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女,相传是受过仙人抚顶,能同仙人对话的女子。得其倾慕者,往往气运傍身,泼天的的财富与权势,于他们而言不过唾手可得。最令人神往的,是运女带来的长生之力。凡俗中人,不论尊或卑、富或贫,无有不为之着迷者。”应霄捧着书,歪倒在飞雨小院竹榻上,轻声读出一段。
这是应霄回京州约有半月了,平日里总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沈婉生又不许应霄独自外出,应颂特去寻了一批坊间杂谈与话本供她解闷。
在应颂带回的数本闲杂中,独这坊间志异录有些意思,深得她心。
“天呐,我的好姑娘,阿蕤才替你挽好的髻子怎的又蹭散了,玉姑姑刚来催了,道是夫人已在车轿上等您了。”
“阿蕤,莫要这么惊乍……嗯?她们手上的是什么?”应霄自知理亏,不敢看她,面上虚虚地笑。
“今日要进宫,夫人吩咐,不许姑娘再打扮地那么素净。这是夫人亲自去库房捡的两套新头面,姑娘选选吧。”
阿蕤急得不行,这头帮好容易才愿意放下书、坐起身的应霄重新打理好发髻,那头又招招手,令两个侍女伏低身子,将手中捧着的紫檀文盘展给应霄看。
应霄扫了几眼,面露难色,说道:“绢花不好吗?为何非要这金的、珠玉的,又沉又俗。”
“夫人说绢花雅致却不显贵气,姑娘今日参加皇宴,怕是不妥。”其中一个女使开口答道,一听便知不是应霄院中的人。
“这缠花发冠……虽说只是玉贝、珍珠所制,但也很华丽了,远不如绢花轻巧喜人。”
“不华丽,不华丽,姑娘若是嫌沉,那便不簪全套,只留主冠。夫人在等着了,若是恼了,可要问阿蕤的罪了。”应霄短暂地作了个心理斗争,面露难色,最终无奈点头。阿蕤立刻便捧起那顶缠花发冠,一上手,应霄便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但愿姑娘千万不要反悔,夫人真真要生气了……阿蕤心中默默祷念,欲哭无泪。
人都说贵家小姐的贴身女使相当于半个小姐,不止月俸优厚,服制较寻常女使精致,在院中也是说一不二的威风。阿蕤只道非也非也,她守了好些年的空院子不说,好容易小姐回来了,性子又与夫人不大对付,她夹在中间,哪有舒服日子。
“看着好生别扭,而且好沉。”女使端来铜镜,应霄左右端详几下,不大满意。
“同姑娘的衣裳正衬呢,快走吧,夫人在等了。”阿蕤不敢多耽搁,搀着应霄的手,生怕她突然动手取下发冠。见应霄还是踌躇,阿蕤拿出早准备好的说辞。
“阿蕤将姑娘这几日里爱用的簪子都收进匣子带着了,路上若是姑娘想换,随时可以换。”
应霄这才愿意迈开步子。
出了府门,沈婉生沿着动静回眸,第一眼便是打量应霄的妆扮,满意地点了点头。阿蕤松了一口气,而应霄远远地就望见了母亲发髻上的翠影素珠冠,显得有些吃瘪。
今日是顶平凡的日子,只是永瑞皇帝老来就爱热闹,时不时便要举办宫宴,以贺国力强盛。应霄的父亲应思筠及兄长应颂早早地便去了围场伴圣,皇帝爱狩猎,每月少不得要兴师动众地去一遭。
“走吧,为何而愣神呢?”
应霄跟在沈婉生的身后,二人同坐一轿,一时大意,缠花冠的上部磕在轿顶,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应霄小声惊叫,沈婉生的埋怨随之落地。所幸阿蕤的手艺不错,发髻没有散乱,只是冠子稍稍倾斜,应霄抬手将其扶正。
“你瞧,哪有多少闺秀的模样,已十七岁了。”
轱辘声起,应霄没有言语,沈婉生今日的话格外多,且论方才她发冠的事,就絮絮叨叨十数句。被分量十足的冠子压着,应霄浑身不自在,几次想开口,都没寻得话的空隙。
“颂儿的策论文略都是一对一的好,只怨你父亲,总是带你哥哥去些武艺较量的场合。武将粗蛮,心无灵明,何人仰之高?荣国公本就因为……”沈婉生瞥了应霄一眼,顿了一下,“本就颇有微词,他老人家又偏爱胸怀文采之辈,成日习射舞刀的,哪成大器。”
还是先不换了……她可不想引火烧身,应霄心中忿忿,想着能忍则忍吧,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再说了,武将攀升得再高,也比不过你外祖这一例了。”
沈婉生想起了父亲。沈舟子英年豪勇,戎马半生,可谓无一败绩。凭着拓土戍边的军功,赐国姓,受封怀王,封地临近富庶的江南,风光无限。她感慨不已。
若不是父亲,家中怕是耗上百年,也变不成如此显赫的门楣。
应霄想起了外祖父。她出生之时,外祖父已宣告归隐,她幼时所居的怀王府,也只是一套四进的宅子罢了。她曾听外祖父身边的老嬷嬷说,外祖父将大半积蓄用去修坝了,缓解了一方水患。
她不知道外祖当年的英勇,只认识慈眉善目,满口念着大道义的老人。
“霄儿,你在嘟囔什么?”沈婉生耳尖,问道。
应霄下意识摇摇头,玉质贝与合浦明珠叮当作响,又引来一阵训诫。沈婉生的语气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说:
“唉。母亲知道你性子欢脱,也不想过于压抑你。但毕竟高门出身,今日又是入宫见圣,好歹要稳重些。我们不与荣、薄几家比,但母亲希望你作笑料便好,脸面还是要在意些。你可听见无?”
