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林菀找出了一个木盆,倒进大半盆井水,将鱼儿放进去。然后又往盆中加了少许灵泉水,鱼儿们兴奋地到处扑腾。

    她看着盆中的鱼,个个肥硕,鱼尾跃动有力,约莫着每条至少五斤以上。用灵泉水网到的当然是最肥硕的鱼,没点力气的鱼儿还挤不到她的背篓里呢。

    如此,晚饭的食材便有了。林菀打算拿一条鱼做鱼丸汤,既有营养又好消化。

    她先去鸡圈里摸了一个鸡蛋,许是刚刚给鸡喂过灵泉水的原因,摸蛋的时候没有母鸡上前啄她,反而有一只鸡还殷勤地用脑袋蹭了蹭林菀的手背。

    鱼丸汤的秘诀很简单,关键就在于鱼丸要弹牙爽滑,汤要奶白鲜美。

    林菀先将鱼头剁下,灶台旁有中午杀鸡剥出来的半碗鸡油,炼出油后,将鱼头放入锅中煎成金黄,并加入滚烫的开水继续炖煮,这样煮出来的鱼汤才会白如牛乳。

    接着她把鱼鳞和内脏处理好,将鱼肉去皮并剁成鱼泥,并加入盐、一个鸡蛋清、少许淀粉,最后加入了一勺灵泉水开始顺时针不断搅拌。搅拌鱼泥是有技巧的,要用力摔打直到鱼泥出现胶质,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会弹牙爽滑。

    鱼汤再次煮沸后,林菀将鱼泥挤成小圆球放入水中煮熟。待一个个圆滚滚的鱼丸浮出水面,撒上几片芫荽,这道鱼丸汤就大功告成了。

    鱼丸汤端上来的时候,坐在一旁等候许久的林蓁两眼放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实在太香了!按理说这种汤的香味通常是不够霸道的,但不知为何,眼前的汤冒出的丝丝缕缕的香味,好似能把她们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来。

    鱼丸入口,果真弹润爽滑。一口咬下去,鱼肉的鲜甜充斥着整个口腔,细细咀嚼之下仿佛还有一股山中清泉的甘甜清冽沁入肺腑。再来一口鱼汤,奶白的汤汁细腻顺滑,没有一丝腥味,鲜美可口。

    别说没吃过鱼丸的林蓁了,连林菀都惊艳于这碗鱼丸汤的鲜美。或许是这时代的环境还没有被污染,食材保留了更原生的味道。再加上这河鱼喝了不少灵泉水,河鲜最严重的腥味都被去除了。

    姑侄俩来不及多说什么,先各自吃下一碗鱼丸汤,额头微微出汗,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真有几分畅快之意。

    剩下的大鱼头也不能浪费,家里的大黄狗也好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毕竟连人都吃不饱,更别说剩下给狗吃了。林菀将鱼头捞出来,给大黄加了一顿饱餐。

    被拴在门边,饿得没力气整只狗都摊在地上的大黄,没精打采地耷拉着眼皮。看到林菀端着一只大鱼头朝它走过来,久违的肉香刺激得它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林菀把鱼头倒到它的狗盆里之后,大黄更是高兴得尾巴直晃,然后低下头一阵猛吃。

    林菀摸摸大黄的脑袋,狗毛到处支棱着,一点光泽也没有,饿的瘦骨嶙峋。她还往盆里加了一些泉水。大黄兴奋地汪汪叫着,吃的更欢了。

    “阿黄,这几天亏待你了,以后天天都有大鱼头吃,你可要好好看门呀。”

    大黄好似是听懂了一般,仰起头对着林菀汪汪叫了两声,尾巴也拼命地摇起来。

    这一道鱼丸汤刚好也点醒了林菀,要免费的食材?有啊,这河里的鱼不就是吗?有泉水的加持,捕鱼这点小事还不是手到擒来。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卖什么吃食?在哪里卖?要卖给谁?林菀打算明天去附近看看,做做市场分析调研。

    翌日清晨,林菀洗漱收拾了一番,接着便打算开始做早饭。

    先去鸡圈摸几个蛋,今天的收获可大大出乎林菀意料,一个蛋简直有之前的两倍那么大。林菀没有多拿,先取了一个,剩下的则留给母鸡孵出小鸡。

    厨房里还有去年晒干的一些豆橛子,还有一袋子白面,林菀打算做一道蛋羹,一笼包子还有一盆鱼头汤。先取两勺面粉并泉水一起和面。另一边把豆橛子加水泡软,再取一块猪板油炼油,将油渣捞取出来。

    这时代猪肉价格贱,世人更崇尚羊肉,所以原身之前偶尔会买些猪板油来炼油改善伙食。

    鱼头汤的做法和昨晚类似,先剁下一个鱼头,放入锅中煎成金黄色,然后加入滚水继续炖煮。待豆橛子泡好之后,和猪油渣一起切碎,作为包子馅。面团醒发之后则被擀成中间微厚四周薄薄的面皮,林菀为了节省一些白面,个个包子都包得皮薄馅大。

