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褶皱(下)
<div class=readsmall style=color:#009900>
作者有话要说:</br>这章其实早就写好了,但反复修改了很久,最终比较满意才发出来。
一些写作的笔记后面会发在w/b: mordant-wit
包括一些带给我想法的书,一些构思、修改的过程等等。
<hr size=1 />
</div> 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曾是北京城的最高点,陈更和王应呈相约在那里见面。夏末初秋,满山的枫叶虽未落下却也悄悄染上红色。她顺着人潮从南门进,再沿着石阶路一步步向上爬,不出十分钟就到了山顶。
王应呈发来消息说自己刚刚进公园,陈更也乐得自在,找了个角落往南看去,俯瞰对岸匍匐在山下的故宫。琉璃瓦片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闪闪发亮,吸引了陈更的视线。但即使如此巍峨的建筑,在广阔的天地间也仅占微不足道的一隅,她忽然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 几个月前,她胆怯地站在皇后大道中2号的底部,夹在钢铁森林的缝隙间,抬头向上眺望似乎没有尽头的那栋高楼时,她曾生出过同样的无力感。
“王应呈说得对。” 陈更垂下头,任由这股虚无裹挟着恐惧漫过她的头顶,下沉又坠落 — 背后有人轻拍她的肩膀也未发觉。
“你怎么了?” 王应呈见到她这幅失魂落魄的表情,轻声问道。
“没事没事。” 陈更连忙摇头,又觉得有些太过刻意,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在想你上次说的很有道理。登高望远,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王应呈顿了顿,伸手掸掉落在她书包上的碎叶,”也只有在此时此刻才会豁达许多。平时我虽然也常常提醒自己,但总是很难做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陈更脱口而出,她转过身,顺着王应承的视线向远处错落的高楼望去,“看来你我都需要常常登山。”
从王春亭向东侧远眺,是与南边肃穆又厚重的宫殿极为不同的朝阳CBD — 那是他们平时生活的地方。她还能记得早高峰时,从电梯高处往下望去攒动的人头,还有地铁大门打开时一涌而出奔向各自命运的人流。那时的陈更把自己比作倾巢出动奔赴岗位的工蚁,现在站在高处,把自己融入这座历久弥新的亭子之后,连蚂蚁的踪迹都寻不到了。她的悲喜与存在,就是这样一颗谷粒。
但与此同时,陈更只能听见周围簌簌的风声。血液涌起的滔滔巨浪,正从她的心脏喷薄而出,带着被她忽略的温暖奔向原本冰凉的指尖,融化了一层名为骄傲的壳。一个声音从逐渐软化的壳中冒出来,她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紧闭已久的双唇,想要借着大喊释放这股被忽略已久的、在身体里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她想告诉自己,这就是活着的感觉 - 是身为蜉蝣的无力与广阔的未知碰撞时的痛苦,是渺小生命体验中的五味杂陈在广阔宇宙的无知无觉挣扎时迸发出的力量。
气已上升到喉咙,陈更却在此时想起身边人的存在,转过头确认时又撞上对方温热的、不明所以的视线。她立刻意识到了在公共场合大吼的不妥之处,回到现实世界,她决定坦白内心的狂风暴雨,“你猜对了,我SAT考得并不好。”
她看着对方和煦的微笑,转过头去,望着呼家楼那座最吸引人视线的高楼,继续说道,“这让我想了许多。我知道命运不会总是青睐谁,并且我也已经足够幸运。我只是在想,每个人匆忙设下的那些目标,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考试之前我想着我一定要考到1550,这样才能有底气早申宾大。但我当我追问自己为什么要把它当作唯一的航向,竟然没有一个原因是关于我自己的。激励我的仅仅是拿到录取后被写在光荣榜上的幻想,以及被人认可的欲*望。”
