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业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转眼就过去了两周,装修已经快要接近尾声。
阮云枝本就有意好好装修一下,在构想上很舍得花钱,在细节上要求也格外严苛,再加上这些日子,装修队没少接受阮云枝的投喂,因此每个人都是鼓足干劲、拼命要搞好的,整个店面已经焕然一新了。
待到墙壁粉刷完毕之后,桌椅板凳全都摆放整齐,饶是王桂花知道阮云枝这里在装修,一进来还是被吓了一跳。
她和李东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邻居,自然知道这店面是什么样子。
可现在的样子实在是无法与之前联系在一起,墙壁雪白通透,打眼望去就十分整洁亮堂!完全看不出李东之前开店时候的模样。刚进去,仿佛踏入了哪家高端场所一般。
阮云枝坐在店里,心里自然也十分高兴。这店面从头到尾都是她一个人搞好的,也算是体会了一把看着孩子长大的心酸。
而娟姨那边似乎是已经同意自己出来开店了,等过些日子店里稍微好做一些,她做出了一番成绩之后,再回去看看娟姨。
孟夏清还生着气,那就让她气着吧,现在好好磨磨孟夏清的性子,等到快出事的节点把她看住了,想来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至于孟夏梁的话,现在自己已经离开了孟家,他和自己统共还没说几句话,孟夏梁肯定也不会主动联系自己,更重要的是阮云枝知道孟夏梁即将会再次出国,想必之后和孟夏梁也是天各一方、很少有交集了。
而李东这边也已经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车,那里有着全国知名的专家,情况定然会比现在好;这店面呢,也装修得和她预期的相差无几,再过两天就可以开业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方向发展。
可她心里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从那次见常蕾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阮云枝从头到尾扮演的只是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她更像是在想要问出来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她从前也听说过不少家暴的受害者,有些人习惯了挨打之后甚至忘记了还可以逃跑,黑暗痛苦之中,她们需要一个人来提醒她们、给她一点勇气,让她在深渊里看到外面的点点光亮;但有的人只会把来帮助她们的人当成一个倾诉的对象,她们可怜,跟你倾诉委屈,但一谈到离开,她们更多的是恐惧与害怕。
小时候的常蕾意气风发,什么都敢做,即使失败了也对未来抱有无限的热情和希望,然而现在的常蕾,阮云枝不敢确定常蕾是哪一种,她不确定被生活摧残过的常蕾还有没有披荆斩棘、重新开始的勇气。
这个决定必须得由自己做,摔倒了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站起来。
阮云枝正想着,门口就传来了动静,她定睛一看,竟然是招牌做好了!上面还蒙着块喜庆的大红布。
那店家脸上也挂着笑,脸上的褶子堆到了一起,“阮老板,什么时候挂啊!挑个时辰?”
阮云枝被他喊的也不由地跟着笑了,“不用不用,您什么时候得了空挂上就行!”
那店家也是说惯了吉祥话,“得嘞,那我现在就挂!让阮老板早些赚上钱!”
店家指挥着工人搭好了梯子,工人动作也十分麻利,三两下就上去了。
“往上一点,诶,对咯!好,上下就保持这样别动!”
“再往左,往左,过了过了,往回来一点,诶诶就那儿!定住咯!就那别动!”店家声音高昂又有穿透力,几声吆喝,几乎整条街上空闲的人都凑过来看热闹。
那古铜木色的牌匾看着极为厚朴,长方形牌匾中央印的字上特意敷贴了点点金箔,中间那两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灿灿金光——满堂春。
金色的大字映衬着古铜色的牌匾格外的漂亮,阳光洒在牌匾上,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芒,仿佛真的是满堂春色。
踩在上面的工人也跟着开玩笑道,侧着身子问道,“阮老板,这样行不?”