    等到鱼汤和包子都出锅之后,林菀开始做蛋羹。一敲开,这蛋中竟然还是双黄。这泉水功效真够强的,以前几天也不一定能收到一个蛋,现在直接“好事成双”了。

    林菀先将鸡蛋打散,并加入一些温水搅匀,然后取出一块纱布过滤蛋液,这样蒸出来的蛋羹没有孔洞,十分嫩滑。

    鱼头汤的惊艳不必多说,或许是因为在灵泉水中多养了一夜,今天的鱼肉更加嫩滑。猪油渣包子咬开,原本干瘪的豆橛吸满了油脂,变得油润可口,再加上还有一股面食的清香,惹得人食指大动。一口咬下去,还有细细碎碎的猪肉渣,又丰富了口感。

    饶是林蓁肚子小,一口气也吃了两个包子。蛋羹也是林菀专门给她做的,小姑娘乖得很,先让姑姑尝了一口,说是要有福同享,剩下的自己才欢欢喜喜抱着吃了。

    蛋羹入口,就像滑进了喉咙一般,还带着一股浓郁的蛋香味。林蓁埋头吃的香喷喷,不一会儿就肚子圆圆打着小嗝了。

    吃过早饭,林菀便带着林蓁出门,打算去做做市场调研。

    林家村一共有一百余户,村正也是林家的族长,年逾五十,为人还是很公正的,对林菀一家也颇多照顾。总体来说,村里还算是民风比较淳朴,凡是家里有男人从军就剩下孤儿寡母的,邻里街坊都会照看着些,但也有那极为吝啬或是爱占便宜的人家,欺软怕硬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的。

    除此之外,林家村的的地理环境也不错,西边有一大片连绵的青山,山脚下就是林菀去捕鱼的河沟,荒年的时候大家采点野味捕些鱼,也能勉强果腹。东边则紧挨着青山镇,从林家走到镇上的市集也只需要一炷香的时间。

    这里镇上的市集已经颇有后世菜市场的规模,早午有卖吃食的,也有卖肉卖菜的。到了傍晚则基本收摊了,大胤朝现在还有宵禁的制度。每日的初一十五,青山镇还有大集,会卖些平时不常见的大件,包括家畜牛马一类。

    这天是初三,没遇上大集,但是集市上的烟火气还是很足的,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街道大约现在的三车道那么宽,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外,时不时的还有几辆马车经过。街道两侧则是摆摊的地方,有卖猪羊肉及河鱼的摊子,排队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卖果蔬的摊子,由于现在还是初春时节,菜品不多,主要是白菜萝卜,少许的春笋和野菜。让林菀惊喜的是还有一个坚果摊子,有卖榛子、核桃,还有西域传过来的巴旦木、开心果等。

    卖吃食的种类也不少,有卖胡饼并羊肉汤的,做法和吃法和现代的羊肉泡馍比较接近;还有卖索饼的,和现在吃的面条差不多,可捞可汤,任君选择。世人尚羊肉而贱猪肉,因此吃食的摊子上以羊肉居多,猪肉则只有一些卖肉的铺子里有卖,价格也比羊肉便宜不少。

    此外还有瓷器铺子、杂货铺子、胭脂香粉铺子、布衣坊等等,这些则就是在固定的门店里卖。

    青山镇上的客栈酒楼也不少,集市的东侧尽头就有一家镇上数一数二的摘月楼,四层高,在大胤的民间算是较高的建筑了。一楼和二楼都是卖吃食的,区别是二楼为雅间,一楼则是大堂;三四楼则是客房,这样住店的客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吃喝问题,算是镇上相当高档的酒楼了。

    临近晌午,二人也慢悠悠地逛完了整个集市,便打算找一家摊子随便吃点,顺便林菀也做一下竞品分析。

    姑侄俩都偏好面食,便选了一家人多的索饼摊子,要了两大碗羊肉索饼,一共十文。这年头的物价其实不算高,一斗米也就三十文。不过在外吃总是比不过在家中划算。

    大胤朝这时候用的调味料还不多,林菀尝到汤里大概只放了盐,好在羊肉的品质好,白煮也很少膻味。索饼则有些许硬,不够劲道。即便如此,这家铺子也受欢迎得紧。

    林菀在创业和美食这方面的心得,着实能称得上专家,毕竟是三十五岁就靠上千家连锁餐厅登上福布斯榜的女霸总。

    其实开饭馆做买卖最重要的就是三点,一是食材、二是厨艺、三则是后世特有的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放到现在,能把前两个做好的基本上就能出头,想成为大亨则在第三点上需再多琢磨琢磨。

    厨艺上林菀对自己很有自信,上一世自己也是靠着一手色香味俱全的绝佳厨艺白手起家,短短几年便在餐饮界异军突起。至于食材,她有泉水的额外加持,大有助力,不过还需得好好思考下如何才能最大化地作用在食材的改良上。

    这一番下来,林菀对卖什么也大致有了主意,她打算先从鱼丸馄饨汤开始做起。这样一来食材就是河鱼和猪肉,而且馄饨对面粉的需求量也不高,总体成本不会太大,试错风险低。

章节目录

菀记小厨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钢切燕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钢切燕麦并收藏菀记小厨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