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珩这一觉睡了许久,久到她忘了眼下明氏危急的处境,忘了生死,就在她快要忘记自己是谁时,一声低低的呜咽传入了她的脑海,紧接着出现第二声、第三声……一声接一声,呜咽变成了哭号、哀叫,似海浪般向她扑来。
周遭一片黑暗,喧天哭号声几乎将她淹没,明珩被一涛涛声浪拍倒在地,被哭声压着,怎么也爬不起来。
她努力地睁大眼睛,想看清楚周围,伸手挥舞,想推开声浪。
“咚!”
指关节剧痛,明珩终于睁开双眼,所有的声音忽然都消失了,稍许,取而代之的是嘈杂的低语声。
眼前仍是一片黑暗,随着手上的疼痛渐渐消散,明珩的感官也渐渐回笼。
她抬手探向身前,触及弄疼她的“罪魁祸首”,指下纹路粗糙,似乎是一块木板,她抬手敲了两下“咚咚”两声,证实了她的猜想。
最后一点低语声都没有了,周遭一片死寂,明珩试着推动木板,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小得可怜。
她抬起双脚抵住木板,反手在地面借力,腰部带动臀腿,用力一蹬。
木板“簌”的一声,顺着她腿上的力量滑了出去,明珩借势一个鲤鱼打挺起身。
正午的太阳格外耀眼,晃得明珩眯起眼睛,久久不能适应。
刺眼的白光渐渐温和下来,明珩方能视物,便与周遭一圈瞪圆了的眼睛对视上了。
她站在棺材里。
而棺材周围,百十来个农民模样的人,正目瞪口呆盯着眼前骇人一幕。
“诈……诈诈……”
眼前的男子大张着嘴,几乎背过气去。一个“尸”字还未说出口,明珩便被一只强而有力的胳膊从棺材上揽了下去。
“老天爷开眼啊!终究是把晋大人最后一点血脉还回来了!”
“老天爷开眼!开眼啊!”
“老天爷啊!”
平静的海面再次掀起滔天巨浪,将明珩砸了个晕头转向。
李大娘的怀抱结实又温暖,带着些许汗味和烧饼香,耳畔是一声声如雷贯耳的“老天爷”,这一切真实得像是梦境。
她这是活过来了?
是怎么去的李大娘家,明珩忘了,只迷瞪着眼听着李大娘帮她“恢复记忆”。
如今是建昭十六年,这里是何家村,而她现在是谭和县知县晋文平的女儿——晋岚。
明珩久久不能平静,看着眼前白嫩纤细的胳膊。这具身体十四岁,在自己死前就出生了,应该不是投胎。
既然不是投胎,那她为什么会在这里?难道老天不肯收她?
明珩任由李大娘将自己揉在怀里痛哭流涕,听着前院李大爷杀鸡的声音,脑中逐渐冷静下来,同时也有些明白了晋岚的死因。
这具身体只怕是有心疾,自醒来后明珩觉着时刻有一只手握住心脏向外拉扯,难受得她喘不上气。
前院李大爷将鸡捂死在水里,拔毛放血一气呵成,末了将水一泼,留下一滩血渍。
大概是被吓死的。
傍晚,明珩看着桌上的烧鸡、蒸蛋,满脑子都是前院的血水,纠结许久,还是开口道:“李伯伯,日后不要再杀鸡给我吃了,三五天吃碗蒸蛋就已经足够了。”
“那哪能够?”李大爷下巴一抬,嗓门大了起来,又想起晋岚胆小,遂将声放轻些:“你这么瘦,要多吃点,到时候晋大人回来,发现我们将你养瘦了多不好。”
说着,他将两只鸡腿掰下,放进明珩的碗中:“快吃,多吃点,你大娘的手艺好着呢。”
晋文平去姑雨山调查地势已有两月未归,这两月来,村民们除了耕种便是集体上山找知县,可依然一无所获。
所有人都清楚,晋文平怕是不好了,可当着晋岚的面,谁也不敢提这档子事。
李大娘红着眼,又有些哽咽,明珩迎着李大爷期盼的目光,只好张嘴咬上鸡腿。
鸡肉鲜香嫩滑,明珩却越吃越沉重,她瞧着院门边上的鸡笼。九个格子,如今只剩一只老母鸡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鸡都杀给她吃了,大爷大娘过冬吃什么肉来御寒呢?
也许是害怕晋岚再次被老天收走,李大娘不敢让明珩离开她的视线,就连睡觉都要把她抱在怀里。
因着心疾的缘故,明珩自重生起心里便慌得厉害,现下被李大娘抱在怀里,听着隔壁李大爷的鼾声起伏,心中才稍有舒缓。
“怎么,丫头。”李大娘发现明珩盯着屋顶间隙漏下的微光:“是不是鼾声吵到你了?”
