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房屋
可是自己并没有受伤啊,官袍上哪里来的血?
方才,大皇子?
她细思极恐,立刻抬头去寻大皇子,只见大皇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件狐裘披风裹在身上。
真是脑子坏得不轻啊,六天的天,穿狐裘,唉!
吕芝芝的心里像灌了铅了一样沉重,杨砺说得没错,来了这么个玩意儿,自己这个县丞还怎么干?
不干吧,一家子没了生路,罢官也得等攒够了俸禄才行,干吧,天灾刚至,又来了这么个人祸,真是大热天抱着火炉子,难熬得紧!
吕芝芝满脑子都是即将来临的艰难岁月,也没了心思再去想胸前的血迹,还有在桃林里那只切成三瓣儿的桃子。
一行人到了均阳县衙时,天已黑透。
王主薄奉命在县衙备好了接待晚宴,可县令大人路上受了颠簸,到了县衙就病倒了。
护卫崔钰晚宴后,便带着自己的人到客栈休息去了。
吕芝芝又是请大夫又是熬药,折腾了半宿才消停。
所幸,东院够大,王主簿准备了一间正房,四间厢房正好够用。
大皇子赵元浸住正房,幕僚陈旁和鲁通住东厢房,贴身侍卫翊光和婢女李青隐住西厢房。
等安顿好这帮贵客,吕芝芝回到书房,才发现白天离开后,书房已经塌了一半,这下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王主薄好心地将自己在马棚边的小隔间让出来给吕芝芝,却被吕芝芝谢绝了。
她抱了床被子找了间尚且稳固的牢房凑合了一晚,躺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满脑子都是框架式房子的结构图。
临入睡时,白天桃林里发生的事却莫名地浮现在脑海,但又无暇细想,只是祈祷明日起,这个失心疯别太让她操心就好。
是不是得找个人专门陪他玩耍才行,可找谁陪他呢?
王主薄太老,衙门里的事还要仰仗王主簿操持,杨砺腿脚倒快,可是过于严肃,枯燥无趣,再说他还担着督导重建房屋的要事,不行不行。
吕芝芝想了一圈儿也没想到个合适的人儿,不知不觉沉沉地睡去了。
从第二天的情形来看,吕芝芝的担忧是多虑了,因为县令大人水土不服,很是严重,竟然卧床不起了。
王主薄一大早去客栈为崔钰的护卫队送行,少不了要给一些赏银作为护送的辛苦费。
送走了崔钰等人,又去请之前约好的工匠,可是工匠们却无纷纷摇头拒绝。
“王主薄,你召集的那些工匠呢,怎么一个都没来?”吕芝芝望着气喘吁吁赶回来的王主薄,十分焦急,她在县衙等了半日也没见工匠的影子。
“回大人,那些工匠都忙着建房子,说没空来.....”王主薄嗫嚅道。
“建房子?建什么房子?”吕芝芝气不打一处来。
“县里富商和财主出了高价,把县里能用的匠人都包圆儿了,又限定了工期,这些匠人们拿了钱就得按期交工,所以就......”
“所以就把官府的命令当屁话了是吗?”吕芝芝小脸儿涨得通红,做了这劳什子县丞,俸禄没攒多少,血压倒是升高了不少。
王主薄见县丞大人发了火,垂首立在一旁,不敢吭声。
“你去叫杨县尉带上衙役,本县丞要亲自去请这些工匠来。”吕芝芝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气呼呼地说道。
“杨县尉今儿一早去了七里乡,说乡里昨儿闹盗匪,这会儿只怕还没走到呢,要他折回来吗?”王主薄低声道。
“七里乡闹盗匪?本县丞怎么不知道?”吕芝芝一听火更大了,这帮家伙真是越来越不把她这个县丞放在眼里了。
况且,这七里乡可是她家啊,爹娘都还在七里乡。
吕芝芝越想越烦躁,又十分担忧爹娘的安危,“可有人受伤?”
“哦,眼下还不清楚,杨县尉一早得报,天不亮就带人赶往去了,他见您忙着接待县令大人,也是怕您烦心,这才......”王主薄忙打起圆场。
每逢灾年,劫盗便越发猖獗,这是常识,可吕芝芝哪有这个经验?