陈更说完后如释重负,决定直视王应呈的眼睛,“你说那里适合我,因为很pre-professional。我的确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但最近我愈发觉得如果我要一直这样活着,就只会时刻走在钢丝上,因为没有一份支撑来自于我自己。”
王应呈有些动容,垂下头有些抱歉地说,“对不起,那时我是想鼓励你去申请你想要的,就像你支持我放弃芝加哥的决定一样。我只是觉得,不被周围的人影响是很难的,知道这份影响却对自己诚实更难。”
他往前靠,手指轻轻地摩挲着面前的栏杆,“我放弃了读PhD这条路,也等于否定了我之前给自己规划的所有可能的未来。其实我知道找教职有多难,但也许是太天真,也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压力,觉得上不了job market去读postdoc也很好。 ”
“但当我知道未来我的学费都可能有问题时,我才知道我以前不在乎的勇气都来自哪里。” 他的嘴唇开始微微颤抖,“我完全不知道之后会怎样。也许去一个pre-professional的学校让我早点毕业工作自力更生,重复我父母曾经的路。幸运一点,大学还能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法学院再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我知道这些都是很好的路,只是和我想的太不一样了。我的自我满足是来源于沉浸在一亩三分地里的固步自封,却从未看到是什么在支撑我这样活着。” 王应呈仰起头喝了口水,说了这么多话似乎让平日沉默寡言的他有些不适应,他努力做出洒脱的样子,“不过对我来说是人生巨变的事,站在此地看着这样的景色,也觉得不算什么了。”
“难以释怀也没关系。” 陈更轻声说,也告诉自己,“承认自己脆弱也没关系。这些渺小的事带来的感受,不管是苦是甜,不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据吗。”
脑海里回荡起赵文欣告诉她自己托福出分时兴高采烈的声音,夹杂着徐行在电话那头有些哽咽的“对不起”,和无奈的“每次都是这样”。镌刻着记忆的时光胶片在落日余晖中交叠出或深或浅的褶皱。
恍惚间,陈更看见每个人的船都在褶皱的海浪中沉浮着。而她唯一能做的,仅仅是珍视每一位同伴的到来,又怀着祝福目送每一个有过交集的人离开。不需要去比较每个人的目的地 - 因为和陈更自己一样,都面临着暗处的礁石,和无法探寻终点的广阔。
转过身面对王应呈,他虽一言未发,自己却暗自决定会保守住他的秘密。她又找了个角落拿出包里的电脑,熟练地登陆on Appli,检查了一下翻来覆去改过几十次的申请材料,签下了名字,点下了确认键。
在体内叫嚣的热流在指尖和触控板接触时,这份不管不顾、横冲直撞的生命力在压抑数年后终于冲破了身体的界限,甚至把脸颊也染上了淡粉色。至少这一刻,陈更不想再去算自己的胜算,不想去想拒信可能的措辞,甚至不再想在费城漫步时虚幻的、美梦成真的快乐。
户外网络不好,确认的邮件迟迟刷不到。陈更并不急躁,因为她此刻并没有尘埃落地、只等待命运宣判的感觉。她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看见王应呈有些不适应地坐在狭小的角落,看似注视着自己,却眼神却穿过屏幕若有所思的样子。陈更不由得靠近他,在他眼前挥挥手,对方才慢慢回过神来。
看着王应呈鲜少漏出的有些懵懂的、不安的眼神,陈更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坦白时微微颤抖的嘴唇和摩挲着栏杆的手指。她也恍惚了,再一次变得强力的心跳带来了新鲜的温度,带着指尖残留的热度攀向更高。她不由自主地抚上他被风吹过有些冰凉的手,从指尖到手背,好像这样就能把这份力量由远及近地传递到对方干裂的心脏。
王应呈有些诧异,想张口问写什么,却被陈更用手堵上,就像不久前他在暴雨里捂上自己的眼睛。嘴唇是柔软的,却像他的心脏一样微微紧绷又有些干裂的。她看着那双已经醒过来的眼睛,眼睛里是他的船在同样绯色的夕阳下愈行愈远的倒影,陈更腼腆地笑了笑,“我会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的。”
在鼻尖下的一片湿热中,她的手能感受到对方几欲扬起的嘴角,“我刚交完申请,我们下山吧。”
“是Penn吗?”
