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回溯会消耗您的功德,功德耗尽则折损寿数,还改么?”
“改。”
天下国家,风化行下。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定元三十一年腊月三十日,将军记得,文皇后膝下皇太子跌跌撞撞来寻他,眼底惊恸令人动容,说从这一天起,他救不得文皎了。
这一天。
西北小关城外火光游动,昏沉关山骤然明亮,仅一夜间,鱼龙蔓延的长安西市也不过如此。
“父皇!不能再向前了!”
然而积威甚重的皇帝恨不得自己拖着安车往前跑:“为什么?凭什么?啊?”
“李敬议,你勇敢一点嘛!那,那你放开,一边儿玩去!”
“锵——”
刀枪剑戟嘈杂地相互击打。
此起彼伏地间杂着两句人声。
“保护陛下!”
“保护太子!”
皇太子幼年就是皇帝证明自己神龙有后、进一步扳倒郭太后的招牌,多年地位稳固,朝廷中素有“生在成业殿下第一阶”的评价。
即使如此,李明弼也几乎本能地敛眉不悦。
皇帝龙目已经开始四处巡游。
大敌当前,谁是舍弃陛下,单独保卫皇太子的大逆不道之徒!?
泾阳卫的崔偃远在天边。
西宁卫的郭准避嫌在侧。
周家那个猪头腐儒……嗤,他抱起头还挺圆润的,下次让厨房照他的样子做狮子头,明章一定爱吃。
陈敬钰……陈敬钰人呢!?
一只手比皇帝陛下更快地捂住了喊“保护太子”的二愣子陈某的嘴。
大忠臣无声软倒。
银甲被身的小将军——来人身量太小,力气却悍猛,一看就是还在抽条的少年郎——她另一手压在太子冕服上,错身上前,不动声色地拗断面前几柄长矛,回身蓄力,拽着殿下寸缕寸金的小冕服一推,合着战马蹄下的热泥与污血,跟甩包袱似的丢到战阵中央车前。
随后,她头也不回,直奔皇帝安车。
皮制外甲和金属内衬在战场上被蹂躏摩擦,哗啦一响,小将军已经飞身上马,直冲御座前歪歪斜斜的华盖,侧手一撑,皇帝御车的颜面就稳住了。
“文皎从陇南草场急行军入武元关,事急从权,邸报后补,请陛下恕罪。”轻甲软裘的小将军说话如弹珠落碗,清脆急快,根本不顾皇帝左史的死活,直到后半句才磨着牙敢怒不敢言地放缓,“也请陛下,千金之身,勿立垂堂。”
皇帝哈哈大笑。
“对,有明章在,朕是不必忧立垂堂的了。”
——他要杀的乌孙右将都只剩一颗头了。
那确实是不必忧虑了。
“明章,你来,”皇帝扶起小将军,拽着她回到安车上往华盖伞杆靠起,先把小将军按在车左,又招招手喊来一个,“那个谁?你过来下。”
金吾卫里走出一个军官,硬是撩起厚重的扎甲,单膝跪在御前。
“明章,这个呢,是中垒的宁远校尉,叫——哦,陈敬钰。那个赵逢安啊,他命不好,朕给你换了个副手,你有空带一带他。”
金吾卫合围叫好。
艳羡与恭维此起彼伏,仿佛宁远校尉陈敬钰被扶持点拨、飞黄腾达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陛下亲自授予郎官官职。
青年校尉第一人的副手。
谁不愿举火把舞得更快些,好叫最后停留“凡夫俗子之伍”一段时间的陈敬钰看到呢?
在火把圈外,太子扶着舆座阑干,抬眼微笑。
他还不至于为陈敬钰侧目。
只有同在人群中心的“周十二”像长安闹市里最能招揽生意的高幡一样,叫人不能不目眩神迷。少将军伪装做“乡吏游缴”时不离身的棉被似的厚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他随手套在误入战场的小孩身上,露出衣服里一身银漆铁甲——确实是字面上的炫目。
少将军有这个资本。
“周十二”的假身份,他是跟着定远大将军周桁姓的。
文皎。
文明章。
他的母亲是金城长公主,他的姨母是当今文皇后,太子养母。
他幼年由大将军周桁亲自教养,少年又屡次进宫学习于天子门前。
文皎这个人,原本就该是这样肆意洒脱的少年郎,是长安城里横空出世的璀璨明珠,是五陵少年们争相追捧的首座贵公子,是整个羽林卫唯一以实战军功在关外先封得比二千石高官回京的实权校尉。
“周十二”的棉袄皮也拘束不住他太久。
少将军浮起不上心的笑。
下一刻。
关外大地如砧板,她单手按陈敬钰如鱼肉,长刀出鞘铿锵,手起刀落,喉管血飙射五尺,洒了围观人们一头一脸。
“啊——”
“陈世兄!”
