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灈菊白。
昨儿个还是大晴的天,到了这一日阴云密布,走出去,便感受到了阴潮潮的水汽扑面,丝一样的雨水打湿花叶,空气里布满细密的泪水,进去走上一会儿,便是最好的哀悼。
今日是八一六战役后的第七天。
所规划出的英雄冢墓地,自发地站满了明溪城的百姓,有的人手里抱着黄花,有的人手里捧着一碗白饭,还有的人手里拿着一捆香,大家或穿白衣,或披麻戴孝,神情肃穆地站成一圈又一圈。
用竹竿挑起的明笙在风里轻轻荡漾,祭台旁,好些刚在明溪城成家的战士家属们正一叠叠地烧着纸钱,火势甚稀,濡湿的冥金丢进去,逼出一阵阵吹不散的乌烟,熏的满堂眼眶含泪。
有的人明明离得远,却涕泗横飞。因为他们知道八一六那天,他们在刀光血影的战场中安然无恙,不是因为天眷人幸,而是因为这些英雄们在用命守护。
有些人正站在跟前,他们的目光呆滞,似还未从彻夜前来占据前排的困意中醒过来,他们的泪水染着浓烟,黑黢黢的宛若本能般无声无息地流下,在麻木中伤痛。
夏时现站在最前头,以当朝太子的尊贵身份,按照夏朝的最高丧制,由太监宣导,主持祭天祭礼。
夏时现是在八月十八日来的,那时关于战争的阵痛已过,城里成堆的尸体也被何都尉做主堆积火化,他进城时,只看到许多人在麻木地冲刷着地上的淡淡血迹,他甚至没意识到这是为了迎接他到来,被洗过很多遍的街道。
这场代价被“体面”地淡化了许多遍,看上去不痛不痒。可死亡的名单很长,家家户户在门上插山茱萸的也很多。
夏时现是在听到建英雄冢的这个决定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比钦差大臣更尊更威,他希望以这个身份来颁布并主建英雄冢这件事,能真正唤醒国人对边境的捍卫之心,重视之情,也希望英雄冢里的忠魂能继续保佑这片土地。
为了给予这场丧葬足够的重视,夏时现换上了死爪蟒袍吉服,头上玉冠带丧,由他以三杯酒,三炷香行礼敬灵、再由亲人扶棺,下葬动土。
“呜呜呜呜——”
当百姓们开始哭丧时,夏时隐才在如海般几乎要将她淹没的悲伤中,钝钝醒过神,她扬起头看向四周哭泣的百姓,在悲伤的、垂着脑袋伤怀的人群中,她仿若是唯一从梦中醒来的人。
夏时隐本以为会大哭的今天,反而再落不下一滴泪。
“尹大人为什么不哭?”一个细柔柔的女人的声音从乌烟后传来,迷茫,不解,甚至带着隐隐的质问。
“尹大人为什么不哭?”似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也跟着附和地问了出来。
全场低沉沉的哭声仿佛也跟着戛然而止,待夏时隐茫然地抬眸看过去时,她看到了千万双望向自己的眼睛,似乎也有千万张张唇的嘴。
没有千万句话,他们都在问一个问题:“尹大人为什么不哭?”
夏时隐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每一个人,她听了好久,才想起她就是大家口里的尹大人,她们是在问她。
为什么不哭?为什么哭不出来?
