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要选馄饨,是因为林菀想起来,原身的父亲早年间就是挑着馄饨担子走街串巷卖吃食养家,才养活起了一双儿女。家里还保留着林父用过的馄饨挑子,当时用的都是上好的木料打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木板车。
回到家后,林菀去储物间里找到了原身父亲以前用过的馄饨挑子,幸好木料好,没怎么被腐蚀,仔细擦洗之后就可以用。木板车则是经常用到的,再擦洗一番即可。
接着她又找出了家里所有可用的碗筷,一共有二十余个,估摸着大多也是之前林父摆摊时买的,也仔细洗干净之后放到日头下晾晒。
这一番下来,林菀对卖什么也大致有了主意,她打算先从鱼丸馄饨汤开始做起。这样一来食材就是河鱼和猪肉,而且馄饨对面粉的需求量也不高,总体成本不会太大,试错风险低。
基本工具已经准备好,接下来就是食材,林菀打算先把需要的鱼丸准备好。家中只剩下三条半的鱼,她决定河边再去抓几条。
林菀和林蓁各自背了一大一小两个背篓。再次来到河边。林菀意外的发现昨天抓鱼的位置冒出了不少芥菜苗,远比其他地方茂盛肥嫩,竟长得能比得上三月的了,着实少见,想来应该也是灵泉水的功劳。
林菀心下暗喜,本来还担心纯肉馅成本高还容易腻,现在也没有什么蔬菜可种,这下真的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她仍按照昨天的方法捕鱼,或许是鱼儿之间也有奔走相告,这次捕到的鱼更多更肥。
林菀把背篓放入河水中,刚注入少许泉水,便有数条肥硕的大鱼争先恐后地涌了进来。林菀见状赶快捞起背篓,一下子便捕到了八条鱼,而且比昨天的还要更大。
回到家后,林菀找了个更大的木桶,把这两天捕到的鱼都放进去养。同时还加了些泉水,帮助去除河鱼的土腥味。
林菀挑出来个头最大的三条鱼,每条都在八斤以上。宰杀完之后快速切块剁成肉泥,其中三分之二做鱼丸,加入盐等调料调味后搅拌,剩下的则留着做馄饨馅。接下来先把鱼丸煮成型之后捞出,这样之后做鱼丸汤就会快上许多。
昨天剩下的半只鸡,林菀将肉剃下来做鸡丝粥,鸡架则留着和鱼头一起熬煮原汤。物资贫乏的时候,所有东西都要物尽其用才好。
次日清晨,天还未大亮,天幕深蓝,还能看到好几颗星子,林菀便起床开始准备。
当世主流的饮食习惯是辰时吃朝食,因此要做早餐的生意,自然要辛苦点赶早去。
林菀将昨天剩下的三个鱼头放入锅中煎煮,小火慢慢煨着,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村头买了四斤猪肉,是五分左右肥瘦的,这样和鱼肉混在一起做馅最佳。
回到家后,林菀将猪肉剁成肉泥,再把昨天摘来的荠菜洗净剁碎,和剩下的鱼肉一起混合拌成馅。然后快速和面擀皮,张张馄饨皮几乎薄的半透明,这样到时候煮出来的馄饨晶莹剔透,让人更有食欲。
林菀动作麻利,不到两刻钟的功夫,便包出了四百余个馄饨,个个形状如金鱼一般,前端圆鼓鼓地装满了馅,还能隐隐看到肉色和几丝碧绿的荠菜颜色;尾部则捏成了带着几个褶皱的鱼尾形状。这种造型的馄饨下锅煮时,尾部飘逸,前端晶莹剔透,也更易煮熟。
食材基本都准备完毕,才将将六点,这时林蓁也起床洗漱完毕,姑侄俩先下了两碗馄饨垫垫肚子。
“姑姑,这汤里的小金鱼可真可爱,还特别好吃!比鱼丸还好吃呢!” 也就才吃了两天的饱饭,小林蓁的脸蛋上便微微鼓了起来,不像之前似的面黄肌瘦,林菀看着很是欣慰。
吃完早餐,林菀把家伙什放在木板车上,另还把家里的两张小木桌并两条长凳也带上,然后就带着小林往青山镇的集市赶去。带着东西走肯定是不如之前脚程快,估摸也要到七点才能赶到。