“很好很好!”阮云枝听出话里的调侃,也跟着笑了起来。
除了过路几个路人,剩下围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同在这条街上的店家,有人向阮云枝祝好的,有人悄悄打听阮云枝开的是什么店的,王桂花还时不时地带着阮云枝认识几个附近的小老板,周围的热情几乎有些让人招架不住。
和这个说两句,那边又来了,阮云枝说得口感舌燥,她从人群中间溜回店里喝了杯水。待她再出店门的时候,阮云枝像是察觉到什么,她站定,转过去头去一看。
不远处的槐树下,有一姑娘安安静静地站在那边,她脸上的青肿和淤青消散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恢复,时不时也有人朝他她投去探寻的目光,像是想要透过她脸上的伤痕,看出她背后的故事好找些闲话来说说。她本人却毫不在意,她脸上始终挂着笑,那笑容有几分羞涩、又带着点腼腆,可她眼底的幸福却那么清晰可见。
阮云枝往前跟了几步,生怕是幻觉,常蕾却先她一步走近了,她犹豫着把那张改盖了红戳的证明拿在手里,语气有着试探和拘谨,“老板,这还招工吗?”
阮云枝眼睛也一下子亮了起来,“招!必须招!”
*
常蕾并不是没有纠结的。
她回去之后,她的丈夫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十分不屑地嗤笑了一声,眼神里明明白白地写着,“还不是回来了?”
她的婆婆劈头盖脸又是一阵骂。原本中午一家子都等着常蕾做饭呢,可常蕾又不知道跑哪去了只能婆婆自己做。常蕾婆婆光说还不解气,手指头对着常蕾指指点点,指头快要戳到常蕾的脑门上,骂骂咧咧地让常蕾赶紧去洗衣服。
夜渐渐黑了下来,丈夫的呼噜声震天响,隔壁屋子里的婆婆磨牙声混在一起,黑暗里,常蕾闭着眼,却毫无睡意,她的脑海里不断回忆着阮云枝对自己说的话,她还是有些迟疑。
她真的可以吗?
像这样熬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她真的可以结束吗?
丈夫拿着全家的家底去创业都没成功,要是阮云枝失败的话,她没有学历、没有房子、年纪不小、没有存款,又去哪养活自己呢?会不会连饭都吃不上了?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告诉她答案。
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会习惯、会麻痹,甚至会渐渐适应。对于一个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来说,若是上来就对她动手打骂、变相嘲讽,任谁也受不了。可丈夫是一点一点拉低她的底线,从最开始的冷暴力、到出轨、到嘲讽、最后再到动手打人,她心里的预期和接受程度就这么被一点一点被拉扯,这样的生活对她而言已经习惯,也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只要不再反驳、一切顺着他们的意思、及时服软,一天也就这么顺利过来了。
只是这么过来,又有什么意思呢?难道每天都必须看着他们的脸色过活?没有一点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吗?
从那天起,常蕾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原先还会跟她婆婆反驳两句,可现在无论说她什么,常蕾都一声不吭。
她婆婆忍不住讥讽,“别人家的母鸡会下蛋、会打鸣、会叫唤。咱家的可真行,不会下蛋,现在连个屁也不会放了。”常蕾仍像是没听见一般,毫无反应,婆婆见常蕾这样,连奚落她的兴致都没有了。
接下来的几天,常蕾做什么都顺着他们的意思,她发现她似乎已经学会了怎么和丈夫、婆婆相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让自己变得没有自己。常蕾就这样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常蕾像往常一样一边听着婆婆的谩骂,一边在厨房里烧火热着锅,火焰烧得正旺。
旁边堆着的是从婆婆房间里收拾出来的一箱破烂东西,她正麻木又机械地把这些东西全都往里扔的时候,火焰已经将那堆书本烧起了角,常蕾突然愣住了。
那被火焰吞噬了的一个角的东西正是她刚嫁过来时的一本日记,常蕾急忙用架子把本子从里面抢了出来,又狠狠用铲子背面扑灭了火。
那日记已经被烧去了半边角,这本子当时有着塑胶封面,封面印刷着当红歌星的照片,这日记她从和丈夫相识的时候开始写,那时她心里还有纯真美好的期待。
她曾显摆似的跟好友说,“这本子我要从认识一直写到老!”
婚后她也写过一段时间,可后来怎么找都找不着。当时她特意问了一嘴婆婆,婆婆的回答是,“自己把东西乱放就不要随便诬赖人!”
常蕾的双腿有些发麻,她权然不顾,她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可她跌跌撞撞地往她婆婆那跑去。她想要印证些什么......