匠人们不尊命令,自己也不能就此作罢,吕芝芝将先前花了好几天功夫绘制好的图纸摊开来再度查看,打算直接让乡民们上手开建。
她构想的这个框架式结构房屋,其实是结合了现代框架式楼房的建筑方式,也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等材料填充墙体,分户隔断。
这种房屋的最大优点就是抗震性能很强。
只不过,她把承重梁柱改成了粗壮的木杆代替,又将承重的木杆梁柱与横梁都用榫卯工艺结合好,整体框架深入地基后,再用泥土或其他石料填充墙体。
这样建造房屋可以大大加快速度,即便再度发生地震,泥墙会倒掉,但榫卯结构的屋架却不会塌,应付一般程度的地震是没问题的。
而且一旦发生地震,屋内的人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创伤,灾后重建也省时省力。
她想出这个办法时,着实兴奋了好几天,可是眼下要实现,却比她预料的要难得多。
王主薄正带人修缮书房,吕芝芝将书房里的一应物什搬到牢房,牢房就成了临时办公和住宿的地方。
整理物什的时候,她发现放衣物的箱笼里竟有她娘那日送来的包裹,就是那个装着内衣的包裹。
哎吆,我的娘啊,您真是胆大啊!
这要是被衙门的人看见了,就不是房塌而是天塌了。
吕芝芝心惊胆战,慌忙将那包裹又严严实实裹了好几层塞进箱子,给箱子上了锁,才让人来抬走。
午饭随口扒拉了几口,她就去东院儿探望那位尊贵的病人,一走进东院儿就闻见浓烈的汤药味儿。
厨娘王金花急匆匆走过来,说大皇子的汤药里缺几味药草要添置。
“缺什么药草?”吕芝芝忙问道。
“要散血草和丹参各三两,九节风二两。”王大娘扳着手指复述着,生怕弄错了。
吕芝芝一听,还好,不是什么多名贵的药,都能轻松弄到,“哦,药钱,我拿给您。”
“里面的大人们给了钱,说县衙有难处,药钱不用走公账。”王大娘笑道。
“呵呵,那敢情好,您去吧。”
吕芝芝望着王大娘的背影,想起她方才说得那几味草药,有些奇怪。
虽然她不懂中医,但这些基础的中草药,她在农林经济专业的选修课上也学过一些,散血草、丹参、九节风,这都是外伤常用的止血生肌草药。
哎呀,难道大皇子真的有伤在身?!
吕芝芝一拍脑门,想起昨日接驾时桃林出来的情景,自己回到均阳后竟把这事儿给忘了。
不等吕芝芝走到正房去请安,婢女李青隐就拦在了门外,“殿下正休息呢,吕大人请回吧,在下会向殿下转告大人的问候。”
也吧,不见正好,倒也让我省心了,吕芝芝客套了几句退了出来。
果然,杨砺派人回来禀报,说七里乡昨日遭盗匪抢劫,十几个乡民受了重伤,其中就有吕县丞的父亲。
吕芝芝心急如焚,正好王主薄派了郎中去给受伤的乡民疗伤,吕芝芝将衙门的事交代了一番,便上了马车和郎中一块儿回了七里乡。
七里乡是均阳十一乡中受灾最严重的乡,好在七里乡的土地肥沃,百姓流散得并不多,站在山岗上远远望去,原本阡陌严整的村庄此刻俨然一个原始部落,到处都是简易的茅草棚。
夜幕中,灰色的草顶升腾起袅袅炊烟,远远地飘来瓜薯豆米煮熟后的香甜,轻轻慰藉着乡民们饱受煎熬的心。
吕芝芝看望完受伤的乡民,又跟杨砺嘱咐了治安工作,这才回到大枣树下的茅草棚,那是她家临时搭建的居所。
破旧的竹席上,头上缠着纱布的吕守信仰面躺着,却没有半点呻吟,他是个要强惯了的人,此刻只恨自己当年在战场伤了腿,才没能将那群盗匪打得满地找牙,自己反倒脑袋开了瓢。
“都跟你说过多少回,你如今多大岁数了,自己身子骨什么样心里没个数?还要硬逞强出头,这下可安逸了吧!要是给芝芝知道,她又该着急了!”
老伴儿朱三清拎起一个细颈油壶往热汤面里淋了一圈儿芝麻油,又用筷子拌了拌,芝麻油的香气立刻顺着热汤气弥漫了整个房间。
吕守信本想争几句,奈何芝麻油的香味儿让他把精力都聚焦在了热汤面上。
朱三清也有些惊讶他难得没犟嘴,心立刻软了下来,捧了面给他吃。
吕守信正呼呼啦啦喝着热面汤,吕芝芝回来了。
“爹!您还好吗?”吕芝芝一进来就凑近吕守信的脑门儿细看。
“芝芝,你咋回来了?她娘,赶紧给芝芝盛碗面!”吕守信放下碗,有些不好意思地望着女儿傻笑。
朱三清盛了面淋两圈儿芝麻油搅匀了端给女儿,“我才说了你爹的,芝芝,你别担心,县里来的郎中都给配好了药,你爹就是点儿皮外伤,没多大事儿,倒是你......”