林菀在前面拉着车,小林蓁也在旁边帮忙推着。林菀还找了一根绳子,给大黄拴上,让它跑在前面帮忙一起拉车。一大一小俩姑娘外加一条狗努力地拉着车,看着颇为可爱又带着点心酸。
经过隔壁郭家时,郭家嫂子王茹春正在院里洗扫,她看到这两姑侄颇为费力地拉着一个平板车,便连忙喊住林菀。
“林家妹子,这么早是到哪儿去,你才刚能下床,得好好养着才是啊。”
林菀解释到自己打算去镇上卖点小吃食好补贴家用,家中实在无甚进项。
“真是苦命的孩儿。要是家里缺了什么便跟嫂子说,乡里乡亲的还能看着你家娘俩饿死不成。大病初愈就干这么重的活,女人家身子累坏了以后想补都难。”
王茹春便是这么热心又说话直接的性子,人也长得高大健壮,是林家村的数得上的能干人物。她也常常来林家看望帮忙,林菀对她很是感激。
“谢谢嫂子,不过也不能总是麻烦大家,总得自己找点出路。”
郭家嫂子见林菀坚持,便也不多阻拦。她把自家的骡子解下缰绳,坚持要借给林菀拉车。
“嫂子家这几天也用不到这畜生,你们便先拿去拉车用,能轻省几天便是几天。”
林菀也不过多推辞,只深深谢过王茹春,接着便继续赶路了。
有了骡子的帮忙,接下来的赶路便轻省多了,到青山镇的集市时还比预先早了一刻钟的时间。
这个时辰的早市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吆喝声、叫卖声,平添了不少人间烟火的气息。
卖早点的主要集中在集市中部,挨着卖菜的地方。铺位现在还不是特别多,零星有三五家。林菀挑了一处空地,支起了家伙什。
鱼头汤一直在熬煮,现在已经白如牛乳了,再加上这次加入了一副鸡架,变得更加浓郁醇厚,散发出非常诱人的香味。
林菀先下了百余个鱼丸,一边煮一边吆喝着。
“馄饨!新鲜好吃的鱼丸馄饨!五文一大碗管饱!”
少女清凌凌的声音在一众吆喝声中格外突出,抬眼看过去又是一位长得格外俏丽的小娘子在操持着,还带着一个相貌相似的女娃娃,便更引人注目。
有一个面善的大娘领着小孙子往林菀的馄饨摊子走过去,打算照顾一个这“孤儿寡母”的生意,对味道倒也没什么过高的期待。
“姑娘,给我们来一碗馄饨罢。”
林菀招待祖孙俩人先坐下等,然后麻利地放入馄饨,皮薄馅大的不一会儿便煮熟了。
端上来的一大碗馄饨里,共有十来个鱼丸及馄饨,分量上是相当足的。再加上如牛乳一样的浓汤,和几片翠绿的芫荽末,香味直顺着鼻腔钻到肚里的馋虫,让人眼馋口水流。
大娘先尝了一口试试味道,没想到竟出乎意料的好吃!鱼汤一点也不腥,入口十分鲜美醇厚。她又尝了一颗鱼丸,外皮微微弹牙,内里却带着软糯,再加上浸泡了汤汁,每一口咬下,都能感受到鱼肉的鲜嫩与汤汁的浓郁。
小孙子看着奶奶吃了一口又吃了一口,还没轮到自己,便着急的扒拉着,“大母!给我吃一口!我也要吃!”
大娘连忙放下碗,想着尝一口怎么就吃入迷了呢。最近小孙子积食没胃口,所以自己才带他来集市上逛逛,看有没有他喜欢吃的,小祖宗要是愿意吃两口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大母给你吹凉来,这鱼丸还有馄饨都可好吃啦!”
金鱼形状的馄饨果然非常受小孩子喜爱,小孙子先舀了一颗馄饨,两只小黑豆眼仿佛放出精光。“奶奶!这个金鱼真好吃!” 然后又紧接着吃了三个馄饨和两个鱼丸,小脑袋都快埋到碗里了。
大娘看着小孙子这么爱吃,十分欣慰,又怕他吃得这么猛会噎着,又连忙招呼他多喝点汤。
没想到一碗竟不够吃的,大娘又赶紧招呼林菀再煮一碗。
祖孙俩正开心地吃着,对面走过来两位年纪相仿的老妇人过来打招呼。
“咦,周大家的,你今天怎么带着孙子出来吃啊。我们要去买点菜,要不要一起过去?”