婆婆连头都没转过来,她一手磕着瓜子,悠哉游哉地说,“怎么了?嫁来了我们家还怕看不成?”
常蕾握着本子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指节也微微发白,“为、为什么?”
婆婆斜斜地睨了她一眼,又低头扫了一眼她手上的本子,而后很快收起了目光,“什么为什么?莫名其妙!进了家门还连看都不能看了?”
她早已被丈夫打的麻木,也被婆婆骂的习惯了,可常蕾在这一刻却忍不住砸下泪来。
泪水一滴、两滴滴落在那本子的侧封面上。
常蕾突然觉得自己从头到尾就是个笑话。她所坚持和追寻的一切,似乎在这个家里什么也算不上。
*
人可以很懦弱,人也可以异常勇敢。
常蕾平静地做完了午饭,却没有坐下吃。丈夫和婆婆只顾埋头自己吃,也丝毫没有问她为什么不吃。
她静静的看着婆婆和丈夫吃完,然后平静地说了出来。
她早已在脑海当中幻想过好多次,缺的只是一点点说出口的勇气。
她丈夫听了不以为然,全当常蕾又是吃饱了撑的。常蕾担忧的问题,丈夫自然也知道,她没什么文化,离开这也找不到工作,娘家也回不了,还能去哪?
常蕾平静地又重复了一次,虽说知道常蕾无处可去,但这话听到丈夫耳朵里他还是有一些不舒服,在他的潜意识里,只能男人嫌弃女人,而女人是不能嫌弃男人的。他下意识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摔,站直身的时候顺手就抄起了刚刚坐着的板凳。
意外的是,这板凳没落在常蕾身上。
婆婆出声制止了,“行了,她想离就让她离,不下蛋的母鸡趁早把位置让出来。”
丈夫想到厂子里的小蜜,像是想到什么一般,也慢慢放下了凳子。
她的丈夫和婆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一切进行地比想象地要顺利很多。
至于到底为什么这么顺利,都不重要了。
常蕾只带上了两三套衣服,事实上,她一共也就这么几件衣服。
她背着行李,走出家门,太阳大得耀眼。可她却觉得美极了。
原来,踏出那一步也不是那么难。
阮云枝本就有意好好装修一下,在构想上很舍得花钱,在细节上要求也格外严苛,再加上这些日子,装修队没少接受阮云枝的投喂,因此每个人都是鼓足干劲、拼命要搞好的,整个店面已经焕然一新了。
待到墙壁粉刷完毕之后,桌椅板凳全都摆放整齐,饶是王桂花知道阮云枝这里在装修,一进来还是被吓了一跳。
她和李东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邻居,自然知道这店面是什么样子。
可现在的样子实在是无法与之前联系在一起,墙壁雪白通透,打眼望去就十分整洁亮堂!完全看不出李东之前开店时候的模样。刚进去,仿佛踏入了哪家高端场所一般。
阮云枝坐在店里,心里自然也十分高兴。这店面从头到尾都是她一个人搞好的,也算是体会了一把看着孩子长大的心酸。
而娟姨那边似乎是已经同意自己出来开店了,等过些日子店里稍微好做一些,她做出了一番成绩之后,再回去看看娟姨。
孟夏清还生着气,那就让她气着吧,现在好好磨磨孟夏清的性子,等到快出事的节点把她看住了,想来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至于孟夏梁的话,现在自己已经离开了孟家,他和自己统共还没说几句话,孟夏梁肯定也不会主动联系自己,更重要的是阮云枝知道孟夏梁即将会再次出国,想必之后和孟夏梁也是天各一方、很少有交集了。
而李东这边也已经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车,那里有着全国知名的专家,情况定然会比现在好;这店面呢,也装修得和她预期的相差无几,再过两天就可以开业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方向发展。
可她心里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从那次见常蕾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阮云枝从头到尾扮演的只是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她更像是在想要问出来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她从前也听说过不少家暴的受害者,有些人习惯了挨打之后甚至忘记了还可以逃跑,黑暗痛苦之中,她们需要一个人来提醒她们、给她一点勇气,让她在深渊里看到外面的点点光亮;但有的人只会把来帮助她们的人当成一个倾诉的对象,她们可怜,跟你倾诉委屈,但一谈到离开,她们更多的是恐惧与害怕。
小时候的常蕾意气风发,什么都敢做,即使失败了也对未来抱有无限的热情和希望,然而现在的常蕾,阮云枝不敢确定常蕾是哪一种,她不确定被生活摧残过的常蕾还有没有披荆斩棘、重新开始的勇气。
这个决定必须得由自己做,摔倒了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站起来。
阮云枝正想着,门口就传来了动静,她定睛一看,竟然是招牌做好了!上面还蒙着块喜庆的大红布。
那店家脸上也挂着笑,脸上的褶子堆到了一起,“阮老板,什么时候挂啊!挑个时辰?”