望着又黑又瘦的女儿,朱三清满眼都是心疼,“县里这么多事儿,唉,真是为难你了,娘真后悔当时没阻拦你去........”
“娘!您又这么说,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千斤的重担也只能咬牙扛到底。”
吕芝芝没空去多安慰她娘,千斤的重担也得先吃饱了才能扛,一会儿功夫,一碗热烫的面条下了肚。
吕芝芝抹了抹嘴,将碗递给她娘,“娘,我记得你说我老舅在中卢县做木匠,还带了十来个徒弟是吗?”
“嗯,可不是呗,听说你老舅的徒弟都开始带徒弟了呢!”朱三清知道女儿这个时候问起舅舅可不只是拉家常,“你可是有事儿要找你舅舅?”
“娘,您可真聪明!”吕芝芝说的是心里话,就凭她娘靠她的描述做出来的那件内衣,就让她佩服地五体投地。
今儿早上搬行李的时候,她偷偷看了一眼,那件内衣从剪裁到缝制,和她之前穿的没太大区别。
“娘大字不识几个,这辈子也改变不了了,倒是芝芝你,娘觉得你自从上回在麦地里被税吏推倒,昏迷醒来后就像开了窍似的。”朱三清说着,又左右打量起女儿来,满脸都是自豪。
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女儿之前是个什么样子,说她是个哑巴吧,她又能说话,说她能说话吧,她就没说过一句完整的话,除了一身蛮力和一副热心肠,茶饭女红没一样能行,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乡民们从未怀疑过是吕家的女儿芝芝顶替儿子芒芒做了县丞,不只是因为这对龙凤胎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是因为芝芝的智商根本无法胜任县丞,只有聪慧伶俐的芒芒才是做官的料。
所以,做县丞的一定是吕家秀才吕芒芒无疑了。
“娘,你记得我前几日跟你说过的框架式房屋的事儿吧,你把我老舅家地址告诉我,我明儿就派人去请他到均阳县来。”
朱三清将亲兄弟的地址告诉了女儿,吕芝芝嘱咐了几句,就连夜返回了县衙。
方才,大皇子?
她细思极恐,立刻抬头去寻大皇子,只见大皇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件狐裘披风裹在身上。
真是脑子坏得不轻啊,六天的天,穿狐裘,唉!
吕芝芝的心里像灌了铅了一样沉重,杨砺说得没错,来了这么个玩意儿,自己这个县丞还怎么干?
不干吧,一家子没了生路,罢官也得等攒够了俸禄才行,干吧,天灾刚至,又来了这么个人祸,真是大热天抱着火炉子,难熬得紧!
吕芝芝满脑子都是即将来临的艰难岁月,也没了心思再去想胸前的血迹,还有在桃林里那只切成三瓣儿的桃子。
一行人到了均阳县衙时,天已黑透。
王主薄奉命在县衙备好了接待晚宴,可县令大人路上受了颠簸,到了县衙就病倒了。
护卫崔钰晚宴后,便带着自己的人到客栈休息去了。
吕芝芝又是请大夫又是熬药,折腾了半宿才消停。
所幸,东院够大,王主簿准备了一间正房,四间厢房正好够用。
大皇子赵元浸住正房,幕僚陈旁和鲁通住东厢房,贴身侍卫翊光和婢女李青隐住西厢房。
等安顿好这帮贵客,吕芝芝回到书房,才发现白天离开后,书房已经塌了一半,这下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王主薄好心地将自己在马棚边的小隔间让出来给吕芝芝,却被吕芝芝谢绝了。
她抱了床被子找了间尚且稳固的牢房凑合了一晚,躺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满脑子都是框架式房子的结构图。
临入睡时,白天桃林里发生的事却莫名地浮现在脑海,但又无暇细想,只是祈祷明日起,这个失心疯别太让她操心就好。
是不是得找个人专门陪他玩耍才行,可找谁陪他呢?