“文少将军!”
“文校尉这是做什么!”
“前有赵逢安,后有陈敬钰,你不要副手就直说,何必不把我们金吾卫当人看!”
冷月如钩。
裹衣披裘的皇太子挽救不得,踉跄跌倒。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杀啊……
文皎已经干脆利落地丢开长刀,跪地请罪:“陛下,臣万死。但陈敬钰勾结百蛮贼首入城、致使陛下遭遇刀兵之险,教唆兄弟贪没军粮欺凌行商、致使龙首山一战西宁卫折损过半,罪大恶极,流毒深远,文皎——不得不杀他以正军法!”
冷月如钩。
她低头跪在刚刚亲自守下的关外大漠上,一双清俊长目凝视钢刀血光,不动不避让,像是月下孤狼,瘦骨嶙峋,桀骜顽固。
众人哗然而骇。
“陛下,她杀的是金吾卫队正!”
皇帝:“谁杀的!谁?小陈校尉命不好,他明明是被狼崽子踹死的,没人杀他!”
“明明……”
“朕说!没、人、杀、他!”
在场金吾卫们面面相觑,神情惶惶。
皇帝长叹挥手,喊人收尸。
在少将军短暂的一生中,皇帝从来没有为难过这个视如珍宝的年轻后辈。
三年后,文皎死于百蛮狼毒。
火光明灭摇曳。
在金吾卫们头顶三尺,真正的神明魂消魄散,回归主位。
“将军,回溯会消耗您的功德,功德耗尽则折损寿数,还改么?”
名垂青史的大将军没有立刻回答。
“您在思考吗?”
“不,请给我一点时间,我想和孩子们告个别。”
青烟袅袅。
大将军借助新帝祭祀的功德,试图和身边安静的神主位搭话。
明章、明章。
你是长安城的小太阳。
暴烈一点没关系。
他日生死别离苦,你不再是天生尊贵的少年将军,我不再是遮风挡雨的从容老师,到那时,别为扫帚老天的破烂命数太自苦。
因为师父知道,仅仅是日月常驻、四时常胜、仓廪丰熟、河山太平,想要维持盛世皮相本身,就已经足够艰难。
何况军士千金买骨。
你仍然理所当然地、应该做长安城的小太阳。
你不说话,是在怪我吗?
呵,死丫头报喜不报忧,你不会怪我。
没事,我们再来。如果你活下来,记得劝劝李敬议,求他不要在宗庙里数落陛下,至少频率稍微减少点,语气稍微委婉点,行不行?老皇帝天天喊“倒反天罡”,他倒反天罡的儿子又听不见,愁死我们这群配享的了。
庙堂高高,漆木灵牌一块块稳坐台阁上,与恭敬祭拜的活人无悲无喜地相顾无言。
故大成天子、世宗昭武皇帝 主位。
故大司马、镇国定远大将军周桁 主位。
故镇国征西大将军文皎主位。
故大丞相太子太师、宣正公魏豫主位。
……
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
维予一人某。
上拜皇天之祜,下哭薄薄之土。
新帝在鳞次栉比的神主位前久久跪拜,他周旋于君父与世家之间并不费力,周桁却要燃烧多年为国为民征战堂堂正正赚得的功德和寿命,陪他一遍遍尝试,一遍遍受挫,一遍遍重来。
再如何发自肺腑的“抱歉”都太轻。
可是,就算欠另一个人至死难以偿还,他也必须抓住每一次尝试的机会。
文皎不能死。
“升——”
宗庙祭祀的功德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周桁最后,终于在长篇大论的家国大事中,忍不住多嘴了两句。
明章。
定元五十年倥偬而过,安西道、天山道筚路蓝缕,飞煌台、轮台行署谨而有序,你小子只吃关外苦,是苦,师父也吃苦,可你说长安宫城大鸿台上都是唱戏的,这些唱戏人,他们敲锣打鼓地来、轰轰烈烈地走,关内的百姓们都指望这些人手指缝里流出一盐一铁填饱肚子,才能做你的衣食父母,喂饱你上战场前胡吃海塞不见底的口腹袋子呵。
李敬议也是个苦孩子。
“改。”
天下国家,风化行下。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定元三十一年腊月三十日,将军记得,文皇后膝下皇太子跌跌撞撞来寻他,眼底惊恸令人动容,说从这一天起,他救不得文皎了。
这一天。
西北小关城外火光游动,昏沉关山骤然明亮,仅一夜间,鱼龙蔓延的长安西市也不过如此。
“父皇!不能再向前了!”
