铺买药材,顺道买些锅碗瓢盆和柴火。”

    立夏同保管钱币的华氏说道。

    华氏抬头看了眼立夏,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什么都没说,低头掏出钱袋。

    立夏:“不若阿娘同我一道上街吧,顺道瞧瞧有没有缺的玩意。”

    华氏数够一千文的钱币递给立夏:“娘没有什么要买的,就不去了。”

    “我就出去买些小东西,再去药铺配些药材做药膏,用不着这么多钱币。”

    立夏看到手中的金额,有些惊讶。

    她知道现在类似护肤品的‘养颜膏’不便宜,但买些药材自己配应是不难,怎的需要这么多?

    华氏对在老太太身边长大、大门不出娇养着,不知物价几何的女儿笑得慈爱。

    她们母女自小分离鲜少见面,在家宴上都说不得两句话,这几日相处才发现女儿虽未被看重,但在老太太身边定是不愁吃穿。

    立夏对陌生时空物价等常识的缺失,被华氏认为是此前生活富足的缘故。

    她推回立夏递回钱的手,“先拿着吧,用不完再拿回来,多些钱傍身也总是好的。”

    因是第一次逛古代的街,立夏心中雀跃,对华氏的欲言又止没有多想。

    她放好钱币,确认面纱绑紧后又戴上帷帽,脚步轻快出了后门。

    ——

    “青菜现摘现卖,新鲜便宜卖嘞!”

    “土鸡蛋、新鲜的土鸡蛋!今儿个热乎刚下的!”

    “徒弟们,磨好刀备菜咯!”

    “乖儿快将包子吃了,去学堂要迟了。”

    “......”

    城郊农户的叫卖声、酒楼饭馆营业前的准备声、路边母子的交谈声......

    早市是东京府一天最热闹的区间,每当日出东方的第一缕阳光落在城池上方,城内散落的各个市集便到了最热闹的时候。

    出了衣行后巷转入市集,立夏被这古朴而热闹的场面震撼,原来这个时空的首都是这样的。

    这叫卖声、这烟火气,可比电视剧热闹多了!

    经过城郊进城卖菜的小贩、经过热气腾腾的馄饨小摊,立夏在一片眼花缭乱中来到了胭脂水粉、首饰团扇小摊贩聚集的区域。

    “来瞧一瞧看一看咧,新鲜荷花做的胭脂嘞~”

    “香囊、香薰、香手帕。”

    “姑娘来看看簪子,这可是珍宝阁最近热卖的款式咧!”

    “......”

    一路摊贩的热闹景象,与现世的夜市有些相似。立夏一路瞧看、打听价格,觉得十分有趣。

    “珍宝阁今日热卖的簪子款式?”

    “听闻那工艺十分精巧,这不好些日子了,手艺人们都没做出相似的咧!”

    “我们瞧瞧去!”

    珍宝阁?听着是这个东京府的奢侈品店。

    立夏被吸引,跟着两位小姑娘也来到首饰摊前凑热闹。

    ......

    在这个区域站了一会儿,立夏大致了解了东京府女子必备的‘美丽知识’。

    这个朝代风调雨顺、兵强马壮,百姓生活富足。

    当大部分百姓温饱不成问题,那么追求艺术、娱乐、美丽和名声便自然而然。

    因社会环境的限制,女子追求的自然大多是貌美,样貌身材、衣着首饰皆成风尚。

    珍宝阁和红妆阁,则分别是东京府首饰和美妆行业的两大‘奢侈品店’。

    “红妆阁。”

    立夏嘴里轻声念叨着,心里有个隐约的苗头即将破土而出。

    打听到红妆阁的位置后,立夏立即动身。

    既是东京府最好的脂粉铺子,那无论是买祛痘类的护肤品,还是了解这儿的美妆护肤情况,她都得去瞧瞧。

章节目录

在东京府勇闯美妆赛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壹听可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壹听可乐并收藏在东京府勇闯美妆赛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