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六年,九月十五,新帝登基第六年,朝局稳固、天下太平,皇长子周蒙得封太子,山河稳固、国本无恙,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欣悦的了。
秋寒浸骨,却丝毫都未影响宫内的氛围,宫人们为着中秋晚宴忙碌,交谈的却是十月的立储大典,陛下重长子,立储一事定会办得隆重。
可外头的热闹进不了乾清宫。
秋风萧瑟,裹着黄叶飘落门前,殿外宫婢匍匐一地,叶康神情倨傲,背对她们立在殿内,手里捏着明黄诏书,尖声念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贵妃明氏,恃恩而骄,恃宠放旷,纵私欲,进谗言,结党营私,弄权后宫,毒害后妃,威胁命妇,冒天下之大不韪,属十恶不赦。今褫夺封号,贬为才人,幽禁哲林居。钦此。”
极长的尾音回荡在雕砌玉凰的高梁下,衬得眼下的乾清宫愈发死寂。
他瞧着跪在面前的女子,披散头发、一身病容,就那样敛着眸子听他宣完圣旨,一朝从云端到地底,她却好似满不在乎。
不过就是仗着明氏罢了,可那又如何呢?叶康想到御案边那本红折子,唇角上扬:“明才人,接旨吧。”
明珩垂眸望着膝下镌刻的乐倾赋微微出神,忽觉这为世人称道的白玉阶也不过如此,跪起来叫人膝盖疼。
听见声音,她抬手去接旨,可叶康却迟迟未将圣旨递给她,而是轻声提醒:“得谢恩呢。”
明珩唇色苍白、面色如雪,却更显得眸色深黑,叫人看着心沉。她深深地瞧了眼叶康,后者却梗着脖子直面她的目光。
他不怕她,再也不怕了。
一介后妃,丢了君恩,没了母家,失了皇嗣,便再无威胁了,他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可那双凤眸还是平静得让他发毛,好像她仍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嘉贵妃,那个一个眼神便可以命人将他踹下彻月亭的主子。
可他如今是陛下的贴身太监!哪怕是朝政,他也能在那九五至尊的耳边吹吹风!宫里宫外,哪个后妃朝臣敢不尊重他?便是皇子公主,也是尊称他一声叶公公。她明珩现下不过是个丧家之犬,凭什么瞧不起他!
正当叶康恼怒之际,明珩忽然手抚玉阶,向他叩拜:“臣妾,谢主隆恩。”
头顶一声尖细的冷哼,明珩接过圣旨:“多谢叶公公。”
乾清宫内外寂静无声,众人低着头静待叶康离去,宫殿中咳嗽声响起,宫婢纷纷起身,蕴红第一个便冲入了殿中。
“娘娘!”她眼中含泪,声音哽咽,搀着明珩起身。
自小产过后,明珩身子便一直不见好,如今方能下床,便被拖到风口处跪在这冰冷彻骨的玉阶上,如今膝盖往下几乎没了知觉,只能靠着蕴红,一步步往塌上挪去:“如今我已不是贵妃,莫再唤我娘娘,去拿纸笔来。”
她如今已顾不得身子上的痛苦,还有件事令她忧心。
叶康的态度不对。
她这两月来缠绵病榻,总在半梦半醒之间,细算起来,上次与父亲兄长联系,已是在四月东讨之前。
这个阉人一向小心谨慎,若是明氏无虞,她便是被废为庶人,他也不敢有半点不敬。
如此思忖,明珩的心沉入了谷底。
自周桓继位,明面上重用、亲近她的父兄,可实际多是些虚名上的封赏,军权却是收走了一半,就连当初允她的皇后之位,也用了司天监的命数之说一推再推。
她起先是失望,以为周桓是变了心。可六年来,眼看着后宫中人越来越多,曾经帮着周桓上位的功臣们皆是落了个兔死狗烹,明珩才看清楚了周桓的真面目,他不是变了心,是根本没有心。
周桓就是个无亲无友之人。
当初可以为了军中支持去低声下气地哄一个闺阁女子开心,而后也能为了两句孩童戏言将徐家满门抄斩。
三年前的湖州一案,徐、林两家的下场彻底敲醒了明氏对周桓一点侥幸的妄梦。
她与明氏深知功高盖主的道理,唯恐步了徐、林的后尘,父兄在外克己慎行,她在宫内步步为营,不想竟还是躲不过帝王猜忌。
“结党营私,毒害后妃”?明珩冷笑。
