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庆五年,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皇帝权弱,根基不稳。北境陈王战功显赫,又有先帝御赐尚方宝剑。政党多观望,不敢在朝堂置喙,是以摄政王覆手遮天。

    神武国边境安危岌岌可危,北磐匈奴更是虎视眈眈,边境乡镇强盗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但首都洛阳城仍复往日繁华似锦,紫禁城内歌舞升天,一片盛世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正是一年元宵佳节,街上小贩们吆喝着卖灯,各式各样的华灯让人眼花缭乱。穿着绫罗绸缎的公子哥和小姐们嬉笑打闹,腰间佩戴的玉佩铃铛碰撞,敲响了整条街的欢庆气氛。大店铺门前多是笑脸相迎的商人老板,招呼着有钱的主儿进店大赚上一笔。

    “小姐,小姐,快停下来。”穿着粉红衣裳的丫鬟在大街上着急地追赶,看样子是个大户人家的一等仆役,头上还插一玉钗。

    “我不我不,我就不。”前边的小姐一身的昂贵丝绸,高脚鞋上只有新沾上的一点污泥,头上别着花纹繁复的金钗子,跑起来穗子一晃一晃,煞是活泼灵动。

    她朝着丫鬟做了个鬼脸,然后继续在人群里穿梭。

    “好不容易才出来一趟,我才不听你的呢。”

    丫鬟心急如焚,提着裙子急急慌慌在后边赶,“小姐,这样老爷知道了会责怪的。”

    “不听,不听,我不听。”她幼稚的捂住耳朵,顺便从旁边捎了一串糖葫芦。

    “诶姑娘,三文。”小贩脸上满是讨好的神色,手掌心摊着忙不迭收下她丢过来的一些碎银。

    “不用找了。”她潇洒地转身就走。

    只留下身后的小贩嘿嘿嘿地笑个不停。

    街上一片热闹非凡。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逼近。

    街上的人都被赶到两边。

    “让开,都让开!”

    锦明卫都骑着高头大马飞驰而过,衣衫飞扬之际尘土飞扬。

    尖锐的马嘶鸣声穿透耳膜,强健有力的马蹄急速踏过。

    大家都忙不迭腾出一条路,没来得及收拾的就被马蹄践踏而过。

    妇人们都将还在路中间玩耍的小孩一把拉到路旁边,搂紧怀里。

    “我的乖乖啊,吓死我了,这是揍嘛呀。”旁边躲避的小贩拍了拍胸脯,一副受了惊的样子。

    “还能干嘛,抓人呗”,旁边的大娘睨了他一眼,然后目光随着锦明卫的方向望,“也不知道这次是谁这么倒霉。”

    “这锦明卫抓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咱还是躲得远远的,可别掺和进这浑水里。”大娘旁边的大叔摇了摇头,“这洛阳城,又要变天喽。”

    马蹄声渐行渐远,大家又都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只留下街道上的马蹄痕迹和残破的灯笼,还有些没来得及收拾的小吃残渣。

    那位华衣的小姐望着锦明卫的方向出了神,心不知道为何跳的快了许多。

    “小姐,总算追上你了。”丫鬟气喘吁吁地走到她身旁,扶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

    她沉思着不动,原本灵动可爱的眸子里满满都是疑惑。

    “怎么了,小姐。”丫鬟奇怪的问,但是看见地上被压扁了的糖葫芦,释然一笑,“没事的小姐,老爷给我们的钱还有剩下,我们可以再买一串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闷闷的。”她嘟嘴,两颊的肉都鼓囊起来,婴儿肥显得她更加天真可爱,此时寒风吹过还引得她的脸上飞起了两朵红云。

    “走吧,小姐,我们去买兔子灯好不好。”

    “嗯嗯。”她旋即扬起一个灿烂的微笑,在各色灯光照耀下更加动人。然后两个人手挽着手往灯笼的地方去了。

    是夜已深,热闹不在,寂静笼盖。

    人群三两作散,黑夜长存,挑灯独行。

    主仆二人脚步一深一浅地往宅邸走。

    却见大门紧闭,看门仆人不知所踪。

    “爹爹定然是怪罪于我太迟归家,我们从后门那个小道进去。”小姐拢了拢丫鬟的手,以示抚慰。

    然后两人悄无声息地从偏门进去了。

    里面的场景却令她大惊失色。

    院子里黑漆漆的跪了许多人,刚刚瞧见的锦明卫手持佩刀把守。

    脚下未干的粘稠的液体……

    是溅出来的血液。

    她不知所措,躲在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树下边,只能使劲捂住自己的嘴。

    “报告大人,已经悉数运押至昭狱。”一个下属弯腰低头,恭敬报告。

    “人都抓齐了吗?”那个被叫做大人的一脸漠视地瞧着地上跪着瑟瑟发抖的男女侍,然后手起刀落,一个人头就已经溜溜地滚到一边了。

    人头还未瞑目,瞪大了的眼睛直直的盯着前方———那棵歪脖子树的方向。

    “如有遗漏,这就是你的下场。”他面无表情地说道。

    “是,大人。”下属的头更低了。

    “礼部侍郎还有一女,未在府中,想必元宵佳节出门,不久将归。”下属一五一十的禀报。

    这时候,歪脖子树下发出了轻微的响动。

    她转身想跑,颤抖的腿却早已发软,只能直直倒在地上,随即被冰冷的刀刃抵住。

    那个锦明卫大人勾唇一笑,阴测测地看向她,“诺,这不是找着了吗?”