明珩摇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大娘,你知道明家么?”
“名家?什么名家?丫头你想读书了?”李大娘微微侧过身,开始寻思上哪整两本书来:“是哦,你是官家小姐,识字的。”
明珩有些无奈,摇头:“不是名字的名,是日月明,明道骢的明。”
“明道骢?那是谁?”
明珩心知李大娘这是问不出什么了,轻声道:“是凌霄军的将领。”
“噢噢,凌霄军啊,何裁缝屋里那小子以前好像就是去的凌霄军。”
明珩一下精神起来:“何裁缝?那他们家儿子……”
“哎呀,甭提了,一去十多年没消息,头几年还往家里寄银子,再后来就彻底没消息了。不止他们家,我家那混小子也是,当初说要出去投军,到现在也没个消息回来,要说别人家投军都是走的正规军,偏偏就他不一样,到现在也不知道跑哪去鬼混了。”
说到这里,李大娘开始叹气:“还是读书好,读书能当官老爷,还不用到战场上去卖命,丫头你这么乖、这么静,肯定是个读书的好料子,若是个男儿,以后说不定能像晋大人一样,当大官哩!”
耳边是长久的沉默,李大娘见明珩侧着身,没了动静,当她是睡着了,也就没再说话,替明珩掖了掖被角,转头便陷入了梦乡。
浅浅的鼾声传来,明珩愣愣地睁着眼,盯着眼前的黑暗,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灿金色朝阳落在何家村一众瓦片上时,李大娘家的炊烟也跟着升起了。
明珩坐在院门边的小马扎上,静看眼前的黑猫玩弄甲虫。
“真是出奇了,先前那么胆小,如今威威都凑到跟前了,这丫头不带动一下的。”李大娘将米糕盛入盘中,看着院前一幕心下嘀咕。
甲虫终于没了动弹,四仰八叉躺在地上,任凭那毛茸茸的黑爪按它、推它都没有反应。
猫终于玩腻了,一爪子将甲虫呼得老远,又开始瞄上不远处的麻雀。
“晋丫头,来吃米糕了。”李大娘走出厨房,将盘子递给明珩。
“谢谢大娘。”明珩起身两步接过盘子。
坐回小马扎,明珩捏起米糕咬下一口,米糕冒着热气,入口软糯香甜,叫人心情大好。
眼前小猫扑雀,千钧一发,然而脚底打滑,摔了个趔趄,明珩轻笑一声被猫发现。
“喵——”猫回头瞪了明珩一眼,转身走开却踏入一道宽阔的阴影。
明珩抬头,看着跟前人,笑容凝在了脸上。
真是大白天活见了鬼,碰见这么晦气的东西。
眼前的人秃着脑袋,穿着僧衣,脖挂念珠,手里捧个破铜钵,笑眯眯地挡住她面前的光影:“施主,此处可是何家村啊?”
明珩望向村口立着的石碑,一个硕大的“何”字正刻在上方,她又回头看看面前光滑的笑脸:“你不认字么。”
和尚倒是没同她计较,开口说明来意:“贫僧是受人之托,来替此地之人做法事的。”
“虚有大师?”隔壁的何成才走了出来,他是村里为数不多会写字的:“您就是惠德县那位宣讲的高僧吧?”
“阿弥陀佛,正是在下。”虚有用胳膊肘夹着铜钵,双手合十向何成才行礼,何成才受宠若惊,连忙学着虚有的样子回礼。
明珩冷眼看着二人互拜,抄起小马扎就准备回屋。
真是荒唐,堂堂一县父母官,在山里头丢了两个月,县里衙门到现在都没找来,反而是隔壁县的神棍先摸来了。
虚有捻着下巴,双眼一眯,看起来高深莫测:“贫僧受师祖之命云游至此,见此地阴云密布、邪风四起,可是村中有人亡故啊?”
明珩眼神戏谑:“你们干这行的都喜欢明知顾问?”
村外四处是纸钱,眼下又非清明、中元,总不能何家村纸多烧的慌,闲着没事撒着玩吧。
“晋丫头!不可这样同虚有大师说话。”何文才出言教育明珩,转头又满眼敬重地替明珩向虚有道歉:“大师莫怪她,不过是个黄毛丫头,什么都不懂,她若听过您的宣讲,定不会这样冒犯您。”
虚有捧着他那圆滚滚的肚子,笑得像尊弥勒佛:“无事无事,出家人嘛,海纳百川。”
二人又就着当初的论道宣讲开始侃侃而谈。
明珩不愿与他们多言,回屋关门,彻底隔绝了屋外的“鬼鬼神神”。
周遭一片黑暗,喧天哭号声几乎将她淹没,明珩被一涛涛声浪拍倒在地,被哭声压着,怎么也爬不起来。
她努力地睁大眼睛,想看清楚周围,伸手挥舞,想推开声浪。
“咚!”