万般有罪,也不过是罪在她腹中的孩儿,罪在周桓的恐惧。
她撑着身体走向案边,提笔,一时竟也不知该书信给谁了,这些年周桓皇权稳固,当年有从龙之功的也是该贬的遍贬、该杀的杀,前年科举,周桓选拔上来的众多人才,如今也渐成朝廷砥柱,而这些人唯恐明氏无难。
若非是东南陈于敬起兵叛乱,北边胡人又虎视眈眈,朝廷无将可用,父亲也早已准备告老还乡。
明珩颦眉,还是往下落笔。
蕴红在一旁研墨,瞧着明珩消瘦的身形,提笔的手腕都在颤抖,泪水终究滑落脸颊,滴入砚台:“奴婢来替您写吧。”
明珩却拒绝了:“他认得我的字,你去替我收拾东西,准备去哲林居吧。”
蕴红心中酸楚,转身去了妆台,却又听身后明珩轻咳:“那些都不用了,带一套简单衣物就行了,左厢有个盒子,里边放了黄金,也带一点。”
待蕴红走远,明珩才捂着帕子放声咳起来。
她时日无多了,有没有那道圣旨,都无关痛痒了。
这宫中所有的人都觉得她是病有好转,就连周桓也觉得他给的药量不够,没毒死她。
明珩笑容讽刺,当年那个老秃驴说她命硬克夫,可没把这个懦夫给吓破胆。
终究是当初年少无知、自大狂妄,被男色与野心冲昏了头脑,才趟了夺嫡这趟浑水,一步错步步错,周桓登基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还有蕴红……
明珩望着蕴红离去的方向,二十年相依相伴,她早已将蕴红当成亲妹妹。在宫中这个人吃人的地方,明珩几乎不敢想,自己离去之后,她过的会是什么日子。
中秋之夜,高月孤悬,本是团圆之日,明珩主仆却在皇宫最深处离别。
秋来新桂正浓,霸道冷冽的香气熏得明毓心口发闷,蕴红跪在地上,抓着明珩的衣摆,说什么也不肯离去。
明珩一脚迈入哲林居,狠了狠心,没回头看蕴红:“今日宫宴,所有人的重心都在明辉殿,下次再想有这种机会,就只能等到除夕了,这信只有你亲自去送,我才放心。”
“那为什么不让我多带你的衣物!”蕴红连主仆尊卑都顾不得了,心中的猜想让她害怕:“为什么要我带那么多黄金走……”
明珩无奈,转过身,想将蕴红提起来,却没成功:“我只有你了……”
蕴红猛然抬头,泪如决堤。
“阿蕴,帮帮我,好吗?”
自明珩入宫至今,已有十年没有这样同蕴红说话。
昔年年少是在撒娇卖乖,如今却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了。眼看着明氏被君王猜忌,明明知道父兄在外有难,她却只能困在这里等死。
她是逃不出这重重宫门了,不能让蕴红也跟着埋葬于此。
蕴红沉默,最后望了一眼面前的身影,向下叩头,一声闷响砸在月下冰冷的宫道上,二人再无言语,一个行入幽暗无光的废弃宫院,一个飞身掠向披着银白月光的琉璃宫瓦之上。
月下叹息幽长,明珩静立在竹下,抬头望向天边那一轮圆月。
但愿那人千金一诺,能替她护住蕴红。
当初自恃才识无双、家世显赫,却不知天高地厚、人心险恶,总以为朝堂君心皆可为她掌中物。
如今想来,何其愚蠢。
身入樊笼无所知,一朝醒悟却是悔之不及,只可怜父兄受她牵连。明氏满腔忠烈,一心报效国,如今却时时惊惶于帝王猜忌,整日与那些满腹阴私的人在朝廷上勾心斗角。
何其可悲?
明毓卸下头上本不多的钗环,褪去外袍,端坐在镜前凝视着自己,只觉得镜中人像个落魄的野鸡。
她讥诮一笑,没了锦衣华服,谁还认得什么贵妃千金?所谓浮华,不过都是空壳,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是权力的玩物。
翌日,第一缕朝阳洒在上清殿金顶时,两个宫婢正端着食盒慢步行走在宫道上,稍年幼的那个悄悄打了个哈欠,嘴里嘟囔:“这哲林居可真远,等到那了粥都该凉了。”
另一名宫婢云月叹了口气:“这明才人也是可怜,病还没好便被迁到这么远的地方。”
“才不可怜呢!那胡才人还尸骨未寒……”
一个眼刀递来,小宫婢立刻噤声,云月警告她:“这也是你我能议论的?你还小,我这会姑且就只警告你,这宫里的事,尤其是明才人的事,该说不该说的,都要心里有数,知道吗?”