正在吃馄饨的大娘见到来人,连忙招呼她们也一定要尝尝,味道相当不错,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丸汤和馄饨。
两位大娘被她说的也有些心动,但因为在家已经吃过朝食,便打算点一碗两人一起吃,尝尝味道就行。
没想到几口下肚,根本停不下来,俩人到后面简直要筷子打架了。
周大娘笑着说,“看看你们俩,竟还争起来了,莫不再要一碗就是了。”
林菀笑着过来招待道,“多谢几位大娘照顾儿的生意,您们几个是今天摆摊的第一波新客,要是不够吃,儿且送些罢了,吃太多容易积食倒也不美。”
几位大娘连忙摆手,本就是孤儿寡母家的做些小本生意,她们怎好占了便宜。看看这小娘子忙得头上冒汗,身边的小女娃也是乖巧懂事得很,在一旁帮着擦桌椅,还跑来跑去送碗筷,真是让人看了心生不少怜爱。
于是几人约定明早一定再来吃,今天已经是吃撑了,肚子再没一点余量。林菀连忙道谢。
这几位客人倒是给这馄饨小摊引了新的客流,其他摊子还在吆喝着叫卖呢,这边的小摊子上已经挤挤地坐满四个人了,每个人都在埋头猛吃,时不时地再赞叹两句,太好吃了,真是太香了。惹得路人纷纷好奇起来。
走近了这摊子,闻着了香味,可就别想走了。就算是腿肚子朝外转了,鼻子也能牵回来。
林菀准备的二十多个大碗果然是不够用了,她大声吆喝到:“客官们,对不住了,现在碗筷用完了。自带碗筷的可以多送三个鱼丸!”
有些离家远又没带碗筷的,心下便有些抱怨,但看这小娘子忙得脚上生火,便也没有过多埋怨,打算明天早点来排队。
而其余家里离得近的,听到自带碗筷有优惠,便连忙跑回家去,然后拿了一个大大的海碗回来排队。
吃的人越来越多,座位不够坐了,还有不少人在一旁站着吃。虽然这进食环境有些简陋,但耐不住是真好吃。
队伍排得越来越长,林菀带来的食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减少。还有那些怕排不上的,便招呼朋友回去拿,自己留下来占位置。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林菀的鱼丸馄饨汤便卖完了。锅里就剩下三个孤零零的大鱼头,饶是如此也有人要买来吃。
还没等林菀说话呢,一旁的大黄倒是汪汪叫了起来,咋地,这年头人还和狗抢东西吃啊。
林菀笑着婉拒,说这是自家回去打算中午吃的,就不便卖了,明儿要是再来吃,一定多送点分量。来人看着秀丽明媚的少女笑着冲他道歉,便也生不起气来,只想着明天要再早点过来排队。
回到家后,林菀去储物间里找到了原身父亲以前用过的馄饨挑子,幸好木料好,没怎么被腐蚀,仔细擦洗之后就可以用。木板车则是经常用到的,再擦洗一番即可。
接着她又找出了家里所有可用的碗筷,一共有二十余个,估摸着大多也是之前林父摆摊时买的,也仔细洗干净之后放到日头下晾晒。
这一番下来,林菀对卖什么也大致有了主意,她打算先从鱼丸馄饨汤开始做起。这样一来食材就是河鱼和猪肉,而且馄饨对面粉的需求量也不高,总体成本不会太大,试错风险低。
基本工具已经准备好,接下来就是食材,林菀打算先把需要的鱼丸准备好。家中只剩下三条半的鱼,她决定河边再去抓几条。
林菀和林蓁各自背了一大一小两个背篓。再次来到河边。林菀意外的发现昨天抓鱼的位置冒出了不少芥菜苗,远比其他地方茂盛肥嫩,竟长得能比得上三月的了,着实少见,想来应该也是灵泉水的功劳。
林菀心下暗喜,本来还担心纯肉馅成本高还容易腻,现在也没有什么蔬菜可种,这下真的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她仍按照昨天的方法捕鱼,或许是鱼儿之间也有奔走相告,这次捕到的鱼更多更肥。
林菀把背篓放入河水中,刚注入少许泉水,便有数条肥硕的大鱼争先恐后地涌了进来。林菀见状赶快捞起背篓,一下子便捕到了八条鱼,而且比昨天的还要更大。