阮云枝被他喊的也不由地跟着笑了,“不用不用,您什么时候得了空挂上就行!”
那店家也是说惯了吉祥话,“得嘞,那我现在就挂!让阮老板早些赚上钱!”
店家指挥着工人搭好了梯子,工人动作也十分麻利,三两下就上去了。
“往上一点,诶,对咯!好,上下就保持这样别动!”
“再往左,往左,过了过了,往回来一点,诶诶就那儿!定住咯!就那别动!”店家声音高昂又有穿透力,几声吆喝,几乎整条街上空闲的人都凑过来看热闹。
那古铜木色的牌匾看着极为厚朴,长方形牌匾中央印的字上特意敷贴了点点金箔,中间那两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灿灿金光——满堂春。
金色的大字映衬着古铜色的牌匾格外的漂亮,阳光洒在牌匾上,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芒,仿佛真的是满堂春色。
踩在上面的工人也跟着开玩笑道,侧着身子问道,“阮老板,这样行不?”
“很好很好!”阮云枝听出话里的调侃,也跟着笑了起来。
除了过路几个路人,剩下围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同在这条街上的店家,有人向阮云枝祝好的,有人悄悄打听阮云枝开的是什么店的,王桂花还时不时地带着阮云枝认识几个附近的小老板,周围的热情几乎有些让人招架不住。
和这个说两句,那边又来了,阮云枝说得口感舌燥,她从人群中间溜回店里喝了杯水。待她再出店门的时候,阮云枝像是察觉到什么,她站定,转过去头去一看。
不远处的槐树下,有一姑娘安安静静地站在那边,她脸上的青肿和淤青消散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恢复,时不时也有人朝他她投去探寻的目光,像是想要透过她脸上的伤痕,看出她背后的故事好找些闲话来说说。她本人却毫不在意,她脸上始终挂着笑,那笑容有几分羞涩、又带着点腼腆,可她眼底的幸福却那么清晰可见。
阮云枝往前跟了几步,生怕是幻觉,常蕾却先她一步走近了,她犹豫着把那张改盖了红戳的证明拿在手里,语气有着试探和拘谨,“老板,这还招工吗?”
阮云枝眼睛也一下子亮了起来,“招!必须招!”
*
常蕾并不是没有纠结的。
她回去之后,她的丈夫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十分不屑地嗤笑了一声,眼神里明明白白地写着,“还不是回来了?”
她的婆婆劈头盖脸又是一阵骂。原本中午一家子都等着常蕾做饭呢,可常蕾又不知道跑哪去了只能婆婆自己做。常蕾婆婆光说还不解气,手指头对着常蕾指指点点,指头快要戳到常蕾的脑门上,骂骂咧咧地让常蕾赶紧去洗衣服。
夜渐渐黑了下来,丈夫的呼噜声震天响,隔壁屋子里的婆婆磨牙声混在一起,黑暗里,常蕾闭着眼,却毫无睡意,她的脑海里不断回忆着阮云枝对自己说的话,她还是有些迟疑。
她真的可以吗?
像这样熬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她真的可以结束吗?
丈夫拿着全家的家底去创业都没成功,要是阮云枝失败的话,她没有学历、没有房子、年纪不小、没有存款,又去哪养活自己呢?会不会连饭都吃不上了?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告诉她答案。
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会习惯、会麻痹,甚至会渐渐适应。对于一个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来说,若是上来就对她动手打骂、变相嘲讽,任谁也受不了。可丈夫是一点一点拉低她的底线,从最开始的冷暴力、到出轨、到嘲讽、最后再到动手打人,她心里的预期和接受程度就这么被一点一点被拉扯,这样的生活对她而言已经习惯,也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只要不再反驳、一切顺着他们的意思、及时服软,一天也就这么顺利过来了。
只是这么过来,又有什么意思呢?难道每天都必须看着他们的脸色过活?没有一点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吗?