说不清楚。
甚至连此刻的所思所想也是混沌的。
夏时隐满脑子都是前世的自己,前世的夏朝,她将九千八百一十三人的死亡人数在心底反复咀嚼了几百遍,又想起这并不是最惨烈的战争。
前世夏朝灭亡时,接连发起的那四场战事,每一场死伤皆过了五万,最惨的是上京被破时,那一战连着城里的百姓,死了足足十二万人。
大多数人都死得很无辜,也许只是恰好住在进京的路上,也许只是露出了一个反抗的眼神,他们便死在了周朝武将们为了震慑百姓的刀下。
自夏朝走向亡国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是人间地狱,而随着周楼一次次收紧设下的圈套,夏朝沦陷的消息几乎也是与日俱增,夏时隐几乎都来不及听完。
这些都是东窗事发,她被囚禁在冷宫时,萧子钰隔着厚重的宫门讲给她听的,她要让夏时隐认识到了自己多年的错误与失败,也成功地让夏时隐夜夜噩梦。
“我......我......”夏时隐有口难言。她无法将前世的结局摊开,也无法真正坦诚。
身为这场战事的幕后谋划,面对这样一场惨胜,她竭尽全力,从未反悔,因为她知道至少这一场战争是公平地、磊落地、不曾伤及无辜的。
她很清楚:夏朝上下,无论是战士还是百姓,都需要在惨痛中成长,学习,从太平安稳中真正觉醒。
“簌——”湿润的带着粗糙刺感的东西突然砸到脸上。
夏时隐下意识张手接住,一低眼,才看清那是一束白菊花。
下一瞬,两束、三束、四束......他们用花束砸他,有的轻,有的重,不过片刻的功夫,夏时隐便被一束束花半淹。
夏时隐努力不退缩地承受,千百双眼睛的指责令她感到恐惧,她仿佛看到了前世应得的惩罚终于降临在了这一刻,她曾害得那么多同胞惨死,可夏朝的百姓甚至没有机会当着她的面骂她。
如今老实面对,虽然晚了些,也总算是听到了她们来自隔世的恨。
“不......”秦桑欲言又止,他的一双眼看看人群,又看看夏时隐,有一瞬间他觉得解气,有一瞬间他又觉得迷茫。
还是张力最先看不下去,他抄起地上的一大捧花愤怒地砸了回去,一双虎目怒瞪着大家,带着恶狠狠的威胁,是不许百姓们再动手了。
人群里传来妇人高声怪调道:“尹大人!你可真坚强啊!你的心是铁打的吗?九千八百一十三条人命,难道就换不来你的一滴泪吗?你以前的柔肠百转都是装的吗?”
夏时隐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尹大人!你是不是还在记恨那天没人去救你?可城里打成那样、乱成这样,分身乏术下你被掳了,这是什么很不能理解的事吗?再说了,我们不是也将你赎回来了吗?你看看吧!你没缺胳膊少腿,可这些战士们永远也无法睁开眼睛了!”
夏时隐下意识看向刚刚下葬的地方,她的哥哥夏时现就站在不远处,在唯一的位置,高高在上。
他的眉尾与眼角弯弯的耷拉下来,表情沉痛而悲伤,似强忍着坚强。
夏时现也在望着她,目光既有担忧也有责怪,仿佛不理解她这样矫情爱哭的人,怎么没有在这样的场合里聪明地痛哭。
夏时隐看了看夏时现,又看了看普罗大众。她茅塞顿开,突然理解了所有人的心情,与所有人的认同。
其实夏时现也没有哭,可大家不在乎。因为在大家的心里,他始终只是遥远而来的外人,他的泪水不会让大家感动信任,自此勇敢依靠皇室对百姓的怜悯,是以大家也不纠结。
可夏时隐不一样,她的尹院园是战事的第一受害地,她还陪着他们一起抓过诈降的赵使臣,身为爱民如子的仁官,身为头头是道的好官,她不哭,大家便忍不住怀疑、不安、害怕、甚至愤怒。
“尹大人为什么没有哭?”人群里孩童的质问穿墙而来,“你陪着我们这么久,你教我们要忠贞爱国,你明明很在乎、很爱我们的,可面对以身殉国的英雄,你为什么没有哭?”
