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宴饮的气氛浓腻,应霄有些喘不过气,趁沈婉生与人交谈之际,应霄给玉姑姑留了话,便牵着阿蕤溜了出来。
她原以为家里的荣光会使自己在宴席上格外受人关注,结果却是不然。远坐在大殿之上的玄袍尊者只在舞人进来前,象征性地招呼了母亲一声,关怀了几句。应霄随着母亲起身行礼,周围人投来浅浅的目光,她有些许失望,却也落得轻松。
应霄环视一圈,全是生面孔,男眷不在此边就坐,她寻不着应颂的身影,更是局促。趁着乐舞,阿蕤凑近与应霄耳语,应霄这才有所了解。
永瑞皇帝的左边,依照礼制,坐着的自然是靖皇后,而右边那位一席碧玉红衣裳的宫妃,是睿王沈祚的生母,慎贤妃。
显然,老皇帝要更喜欢这位慎贤妃。
在皇帝近前的左边一列,依次坐着几位封了地、授了号的年轻王爷,都是皇子出身。老皇帝无甚手足,本朝唯二两位外姓王爷,怀王早已归隐,荣王因患病无法出席。
再详细地,鲜少在外行走的阿蕤便也不知悉了。
聆德殿制式宏大,二人走了许久,才绕到蓬莱洲。所谓蓬莱洲,无非是宫中众多庭景之一,位置相对偏僻,除聆德殿大摆宴席时,基本无人特意来游。说来也奇,聆德殿数年不曾开宴,本来专作款待外使之用,在南伐大捷,珠越国重新归附后,便少有用武之地了。
许是人少,打理此处的婢子与小宦活做得不精细,枝蔓滋长,却又因祸得福,蓬莱洲的景致有一股别处不可比的野生之美。既得“蓬莱”此名,便少不了山水根基,穿沼引水为池,池中有山,山中复有池,水光山色,钩织仙境。而当放眼望去,一池三山,辅以玉桥石雕,锦鲤游弋,浮光跃金,怪坊间有“蓬莱在京州”之美名。
应霄曾在话本里读到过“蓬莱”一词,意指海外仙山,如今真见着这宫殿群中的蓬莱洲,却是淡淡的失望。她深呼一口浊气,顶上的缠花发冠坠得脖颈隐隐作痛,所幸此地风色还好,身子自在不少。
“姑娘,走这般远,要是夫人突然寻你可怎么好?”自出了聆德殿,阿蕤便是这幅惴惴不安的模样。
“阿蕤,别扫兴嘛,大臣贵眷这般多,不会有人发现的。”应霄目光被满树玉兰勾了去,口上学着阿蕤的语气,安抚她道。
不知是否因为参宴的人实在多,哪怕是无甚人气的蓬莱洲,应霄没走两步,就发现前边有人影闪动。那身钗裙有几分熟悉,她定睛细看,这身影似是荣寻雪。同上次一般鲜艳的衣裙,想记不住也有些难。
但人不止一个,荣寻雪身边那位螺青色的人儿,应霄看得模糊,认不出身份。但能确定的是,那人身量高挑,定不是荣家的女使,只是这衣服——怎愈看愈像是长袍?
啊,长袍。
阿蕤走得慢比应霄几步,不时回头眺望,见状不对,应霄急忙拉过她,往亭苑另一侧走去。人在尴尬的时候总回装着忙碌,不知觉,竟是走得有些深了。
“姑娘,这是宫中,你扯阿蕤的袖子齐肩走着,被人见到要说不识规矩的……”
“嘘,哪有人,没人。诶,前面是什么地方?”走着走着,应霄忽然瞥见林叶间露出了一角屋檐。
“好像是毓庆宫,还是文溯阁,阿蕤记不清了。”她识记过宫中布局图,但蓬莱洲位置偏僻,一时很难想起。
“是皇家藏书用的文溯阁,专藏志异、秘传、奇谋。”一道男声从不知哪个角落传出,实打实吓了应霄一跳。倒是阿蕤反应迅速,拦在应霄身前,目光警惕,盯着那道正靠近的人影。
庭院幽深,未有婚配的贵眷遇上不明身份的少爷公子,若是对方德行下滥,又被有心人谣传,这名声可就糟了。阿蕤往那人衣带看去,没发现任何佐证身份的玉佩或囊饰,提防之意更甚。
“什么人?”应霄喝道。
“见过姑娘,在下文安,是文溯大学士的弟子,负责文溯阁的洒扫、整理。”文安行罢拱手礼,在距应霄约十步之遥时停了下来。宫灯虽明亮,但竹木众多,月色照拂不下,文安又低着头,应霄并看不清他的容貌。他的折扇摇动着生出凉风,穿过淡淡夜色,扑到应霄脸上。
阿蕤眼中的警惕淡去了一些,仍旧拦在应霄身前,责问道:“既是读书人,何故无事在此游走,若是冲撞了我们小姐可如何是好。”
“这位女使教训得是,是小生冒犯了,还望小姐见谅。”文安朝着这边行礼,嘴上陪着不是,阿蕤的面色才缓和了一些。
“大学士的弟子?那你应该读过许多书。”应霄第一次见所谓的学士,心中好奇。观其气质,同这几日不时上门拜访,自称满腹经书的酸腐公子比,确实有几分不同呢。
应霄正适龄,虽才回京州,就已有不少人上门探听了。沈婉生乐意相看,应霄迫于压力,也是露面见过几个大家公子的。
不知为何,她觉得这个文安的声音有几分亲切。
“小生不才,只志异、术数等偏门读得多些,上不得台面。”
志异?应霄想起早时看的那本书,顿时起了兴趣,“那你可知运……”她正想追问,就听到身后远远传来一声呼喊。
