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上的快马日夜不停地奔波着,将前线的战报运往后方。起初,人们偶尔可以在道路上看到它们。但随着战况的日益严峻,驿卒成为大后方道路上的主宰。农户到城里做生意也不得不掐着点,生怕落了个延误情报的重罪。尽管战况似乎不大友好,但对在这里生活的民众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群山环绕的谷地是绝佳的防御地形;肥沃的土地上蔓延出一望无际的麦野。饥荒从未染指过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以至于人们迟迟没有注意到日益繁重的赋税和征粮。
嗒嗒嗒,马蹄声在乡野间浩浩荡荡地传播开来。在田野间劳作的人们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可总有人听着它心烦。一个头戴草帽又白净瘦弱的青年在树上远望山上的烽火台,无比忧郁。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树上跳下,朝家的方向走去。到村口时,正巧碰上从城里回来的农户,康予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赵大娘,今天生意怎么样?”
大人们只是淡淡笑了下
“都还行,只是驿卒骑马大声驱赶,吓跑了顾客,受到惊吓的人群掀翻了铺子,瓜果蔬菜什么的被踩烂了不少,好在没人受伤”
赵大娘从篓子里抓了一大把晾干的枣子,塞给了康予。相比于同龄人,康予确实是太过瘦弱,白净的皮肤完全不像是下地干农活还能有的。他的爹娘对他寄予厚望,他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可以上私塾的。他也很争气,得到了参加会试的资格。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步入花甲也只是童生,而他还有不到两年就可以行冠礼,现在正是他最好的年华。
“好孩子,多吃点,长得壮实才可以顶天立地啊”
康予微微一笑接过,可还是藏不住他的心事。因为战事,科举被无限期延后。人们都认为他是因为不能参加会试,大好时光被活生生耽误而难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身居低位,也觉得自己是那个可以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心有怨气也可以理解。
大人们安慰他
“康予啊,不用想那么多,这战事再怎么拖,不出几年也就结束了,你那时候连而立之年都还没到呢,不用急”
“嗯,好”康予告别后回到了家。不久,家里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爹,娘。我打算参军。”
“不行”,几乎是同一时间,他的父母异口同声地拒绝。
“男儿本自重横行,国家有难,怎么能偏安一隅,当一个缩头乌龟呢”
“做父母的那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进,可那是战争啊,刀剑不长眼,就算不丢性命也得被剥层皮下来。再说了,你一读书人自小在私塾里,整天和书香为伴,你连推个手推车都东倒西歪的,让你上战场干嘛,等着当人肉盾牌被砍死啊”
父亲也劝道
“这太平日子也怕是只少不多了,阖家欢乐有什么不好,偏偏去冒险”
父母的反对尽管在康予的预期中,可还是让他感到挫败,孩子最终都会走出家门,独自一人踏上未知的旅途,都希望得到家人的祝福。
“不是,娘,我从小就被你管着,我想干的你都不让。我爬树你不准,我讨厌吃鱼,你从来就不听。我都快成年了,你不能总管着我,这件事我要自己做主"
“哎哟,你还好意思说,但凡你不挑食,长得壮一点,我至于这么担心你吗?还有,你连鱼刺都不会吐,打仗多艰苦啊,吃得多差啊!你要是乱吃东西怎么办啊”
康予一下子被揭了短,脸颊涨得通红,开口想要反驳却说不出什么,饭没吃就回了房间。
谷地的仲夏夜难得可以看到星光,今晚注定是个安眠之夜。家家户户在院子内打好地铺,在闲暇中放松身心。
“唉,孩子大了,管不住喽”父亲康海一脸欣慰
看着他这副样子,他的妻子忙不迭地指责道
“好你个墙头草,前脚跟我一条船,后脚就叛逃,果然靠不住”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着孩子,他得肩负起自己的一生,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或许该让他出去了”
“不行,你说的轻巧。你放心,我可不放心。再说,孩子从小你管过吗”
气氛跌至冰点,在传统家庭里,父亲的形象是高大威猛的,扛起家庭的重担,但又好像是模糊两可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这个问题被蒙上一层布,可以被轻易掀开,可有时候为了所谓的家庭和睦,大家都会选择熟视无睹。
“你说的对,我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扔给了你一个人,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职责,也白白苦了自己的妻子”