“尹大人,你也很难过对吧?你哭出来吧,哭出来就没那么痛了。”
有人来硬的,有人来软的,大家试图用不同角度的话来激夏时隐,逼得她反驳、愤怒、崩溃,哪怕是吓哭了都好,他们想要看到一个失控的夏时隐,借以发泄自己内心濒临变态的情绪。
面对死亡,比起悲痛,所有人心里最深的情绪其实是害怕。害怕战争,害怕未来的不安稳。
他们生活在边防,在最前沿,他们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说的更直白一些,他们的命就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
“你说话呀!你说话!”骂得唾沫横飞,还是撬不开夏时隐的嘴,百姓们被夏时隐的泥性给惹恼了,纷纷开始逼她吭声。
“尹大人!说话!说话!”一遍又一遍。大家的声音从悲愤到祈求。他们需要有自己所信服的人源源不断给他们新的力量。
夏时隐从前的心机盘算在此刻忽然失灵,无数次张嘴,却说不出来话,直到她试着遵从自己的内心,真实地面对并承认:“我总觉得,有比哭更重要的事在等着我去做。我可以偷着哭躲着哭,但不是现在哭,在这儿哭,跟着别人哭。”
“往前走三里,就是楚境了,我们的对手随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也好,以后每一次来祭拜时也好,我不想他们看到的是我们的悲伤,我们的泪水。——八一六打的是胜仗呀。该哭的是他们。”
细雨润湿了夏时隐被花束擦红的脸颊,她像清晨里初开的花,白皙娇嫩,她得体地弯弯嘴角,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谦虚而雍容。
“这里躺着的是生时守着我们,死后也守着我们的英雄,我想,他们想要看到的大概也不是我们的眼泪,更不是我们的破碎吧,他们想看到的,也想让楚国人看到的,应该是我们的英勇、坚韧、顽强、团结。只有我们展示出更强大的内心,这场胜利才是更彻底的胜利。”
有些大人听懂了,抬起袖子粗鲁擦干眼泪,也擦干身旁孩子的眼泪,大人与小孩手牵着手,力量一代传递一代。
秦桑猛地蹲下身,将夏时隐周身的花一摞摞地扒拉着抱到旁边的墓地,花瓣的叶子纷纷掉落,白色的黄色的,溅了一路。
夏时隐拿着接住的那一捧跟在秦桑的身后,一步一步踩进湿土,献上花束。
她望着祭台上的袅袅烟香,望着头顶的阴云,沉沉道:“英雄的精神是至死不灭的,不如记在心里。日后像英雄一样活着,无愧天地,无愧家国。在生死之间,愿为国英勇牺牲,也绝不叛国偷生。”
夏时隐的风采在雨雾与墓碑的陪衬下,具有磅礴的力量,她的嘴角翘着一抹淡淡地笑意,鼓励道:“如果可以的话,请擦干眼泪,收拾悲伤,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
不要再让悲剧重现。
至于前世在战争中死去的所有人,碍于亡国而无人敢悲伤、祭拜、祭奠,都没关系,夏时隐会记得。
昨儿个还是大晴的天,到了这一日阴云密布,走出去,便感受到了阴潮潮的水汽扑面,丝一样的雨水打湿花叶,空气里布满细密的泪水,进去走上一会儿,便是最好的哀悼。
今日是八一六战役后的第七天。
所规划出的英雄冢墓地,自发地站满了明溪城的百姓,有的人手里抱着黄花,有的人手里捧着一碗白饭,还有的人手里拿着一捆香,大家或穿白衣,或披麻戴孝,神情肃穆地站成一圈又一圈。
用竹竿挑起的明笙在风里轻轻荡漾,祭台旁,好些刚在明溪城成家的战士家属们正一叠叠地烧着纸钱,火势甚稀,濡湿的冥金丢进去,逼出一阵阵吹不散的乌烟,熏的满堂眼眶含泪。
有的人明明离得远,却涕泗横飞。因为他们知道八一六那天,他们在刀光血影的战场中安然无恙,不是因为天眷人幸,而是因为这些英雄们在用命守护。
有些人正站在跟前,他们的目光呆滞,似还未从彻夜前来占据前排的困意中醒过来,他们的泪水染着浓烟,黑黢黢的宛若本能般无声无息地流下,在麻木中伤痛。
夏时现站在最前头,以当朝太子的尊贵身份,按照夏朝的最高丧制,由太监宣导,主持祭天祭礼。
夏时现是在八月十八日来的,那时关于战争的阵痛已过,城里成堆的尸体也被何都尉做主堆积火化,他进城时,只看到许多人在麻木地冲刷着地上的淡淡血迹,他甚至没意识到这是为了迎接他到来,被洗过很多遍的街道。
这场代价被“体面”地淡化了许多遍,看上去不痛不痒。可死亡的名单很长,家家户户在门上插山茱萸的也很多。
夏时现是在听到建英雄冢的这个决定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比钦差大臣更尊更威,他希望以这个身份来颁布并主建英雄冢这件事,能真正唤醒国人对边境的捍卫之心,重视之情,也希望英雄冢里的忠魂能继续保佑这片土地。
为了给予这场丧葬足够的重视,夏时现换上了死爪蟒袍吉服,头上玉冠带丧,由他以三杯酒,三炷香行礼敬灵、再由亲人扶棺,下葬动土。
“呜呜呜呜——”
当百姓们开始哭丧时,夏时隐才在如海般几乎要将她淹没的悲伤中,钝钝醒过神,她扬起头看向四周哭泣的百姓,在悲伤的、垂着脑袋伤怀的人群中,她仿若是唯一从梦中醒来的人。
夏时隐本以为会大哭的今天,反而再落不下一滴泪。
“尹大人为什么不哭?”一个细柔柔的女人的声音从乌烟后传来,迷茫,不解,甚至带着隐隐的质问。
“尹大人为什么不哭?”似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也跟着附和地问了出来。
全场低沉沉的哭声仿佛也跟着戛然而止,待夏时隐茫然地抬眸看过去时,她看到了千万双望向自己的眼睛,似乎也有千万张张唇的嘴。
没有千万句话,他们都在问一个问题:“尹大人为什么不哭?”