又开始了……应霄一阵头疼,这几日来,她最受不了母亲这说教,偏生沈婉生深爱此道,总引得应霄心烦。
“女儿知道了,真的知道了。”见应霄不甚走心地答话,沈婉生还想再说她几句,马轿外头传来小厮的声音,他喊道:“夫人,小姐,宫门到了!”
沈婉生的贴身,外人称玉掌侍,应霄称玉姑姑的人,掀开轿帘,先迎沈婉生下轿,再是阿蕤上前来,搀着应霄下轿。阿蕤将手护在应霄头前,生怕她再撞一次。
应霄落地才站稳,阿蕤俯下身替她整理了裙裳,就听见一道袅娜婉转的声音传来。为何是袅娜,皆因来人是荣家的新夫人,还有荣家的女儿,荣寻月。新夫人年轻时已是艳绝京城,嫁入高门后更是姿容华贵,她的女儿延承于她,也是一等一的美人。
不偏不倚,沈婉生最厌倦此等空凭容貌,恨不得将俗气二字写在脸上的女眷,眉头一时蹙起,出于礼节,很快又平展下去。
打扮地得跟个长脚的金锭一样,应霄亦不喜,腹谤道。
“应夫人安。可真巧,竟是一同遇上了,夫人今日的打扮真真是素雅端正,瞧得我是喜欢不已。”
话本里的恶俗桥段果然是真的。应霄叹道,回了一个福身礼,就躲去了沈婉生的身后。她自认不露声色地打量着对面的年轻女子,她不多出门与贵女交游,但荣家显赫,他们家的女儿还是认得的。
本朝共有两位外王。一位是应霄的外祖父,沈舟子,受赐国姓,属内姓王。另一位是荣岳,与沈舟子的显赫战功不同,他靠的,是真金白银。
“可巧,可巧。”沈婉生微颔首,讪笑两声。
“应姑娘也是继承夫人的好相貌呀,气质清贵,眉眼灵动,就连妆扮都十有夫人之余韵。这么一双出众儿女,真是令人好生羡慕呢。应公子今年应当要行加冠礼了吧?不知夫人与将军的心中,可有属意的人家呢?”荣寻雪的母亲热络地攀上沈婉生的手,自顾自地说了一长串。
不知是何处触碰到了沈婉生,往日最是瞧不起妾室出身的她,竟没推落荣夫人的手,反倒是与人聊了起来。她们往前走去,应霄和荣寻月跟在她们的身后,沉默地彳亍着。
应霄想起曾听母亲某日闲谈,道荣盛王是个“好将平妻扶正的克妻命格”。荣府妾室众多,而正妻总是命薄,哪个妾室博得荣岳垂爱,便能一路高升。面前这位“荣夫人”,就是数不清的第几个好例子,也正因如此,荣家后生的嫡子嫡女格外的多。
与应颂议亲的荣寻雪,那便是荣家第三任夫人的女儿,而面前这位,荣寻月的生母,已是第五任了。
应霄偷偷观察着与她平肩而行的荣寻月,心中暗叹道,荣家还真是多精致的好女儿,肤如白月,惊鹄髻,细挑眉,观音嘴,添之以恬淡气质,人如其名。
好生漂亮的人儿,比那未来嫂嫂还要精致秀气,但瞧着太过娇柔,不比师姐,应霄评道。
荣寻月感受到应霄不加遮掩的目光,侧首冲她笑,应霄一惊,也讪讪地笑。
“你这顶缠花贝冠真好看,不俗气。我常听人提你,却一直没机会见上一面。”荣寻月说完,前头的荣夫人微微回眸,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这话落在应霄耳中却不好听。她本就讨厌这沉甸甸的冠子,一听这话,更是觉得顶上的冠子是被金光玉气同化了的表现。她忽然觉着愤恨,走快了几步,与荣寻月拉开距离,心底的天平倾向前几日见过面的荣寻雪。
呵,至少她更会说话些。
这是应霄回京州约有半月了,平日里总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沈婉生又不许应霄独自外出,应颂特去寻了一批坊间杂谈与话本供她解闷。
在应颂带回的数本闲杂中,独这坊间志异录有些意思,深得她心。
“天呐,我的好姑娘,阿蕤才替你挽好的髻子怎的又蹭散了,玉姑姑刚来催了,道是夫人已在车轿上等您了。”
“阿蕤,莫要这么惊乍……嗯?她们手上的是什么?”应霄自知理亏,不敢看她,面上虚虚地笑。
“今日要进宫,夫人吩咐,不许姑娘再打扮地那么素净。这是夫人亲自去库房捡的两套新头面,姑娘选选吧。”
阿蕤急得不行,这头帮好容易才愿意放下书、坐起身的应霄重新打理好发髻,那头又招招手,令两个侍女伏低身子,将手中捧着的紫檀文盘展给应霄看。
