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外祖父养得我很好。他教我,后辈不得背后谤讥尊长。”
沈婉生横眉,面色兀然沉了下来,几乎要拍案而起。她即刻发作,大声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你母亲,你才回来,便要与我顶嘴吗?”
应霄没有答话,低着头,不去瞧沈婉生。此举反而火上浇油,激怒了在家中一向说风就是雨的应夫人。
“你兄长二十余年都不曾驳过父母一句,如今你,你……”沈婉生有些气急了,喘着气,续不上话来。
见势不对,应颂急忙起身,说道:“妹妹才回来,母亲莫要计较。我待妹妹去飞雨小院和家中各处都瞧瞧吧,顺道与她说说京中的礼数。”他给父亲使去一个眼神,应思筠立马上前去,安抚沈婉生的情绪。
“太医都说你在南边落了病根,瘴气入体,不易动怒,霄儿还不懂事,你莫要太计较。孩子才回来,别急,别急。”
应霄被应颂半推着出了正屋,朝后边走去。阿蕤带着几个侍女,跟在几步之外。
“哥哥,母亲身体不好吗?”
“嗯,这些年我与父亲都尽力顺着她,她一发脾气,胸口便要痛的。不是很影响的病,却很磨人。”
应霄淡淡地“噢”了一声,道:“对不起,我不知道。”她亦步亦趋,跟在应颂身后,走过莲池,她残存的些许记忆渐渐被唤起。她还在京州的早些时候,应府的一家四口不是没有其乐融融的好时光。
那时,应思筠虽不得圣眷,但凭着世家门第和昔日功勋,也是配得上沈婉生这位外姓王爷的女儿,清安郡主的。
后来,他主动请缨南伐,沈婉生不愿只身留京,自请废衔,放弃封地,这才说动了永瑞皇帝,许她随夫南下。彼时,应霄尚在牙牙学语的年纪,就被送去老怀王处,离开了父母。
“飞雨小院是母亲瞧着修的,东西也是亲手添置,她其实很盼着你回来。”应颂到底心软,不自觉地替沈婉生说起好话。
“母亲似乎并不大喜欢我。”
“只是你与京州的小姐们,表现得要不同罢了。”应颂说到一半,突然想起了应霄在江宁的所为,顿了一下,“我初到他们身边时,母亲也常挑我的毛病。”
“那你为何要去呢?外祖待我们不是很好吗。”应霄这话有几分嗔怪的意思。
应颂苦笑一声,道:“我如何能自主呢?霄儿,我们如何能自主呢?父母之命是天大的事情。”
飞雨小院修得很雅致,与一路上的花草置景不同,这儿植着很多方竹,是很独特的景色。阿蕤走快几步,适时替主子打开大门,介绍起院子的陈设。
应霄所居的正房是双层小楼,即名飞雨楼,上作寝居,下作书斋,侧有台阶。伫立于二楼廊下,最远可观到方才经过的莲池与正屋一角。自飞雨楼出来,有一方鱼池,池中养着白莲,鱼戏莲叶间,是很得宜的风景。沿着回廊走去,一字排开的厢房便是侍女们的住所,共有六间。此外,还有小厨房、库房等,平日里不大使用,多是备着,以备不时之需。
“自侧门出去,再走一小段,便有角门,姑娘若是出行则很方便。”应霄随着阿蕤,绕过小花园与秋千架,与角落处找得一道门。
毫不夸张地说,光是飞雨小筑的大小就比得上江阴整座医馆了,更不提附带着的小花园与一众杂房。应霄跟着怀王生活时,王府也不见得有如此规格。
好吧,许是外祖的王府又与别家王府不同吧。
没有人能拒绝富贵闲适的好日子,应霄坐在书斋的软榻上,打量着身边精致的一切。心底对京州的抗拒,悄然消减了一些。
“飞雨小筑空了好些年,如今可算等到姑娘回来了。”阿蕤给应霄上了盏君山银针,还有一盘干酪核桃酥,带着浅浅的玫瑰香气,典型的皇家点心。
“你一直守在这吗?”应霄问道。
“阿蕤的职责便是照顾姑娘生活起居,姑娘不在,便守着院子,待姑娘回来。”阿蕤点点头,笑着答她,瞧着心情很好的模样。
“抱歉。”应霄呷了口茶,沉吟片刻,道。她觉得口淡,吃下一块核桃酥,味道很好,又取了一块。
“姑娘,你从不需要对我们说这些的,真的。”
阿蕤身上的柳青色裙裳,正巧也是师文阮爱穿的素色,加之年岁相仿,应霄眼底一酸,泪直直滑落,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姑娘怎么哭了?是夫人的态度吗?她一向是强势的,许是曾经作为郡主的荣光吧。她是你的母亲,定会对你很好的。”
应霄摇摇头,说道:“不是,我只是突然念起江南了。”
“阿蕤听人说江南很美,有小桥流水,四季都有花开,只是从没去。今日见到姑娘,也算是去了一半吧,姑娘与别人家的小姐,真的好生不同。”
“江南真的很美,真的。”
“姑娘说话也很独特呢,而且,阿蕤从未见过会独自吃下一盘核桃酥的大家小姐。姑娘若喜欢,阿蕤再命人呈一盘来。”阿蕤面上浅浅地笑,应霄感到不大好意思,摸摸鼻尖,目光撒向一旁的竹木置景。
沈婉生横眉,面色兀然沉了下来,几乎要拍案而起。她即刻发作,大声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你母亲,你才回来,便要与我顶嘴吗?”