夏时隐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每一个人,她听了好久,才想起她就是大家口里的尹大人,她们是在问她。
为什么不哭?为什么哭不出来?
说不清楚。
甚至连此刻的所思所想也是混沌的。
夏时隐满脑子都是前世的自己,前世的夏朝,她将九千八百一十三人的死亡人数在心底反复咀嚼了几百遍,又想起这并不是最惨烈的战争。
前世夏朝灭亡时,接连发起的那四场战事,每一场死伤皆过了五万,最惨的是上京被破时,那一战连着城里的百姓,死了足足十二万人。
大多数人都死得很无辜,也许只是恰好住在进京的路上,也许只是露出了一个反抗的眼神,他们便死在了周朝武将们为了震慑百姓的刀下。
自夏朝走向亡国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是人间地狱,而随着周楼一次次收紧设下的圈套,夏朝沦陷的消息几乎也是与日俱增,夏时隐几乎都来不及听完。
这些都是东窗事发,她被囚禁在冷宫时,萧子钰隔着厚重的宫门讲给她听的,她要让夏时隐认识到了自己多年的错误与失败,也成功地让夏时隐夜夜噩梦。
“我......我......”夏时隐有口难言。她无法将前世的结局摊开,也无法真正坦诚。
身为这场战事的幕后谋划,面对这样一场惨胜,她竭尽全力,从未反悔,因为她知道至少这一场战争是公平地、磊落地、不曾伤及无辜的。
她很清楚:夏朝上下,无论是战士还是百姓,都需要在惨痛中成长,学习,从太平安稳中真正觉醒。
“簌——”湿润的带着粗糙刺感的东西突然砸到脸上。
夏时隐下意识张手接住,一低眼,才看清那是一束白菊花。
下一瞬,两束、三束、四束......他们用花束砸他,有的轻,有的重,不过片刻的功夫,夏时隐便被一束束花半淹。
夏时隐努力不退缩地承受,千百双眼睛的指责令她感到恐惧,她仿佛看到了前世应得的惩罚终于降临在了这一刻,她曾害得那么多同胞惨死,可夏朝的百姓甚至没有机会当着她的面骂她。
如今老实面对,虽然晚了些,也总算是听到了她们来自隔世的恨。
“不......”秦桑欲言又止,他的一双眼看看人群,又看看夏时隐,有一瞬间他觉得解气,有一瞬间他又觉得迷茫。
还是张力最先看不下去,他抄起地上的一大捧花愤怒地砸了回去,一双虎目怒瞪着大家,带着恶狠狠的威胁,是不许百姓们再动手了。
人群里传来妇人高声怪调道:“尹大人!你可真坚强啊!你的心是铁打的吗?九千八百一十三条人命,难道就换不来你的一滴泪吗?你以前的柔肠百转都是装的吗?”
夏时隐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尹大人!你是不是还在记恨那天没人去救你?可城里打成那样、乱成这样,分身乏术下你被掳了,这是什么很不能理解的事吗?再说了,我们不是也将你赎回来了吗?你看看吧!你没缺胳膊少腿,可这些战士们永远也无法睁开眼睛了!”