“霄儿!快些回殿,有事情!”来人是应颂,他疾步而来,面色凝重。
她原以为家里的荣光会使自己在宴席上格外受人关注,结果却是不然。远坐在大殿之上的玄袍尊者只在舞人进来前,象征性地招呼了母亲一声,关怀了几句。应霄随着母亲起身行礼,周围人投来浅浅的目光,她有些许失望,却也落得轻松。
应霄环视一圈,全是生面孔,男眷不在此边就坐,她寻不着应颂的身影,更是局促。趁着乐舞,阿蕤凑近与应霄耳语,应霄这才有所了解。
永瑞皇帝的左边,依照礼制,坐着的自然是靖皇后,而右边那位一席碧玉红衣裳的宫妃,是睿王沈祚的生母,慎贤妃。
显然,老皇帝要更喜欢这位慎贤妃。
在皇帝近前的左边一列,依次坐着几位封了地、授了号的年轻王爷,都是皇子出身。老皇帝无甚手足,本朝唯二两位外姓王爷,怀王早已归隐,荣王因患病无法出席。
再详细地,鲜少在外行走的阿蕤便也不知悉了。
聆德殿制式宏大,二人走了许久,才绕到蓬莱洲。所谓蓬莱洲,无非是宫中众多庭景之一,位置相对偏僻,除聆德殿大摆宴席时,基本无人特意来游。说来也奇,聆德殿数年不曾开宴,本来专作款待外使之用,在南伐大捷,珠越国重新归附后,便少有用武之地了。
许是人少,打理此处的婢子与小宦活做得不精细,枝蔓滋长,却又因祸得福,蓬莱洲的景致有一股别处不可比的野生之美。既得“蓬莱”此名,便少不了山水根基,穿沼引水为池,池中有山,山中复有池,水光山色,钩织仙境。而当放眼望去,一池三山,辅以玉桥石雕,锦鲤游弋,浮光跃金,怪坊间有“蓬莱在京州”之美名。
应霄曾在话本里读到过“蓬莱”一词,意指海外仙山,如今真见着这宫殿群中的蓬莱洲,却是淡淡的失望。她深呼一口浊气,顶上的缠花发冠坠得脖颈隐隐作痛,所幸此地风色还好,身子自在不少。
“姑娘,走这般远,要是夫人突然寻你可怎么好?”自出了聆德殿,阿蕤便是这幅惴惴不安的模样。
“阿蕤,别扫兴嘛,大臣贵眷这般多,不会有人发现的。”应霄目光被满树玉兰勾了去,口上学着阿蕤的语气,安抚她道。
不知是否因为参宴的人实在多,哪怕是无甚人气的蓬莱洲,应霄没走两步,就发现前边有人影闪动。那身钗裙有几分熟悉,她定睛细看,这身影似是荣寻雪。同上次一般鲜艳的衣裙,想记不住也有些难。
但人不止一个,荣寻雪身边那位螺青色的人儿,应霄看得模糊,认不出身份。但能确定的是,那人身量高挑,定不是荣家的女使,只是这衣服——怎愈看愈像是长袍?
啊,长袍。
阿蕤走得慢比应霄几步,不时回头眺望,见状不对,应霄急忙拉过她,往亭苑另一侧走去。人在尴尬的时候总回装着忙碌,不知觉,竟是走得有些深了。
“姑娘,这是宫中,你扯阿蕤的袖子齐肩走着,被人见到要说不识规矩的……”
“嘘,哪有人,没人。诶,前面是什么地方?”走着走着,应霄忽然瞥见林叶间露出了一角屋檐。
“好像是毓庆宫,还是文溯阁,阿蕤记不清了。”她识记过宫中布局图,但蓬莱洲位置偏僻,一时很难想起。
“是皇家藏书用的文溯阁,专藏志异、秘传、奇谋。”一道男声从不知哪个角落传出,实打实吓了应霄一跳。倒是阿蕤反应迅速,拦在应霄身前,目光警惕,盯着那道正靠近的人影。
庭院幽深,未有婚配的贵眷遇上不明身份的少爷公子,若是对方德行下滥,又被有心人谣传,这名声可就糟了。阿蕤往那人衣带看去,没发现任何佐证身份的玉佩或囊饰,提防之意更甚。
“什么人?”应霄喝道。
“见过姑娘,在下文安,是文溯大学士的弟子,负责文溯阁的洒扫、整理。”文安行罢拱手礼,在距应霄约十步之遥时停了下来。宫灯虽明亮,但竹木众多,月色照拂不下,文安又低着头,应霄并看不清他的容貌。他的折扇摇动着生出凉风,穿过淡淡夜色,扑到应霄脸上。
阿蕤眼中的警惕淡去了一些,仍旧拦在应霄身前,责问道:“既是读书人,何故无事在此游走,若是冲撞了我们小姐可如何是好。”
“这位女使教训得是,是小生冒犯了,还望小姐见谅。”文安朝着这边行礼,嘴上陪着不是,阿蕤的面色才缓和了一些。
“大学士的弟子?那你应该读过许多书。”应霄第一次见所谓的学士,心中好奇。观其气质,同这几日不时上门拜访,自称满腹经书的酸腐公子比,确实有几分不同呢。
应霄正适龄,虽才回京州,就已有不少人上门探听了。沈婉生乐意相看,应霄迫于压力,也是露面见过几个大家公子的。
不知为何,她觉得这个文安的声音有几分亲切。
“小生不才,只志异、术数等偏门读得多些,上不得台面。”
志异?应霄想起早时看的那本书,顿时起了兴趣,“那你可知运……”她正想追问,就听到身后远远传来一声呼喊。
“霄儿!快些回殿,有事情!”来人是应颂,他疾步而来,面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