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削的黑衣青年闻罢拱手,却没有立刻走。
“主子,”他竭力忽视掉闻雁冷淡的情绪,接着道:
“老爷说四公子不学好去了观月阁,要您抱着病也得去管管,别让他出了什么岔子。”
片刻后,闻雁问道:“和谁。”
江随如蒙大赦,抿了下唇,赶紧答,“是南相家的公子。”
面前的人站起身,衣摆飘然,消失在帘幕后。
“收拾一下,不用带太多人。”
江随低头应是。
说起来,定国公府这一脉也是很传奇了。开国之将,因师父被太祖邀请平定天下顺手一起带出了山门,在大战中建功无数,立誓世代为大明育良将。现在袭爵的这位闻通海,共有四子:长子闻风,幺子闻朗,唯一的女儿闻雁皆由正妻戚婧雪所出;次子闻璋,是侧房姨娘所生。
定国公的四个孩子中,长子闻风是著名的京都才子,时任鸿胪寺少卿,正四品,未来将承袭父亲的爵位。次子闻璋,自小在边军中摸爬滚打,这时也当上了守备。女儿是京都佳丽,被誉为“京都第一贵女”。而第四子闻朗,打小顽劣且不服各种管束。与他满获赞誉的兄长姐姐相比,此人就像他们的反义词——招猫逗狗、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更是酒楼梨园的常客。
闻朗曾受过一段时间的约束,那会儿2连着国公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都提升了不少。不过孩子大了,也不能一直这么不自由。于是闻朗上了学府后,定国公府解除了他的禁令。
不久,闻朗和人争执,又砸了几家铺面,导致盛京城的店老板们联名上书,控诉国公府放虎归山。
最后,是大闻朗两岁的闻雁出面,承诺国公府会依家法处置闻朗的行为,并保证所有损失由国公府照价赔偿且另补一份精神损失,这事才揭过。
发展到如今,除了闻雁,几乎没谁能拴住这位祖宗蘸火的四蹄。于是闻雁顺理成章成为闻朗的“监护人”,以防他闹出不能收拾的大乱子。
观月阁是盛京城里排得上名号的酒楼,以歌舞和时令的果酒著称。
今晚观月阁接待了定国公府的闻小少爷,东家笑呵呵在一旁作陪,拿了好些新酿的酒来给他尝。
闻朗很喜欢其中一种叫“意欢”的酒,贪了杯,一时兴起作了首诗。
不料起了兴的调没压上韵,诗作的那叫一个破破烂烂。这人正憋屈,烦躁难抒,下手不禁有些没轻重,一掌豁然落下,拍翻了一张上好的儋州花梨木桌。回过神时,完好的仅有那把随手顺来的道具折扇。
“闻四!”内室一位白净少年哈哈笑着唤他,这人半屈着腿,一手抚着怀中斟酒的美人,神态轻佻,斜勾唇举着杯不成敬意,“您这是闹那般啊,折扇没散桌子散了。这附庸风雅的诗威力怪大嘛。哈哈哈!出去可别说是我学府先生教的。”
此人正是宰相南怀远的嫡子南青阳,闻朗在学府的同窗。南怀远位高权重,然几房妻妾中只得了这么一个儿子,因此宝贝的紧。而南青阳也不负众望,成为了盛京仅次闻朗的花花公子之一。
闻朗冷哼一声,甩着扇子在手心轻拍着,不以为然,"你还忧心那些个老头子的名声,左右不过混混书院罢了,我还要把那几页纸供起来不成?"
他抬腿踏在就近的矮凳上,“我说你南青阳;一个纨绔,左右不过大我几岁;爹都已经官至宰辅了,还有什么好追求的。自己平日招些花惹些草也就罢了,装作读什么圣贤文章,还嘴里挂一堆腐儒取笑我!你真是——”
“闻朗。”一道清冷柔美的人声唤。
那声音不怎么高,甚至没有一丝尖利的语调,但就是那么平平的——止住了闻小公子的聒噪。
闻朗浑身僵直了一瞬,看着缓步而来的人,强迫自己的声带慢慢柔软下来,“阿,阿姐。”
“真是命运多舛,好容易放浪形骸一次!”他想
闻朗徒劳地张嘴,觉着嗓子眼干巴巴的,好像底部被什么黏着了似的。
闻雁没理他,动作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裾,对着内室敛衽一礼,“南公子,打扰雅兴。”
“闻姑娘何必多礼,”南青阳早已推开怀中美人,起身笑脸向外迎,“闻姑娘没参加万国朝会吗?竟到此处来了。”
闻雁笑道:“圣节隆重,我本是应去的,无奈身体不适,只好在府上修养。”
她的神色温柔动人,"阿朗胡闹,怕是妨碍公子多时,还望公子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宽恕他。"
南青阳一听这话,忙不迭虚扶一把,尬笑道:“不敢不敢,闻姑娘哪里话。我与令弟同在书院,由一个先生授课,也算是师兄弟。平日十分投机,这才结伴来这观月阁。”
随后又笑:“我等此处相聚,是风雅事。”
闻雁想起这位公子在坊间眠花宿柳的名声,心中冷笑:真行,还风雅事。面上却是不显,只是微笑。
“我身体抱恙,不欲久留。父亲担忧阿朗兴致太好忘了归家,特意让我来接他,所以——”
“哦,”南青阳面上的笑更真切了些,“那闻姑娘请便。”然后流畅地向闻朗一拱手,“闻兄,那我们改日再会。”
“诶,不是。”闻朗支支吾吾,“南兄!”