“是的。” 她凑过去,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但也可以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br>这章其实早就写好了,但反复修改了很久,最终比较满意才发出来。
一些写作的笔记后面会发在w/b: mordant-wit
包括一些带给我想法的书,一些构思、修改的过程等等。
<hr size=1 />
</div> 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曾是北京城的最高点,陈更和王应呈相约在那里见面。夏末初秋,满山的枫叶虽未落下却也悄悄染上红色。她顺着人潮从南门进,再沿着石阶路一步步向上爬,不出十分钟就到了山顶。
王应呈发来消息说自己刚刚进公园,陈更也乐得自在,找了个角落往南看去,俯瞰对岸匍匐在山下的故宫。琉璃瓦片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闪闪发亮,吸引了陈更的视线。但即使如此巍峨的建筑,在广阔的天地间也仅占微不足道的一隅,她忽然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 几个月前,她胆怯地站在皇后大道中2号的底部,夹在钢铁森林的缝隙间,抬头向上眺望似乎没有尽头的那栋高楼时,她曾生出过同样的无力感。
“王应呈说得对。” 陈更垂下头,任由这股虚无裹挟着恐惧漫过她的头顶,下沉又坠落 — 背后有人轻拍她的肩膀也未发觉。
“你怎么了?” 王应呈见到她这幅失魂落魄的表情,轻声问道。
“没事没事。” 陈更连忙摇头,又觉得有些太过刻意,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在想你上次说的很有道理。登高望远,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王应呈顿了顿,伸手掸掉落在她书包上的碎叶,”也只有在此时此刻才会豁达许多。平时我虽然也常常提醒自己,但总是很难做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陈更脱口而出,她转过身,顺着王应承的视线向远处错落的高楼望去,“看来你我都需要常常登山。”
从王春亭向东侧远眺,是与南边肃穆又厚重的宫殿极为不同的朝阳CBD — 那是他们平时生活的地方。她还能记得早高峰时,从电梯高处往下望去攒动的人头,还有地铁大门打开时一涌而出奔向各自命运的人流。那时的陈更把自己比作倾巢出动奔赴岗位的工蚁,现在站在高处,把自己融入这座历久弥新的亭子之后,连蚂蚁的踪迹都寻不到了。她的悲喜与存在,就是这样一颗谷粒。
但与此同时,陈更只能听见周围簌簌的风声。血液涌起的滔滔巨浪,正从她的心脏喷薄而出,带着被她忽略的温暖奔向原本冰凉的指尖,融化了一层名为骄傲的壳。一个声音从逐渐软化的壳中冒出来,她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紧闭已久的双唇,想要借着大喊释放这股被忽略已久的、在身体里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她想告诉自己,这就是活着的感觉 - 是身为蜉蝣的无力与广阔的未知碰撞时的痛苦,是渺小生命体验中的五味杂陈在广阔宇宙的无知无觉挣扎时迸发出的力量。
气已上升到喉咙,陈更却在此时想起身边人的存在,转过头确认时又撞上对方温热的、不明所以的视线。她立刻意识到了在公共场合大吼的不妥之处,回到现实世界,她决定坦白内心的狂风暴雨,“你猜对了,我SAT考得并不好。”
她看着对方和煦的微笑,转过头去,望着呼家楼那座最吸引人视线的高楼,继续说道,“这让我想了许多。我知道命运不会总是青睐谁,并且我也已经足够幸运。我只是在想,每个人匆忙设下的那些目标,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考试之前我想着我一定要考到1550,这样才能有底气早申宾大。但我当我追问自己为什么要把它当作唯一的航向,竟然没有一个原因是关于我自己的。激励我的仅仅是拿到录取后被写在光荣榜上的幻想,以及被人认可的欲*望。”
陈更说完后如释重负,决定直视王应呈的眼睛,“你说那里适合我,因为很pre-professional。我的确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但最近我愈发觉得如果我要一直这样活着,就只会时刻走在钢丝上,因为没有一份支撑来自于我自己。”