“哦……“小宫婢低着头,显然有些低落。
“你运气好,分到了咱们娘娘宫里,娘娘仁厚,平时也多纵容着你胡言乱语。可你要警醒着点,莫要被人拿了把柄,你一个小小宫婢,口无遮拦挨了罚不要紧,可别牵累了娘娘。“
小宫婢依旧闷声应下,云月心知她是没听进去,摇了摇头,也罢,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就行,她也是多说无益。
二人言谈间已行至哲林居外。
此时已是天光大亮,哲林居的宫门开着,却盛不进一丝日光。竹节高挑,有几条竹枝斜出宫墙,整个院子看起来空洞无比。
小宫婢有些犯怵,紧紧贴着云月:“这哲林居附近怎的比旁的地方冷上许多。“
宫门被叩响,云月朗声开口:“明才人,奴婢等是受贵嫔娘娘之命,来为您送药粥的。“
可哲林居中无人应答。
“会不会人不在里面?“
无视手边怕得发抖的丫头,云月抬脚进入院内。二人绕过影壁,步入内院,却见主屋大门开着,她心道不好,快步走了进去。
屋内空旷没有人影,云月走入内室,屏风将光影挡的严实,只能依稀辨得榻上躺了名女子。
已是深秋,榻上人却连条薄毯都没盖,三千青丝铺散在脑后,一身素裙单薄,那人就静静躺在那里。
“明才人?”云月试探地喊了两声,明珩却没有反应。
小宫婢想进来,却被云月出声制止,她将指尖探到明毓鼻下,明珩冰凉的躯体冷得她发颤。
当日光再次照耀云月二人时,小宫婢才发现,原来平日不可一世的一等宫婢也会害怕。
云月花容失色的脸上似乎还有些许她看不明白的悲恸:“明才人,殁了……”
秋寒浸骨,却丝毫都未影响宫内的氛围,宫人们为着中秋晚宴忙碌,交谈的却是十月的立储大典,陛下重长子,立储一事定会办得隆重。
可外头的热闹进不了乾清宫。
秋风萧瑟,裹着黄叶飘落门前,殿外宫婢匍匐一地,叶康神情倨傲,背对她们立在殿内,手里捏着明黄诏书,尖声念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贵妃明氏,恃恩而骄,恃宠放旷,纵私欲,进谗言,结党营私,弄权后宫,毒害后妃,威胁命妇,冒天下之大不韪,属十恶不赦。今褫夺封号,贬为才人,幽禁哲林居。钦此。”
极长的尾音回荡在雕砌玉凰的高梁下,衬得眼下的乾清宫愈发死寂。
他瞧着跪在面前的女子,披散头发、一身病容,就那样敛着眸子听他宣完圣旨,一朝从云端到地底,她却好似满不在乎。
不过就是仗着明氏罢了,可那又如何呢?叶康想到御案边那本红折子,唇角上扬:“明才人,接旨吧。”
明珩垂眸望着膝下镌刻的乐倾赋微微出神,忽觉这为世人称道的白玉阶也不过如此,跪起来叫人膝盖疼。
听见声音,她抬手去接旨,可叶康却迟迟未将圣旨递给她,而是轻声提醒:“得谢恩呢。”
明珩唇色苍白、面色如雪,却更显得眸色深黑,叫人看着心沉。她深深地瞧了眼叶康,后者却梗着脖子直面她的目光。
他不怕她,再也不怕了。
一介后妃,丢了君恩,没了母家,失了皇嗣,便再无威胁了,他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可那双凤眸还是平静得让他发毛,好像她仍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嘉贵妃,那个一个眼神便可以命人将他踹下彻月亭的主子。
可他如今是陛下的贴身太监!哪怕是朝政,他也能在那九五至尊的耳边吹吹风!宫里宫外,哪个后妃朝臣敢不尊重他?便是皇子公主,也是尊称他一声叶公公。她明珩现下不过是个丧家之犬,凭什么瞧不起他!