夏时隐下意识看向刚刚下葬的地方,她的哥哥夏时现就站在不远处,在唯一的位置,高高在上。
他的眉尾与眼角弯弯的耷拉下来,表情沉痛而悲伤,似强忍着坚强。
夏时现也在望着她,目光既有担忧也有责怪,仿佛不理解她这样矫情爱哭的人,怎么没有在这样的场合里聪明地痛哭。
夏时隐看了看夏时现,又看了看普罗大众。她茅塞顿开,突然理解了所有人的心情,与所有人的认同。
其实夏时现也没有哭,可大家不在乎。因为在大家的心里,他始终只是遥远而来的外人,他的泪水不会让大家感动信任,自此勇敢依靠皇室对百姓的怜悯,是以大家也不纠结。
可夏时隐不一样,她的尹院园是战事的第一受害地,她还陪着他们一起抓过诈降的赵使臣,身为爱民如子的仁官,身为头头是道的好官,她不哭,大家便忍不住怀疑、不安、害怕、甚至愤怒。
“尹大人为什么没有哭?”人群里孩童的质问穿墙而来,“你陪着我们这么久,你教我们要忠贞爱国,你明明很在乎、很爱我们的,可面对以身殉国的英雄,你为什么没有哭?”
“尹大人,你也很难过对吧?你哭出来吧,哭出来就没那么痛了。”
有人来硬的,有人来软的,大家试图用不同角度的话来激夏时隐,逼得她反驳、愤怒、崩溃,哪怕是吓哭了都好,他们想要看到一个失控的夏时隐,借以发泄自己内心濒临变态的情绪。
面对死亡,比起悲痛,所有人心里最深的情绪其实是害怕。害怕战争,害怕未来的不安稳。
他们生活在边防,在最前沿,他们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说的更直白一些,他们的命就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
“你说话呀!你说话!”骂得唾沫横飞,还是撬不开夏时隐的嘴,百姓们被夏时隐的泥性给惹恼了,纷纷开始逼她吭声。
“尹大人!说话!说话!”一遍又一遍。大家的声音从悲愤到祈求。他们需要有自己所信服的人源源不断给他们新的力量。
夏时隐从前的心机盘算在此刻忽然失灵,无数次张嘴,却说不出来话,直到她试着遵从自己的内心,真实地面对并承认:“我总觉得,有比哭更重要的事在等着我去做。我可以偷着哭躲着哭,但不是现在哭,在这儿哭,跟着别人哭。”
“往前走三里,就是楚境了,我们的对手随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也好,以后每一次来祭拜时也好,我不想他们看到的是我们的悲伤,我们的泪水。——八一六打的是胜仗呀。该哭的是他们。”
细雨润湿了夏时隐被花束擦红的脸颊,她像清晨里初开的花,白皙娇嫩,她得体地弯弯嘴角,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谦虚而雍容。
“这里躺着的是生时守着我们,死后也守着我们的英雄,我想,他们想要看到的大概也不是我们的眼泪,更不是我们的破碎吧,他们想看到的,也想让楚国人看到的,应该是我们的英勇、坚韧、顽强、团结。只有我们展示出更强大的内心,这场胜利才是更彻底的胜利。”
有些大人听懂了,抬起袖子粗鲁擦干眼泪,也擦干身旁孩子的眼泪,大人与小孩手牵着手,力量一代传递一代。
秦桑猛地蹲下身,将夏时隐周身的花一摞摞地扒拉着抱到旁边的墓地,花瓣的叶子纷纷掉落,白色的黄色的,溅了一路。
夏时隐拿着接住的那一捧跟在秦桑的身后,一步一步踩进湿土,献上花束。
她望着祭台上的袅袅烟香,望着头顶的阴云,沉沉道:“英雄的精神是至死不灭的,不如记在心里。日后像英雄一样活着,无愧天地,无愧家国。在生死之间,愿为国英勇牺牲,也绝不叛国偷生。”
夏时隐的风采在雨雾与墓碑的陪衬下,具有磅礴的力量,她的嘴角翘着一抹淡淡地笑意,鼓励道:“如果可以的话,请擦干眼泪,收拾悲伤,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
不要再让悲剧重现。
至于前世在战争中死去的所有人,碍于亡国而无人敢悲伤、祭拜、祭奠,都没关系,夏时隐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