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霄回的京州第二日,便有客至。
来人是荣王府上的小姐,不偏不倚,正与应家公子定有婚约的那位,荣寻雪。用的是未来嫂嫂前来探望旧未归家的小姑子这一由头。
荣寻雪的本意是来见应颂的,只是不巧,应颂恰巧有公务在身,出了门,一时半会回不来。她来都来了,只好在正屋与沈婉生、应霄饮茶小叙。
“寻雪是闺秀中的典范,又与我们家有亲,霄儿,可要趁此机会,向人学学礼仪女德才是。”沈婉生于人前一贯爱说漂亮话,今更是不例外。
“应夫人过奖了。我今日来,见着应霄妹妹,实觉一面如故呢,心中欢喜不已。家中姊妹众多,我想我们是相处得来的。”
“你们相处得好,我这做长辈的,高兴都来不及。唉,我身子薄,家中只有颂儿、霄儿两个,霄儿无姊妹在旁,还望你能多多提点她呢。”
“哪里,哪里……”
沈婉生与荣寻雪你一言,我一语,客套得起劲儿,全然不觉应霄在旁悄悄吃下了大半盘子的绿豆莲心糕。应霄有些噎嗓子,阿蕤赶忙给她续了杯茶。
应霄直觉上并不喜欢这个未来嫂嫂,她与母亲聊了几个来回,却都是些空洞的客套话,真不知其中几句违心。思及此,应霄又不可遏地怀忆起从前了。
她们又说了一会话,沈婉生身边的玉姑姑来了,道是沈婉生晚些要去参席。
“那便你们两个小辈说说话吧,我不在,你们反而能够畅怀。”
“应夫人慢走。”
“母亲慢走。”
东花厅里只剩下应霄与荣寻雪。沈婉生走了,应霄觉得身子自在不少,这才有心思打量起眼前人的样貌。
荣寻雪生得清丽,凌云髻亦挽得精致,簪以赤金芍药的套饰,贵气之余又不落俗。加之一席苕荣色的裙裳,在哪都是惹目的焦点。应霄此前很少见到如此貌绝的美人,暗暗咂舌。她才回来,又怎会知道,荣寻雪的姿色,只不过是京州贵女中较为普通的一等。
可惜。可惜。应霄知道,哥哥并不喜欢这样的美人。
应颂到底是疼惜小妹的,在江宁县令后院起火的那日,他间接放走了应霄和元飞白。他年长应霄几岁有余,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就已是吏部郎中,怎么不知父母忽然急命他南下接应霄回来的目的。
永瑞皇帝缠绵病榻多时,近段时日更是传出恶况,恐已无多少时日。而皇子众多,又多值壮年,老皇帝迟迟未颁布立储旨意,底下人不得不先做打算。
如今的朝廷,党派分明,明争暗斗不断。
镇南将军应思筠手握半枚虎符,军功赫赫,自是多方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
应颂深知自己的婚事是母亲间接倒靠向二皇子沈祚的杰作,他早已习惯,可妹妹自幼养在外祖膝下,如此天真灵动,说实话,他不忍心。
因而在火灾那夜,他给了应霄离开的机会。
也许是血缘感应,他冥冥之中,总觉得应霄会选择回来。因而,他留在了江宁。一是做着派人寻找应霄的表面工作,二则给了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却也因此得缘,应颂结识了一位很合他的心意的姑娘。他是珍惜当下好时光,应霄过得却是煎熬,没三个月就回了江宁,在一家茶馆寻到了他。
来人是荣王府上的小姐,不偏不倚,正与应家公子定有婚约的那位,荣寻雪。用的是未来嫂嫂前来探望旧未归家的小姑子这一由头。
荣寻雪的本意是来见应颂的,只是不巧,应颂恰巧有公务在身,出了门,一时半会回不来。她来都来了,只好在正屋与沈婉生、应霄饮茶小叙。
“寻雪是闺秀中的典范,又与我们家有亲,霄儿,可要趁此机会,向人学学礼仪女德才是。”沈婉生于人前一贯爱说漂亮话,今更是不例外。
“应夫人过奖了。我今日来,见着应霄妹妹,实觉一面如故呢,心中欢喜不已。家中姊妹众多,我想我们是相处得来的。”
“你们相处得好,我这做长辈的,高兴都来不及。唉,我身子薄,家中只有颂儿、霄儿两个,霄儿无姊妹在旁,还望你能多多提点她呢。”
“哪里,哪里……”
沈婉生与荣寻雪你一言,我一语,客套得起劲儿,全然不觉应霄在旁悄悄吃下了大半盘子的绿豆莲心糕。应霄有些噎嗓子,阿蕤赶忙给她续了杯茶。
应霄直觉上并不喜欢这个未来嫂嫂,她与母亲聊了几个来回,却都是些空洞的客套话,真不知其中几句违心。思及此,应霄又不可遏地怀忆起从前了。
她们又说了一会话,沈婉生身边的玉姑姑来了,道是沈婉生晚些要去参席。
“那便你们两个小辈说说话吧,我不在,你们反而能够畅怀。”
“应夫人慢走。”
“母亲慢走。”
东花厅里只剩下应霄与荣寻雪。沈婉生走了,应霄觉得身子自在不少,这才有心思打量起眼前人的样貌。
荣寻雪生得清丽,凌云髻亦挽得精致,簪以赤金芍药的套饰,贵气之余又不落俗。加之一席苕荣色的裙裳,在哪都是惹目的焦点。应霄此前很少见到如此貌绝的美人,暗暗咂舌。她才回来,又怎会知道,荣寻雪的姿色,只不过是京州贵女中较为普通的一等。
可惜。可惜。应霄知道,哥哥并不喜欢这样的美人。
应颂到底是疼惜小妹的,在江宁县令后院起火的那日,他间接放走了应霄和元飞白。他年长应霄几岁有余,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就已是吏部郎中,怎么不知父母忽然急命他南下接应霄回来的目的。
永瑞皇帝缠绵病榻多时,近段时日更是传出恶况,恐已无多少时日。而皇子众多,又多值壮年,老皇帝迟迟未颁布立储旨意,底下人不得不先做打算。
如今的朝廷,党派分明,明争暗斗不断。
镇南将军应思筠手握半枚虎符,军功赫赫,自是多方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
应颂深知自己的婚事是母亲间接倒靠向二皇子沈祚的杰作,他早已习惯,可妹妹自幼养在外祖膝下,如此天真灵动,说实话,他不忍心。
因而在火灾那夜,他给了应霄离开的机会。
也许是血缘感应,他冥冥之中,总觉得应霄会选择回来。因而,他留在了江宁。一是做着派人寻找应霄的表面工作,二则给了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却也因此得缘,应颂结识了一位很合他的心意的姑娘。他是珍惜当下好时光,应霄过得却是煎熬,没三个月就回了江宁,在一家茶馆寻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