王应呈有些动容,垂下头有些抱歉地说,“对不起,那时我是想鼓励你去申请你想要的,就像你支持我放弃芝加哥的决定一样。我只是觉得,不被周围的人影响是很难的,知道这份影响却对自己诚实更难。”
他往前靠,手指轻轻地摩挲着面前的栏杆,“我放弃了读PhD这条路,也等于否定了我之前给自己规划的所有可能的未来。其实我知道找教职有多难,但也许是太天真,也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压力,觉得上不了job market去读postdoc也很好。 ”
“但当我知道未来我的学费都可能有问题时,我才知道我以前不在乎的勇气都来自哪里。” 他的嘴唇开始微微颤抖,“我完全不知道之后会怎样。也许去一个pre-professional的学校让我早点毕业工作自力更生,重复我父母曾经的路。幸运一点,大学还能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法学院再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我知道这些都是很好的路,只是和我想的太不一样了。我的自我满足是来源于沉浸在一亩三分地里的固步自封,却从未看到是什么在支撑我这样活着。” 王应呈仰起头喝了口水,说了这么多话似乎让平日沉默寡言的他有些不适应,他努力做出洒脱的样子,“不过对我来说是人生巨变的事,站在此地看着这样的景色,也觉得不算什么了。”
“难以释怀也没关系。” 陈更轻声说,也告诉自己,“承认自己脆弱也没关系。这些渺小的事带来的感受,不管是苦是甜,不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据吗。”
脑海里回荡起赵文欣告诉她自己托福出分时兴高采烈的声音,夹杂着徐行在电话那头有些哽咽的“对不起”,和无奈的“每次都是这样”。镌刻着记忆的时光胶片在落日余晖中交叠出或深或浅的褶皱。
恍惚间,陈更看见每个人的船都在褶皱的海浪中沉浮着。而她唯一能做的,仅仅是珍视每一位同伴的到来,又怀着祝福目送每一个有过交集的人离开。不需要去比较每个人的目的地 - 因为和陈更自己一样,都面临着暗处的礁石,和无法探寻终点的广阔。
转过身面对王应呈,他虽一言未发,自己却暗自决定会保守住他的秘密。她又找了个角落拿出包里的电脑,熟练地登陆on Appli,检查了一下翻来覆去改过几十次的申请材料,签下了名字,点下了确认键。
在体内叫嚣的热流在指尖和触控板接触时,这份不管不顾、横冲直撞的生命力在压抑数年后终于冲破了身体的界限,甚至把脸颊也染上了淡粉色。至少这一刻,陈更不想再去算自己的胜算,不想去想拒信可能的措辞,甚至不再想在费城漫步时虚幻的、美梦成真的快乐。
户外网络不好,确认的邮件迟迟刷不到。陈更并不急躁,因为她此刻并没有尘埃落地、只等待命运宣判的感觉。她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看见王应呈有些不适应地坐在狭小的角落,看似注视着自己,却眼神却穿过屏幕若有所思的样子。陈更不由得靠近他,在他眼前挥挥手,对方才慢慢回过神来。
看着王应呈鲜少漏出的有些懵懂的、不安的眼神,陈更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坦白时微微颤抖的嘴唇和摩挲着栏杆的手指。她也恍惚了,再一次变得强力的心跳带来了新鲜的温度,带着指尖残留的热度攀向更高。她不由自主地抚上他被风吹过有些冰凉的手,从指尖到手背,好像这样就能把这份力量由远及近地传递到对方干裂的心脏。
王应呈有些诧异,想张口问写什么,却被陈更用手堵上,就像不久前他在暴雨里捂上自己的眼睛。嘴唇是柔软的,却像他的心脏一样微微紧绷又有些干裂的。她看着那双已经醒过来的眼睛,眼睛里是他的船在同样绯色的夕阳下愈行愈远的倒影,陈更腼腆地笑了笑,“我会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的。”
在鼻尖下的一片湿热中,她的手能感受到对方几欲扬起的嘴角,“我刚交完申请,我们下山吧。”
“是Penn吗?”
“是的。” 她凑过去,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但也可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