应霄没有答话,低着头,不去瞧沈婉生。此举反而火上浇油,激怒了在家中一向说风就是雨的应夫人。
“你兄长二十余年都不曾驳过父母一句,如今你,你……”沈婉生有些气急了,喘着气,续不上话来。
见势不对,应颂急忙起身,说道:“妹妹才回来,母亲莫要计较。我待妹妹去飞雨小院和家中各处都瞧瞧吧,顺道与她说说京中的礼数。”他给父亲使去一个眼神,应思筠立马上前去,安抚沈婉生的情绪。
“太医都说你在南边落了病根,瘴气入体,不易动怒,霄儿还不懂事,你莫要太计较。孩子才回来,别急,别急。”
应霄被应颂半推着出了正屋,朝后边走去。阿蕤带着几个侍女,跟在几步之外。
“哥哥,母亲身体不好吗?”
“嗯,这些年我与父亲都尽力顺着她,她一发脾气,胸口便要痛的。不是很影响的病,却很磨人。”
应霄淡淡地“噢”了一声,道:“对不起,我不知道。”她亦步亦趋,跟在应颂身后,走过莲池,她残存的些许记忆渐渐被唤起。她还在京州的早些时候,应府的一家四口不是没有其乐融融的好时光。
那时,应思筠虽不得圣眷,但凭着世家门第和昔日功勋,也是配得上沈婉生这位外姓王爷的女儿,清安郡主的。
后来,他主动请缨南伐,沈婉生不愿只身留京,自请废衔,放弃封地,这才说动了永瑞皇帝,许她随夫南下。彼时,应霄尚在牙牙学语的年纪,就被送去老怀王处,离开了父母。
“飞雨小院是母亲瞧着修的,东西也是亲手添置,她其实很盼着你回来。”应颂到底心软,不自觉地替沈婉生说起好话。
“母亲似乎并不大喜欢我。”
“只是你与京州的小姐们,表现得要不同罢了。”应颂说到一半,突然想起了应霄在江宁的所为,顿了一下,“我初到他们身边时,母亲也常挑我的毛病。”
“那你为何要去呢?外祖待我们不是很好吗。”应霄这话有几分嗔怪的意思。
应颂苦笑一声,道:“我如何能自主呢?霄儿,我们如何能自主呢?父母之命是天大的事情。”
飞雨小院修得很雅致,与一路上的花草置景不同,这儿植着很多方竹,是很独特的景色。阿蕤走快几步,适时替主子打开大门,介绍起院子的陈设。
应霄所居的正房是双层小楼,即名飞雨楼,上作寝居,下作书斋,侧有台阶。伫立于二楼廊下,最远可观到方才经过的莲池与正屋一角。自飞雨楼出来,有一方鱼池,池中养着白莲,鱼戏莲叶间,是很得宜的风景。沿着回廊走去,一字排开的厢房便是侍女们的住所,共有六间。此外,还有小厨房、库房等,平日里不大使用,多是备着,以备不时之需。
“自侧门出去,再走一小段,便有角门,姑娘若是出行则很方便。”应霄随着阿蕤,绕过小花园与秋千架,与角落处找得一道门。
毫不夸张地说,光是飞雨小筑的大小就比得上江阴整座医馆了,更不提附带着的小花园与一众杂房。应霄跟着怀王生活时,王府也不见得有如此规格。
好吧,许是外祖的王府又与别家王府不同吧。
没有人能拒绝富贵闲适的好日子,应霄坐在书斋的软榻上,打量着身边精致的一切。心底对京州的抗拒,悄然消减了一些。
“飞雨小筑空了好些年,如今可算等到姑娘回来了。”阿蕤给应霄上了盏君山银针,还有一盘干酪核桃酥,带着浅浅的玫瑰香气,典型的皇家点心。
“你一直守在这吗?”应霄问道。
“阿蕤的职责便是照顾姑娘生活起居,姑娘不在,便守着院子,待姑娘回来。”阿蕤点点头,笑着答她,瞧着心情很好的模样。
“抱歉。”应霄呷了口茶,沉吟片刻,道。她觉得口淡,吃下一块核桃酥,味道很好,又取了一块。
“姑娘,你从不需要对我们说这些的,真的。”
阿蕤身上的柳青色裙裳,正巧也是师文阮爱穿的素色,加之年岁相仿,应霄眼底一酸,泪直直滑落,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姑娘怎么哭了?是夫人的态度吗?她一向是强势的,许是曾经作为郡主的荣光吧。她是你的母亲,定会对你很好的。”
应霄摇摇头,说道:“不是,我只是突然念起江南了。”
“阿蕤听人说江南很美,有小桥流水,四季都有花开,只是从没去。今日见到姑娘,也算是去了一半吧,姑娘与别人家的小姐,真的好生不同。”
“江南真的很美,真的。”
“姑娘说话也很独特呢,而且,阿蕤从未见过会独自吃下一盘核桃酥的大家小姐。姑娘若喜欢,阿蕤再命人呈一盘来。”阿蕤面上浅浅地笑,应霄感到不大好意思,摸摸鼻尖,目光撒向一旁的竹木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