指关节剧痛,明珩终于睁开双眼,所有的声音忽然都消失了,稍许,取而代之的是嘈杂的低语声。
眼前仍是一片黑暗,随着手上的疼痛渐渐消散,明珩的感官也渐渐回笼。
她抬手探向身前,触及弄疼她的“罪魁祸首”,指下纹路粗糙,似乎是一块木板,她抬手敲了两下“咚咚”两声,证实了她的猜想。
最后一点低语声都没有了,周遭一片死寂,明珩试着推动木板,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小得可怜。
她抬起双脚抵住木板,反手在地面借力,腰部带动臀腿,用力一蹬。
木板“簌”的一声,顺着她腿上的力量滑了出去,明珩借势一个鲤鱼打挺起身。
正午的太阳格外耀眼,晃得明珩眯起眼睛,久久不能适应。
刺眼的白光渐渐温和下来,明珩方能视物,便与周遭一圈瞪圆了的眼睛对视上了。
她站在棺材里。
而棺材周围,百十来个农民模样的人,正目瞪口呆盯着眼前骇人一幕。
“诈……诈诈……”
眼前的男子大张着嘴,几乎背过气去。一个“尸”字还未说出口,明珩便被一只强而有力的胳膊从棺材上揽了下去。
“老天爷开眼啊!终究是把晋大人最后一点血脉还回来了!”
“老天爷开眼!开眼啊!”
“老天爷啊!”
平静的海面再次掀起滔天巨浪,将明珩砸了个晕头转向。
李大娘的怀抱结实又温暖,带着些许汗味和烧饼香,耳畔是一声声如雷贯耳的“老天爷”,这一切真实得像是梦境。
她这是活过来了?
是怎么去的李大娘家,明珩忘了,只迷瞪着眼听着李大娘帮她“恢复记忆”。
如今是建昭十六年,这里是何家村,而她现在是谭和县知县晋文平的女儿——晋岚。
明珩久久不能平静,看着眼前白嫩纤细的胳膊。这具身体十四岁,在自己死前就出生了,应该不是投胎。
既然不是投胎,那她为什么会在这里?难道老天不肯收她?
明珩任由李大娘将自己揉在怀里痛哭流涕,听着前院李大爷杀鸡的声音,脑中逐渐冷静下来,同时也有些明白了晋岚的死因。
这具身体只怕是有心疾,自醒来后明珩觉着时刻有一只手握住心脏向外拉扯,难受得她喘不上气。
前院李大爷将鸡捂死在水里,拔毛放血一气呵成,末了将水一泼,留下一滩血渍。
大概是被吓死的。
傍晚,明珩看着桌上的烧鸡、蒸蛋,满脑子都是前院的血水,纠结许久,还是开口道:“李伯伯,日后不要再杀鸡给我吃了,三五天吃碗蒸蛋就已经足够了。”
“那哪能够?”李大爷下巴一抬,嗓门大了起来,又想起晋岚胆小,遂将声放轻些:“你这么瘦,要多吃点,到时候晋大人回来,发现我们将你养瘦了多不好。”
说着,他将两只鸡腿掰下,放进明珩的碗中:“快吃,多吃点,你大娘的手艺好着呢。”
晋文平去姑雨山调查地势已有两月未归,这两月来,村民们除了耕种便是集体上山找知县,可依然一无所获。
所有人都清楚,晋文平怕是不好了,可当着晋岚的面,谁也不敢提这档子事。
李大娘红着眼,又有些哽咽,明珩迎着李大爷期盼的目光,只好张嘴咬上鸡腿。
鸡肉鲜香嫩滑,明珩却越吃越沉重,她瞧着院门边上的鸡笼。九个格子,如今只剩一只老母鸡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鸡都杀给她吃了,大爷大娘过冬吃什么肉来御寒呢?
也许是害怕晋岚再次被老天收走,李大娘不敢让明珩离开她的视线,就连睡觉都要把她抱在怀里。
因着心疾的缘故,明珩自重生起心里便慌得厉害,现下被李大娘抱在怀里,听着隔壁李大爷的鼾声起伏,心中才稍有舒缓。
“怎么,丫头。”李大娘发现明珩盯着屋顶间隙漏下的微光:“是不是鼾声吵到你了?”