妻子文雨扑到在丈夫的怀里抽噎着,她自己怎么会不了解亲手养大的孩子,小予性格倔强得像一头牛,根本拉不住,她实在担心有一天孩子不告而别,更担心他暴尸荒野,成了找不到家的孤魂野鬼。
远处山峰上的烽火台至今还没有升起狼烟,但真到了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今晚无人入眠。
翌日,几乎没怎么睡的康予迷迷糊糊间被母亲赶下了床。母亲大声吆喝道
“还睡呢?去,割完麦子再把晾干的麦子收好去交粮”
昨晚的事始终被康予记挂着,母亲今天怎么一反常态让几乎不怎么下地的他去割麦子呢?可疑,太可疑了
“您二老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不等回答,康予就被父亲拉走了。烈日当空照,皮肤被烤得火辣辣地痛,针尖麦芒割划手臂,疼痒难忍。对一个文弱书生实在太苦,康予只是机械地弯着腰,用镰刀割下麦秆,放在背篓里,背篓被放满后再装到手推车里。康海原本想自己推车运粮,康予提前抢了这个机会。尽管他推的东倒西歪,但背从来没弯过。收好地上晾干的麦子,总算到了交粮的地方。粮一倒,称一踢,便下去了大半,能拿回家的怕是只有十分之一。农民劳苦一年,丰年求温饱,荒年求生存。
回去的路上,嘀咕声,叫骂声不绝于耳。
“这粮食怎么越交越多啊”
“是啊,都不快我养家糊口的了”
“哎,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康予也跟着烦躁起来,临近村庄,已经是日暮时分,太阳赤黄的鲜血染红了天空,可以清楚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世界渐渐昏暗,灯笼被挂上,灶台生火做饭发出的声音和麦香让人莫名觉得安心。
推开房门,烙好的大饼用盘子摆满了桌子,有的还冒着热气,有些冷却后摸起来硬邦邦的。
康予一脸惊讶回过身打趣道
“娘,我们这是要逃难吗?怎么烙了怎么多的饼子啊”
他们一言不发,只是相互依偎在一起,眼中含着泪,不舍地看着他们一手养大的孩子。
康予顿时反应了过来,他本可以为保家卫国而高兴,可真到了这一刻,心中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这一走,他真的可以回来吗?要去多久呢?
母亲颤颤巍巍地挪步到康予身前,哽咽着说
“晚上走,白天躲好,别走官道,劫匪多,走不远就回来”
最后一个字还没吐出口便失声痛哭。父亲转过身去装好了包裹,拿了两个软乎乎,温度刚刚好的饼子。
“吃饱了,休息好就启程吧”父亲压抑着哭腔勉强说了出来。
康予接过饼子,大口地往嘴里塞,但他一直抽噎着,怎么也咽不下去,相反因为吃得太急,嗓子卡得难受,吐了出来。康予双眼噙满泪水,猛地跪地磕头,尽力张大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
父母连忙扶起他,目送着他远去,他背着一身孤勇,做好了去远方淋雨,挨饿的准备。
嗒嗒嗒,马蹄声在乡野间浩浩荡荡地传播开来。在田野间劳作的人们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可总有人听着它心烦。一个头戴草帽又白净瘦弱的青年在树上远望山上的烽火台,无比忧郁。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树上跳下,朝家的方向走去。到村口时,正巧碰上从城里回来的农户,康予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赵大娘,今天生意怎么样?”
大人们只是淡淡笑了下
“都还行,只是驿卒骑马大声驱赶,吓跑了顾客,受到惊吓的人群掀翻了铺子,瓜果蔬菜什么的被踩烂了不少,好在没人受伤”
赵大娘从篓子里抓了一大把晾干的枣子,塞给了康予。相比于同龄人,康予确实是太过瘦弱,白净的皮肤完全不像是下地干农活还能有的。他的爹娘对他寄予厚望,他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可以上私塾的。他也很争气,得到了参加会试的资格。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步入花甲也只是童生,而他还有不到两年就可以行冠礼,现在正是他最好的年华。
“好孩子,多吃点,长得壮实才可以顶天立地啊”
康予微微一笑接过,可还是藏不住他的心事。因为战事,科举被无限期延后。人们都认为他是因为不能参加会试,大好时光被活生生耽误而难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身居低位,也觉得自己是那个可以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心有怨气也可以理解。
大人们安慰他
“康予啊,不用想那么多,这战事再怎么拖,不出几年也就结束了,你那时候连而立之年都还没到呢,不用急”
“嗯,好”康予告别后回到了家。不久,家里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爹,娘。我打算参军。”
“不行”,几乎是同一时间,他的父母异口同声地拒绝。
“男儿本自重横行,国家有难,怎么能偏安一隅,当一个缩头乌龟呢”