正当叶康恼怒之际,明珩忽然手抚玉阶,向他叩拜:“臣妾,谢主隆恩。”
头顶一声尖细的冷哼,明珩接过圣旨:“多谢叶公公。”
乾清宫内外寂静无声,众人低着头静待叶康离去,宫殿中咳嗽声响起,宫婢纷纷起身,蕴红第一个便冲入了殿中。
“娘娘!”她眼中含泪,声音哽咽,搀着明珩起身。
自小产过后,明珩身子便一直不见好,如今方能下床,便被拖到风口处跪在这冰冷彻骨的玉阶上,如今膝盖往下几乎没了知觉,只能靠着蕴红,一步步往塌上挪去:“如今我已不是贵妃,莫再唤我娘娘,去拿纸笔来。”
她如今已顾不得身子上的痛苦,还有件事令她忧心。
叶康的态度不对。
她这两月来缠绵病榻,总在半梦半醒之间,细算起来,上次与父亲兄长联系,已是在四月东讨之前。
这个阉人一向小心谨慎,若是明氏无虞,她便是被废为庶人,他也不敢有半点不敬。
如此思忖,明珩的心沉入了谷底。
自周桓继位,明面上重用、亲近她的父兄,可实际多是些虚名上的封赏,军权却是收走了一半,就连当初允她的皇后之位,也用了司天监的命数之说一推再推。
她起先是失望,以为周桓是变了心。可六年来,眼看着后宫中人越来越多,曾经帮着周桓上位的功臣们皆是落了个兔死狗烹,明珩才看清楚了周桓的真面目,他不是变了心,是根本没有心。
周桓就是个无亲无友之人。
当初可以为了军中支持去低声下气地哄一个闺阁女子开心,而后也能为了两句孩童戏言将徐家满门抄斩。
三年前的湖州一案,徐、林两家的下场彻底敲醒了明氏对周桓一点侥幸的妄梦。
她与明氏深知功高盖主的道理,唯恐步了徐、林的后尘,父兄在外克己慎行,她在宫内步步为营,不想竟还是躲不过帝王猜忌。
“结党营私,毒害后妃”?明珩冷笑。
万般有罪,也不过是罪在她腹中的孩儿,罪在周桓的恐惧。
她撑着身体走向案边,提笔,一时竟也不知该书信给谁了,这些年周桓皇权稳固,当年有从龙之功的也是该贬的遍贬、该杀的杀,前年科举,周桓选拔上来的众多人才,如今也渐成朝廷砥柱,而这些人唯恐明氏无难。
若非是东南陈于敬起兵叛乱,北边胡人又虎视眈眈,朝廷无将可用,父亲也早已准备告老还乡。
明珩颦眉,还是往下落笔。
蕴红在一旁研墨,瞧着明珩消瘦的身形,提笔的手腕都在颤抖,泪水终究滑落脸颊,滴入砚台:“奴婢来替您写吧。”
明珩却拒绝了:“他认得我的字,你去替我收拾东西,准备去哲林居吧。”
蕴红心中酸楚,转身去了妆台,却又听身后明珩轻咳:“那些都不用了,带一套简单衣物就行了,左厢有个盒子,里边放了黄金,也带一点。”
待蕴红走远,明珩才捂着帕子放声咳起来。
她时日无多了,有没有那道圣旨,都无关痛痒了。
这宫中所有的人都觉得她是病有好转,就连周桓也觉得他给的药量不够,没毒死她。
明珩笑容讽刺,当年那个老秃驴说她命硬克夫,可没把这个懦夫给吓破胆。
终究是当初年少无知、自大狂妄,被男色与野心冲昏了头脑,才趟了夺嫡这趟浑水,一步错步步错,周桓登基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还有蕴红……
明珩望着蕴红离去的方向,二十年相依相伴,她早已将蕴红当成亲妹妹。在宫中这个人吃人的地方,明珩几乎不敢想,自己离去之后,她过的会是什么日子。
中秋之夜,高月孤悬,本是团圆之日,明珩主仆却在皇宫最深处离别。
秋来新桂正浓,霸道冷冽的香气熏得明毓心口发闷,蕴红跪在地上,抓着明珩的衣摆,说什么也不肯离去。
明珩一脚迈入哲林居,狠了狠心,没回头看蕴红:“今日宫宴,所有人的重心都在明辉殿,下次再想有这种机会,就只能等到除夕了,这信只有你亲自去送,我才放心。”
“那为什么不让我多带你的衣物!”蕴红连主仆尊卑都顾不得了,心中的猜想让她害怕:“为什么要我带那么多黄金走……”
明珩无奈,转过身,想将蕴红提起来,却没成功:“我只有你了……”
蕴红猛然抬头,泪如决堤。
“阿蕴,帮帮我,好吗?”