明珩摇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大娘,你知道明家么?”
“名家?什么名家?丫头你想读书了?”李大娘微微侧过身,开始寻思上哪整两本书来:“是哦,你是官家小姐,识字的。”
明珩有些无奈,摇头:“不是名字的名,是日月明,明道骢的明。”
“明道骢?那是谁?”
明珩心知李大娘这是问不出什么了,轻声道:“是凌霄军的将领。”
“噢噢,凌霄军啊,何裁缝屋里那小子以前好像就是去的凌霄军。”
明珩一下精神起来:“何裁缝?那他们家儿子……”
“哎呀,甭提了,一去十多年没消息,头几年还往家里寄银子,再后来就彻底没消息了。不止他们家,我家那混小子也是,当初说要出去投军,到现在也没个消息回来,要说别人家投军都是走的正规军,偏偏就他不一样,到现在也不知道跑哪去鬼混了。”
说到这里,李大娘开始叹气:“还是读书好,读书能当官老爷,还不用到战场上去卖命,丫头你这么乖、这么静,肯定是个读书的好料子,若是个男儿,以后说不定能像晋大人一样,当大官哩!”
耳边是长久的沉默,李大娘见明珩侧着身,没了动静,当她是睡着了,也就没再说话,替明珩掖了掖被角,转头便陷入了梦乡。
浅浅的鼾声传来,明珩愣愣地睁着眼,盯着眼前的黑暗,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灿金色朝阳落在何家村一众瓦片上时,李大娘家的炊烟也跟着升起了。
明珩坐在院门边的小马扎上,静看眼前的黑猫玩弄甲虫。
“真是出奇了,先前那么胆小,如今威威都凑到跟前了,这丫头不带动一下的。”李大娘将米糕盛入盘中,看着院前一幕心下嘀咕。
甲虫终于没了动弹,四仰八叉躺在地上,任凭那毛茸茸的黑爪按它、推它都没有反应。
猫终于玩腻了,一爪子将甲虫呼得老远,又开始瞄上不远处的麻雀。
“晋丫头,来吃米糕了。”李大娘走出厨房,将盘子递给明珩。
“谢谢大娘。”明珩起身两步接过盘子。
坐回小马扎,明珩捏起米糕咬下一口,米糕冒着热气,入口软糯香甜,叫人心情大好。
眼前小猫扑雀,千钧一发,然而脚底打滑,摔了个趔趄,明珩轻笑一声被猫发现。
“喵——”猫回头瞪了明珩一眼,转身走开却踏入一道宽阔的阴影。
明珩抬头,看着跟前人,笑容凝在了脸上。
真是大白天活见了鬼,碰见这么晦气的东西。
眼前的人秃着脑袋,穿着僧衣,脖挂念珠,手里捧个破铜钵,笑眯眯地挡住她面前的光影:“施主,此处可是何家村啊?”
明珩望向村口立着的石碑,一个硕大的“何”字正刻在上方,她又回头看看面前光滑的笑脸:“你不认字么。”
和尚倒是没同她计较,开口说明来意:“贫僧是受人之托,来替此地之人做法事的。”
“虚有大师?”隔壁的何成才走了出来,他是村里为数不多会写字的:“您就是惠德县那位宣讲的高僧吧?”
“阿弥陀佛,正是在下。”虚有用胳膊肘夹着铜钵,双手合十向何成才行礼,何成才受宠若惊,连忙学着虚有的样子回礼。
明珩冷眼看着二人互拜,抄起小马扎就准备回屋。
真是荒唐,堂堂一县父母官,在山里头丢了两个月,县里衙门到现在都没找来,反而是隔壁县的神棍先摸来了。
虚有捻着下巴,双眼一眯,看起来高深莫测:“贫僧受师祖之命云游至此,见此地阴云密布、邪风四起,可是村中有人亡故啊?”
明珩眼神戏谑:“你们干这行的都喜欢明知顾问?”
村外四处是纸钱,眼下又非清明、中元,总不能何家村纸多烧的慌,闲着没事撒着玩吧。
“晋丫头!不可这样同虚有大师说话。”何文才出言教育明珩,转头又满眼敬重地替明珩向虚有道歉:“大师莫怪她,不过是个黄毛丫头,什么都不懂,她若听过您的宣讲,定不会这样冒犯您。”
虚有捧着他那圆滚滚的肚子,笑得像尊弥勒佛:“无事无事,出家人嘛,海纳百川。”
二人又就着当初的论道宣讲开始侃侃而谈。
明珩不愿与他们多言,回屋关门,彻底隔绝了屋外的“鬼鬼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