应霄扫了几眼,面露难色,说道:“绢花不好吗?为何非要这金的、珠玉的,又沉又俗。”
“夫人说绢花雅致却不显贵气,姑娘今日参加皇宴,怕是不妥。”其中一个女使开口答道,一听便知不是应霄院中的人。
“这缠花发冠……虽说只是玉贝、珍珠所制,但也很华丽了,远不如绢花轻巧喜人。”
“不华丽,不华丽,姑娘若是嫌沉,那便不簪全套,只留主冠。夫人在等着了,若是恼了,可要问阿蕤的罪了。”应霄短暂地作了个心理斗争,面露难色,最终无奈点头。阿蕤立刻便捧起那顶缠花发冠,一上手,应霄便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但愿姑娘千万不要反悔,夫人真真要生气了……阿蕤心中默默祷念,欲哭无泪。
人都说贵家小姐的贴身女使相当于半个小姐,不止月俸优厚,服制较寻常女使精致,在院中也是说一不二的威风。阿蕤只道非也非也,她守了好些年的空院子不说,好容易小姐回来了,性子又与夫人不大对付,她夹在中间,哪有舒服日子。
“看着好生别扭,而且好沉。”女使端来铜镜,应霄左右端详几下,不大满意。
“同姑娘的衣裳正衬呢,快走吧,夫人在等了。”阿蕤不敢多耽搁,搀着应霄的手,生怕她突然动手取下发冠。见应霄还是踌躇,阿蕤拿出早准备好的说辞。
“阿蕤将姑娘这几日里爱用的簪子都收进匣子带着了,路上若是姑娘想换,随时可以换。”
应霄这才愿意迈开步子。
出了府门,沈婉生沿着动静回眸,第一眼便是打量应霄的妆扮,满意地点了点头。阿蕤松了一口气,而应霄远远地就望见了母亲发髻上的翠影素珠冠,显得有些吃瘪。
今日是顶平凡的日子,只是永瑞皇帝老来就爱热闹,时不时便要举办宫宴,以贺国力强盛。应霄的父亲应思筠及兄长应颂早早地便去了围场伴圣,皇帝爱狩猎,每月少不得要兴师动众地去一遭。
“走吧,为何而愣神呢?”
应霄跟在沈婉生的身后,二人同坐一轿,一时大意,缠花冠的上部磕在轿顶,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应霄小声惊叫,沈婉生的埋怨随之落地。所幸阿蕤的手艺不错,发髻没有散乱,只是冠子稍稍倾斜,应霄抬手将其扶正。
“你瞧,哪有多少闺秀的模样,已十七岁了。”
轱辘声起,应霄没有言语,沈婉生今日的话格外多,且论方才她发冠的事,就絮絮叨叨十数句。被分量十足的冠子压着,应霄浑身不自在,几次想开口,都没寻得话的空隙。
“颂儿的策论文略都是一对一的好,只怨你父亲,总是带你哥哥去些武艺较量的场合。武将粗蛮,心无灵明,何人仰之高?荣国公本就因为……”沈婉生瞥了应霄一眼,顿了一下,“本就颇有微词,他老人家又偏爱胸怀文采之辈,成日习射舞刀的,哪成大器。”
还是先不换了……她可不想引火烧身,应霄心中忿忿,想着能忍则忍吧,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再说了,武将攀升得再高,也比不过你外祖这一例了。”
沈婉生想起了父亲。沈舟子英年豪勇,戎马半生,可谓无一败绩。凭着拓土戍边的军功,赐国姓,受封怀王,封地临近富庶的江南,风光无限。她感慨不已。
若不是父亲,家中怕是耗上百年,也变不成如此显赫的门楣。
应霄想起了外祖父。她出生之时,外祖父已宣告归隐,她幼时所居的怀王府,也只是一套四进的宅子罢了。她曾听外祖父身边的老嬷嬷说,外祖父将大半积蓄用去修坝了,缓解了一方水患。
她不知道外祖当年的英勇,只认识慈眉善目,满口念着大道义的老人。
“霄儿,你在嘟囔什么?”沈婉生耳尖,问道。
应霄下意识摇摇头,玉质贝与合浦明珠叮当作响,又引来一阵训诫。沈婉生的语气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说:
“唉。母亲知道你性子欢脱,也不想过于压抑你。但毕竟高门出身,今日又是入宫见圣,好歹要稳重些。我们不与荣、薄几家比,但母亲希望你作笑料便好,脸面还是要在意些。你可听见无?”