然而积威甚重的皇帝恨不得自己拖着安车往前跑:“为什么?凭什么?啊?”
“李敬议,你勇敢一点嘛!那,那你放开,一边儿玩去!”
“锵——”
刀枪剑戟嘈杂地相互击打。
此起彼伏地间杂着两句人声。
“保护陛下!”
“保护太子!”
皇太子幼年就是皇帝证明自己神龙有后、进一步扳倒郭太后的招牌,多年地位稳固,朝廷中素有“生在成业殿下第一阶”的评价。
即使如此,李明弼也几乎本能地敛眉不悦。
皇帝龙目已经开始四处巡游。
大敌当前,谁是舍弃陛下,单独保卫皇太子的大逆不道之徒!?
泾阳卫的崔偃远在天边。
西宁卫的郭准避嫌在侧。
周家那个猪头腐儒……嗤,他抱起头还挺圆润的,下次让厨房照他的样子做狮子头,明章一定爱吃。
陈敬钰……陈敬钰人呢!?
一只手比皇帝陛下更快地捂住了喊“保护太子”的二愣子陈某的嘴。
大忠臣无声软倒。
银甲被身的小将军——来人身量太小,力气却悍猛,一看就是还在抽条的少年郎——她另一手压在太子冕服上,错身上前,不动声色地拗断面前几柄长矛,回身蓄力,拽着殿下寸缕寸金的小冕服一推,合着战马蹄下的热泥与污血,跟甩包袱似的丢到战阵中央车前。
随后,她头也不回,直奔皇帝安车。
皮制外甲和金属内衬在战场上被蹂躏摩擦,哗啦一响,小将军已经飞身上马,直冲御座前歪歪斜斜的华盖,侧手一撑,皇帝御车的颜面就稳住了。
“文皎从陇南草场急行军入武元关,事急从权,邸报后补,请陛下恕罪。”轻甲软裘的小将军说话如弹珠落碗,清脆急快,根本不顾皇帝左史的死活,直到后半句才磨着牙敢怒不敢言地放缓,“也请陛下,千金之身,勿立垂堂。”
皇帝哈哈大笑。
“对,有明章在,朕是不必忧立垂堂的了。”
——他要杀的乌孙右将都只剩一颗头了。
那确实是不必忧虑了。
“明章,你来,”皇帝扶起小将军,拽着她回到安车上往华盖伞杆靠起,先把小将军按在车左,又招招手喊来一个,“那个谁?你过来下。”
金吾卫里走出一个军官,硬是撩起厚重的扎甲,单膝跪在御前。
“明章,这个呢,是中垒的宁远校尉,叫——哦,陈敬钰。那个赵逢安啊,他命不好,朕给你换了个副手,你有空带一带他。”
金吾卫合围叫好。
艳羡与恭维此起彼伏,仿佛宁远校尉陈敬钰被扶持点拨、飞黄腾达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陛下亲自授予郎官官职。
青年校尉第一人的副手。
谁不愿举火把舞得更快些,好叫最后停留“凡夫俗子之伍”一段时间的陈敬钰看到呢?
在火把圈外,太子扶着舆座阑干,抬眼微笑。
他还不至于为陈敬钰侧目。
只有同在人群中心的“周十二”像长安闹市里最能招揽生意的高幡一样,叫人不能不目眩神迷。少将军伪装做“乡吏游缴”时不离身的棉被似的厚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他随手套在误入战场的小孩身上,露出衣服里一身银漆铁甲——确实是字面上的炫目。
少将军有这个资本。
“周十二”的假身份,他是跟着定远大将军周桁姓的。
文皎。
文明章。
他的母亲是金城长公主,他的姨母是当今文皇后,太子养母。
他幼年由大将军周桁亲自教养,少年又屡次进宫学习于天子门前。
文皎这个人,原本就该是这样肆意洒脱的少年郎,是长安城里横空出世的璀璨明珠,是五陵少年们争相追捧的首座贵公子,是整个羽林卫唯一以实战军功在关外先封得比二千石高官回京的实权校尉。
“周十二”的棉袄皮也拘束不住他太久。
少将军浮起不上心的笑。
下一刻。
关外大地如砧板,她单手按陈敬钰如鱼肉,长刀出鞘铿锵,手起刀落,喉管血飙射五尺,洒了围观人们一头一脸。
“啊——”
“陈世兄!”