    元庆五年腊月十六,子时,礼部侍郎程氏一家锒铛入狱。

    儿女亲眷皆削发为囚,两百仆役发配苦役,买卖窑子。

    偌大的府邸门庭冷清,血迹斑斑。

    一时之间,洛阳城内风云变幻。

    ——————————————————————————————————

    “娘娘,您看,这好好的大晴天,怎的变了乌云密布的,扰了您赏梅的雅兴。”丫鬟身穿一件深蓝色布裙,旧的有点泛白。头发梳成两个丸子头,戴着小巧的发饰,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机灵劲。

    “无妨。”旁边的是一个看起来病怏怏的少女,姿容秀美,温婉贤淑。娥眉淡扫,双眸清澈如水,鼻若琼瑶,唇似樱桃。身披轻纱,曼妙的身姿若隐若现,宛如月中仙子。

    衣裳素净,虽无贵重首饰点缀,但一双明眸仿佛含有秋水,清亮而深邃。

    腊月的天冷,透着的凉意一阵一阵的。

    引得玉杏止不住咳嗽。

    她紧紧攥着帕子,以帕掩面,弯腰皱眉咳嗽。

    咳得肺部有些疼痛,胸闷不止。

    翠珠担心的扶着玉杏,不停轻拍她的背后。

    “娘娘,天凉,我们进屋吧。”

    于是主仆二人搀扶着进了院子。

    院子里杂草丛生,一片萧瑟景象,便是窗子上的纸都糊不齐。小小的院子里,有几枝歪歪扭扭的,快要折断了的竹子。坛边立着两三个破旧的花盆,乱蓬蓬长着野草。角落里是大片的灰尘,结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蜘蛛网。

    打开里屋的门,里边干净了许多,不过仍然难掩破旧,冷风透过缝隙穿进来。

    冷得很。

    “那些个下人都是见人下菜碟的主儿,看娘娘您不争不抢,受了圣上冷落就到处克扣,现今好了,连炭盆也不端来了。”翠珠抱怨着,一脸担忧地看着玉杏。

    “没事,无碍。”玉杏坐在硬板凳上,咳得厉害,直不起腰。

    丫鬟摇了摇头,从床底下拾出一些零碎的炭块,和一个破了的铁盆,端出屋生火去了。

    这是远宁殿,殿如其名,离皇帝寝宫远。

    虽说是殿,却与冷宫没甚区别。

    不过玉杏乐意享受这皇宫里的安宁。

    毕竟每天勾心斗角,争宠争皇恩,到底树大招风。

    而玉杏进宫的唯一夙愿,就是不连累及母族,能够安稳了却此生。

    进宫权当是还十八年生养之恩,程玉杏从未后悔。

    在表姐们和母亲泪汪汪的眼神里,她无比坚决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当天晚上收拾收拾就进宫了,没什么复杂的礼节。

    也没什么像话本子写的被皇帝冷落的过程。

    凭借着母族的势力,皇帝自打她进宫就位分连升几阶,想借此拉拢势力,韬光养晦以对抗摄政王。

    不过后来程家一直不明确站位,模棱两可,加上玉杏是个病秧子,常年卧病,怕病气扰了龙体。

    她便被顺理成章地挪到了远宁殿。

    俗称冷殿。

    与冷宫一字之差。

    “娘娘,娘娘,不好了不好了。”翠珠从外院一脸惊恐地跑进里屋,大喊着跌倒在程玉杏面前。

    程玉杏蹙了蹙眉,心头眼皮同时一跳。

    她立即撑着手站起身来,快速地往外走。

    翠珠忙不迭从地上爬起来,趔趄着脚步在后面紧紧跟着。

    只见院子里的地上血迹蔓延,红了一大片。

    只消一眼,程玉杏就拿起帕子捂住了口鼻,干呕了一声。

    地上是一具血肉模糊的身体,血浸湿了衣物,早已看不清样貌,只是肉团中间还一起一伏,看得出来那个人还有一息尚存。

    在宫中已五年有余,程玉杏知道,这是宫里的隐秘的手段,能在打死人之前留着人一口气,纯粹折磨人打击人的心理防线。

    而且这种手段只有年资长的宫廷太监才会使,不会搬到明面上来。

    “娘娘,这贱奴自昨晚儿就一直在宫门口敲,说是要见娘娘您。”这个时候从院子外走进来一个娘里娘气,透着阴冷的太监。

    “老奴替娘娘您教训了下。”

    “不然这事儿万一是真的,那不是坐实了娘娘您勾结宫内外吗?”

    他尖尖的声音绕着房梁柱子缠着人的心脏。

    “娘娘……”地上被摧残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人微弱的声音传入程玉杏耳中。

    她悬着的心一下子重重摔在地上。

    是粉珠,阿烟的贴身婢女。

    “救……小姐……救……程家……”她挣扎着发出呻吟,黏腻的血液粘着发丝,皮开肉绽的手指露出白骨。

    程玉杏顿时脸色煞白,往后退了一步。

    “这个贱丫头,怎么敢玷污娘娘的。”太监含胸驼背,翘着兰花指,一声令下,一众太监宫女就将粉珠拖了下去。

    太监苍白的嘴唇诡异的弯着,嘴里吐出的话让程玉杏背后直冒冷汗。

    “果然是个瘦丫头,经不起折腾,才打了二十鞭就死了。”

    他装模作样地行了个告退礼,顺势踢了踢散落在旁边的肠子。

    “老奴这就告退。”

    黄昏的昏沉沉的光照在院子里,翠珠像是被抽了魂似的,癔症般地在眼前挥舞双手,缩在角落里。

    程玉杏也颤抖着将头上的玉簪子取下来,护在胸前。

章节目录

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蓬松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蓬松木并收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