自明珩入宫至今,已有十年没有这样同蕴红说话。
昔年年少是在撒娇卖乖,如今却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了。眼看着明氏被君王猜忌,明明知道父兄在外有难,她却只能困在这里等死。
她是逃不出这重重宫门了,不能让蕴红也跟着埋葬于此。
蕴红沉默,最后望了一眼面前的身影,向下叩头,一声闷响砸在月下冰冷的宫道上,二人再无言语,一个行入幽暗无光的废弃宫院,一个飞身掠向披着银白月光的琉璃宫瓦之上。
月下叹息幽长,明珩静立在竹下,抬头望向天边那一轮圆月。
但愿那人千金一诺,能替她护住蕴红。
当初自恃才识无双、家世显赫,却不知天高地厚、人心险恶,总以为朝堂君心皆可为她掌中物。
如今想来,何其愚蠢。
身入樊笼无所知,一朝醒悟却是悔之不及,只可怜父兄受她牵连。明氏满腔忠烈,一心报效国,如今却时时惊惶于帝王猜忌,整日与那些满腹阴私的人在朝廷上勾心斗角。
何其可悲?
明毓卸下头上本不多的钗环,褪去外袍,端坐在镜前凝视着自己,只觉得镜中人像个落魄的野鸡。
她讥诮一笑,没了锦衣华服,谁还认得什么贵妃千金?所谓浮华,不过都是空壳,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是权力的玩物。
翌日,第一缕朝阳洒在上清殿金顶时,两个宫婢正端着食盒慢步行走在宫道上,稍年幼的那个悄悄打了个哈欠,嘴里嘟囔:“这哲林居可真远,等到那了粥都该凉了。”
另一名宫婢云月叹了口气:“这明才人也是可怜,病还没好便被迁到这么远的地方。”
“才不可怜呢!那胡才人还尸骨未寒……”
一个眼刀递来,小宫婢立刻噤声,云月警告她:“这也是你我能议论的?你还小,我这会姑且就只警告你,这宫里的事,尤其是明才人的事,该说不该说的,都要心里有数,知道吗?”
“哦……“小宫婢低着头,显然有些低落。
“你运气好,分到了咱们娘娘宫里,娘娘仁厚,平时也多纵容着你胡言乱语。可你要警醒着点,莫要被人拿了把柄,你一个小小宫婢,口无遮拦挨了罚不要紧,可别牵累了娘娘。“
小宫婢依旧闷声应下,云月心知她是没听进去,摇了摇头,也罢,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就行,她也是多说无益。
二人言谈间已行至哲林居外。
此时已是天光大亮,哲林居的宫门开着,却盛不进一丝日光。竹节高挑,有几条竹枝斜出宫墙,整个院子看起来空洞无比。
小宫婢有些犯怵,紧紧贴着云月:“这哲林居附近怎的比旁的地方冷上许多。“
宫门被叩响,云月朗声开口:“明才人,奴婢等是受贵嫔娘娘之命,来为您送药粥的。“
可哲林居中无人应答。
“会不会人不在里面?“
无视手边怕得发抖的丫头,云月抬脚进入院内。二人绕过影壁,步入内院,却见主屋大门开着,她心道不好,快步走了进去。
屋内空旷没有人影,云月走入内室,屏风将光影挡的严实,只能依稀辨得榻上躺了名女子。
已是深秋,榻上人却连条薄毯都没盖,三千青丝铺散在脑后,一身素裙单薄,那人就静静躺在那里。
“明才人?”云月试探地喊了两声,明珩却没有反应。
小宫婢想进来,却被云月出声制止,她将指尖探到明毓鼻下,明珩冰凉的躯体冷得她发颤。
当日光再次照耀云月二人时,小宫婢才发现,原来平日不可一世的一等宫婢也会害怕。
云月花容失色的脸上似乎还有些许她看不明白的悲恸:“明才人,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