王主薄太老,衙门里的事还要仰仗王主簿操持,杨砺腿脚倒快,可是过于严肃,枯燥无趣,再说他还担着督导重建房屋的要事,不行不行。
吕芝芝想了一圈儿也没想到个合适的人儿,不知不觉沉沉地睡去了。
从第二天的情形来看,吕芝芝的担忧是多虑了,因为县令大人水土不服,很是严重,竟然卧床不起了。
王主薄一大早去客栈为崔钰的护卫队送行,少不了要给一些赏银作为护送的辛苦费。
送走了崔钰等人,又去请之前约好的工匠,可是工匠们却无纷纷摇头拒绝。
“王主薄,你召集的那些工匠呢,怎么一个都没来?”吕芝芝望着气喘吁吁赶回来的王主薄,十分焦急,她在县衙等了半日也没见工匠的影子。
“回大人,那些工匠都忙着建房子,说没空来.....”王主薄嗫嚅道。
“建房子?建什么房子?”吕芝芝气不打一处来。
“县里富商和财主出了高价,把县里能用的匠人都包圆儿了,又限定了工期,这些匠人们拿了钱就得按期交工,所以就......”
“所以就把官府的命令当屁话了是吗?”吕芝芝小脸儿涨得通红,做了这劳什子县丞,俸禄没攒多少,血压倒是升高了不少。
王主薄见县丞大人发了火,垂首立在一旁,不敢吭声。
“你去叫杨县尉带上衙役,本县丞要亲自去请这些工匠来。”吕芝芝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气呼呼地说道。
“杨县尉今儿一早去了七里乡,说乡里昨儿闹盗匪,这会儿只怕还没走到呢,要他折回来吗?”王主薄低声道。
“七里乡闹盗匪?本县丞怎么不知道?”吕芝芝一听火更大了,这帮家伙真是越来越不把她这个县丞放在眼里了。
况且,这七里乡可是她家啊,爹娘都还在七里乡。
吕芝芝越想越烦躁,又十分担忧爹娘的安危,“可有人受伤?”
“哦,眼下还不清楚,杨县尉一早得报,天不亮就带人赶往去了,他见您忙着接待县令大人,也是怕您烦心,这才......”王主薄忙打起圆场。
每逢灾年,劫盗便越发猖獗,这是常识,可吕芝芝哪有这个经验?
匠人们不尊命令,自己也不能就此作罢,吕芝芝将先前花了好几天功夫绘制好的图纸摊开来再度查看,打算直接让乡民们上手开建。
她构想的这个框架式结构房屋,其实是结合了现代框架式楼房的建筑方式,也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等材料填充墙体,分户隔断。
这种房屋的最大优点就是抗震性能很强。
只不过,她把承重梁柱改成了粗壮的木杆代替,又将承重的木杆梁柱与横梁都用榫卯工艺结合好,整体框架深入地基后,再用泥土或其他石料填充墙体。
这样建造房屋可以大大加快速度,即便再度发生地震,泥墙会倒掉,但榫卯结构的屋架却不会塌,应付一般程度的地震是没问题的。
而且一旦发生地震,屋内的人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创伤,灾后重建也省时省力。
她想出这个办法时,着实兴奋了好几天,可是眼下要实现,却比她预料的要难得多。
王主薄正带人修缮书房,吕芝芝将书房里的一应物什搬到牢房,牢房就成了临时办公和住宿的地方。
整理物什的时候,她发现放衣物的箱笼里竟有她娘那日送来的包裹,就是那个装着内衣的包裹。
哎吆,我的娘啊,您真是胆大啊!
这要是被衙门的人看见了,就不是房塌而是天塌了。
吕芝芝心惊胆战,慌忙将那包裹又严严实实裹了好几层塞进箱子,给箱子上了锁,才让人来抬走。
午饭随口扒拉了几口,她就去东院儿探望那位尊贵的病人,一走进东院儿就闻见浓烈的汤药味儿。
厨娘王金花急匆匆走过来,说大皇子的汤药里缺几味药草要添置。
“缺什么药草?”吕芝芝忙问道。
“要散血草和丹参各三两,九节风二两。”王大娘扳着手指复述着,生怕弄错了。
吕芝芝一听,还好,不是什么多名贵的药,都能轻松弄到,“哦,药钱,我拿给您。”
“里面的大人们给了钱,说县衙有难处,药钱不用走公账。”王大娘笑道。
“呵呵,那敢情好,您去吧。”
吕芝芝望着王大娘的背影,想起她方才说得那几味草药,有些奇怪。
虽然她不懂中医,但这些基础的中草药,她在农林经济专业的选修课上也学过一些,散血草、丹参、九节风,这都是外伤常用的止血生肌草药。
哎呀,难道大皇子真的有伤在身?!