回到家后,林菀找了个更大的木桶,把这两天捕到的鱼都放进去养。同时还加了些泉水,帮助去除河鱼的土腥味。
林菀挑出来个头最大的三条鱼,每条都在八斤以上。宰杀完之后快速切块剁成肉泥,其中三分之二做鱼丸,加入盐等调料调味后搅拌,剩下的则留着做馄饨馅。接下来先把鱼丸煮成型之后捞出,这样之后做鱼丸汤就会快上许多。
昨天剩下的半只鸡,林菀将肉剃下来做鸡丝粥,鸡架则留着和鱼头一起熬煮原汤。物资贫乏的时候,所有东西都要物尽其用才好。
次日清晨,天还未大亮,天幕深蓝,还能看到好几颗星子,林菀便起床开始准备。
当世主流的饮食习惯是辰时吃朝食,因此要做早餐的生意,自然要辛苦点赶早去。
林菀将昨天剩下的三个鱼头放入锅中煎煮,小火慢慢煨着,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村头买了四斤猪肉,是五分左右肥瘦的,这样和鱼肉混在一起做馅最佳。
回到家后,林菀将猪肉剁成肉泥,再把昨天摘来的荠菜洗净剁碎,和剩下的鱼肉一起混合拌成馅。然后快速和面擀皮,张张馄饨皮几乎薄的半透明,这样到时候煮出来的馄饨晶莹剔透,让人更有食欲。
林菀动作麻利,不到两刻钟的功夫,便包出了四百余个馄饨,个个形状如金鱼一般,前端圆鼓鼓地装满了馅,还能隐隐看到肉色和几丝碧绿的荠菜颜色;尾部则捏成了带着几个褶皱的鱼尾形状。这种造型的馄饨下锅煮时,尾部飘逸,前端晶莹剔透,也更易煮熟。
食材基本都准备完毕,才将将六点,这时林蓁也起床洗漱完毕,姑侄俩先下了两碗馄饨垫垫肚子。
“姑姑,这汤里的小金鱼可真可爱,还特别好吃!比鱼丸还好吃呢!” 也就才吃了两天的饱饭,小林蓁的脸蛋上便微微鼓了起来,不像之前似的面黄肌瘦,林菀看着很是欣慰。
吃完早餐,林菀把家伙什放在木板车上,另还把家里的两张小木桌并两条长凳也带上,然后就带着小林往青山镇的集市赶去。带着东西走肯定是不如之前脚程快,估摸也要到七点才能赶到。
林菀在前面拉着车,小林蓁也在旁边帮忙推着。林菀还找了一根绳子,给大黄拴上,让它跑在前面帮忙一起拉车。一大一小俩姑娘外加一条狗努力地拉着车,看着颇为可爱又带着点心酸。
经过隔壁郭家时,郭家嫂子王茹春正在院里洗扫,她看到这两姑侄颇为费力地拉着一个平板车,便连忙喊住林菀。
“林家妹子,这么早是到哪儿去,你才刚能下床,得好好养着才是啊。”
林菀解释到自己打算去镇上卖点小吃食好补贴家用,家中实在无甚进项。
“真是苦命的孩儿。要是家里缺了什么便跟嫂子说,乡里乡亲的还能看着你家娘俩饿死不成。大病初愈就干这么重的活,女人家身子累坏了以后想补都难。”
王茹春便是这么热心又说话直接的性子,人也长得高大健壮,是林家村的数得上的能干人物。她也常常来林家看望帮忙,林菀对她很是感激。
“谢谢嫂子,不过也不能总是麻烦大家,总得自己找点出路。”
郭家嫂子见林菀坚持,便也不多阻拦。她把自家的骡子解下缰绳,坚持要借给林菀拉车。
“嫂子家这几天也用不到这畜生,你们便先拿去拉车用,能轻省几天便是几天。”
林菀也不过多推辞,只深深谢过王茹春,接着便继续赶路了。
有了骡子的帮忙,接下来的赶路便轻省多了,到青山镇的集市时还比预先早了一刻钟的时间。
这个时辰的早市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吆喝声、叫卖声,平添了不少人间烟火的气息。
卖早点的主要集中在集市中部,挨着卖菜的地方。铺位现在还不是特别多,零星有三五家。林菀挑了一处空地,支起了家伙什。
鱼头汤一直在熬煮,现在已经白如牛乳了,再加上这次加入了一副鸡架,变得更加浓郁醇厚,散发出非常诱人的香味。
林菀先下了百余个鱼丸,一边煮一边吆喝着。
“馄饨!新鲜好吃的鱼丸馄饨!五文一大碗管饱!”