又开始了……应霄一阵头疼,这几日来,她最受不了母亲这说教,偏生沈婉生深爱此道,总引得应霄心烦。
“女儿知道了,真的知道了。”见应霄不甚走心地答话,沈婉生还想再说她几句,马轿外头传来小厮的声音,他喊道:“夫人,小姐,宫门到了!”
沈婉生的贴身,外人称玉掌侍,应霄称玉姑姑的人,掀开轿帘,先迎沈婉生下轿,再是阿蕤上前来,搀着应霄下轿。阿蕤将手护在应霄头前,生怕她再撞一次。
应霄落地才站稳,阿蕤俯下身替她整理了裙裳,就听见一道袅娜婉转的声音传来。为何是袅娜,皆因来人是荣家的新夫人,还有荣家的女儿,荣寻月。新夫人年轻时已是艳绝京城,嫁入高门后更是姿容华贵,她的女儿延承于她,也是一等一的美人。
不偏不倚,沈婉生最厌倦此等空凭容貌,恨不得将俗气二字写在脸上的女眷,眉头一时蹙起,出于礼节,很快又平展下去。
打扮地得跟个长脚的金锭一样,应霄亦不喜,腹谤道。
“应夫人安。可真巧,竟是一同遇上了,夫人今日的打扮真真是素雅端正,瞧得我是喜欢不已。”
话本里的恶俗桥段果然是真的。应霄叹道,回了一个福身礼,就躲去了沈婉生的身后。她自认不露声色地打量着对面的年轻女子,她不多出门与贵女交游,但荣家显赫,他们家的女儿还是认得的。
本朝共有两位外王。一位是应霄的外祖父,沈舟子,受赐国姓,属内姓王。另一位是荣岳,与沈舟子的显赫战功不同,他靠的,是真金白银。
“可巧,可巧。”沈婉生微颔首,讪笑两声。
“应姑娘也是继承夫人的好相貌呀,气质清贵,眉眼灵动,就连妆扮都十有夫人之余韵。这么一双出众儿女,真是令人好生羡慕呢。应公子今年应当要行加冠礼了吧?不知夫人与将军的心中,可有属意的人家呢?”荣寻雪的母亲热络地攀上沈婉生的手,自顾自地说了一长串。
不知是何处触碰到了沈婉生,往日最是瞧不起妾室出身的她,竟没推落荣夫人的手,反倒是与人聊了起来。她们往前走去,应霄和荣寻月跟在她们的身后,沉默地彳亍着。
应霄想起曾听母亲某日闲谈,道荣盛王是个“好将平妻扶正的克妻命格”。荣府妾室众多,而正妻总是命薄,哪个妾室博得荣岳垂爱,便能一路高升。面前这位“荣夫人”,就是数不清的第几个好例子,也正因如此,荣家后生的嫡子嫡女格外的多。
与应颂议亲的荣寻雪,那便是荣家第三任夫人的女儿,而面前这位,荣寻月的生母,已是第五任了。
应霄偷偷观察着与她平肩而行的荣寻月,心中暗叹道,荣家还真是多精致的好女儿,肤如白月,惊鹄髻,细挑眉,观音嘴,添之以恬淡气质,人如其名。
好生漂亮的人儿,比那未来嫂嫂还要精致秀气,但瞧着太过娇柔,不比师姐,应霄评道。
荣寻月感受到应霄不加遮掩的目光,侧首冲她笑,应霄一惊,也讪讪地笑。
“你这顶缠花贝冠真好看,不俗气。我常听人提你,却一直没机会见上一面。”荣寻月说完,前头的荣夫人微微回眸,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这话落在应霄耳中却不好听。她本就讨厌这沉甸甸的冠子,一听这话,更是觉得顶上的冠子是被金光玉气同化了的表现。她忽然觉着愤恨,走快了几步,与荣寻月拉开距离,心底的天平倾向前几日见过面的荣寻雪。
呵,至少她更会说话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