“做父母的那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进,可那是战争啊,刀剑不长眼,就算不丢性命也得被剥层皮下来。再说了,你一读书人自小在私塾里,整天和书香为伴,你连推个手推车都东倒西歪的,让你上战场干嘛,等着当人肉盾牌被砍死啊”
父亲也劝道
“这太平日子也怕是只少不多了,阖家欢乐有什么不好,偏偏去冒险”
父母的反对尽管在康予的预期中,可还是让他感到挫败,孩子最终都会走出家门,独自一人踏上未知的旅途,都希望得到家人的祝福。
“不是,娘,我从小就被你管着,我想干的你都不让。我爬树你不准,我讨厌吃鱼,你从来就不听。我都快成年了,你不能总管着我,这件事我要自己做主"
“哎哟,你还好意思说,但凡你不挑食,长得壮一点,我至于这么担心你吗?还有,你连鱼刺都不会吐,打仗多艰苦啊,吃得多差啊!你要是乱吃东西怎么办啊”
康予一下子被揭了短,脸颊涨得通红,开口想要反驳却说不出什么,饭没吃就回了房间。
谷地的仲夏夜难得可以看到星光,今晚注定是个安眠之夜。家家户户在院子内打好地铺,在闲暇中放松身心。
“唉,孩子大了,管不住喽”父亲康海一脸欣慰
看着他这副样子,他的妻子忙不迭地指责道
“好你个墙头草,前脚跟我一条船,后脚就叛逃,果然靠不住”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着孩子,他得肩负起自己的一生,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或许该让他出去了”
“不行,你说的轻巧。你放心,我可不放心。再说,孩子从小你管过吗”
气氛跌至冰点,在传统家庭里,父亲的形象是高大威猛的,扛起家庭的重担,但又好像是模糊两可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这个问题被蒙上一层布,可以被轻易掀开,可有时候为了所谓的家庭和睦,大家都会选择熟视无睹。
“你说的对,我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扔给了你一个人,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职责,也白白苦了自己的妻子”
妻子文雨扑到在丈夫的怀里抽噎着,她自己怎么会不了解亲手养大的孩子,小予性格倔强得像一头牛,根本拉不住,她实在担心有一天孩子不告而别,更担心他暴尸荒野,成了找不到家的孤魂野鬼。
远处山峰上的烽火台至今还没有升起狼烟,但真到了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今晚无人入眠。
翌日,几乎没怎么睡的康予迷迷糊糊间被母亲赶下了床。母亲大声吆喝道
“还睡呢?去,割完麦子再把晾干的麦子收好去交粮”
昨晚的事始终被康予记挂着,母亲今天怎么一反常态让几乎不怎么下地的他去割麦子呢?可疑,太可疑了
“您二老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不等回答,康予就被父亲拉走了。烈日当空照,皮肤被烤得火辣辣地痛,针尖麦芒割划手臂,疼痒难忍。对一个文弱书生实在太苦,康予只是机械地弯着腰,用镰刀割下麦秆,放在背篓里,背篓被放满后再装到手推车里。康海原本想自己推车运粮,康予提前抢了这个机会。尽管他推的东倒西歪,但背从来没弯过。收好地上晾干的麦子,总算到了交粮的地方。粮一倒,称一踢,便下去了大半,能拿回家的怕是只有十分之一。农民劳苦一年,丰年求温饱,荒年求生存。
回去的路上,嘀咕声,叫骂声不绝于耳。
“这粮食怎么越交越多啊”
“是啊,都不快我养家糊口的了”
“哎,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康予也跟着烦躁起来,临近村庄,已经是日暮时分,太阳赤黄的鲜血染红了天空,可以清楚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世界渐渐昏暗,灯笼被挂上,灶台生火做饭发出的声音和麦香让人莫名觉得安心。
推开房门,烙好的大饼用盘子摆满了桌子,有的还冒着热气,有些冷却后摸起来硬邦邦的。
康予一脸惊讶回过身打趣道
“娘,我们这是要逃难吗?怎么烙了怎么多的饼子啊”
他们一言不发,只是相互依偎在一起,眼中含着泪,不舍地看着他们一手养大的孩子。
康予顿时反应了过来,他本可以为保家卫国而高兴,可真到了这一刻,心中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这一走,他真的可以回来吗?要去多久呢?
母亲颤颤巍巍地挪步到康予身前,哽咽着说
“晚上走,白天躲好,别走官道,劫匪多,走不远就回来”
最后一个字还没吐出口便失声痛哭。父亲转过身去装好了包裹,拿了两个软乎乎,温度刚刚好的饼子。
“吃饱了,休息好就启程吧”父亲压抑着哭腔勉强说了出来。
康予接过饼子,大口地往嘴里塞,但他一直抽噎着,怎么也咽不下去,相反因为吃得太急,嗓子卡得难受,吐了出来。康予双眼噙满泪水,猛地跪地磕头,尽力张大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
父母连忙扶起他,目送着他远去,他背着一身孤勇,做好了去远方淋雨,挨饿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