少女清凌凌的声音在一众吆喝声中格外突出,抬眼看过去又是一位长得格外俏丽的小娘子在操持着,还带着一个相貌相似的女娃娃,便更引人注目。
有一个面善的大娘领着小孙子往林菀的馄饨摊子走过去,打算照顾一个这“孤儿寡母”的生意,对味道倒也没什么过高的期待。
“姑娘,给我们来一碗馄饨罢。”
林菀招待祖孙俩人先坐下等,然后麻利地放入馄饨,皮薄馅大的不一会儿便煮熟了。
端上来的一大碗馄饨里,共有十来个鱼丸及馄饨,分量上是相当足的。再加上如牛乳一样的浓汤,和几片翠绿的芫荽末,香味直顺着鼻腔钻到肚里的馋虫,让人眼馋口水流。
大娘先尝了一口试试味道,没想到竟出乎意料的好吃!鱼汤一点也不腥,入口十分鲜美醇厚。她又尝了一颗鱼丸,外皮微微弹牙,内里却带着软糯,再加上浸泡了汤汁,每一口咬下,都能感受到鱼肉的鲜嫩与汤汁的浓郁。
小孙子看着奶奶吃了一口又吃了一口,还没轮到自己,便着急的扒拉着,“大母!给我吃一口!我也要吃!”
大娘连忙放下碗,想着尝一口怎么就吃入迷了呢。最近小孙子积食没胃口,所以自己才带他来集市上逛逛,看有没有他喜欢吃的,小祖宗要是愿意吃两口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大母给你吹凉来,这鱼丸还有馄饨都可好吃啦!”
金鱼形状的馄饨果然非常受小孩子喜爱,小孙子先舀了一颗馄饨,两只小黑豆眼仿佛放出精光。“奶奶!这个金鱼真好吃!” 然后又紧接着吃了三个馄饨和两个鱼丸,小脑袋都快埋到碗里了。
大娘看着小孙子这么爱吃,十分欣慰,又怕他吃得这么猛会噎着,又连忙招呼他多喝点汤。
没想到一碗竟不够吃的,大娘又赶紧招呼林菀再煮一碗。
祖孙俩正开心地吃着,对面走过来两位年纪相仿的老妇人过来打招呼。
“咦,周大家的,你今天怎么带着孙子出来吃啊。我们要去买点菜,要不要一起过去?”
正在吃馄饨的大娘见到来人,连忙招呼她们也一定要尝尝,味道相当不错,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丸汤和馄饨。
两位大娘被她说的也有些心动,但因为在家已经吃过朝食,便打算点一碗两人一起吃,尝尝味道就行。
没想到几口下肚,根本停不下来,俩人到后面简直要筷子打架了。
周大娘笑着说,“看看你们俩,竟还争起来了,莫不再要一碗就是了。”
林菀笑着过来招待道,“多谢几位大娘照顾儿的生意,您们几个是今天摆摊的第一波新客,要是不够吃,儿且送些罢了,吃太多容易积食倒也不美。”
几位大娘连忙摆手,本就是孤儿寡母家的做些小本生意,她们怎好占了便宜。看看这小娘子忙得头上冒汗,身边的小女娃也是乖巧懂事得很,在一旁帮着擦桌椅,还跑来跑去送碗筷,真是让人看了心生不少怜爱。
于是几人约定明早一定再来吃,今天已经是吃撑了,肚子再没一点余量。林菀连忙道谢。
这几位客人倒是给这馄饨小摊引了新的客流,其他摊子还在吆喝着叫卖呢,这边的小摊子上已经挤挤地坐满四个人了,每个人都在埋头猛吃,时不时地再赞叹两句,太好吃了,真是太香了。惹得路人纷纷好奇起来。
走近了这摊子,闻着了香味,可就别想走了。就算是腿肚子朝外转了,鼻子也能牵回来。
林菀准备的二十多个大碗果然是不够用了,她大声吆喝到:“客官们,对不住了,现在碗筷用完了。自带碗筷的可以多送三个鱼丸!”
有些离家远又没带碗筷的,心下便有些抱怨,但看这小娘子忙得脚上生火,便也没有过多埋怨,打算明天早点来排队。
而其余家里离得近的,听到自带碗筷有优惠,便连忙跑回家去,然后拿了一个大大的海碗回来排队。
吃的人越来越多,座位不够坐了,还有不少人在一旁站着吃。虽然这进食环境有些简陋,但耐不住是真好吃。
队伍排得越来越长,林菀带来的食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减少。还有那些怕排不上的,便招呼朋友回去拿,自己留下来占位置。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林菀的鱼丸馄饨汤便卖完了。锅里就剩下三个孤零零的大鱼头,饶是如此也有人要买来吃。
还没等林菀说话呢,一旁的大黄倒是汪汪叫了起来,咋地,这年头人还和狗抢东西吃啊。
林菀笑着婉拒,说这是自家回去打算中午吃的,就不便卖了,明儿要是再来吃,一定多送点分量。来人看着秀丽明媚的少女笑着冲他道歉,便也生不起气来,只想着明天要再早点过来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