“文少将军!”
“文校尉这是做什么!”
“前有赵逢安,后有陈敬钰,你不要副手就直说,何必不把我们金吾卫当人看!”
冷月如钩。
裹衣披裘的皇太子挽救不得,踉跄跌倒。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杀啊……
文皎已经干脆利落地丢开长刀,跪地请罪:“陛下,臣万死。但陈敬钰勾结百蛮贼首入城、致使陛下遭遇刀兵之险,教唆兄弟贪没军粮欺凌行商、致使龙首山一战西宁卫折损过半,罪大恶极,流毒深远,文皎——不得不杀他以正军法!”
冷月如钩。
她低头跪在刚刚亲自守下的关外大漠上,一双清俊长目凝视钢刀血光,不动不避让,像是月下孤狼,瘦骨嶙峋,桀骜顽固。
众人哗然而骇。
“陛下,她杀的是金吾卫队正!”
皇帝:“谁杀的!谁?小陈校尉命不好,他明明是被狼崽子踹死的,没人杀他!”
“明明……”
“朕说!没、人、杀、他!”
在场金吾卫们面面相觑,神情惶惶。
皇帝长叹挥手,喊人收尸。
在少将军短暂的一生中,皇帝从来没有为难过这个视如珍宝的年轻后辈。
三年后,文皎死于百蛮狼毒。
火光明灭摇曳。
在金吾卫们头顶三尺,真正的神明魂消魄散,回归主位。
“将军,回溯会消耗您的功德,功德耗尽则折损寿数,还改么?”
名垂青史的大将军没有立刻回答。
“您在思考吗?”
“不,请给我一点时间,我想和孩子们告个别。”
青烟袅袅。
大将军借助新帝祭祀的功德,试图和身边安静的神主位搭话。
明章、明章。
你是长安城的小太阳。
暴烈一点没关系。
他日生死别离苦,你不再是天生尊贵的少年将军,我不再是遮风挡雨的从容老师,到那时,别为扫帚老天的破烂命数太自苦。
因为师父知道,仅仅是日月常驻、四时常胜、仓廪丰熟、河山太平,想要维持盛世皮相本身,就已经足够艰难。
何况军士千金买骨。
你仍然理所当然地、应该做长安城的小太阳。
你不说话,是在怪我吗?
呵,死丫头报喜不报忧,你不会怪我。
没事,我们再来。如果你活下来,记得劝劝李敬议,求他不要在宗庙里数落陛下,至少频率稍微减少点,语气稍微委婉点,行不行?老皇帝天天喊“倒反天罡”,他倒反天罡的儿子又听不见,愁死我们这群配享的了。
庙堂高高,漆木灵牌一块块稳坐台阁上,与恭敬祭拜的活人无悲无喜地相顾无言。
故大成天子、世宗昭武皇帝 主位。
故大司马、镇国定远大将军周桁 主位。
故镇国征西大将军文皎主位。
故大丞相太子太师、宣正公魏豫主位。
……
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
维予一人某。
上拜皇天之祜,下哭薄薄之土。
新帝在鳞次栉比的神主位前久久跪拜,他周旋于君父与世家之间并不费力,周桁却要燃烧多年为国为民征战堂堂正正赚得的功德和寿命,陪他一遍遍尝试,一遍遍受挫,一遍遍重来。
再如何发自肺腑的“抱歉”都太轻。
可是,就算欠另一个人至死难以偿还,他也必须抓住每一次尝试的机会。
文皎不能死。
“升——”
宗庙祭祀的功德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周桁最后,终于在长篇大论的家国大事中,忍不住多嘴了两句。
明章。
定元五十年倥偬而过,安西道、天山道筚路蓝缕,飞煌台、轮台行署谨而有序,你小子只吃关外苦,是苦,师父也吃苦,可你说长安宫城大鸿台上都是唱戏的,这些唱戏人,他们敲锣打鼓地来、轰轰烈烈地走,关内的百姓们都指望这些人手指缝里流出一盐一铁填饱肚子,才能做你的衣食父母,喂饱你上战场前胡吃海塞不见底的口腹袋子呵。
李敬议也是个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