从那天起,常蕾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原先还会跟她婆婆反驳两句,可现在无论说她什么,常蕾都一声不吭。
她婆婆忍不住讥讽,“别人家的母鸡会下蛋、会打鸣、会叫唤。咱家的可真行,不会下蛋,现在连个屁也不会放了。”常蕾仍像是没听见一般,毫无反应,婆婆见常蕾这样,连奚落她的兴致都没有了。
接下来的几天,常蕾做什么都顺着他们的意思,她发现她似乎已经学会了怎么和丈夫、婆婆相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让自己变得没有自己。常蕾就这样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常蕾像往常一样一边听着婆婆的谩骂,一边在厨房里烧火热着锅,火焰烧得正旺。
旁边堆着的是从婆婆房间里收拾出来的一箱破烂东西,她正麻木又机械地把这些东西全都往里扔的时候,火焰已经将那堆书本烧起了角,常蕾突然愣住了。
那被火焰吞噬了的一个角的东西正是她刚嫁过来时的一本日记,常蕾急忙用架子把本子从里面抢了出来,又狠狠用铲子背面扑灭了火。
那日记已经被烧去了半边角,这本子当时有着塑胶封面,封面印刷着当红歌星的照片,这日记她从和丈夫相识的时候开始写,那时她心里还有纯真美好的期待。
她曾显摆似的跟好友说,“这本子我要从认识一直写到老!”
婚后她也写过一段时间,可后来怎么找都找不着。当时她特意问了一嘴婆婆,婆婆的回答是,“自己把东西乱放就不要随便诬赖人!”
常蕾的双腿有些发麻,她权然不顾,她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可她跌跌撞撞地往她婆婆那跑去。她想要印证些什么......
婆婆连头都没转过来,她一手磕着瓜子,悠哉游哉地说,“怎么了?嫁来了我们家还怕看不成?”
常蕾握着本子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指节也微微发白,“为、为什么?”
婆婆斜斜地睨了她一眼,又低头扫了一眼她手上的本子,而后很快收起了目光,“什么为什么?莫名其妙!进了家门还连看都不能看了?”
她早已被丈夫打的麻木,也被婆婆骂的习惯了,可常蕾在这一刻却忍不住砸下泪来。
泪水一滴、两滴滴落在那本子的侧封面上。
常蕾突然觉得自己从头到尾就是个笑话。她所坚持和追寻的一切,似乎在这个家里什么也算不上。
*
人可以很懦弱,人也可以异常勇敢。
常蕾平静地做完了午饭,却没有坐下吃。丈夫和婆婆只顾埋头自己吃,也丝毫没有问她为什么不吃。
她静静的看着婆婆和丈夫吃完,然后平静地说了出来。
她早已在脑海当中幻想过好多次,缺的只是一点点说出口的勇气。
她丈夫听了不以为然,全当常蕾又是吃饱了撑的。常蕾担忧的问题,丈夫自然也知道,她没什么文化,离开这也找不到工作,娘家也回不了,还能去哪?
常蕾平静地又重复了一次,虽说知道常蕾无处可去,但这话听到丈夫耳朵里他还是有一些不舒服,在他的潜意识里,只能男人嫌弃女人,而女人是不能嫌弃男人的。他下意识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摔,站直身的时候顺手就抄起了刚刚坐着的板凳。
意外的是,这板凳没落在常蕾身上。
婆婆出声制止了,“行了,她想离就让她离,不下蛋的母鸡趁早把位置让出来。”
丈夫想到厂子里的小蜜,像是想到什么一般,也慢慢放下了凳子。
她的丈夫和婆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一切进行地比想象地要顺利很多。
至于到底为什么这么顺利,都不重要了。
常蕾只带上了两三套衣服,事实上,她一共也就这么几件衣服。
她背着行李,走出家门,太阳大得耀眼。可她却觉得美极了。
原来,踏出那一步也不是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