吕芝芝一拍脑门,想起昨日接驾时桃林出来的情景,自己回到均阳后竟把这事儿给忘了。
不等吕芝芝走到正房去请安,婢女李青隐就拦在了门外,“殿下正休息呢,吕大人请回吧,在下会向殿下转告大人的问候。”
也吧,不见正好,倒也让我省心了,吕芝芝客套了几句退了出来。
果然,杨砺派人回来禀报,说七里乡昨日遭盗匪抢劫,十几个乡民受了重伤,其中就有吕县丞的父亲。
吕芝芝心急如焚,正好王主薄派了郎中去给受伤的乡民疗伤,吕芝芝将衙门的事交代了一番,便上了马车和郎中一块儿回了七里乡。
七里乡是均阳十一乡中受灾最严重的乡,好在七里乡的土地肥沃,百姓流散得并不多,站在山岗上远远望去,原本阡陌严整的村庄此刻俨然一个原始部落,到处都是简易的茅草棚。
夜幕中,灰色的草顶升腾起袅袅炊烟,远远地飘来瓜薯豆米煮熟后的香甜,轻轻慰藉着乡民们饱受煎熬的心。
吕芝芝看望完受伤的乡民,又跟杨砺嘱咐了治安工作,这才回到大枣树下的茅草棚,那是她家临时搭建的居所。
破旧的竹席上,头上缠着纱布的吕守信仰面躺着,却没有半点呻吟,他是个要强惯了的人,此刻只恨自己当年在战场伤了腿,才没能将那群盗匪打得满地找牙,自己反倒脑袋开了瓢。
“都跟你说过多少回,你如今多大岁数了,自己身子骨什么样心里没个数?还要硬逞强出头,这下可安逸了吧!要是给芝芝知道,她又该着急了!”
老伴儿朱三清拎起一个细颈油壶往热汤面里淋了一圈儿芝麻油,又用筷子拌了拌,芝麻油的香气立刻顺着热汤气弥漫了整个房间。
吕守信本想争几句,奈何芝麻油的香味儿让他把精力都聚焦在了热汤面上。
朱三清也有些惊讶他难得没犟嘴,心立刻软了下来,捧了面给他吃。
吕守信正呼呼啦啦喝着热面汤,吕芝芝回来了。
“爹!您还好吗?”吕芝芝一进来就凑近吕守信的脑门儿细看。
“芝芝,你咋回来了?她娘,赶紧给芝芝盛碗面!”吕守信放下碗,有些不好意思地望着女儿傻笑。
朱三清盛了面淋两圈儿芝麻油搅匀了端给女儿,“我才说了你爹的,芝芝,你别担心,县里来的郎中都给配好了药,你爹就是点儿皮外伤,没多大事儿,倒是你......”
望着又黑又瘦的女儿,朱三清满眼都是心疼,“县里这么多事儿,唉,真是为难你了,娘真后悔当时没阻拦你去........”
“娘!您又这么说,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千斤的重担也只能咬牙扛到底。”
吕芝芝没空去多安慰她娘,千斤的重担也得先吃饱了才能扛,一会儿功夫,一碗热烫的面条下了肚。
吕芝芝抹了抹嘴,将碗递给她娘,“娘,我记得你说我老舅在中卢县做木匠,还带了十来个徒弟是吗?”
“嗯,可不是呗,听说你老舅的徒弟都开始带徒弟了呢!”朱三清知道女儿这个时候问起舅舅可不只是拉家常,“你可是有事儿要找你舅舅?”
“娘,您可真聪明!”吕芝芝说的是心里话,就凭她娘靠她的描述做出来的那件内衣,就让她佩服地五体投地。
今儿早上搬行李的时候,她偷偷看了一眼,那件内衣从剪裁到缝制,和她之前穿的没太大区别。
“娘大字不识几个,这辈子也改变不了了,倒是芝芝你,娘觉得你自从上回在麦地里被税吏推倒,昏迷醒来后就像开了窍似的。”朱三清说着,又左右打量起女儿来,满脸都是自豪。
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女儿之前是个什么样子,说她是个哑巴吧,她又能说话,说她能说话吧,她就没说过一句完整的话,除了一身蛮力和一副热心肠,茶饭女红没一样能行,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乡民们从未怀疑过是吕家的女儿芝芝顶替儿子芒芒做了县丞,不只是因为这对龙凤胎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是因为芝芝的智商根本无法胜任县丞,只有聪慧伶俐的芒芒才是做官的料。
所以,做县丞的一定是吕家秀才吕芒芒无疑了。
“娘,你记得我前几日跟你说过的框架式房屋的事儿吧,你把我老舅家地址告诉我,我明儿就派人去请他到均阳县来。”
朱三清将亲兄弟的地址告诉了女儿,吕芝芝嘱咐了几句,就连夜返回了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