南青阳头也不抬,再次朝他拱手,“闻兄。”他又对着闻晚道,“闻姑娘,若有不便,请见谅。”
闻雁神情不改,淡淡微笑道:“不敢。南公子留步。”
南青阳微微一让。
闻雁谢过,吩咐江随把账结了,然后拽着闻朗的手臂离开。
“主子,”他竭力忽视掉闻雁冷淡的情绪,接着道:
“老爷说四公子不学好去了观月阁,要您抱着病也得去管管,别让他出了什么岔子。”
片刻后,闻雁问道:“和谁。”
江随如蒙大赦,抿了下唇,赶紧答,“是南相家的公子。”
面前的人站起身,衣摆飘然,消失在帘幕后。
“收拾一下,不用带太多人。”
江随低头应是。
说起来,定国公府这一脉也是很传奇了。开国之将,因师父被太祖邀请平定天下顺手一起带出了山门,在大战中建功无数,立誓世代为大明育良将。现在袭爵的这位闻通海,共有四子:长子闻风,幺子闻朗,唯一的女儿闻雁皆由正妻戚婧雪所出;次子闻璋,是侧房姨娘所生。
定国公的四个孩子中,长子闻风是著名的京都才子,时任鸿胪寺少卿,正四品,未来将承袭父亲的爵位。次子闻璋,自小在边军中摸爬滚打,这时也当上了守备。女儿是京都佳丽,被誉为“京都第一贵女”。而第四子闻朗,打小顽劣且不服各种管束。与他满获赞誉的兄长姐姐相比,此人就像他们的反义词——招猫逗狗、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更是酒楼梨园的常客。
闻朗曾受过一段时间的约束,那会儿2连着国公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都提升了不少。不过孩子大了,也不能一直这么不自由。于是闻朗上了学府后,定国公府解除了他的禁令。
不久,闻朗和人争执,又砸了几家铺面,导致盛京城的店老板们联名上书,控诉国公府放虎归山。
最后,是大闻朗两岁的闻雁出面,承诺国公府会依家法处置闻朗的行为,并保证所有损失由国公府照价赔偿且另补一份精神损失,这事才揭过。
发展到如今,除了闻雁,几乎没谁能拴住这位祖宗蘸火的四蹄。于是闻雁顺理成章成为闻朗的“监护人”,以防他闹出不能收拾的大乱子。
观月阁是盛京城里排得上名号的酒楼,以歌舞和时令的果酒著称。
今晚观月阁接待了定国公府的闻小少爷,东家笑呵呵在一旁作陪,拿了好些新酿的酒来给他尝。
闻朗很喜欢其中一种叫“意欢”的酒,贪了杯,一时兴起作了首诗。
不料起了兴的调没压上韵,诗作的那叫一个破破烂烂。这人正憋屈,烦躁难抒,下手不禁有些没轻重,一掌豁然落下,拍翻了一张上好的儋州花梨木桌。回过神时,完好的仅有那把随手顺来的道具折扇。
“闻四!”内室一位白净少年哈哈笑着唤他,这人半屈着腿,一手抚着怀中斟酒的美人,神态轻佻,斜勾唇举着杯不成敬意,“您这是闹那般啊,折扇没散桌子散了。这附庸风雅的诗威力怪大嘛。哈哈哈!出去可别说是我学府先生教的。”
此人正是宰相南怀远的嫡子南青阳,闻朗在学府的同窗。南怀远位高权重,然几房妻妾中只得了这么一个儿子,因此宝贝的紧。而南青阳也不负众望,成为了盛京仅次闻朗的花花公子之一。
闻朗冷哼一声,甩着扇子在手心轻拍着,不以为然,"你还忧心那些个老头子的名声,左右不过混混书院罢了,我还要把那几页纸供起来不成?"
他抬腿踏在就近的矮凳上,“我说你南青阳;一个纨绔,左右不过大我几岁;爹都已经官至宰辅了,还有什么好追求的。自己平日招些花惹些草也就罢了,装作读什么圣贤文章,还嘴里挂一堆腐儒取笑我!你真是——”
“闻朗。”一道清冷柔美的人声唤。
那声音不怎么高,甚至没有一丝尖利的语调,但就是那么平平的——止住了闻小公子的聒噪。
闻朗浑身僵直了一瞬,看着缓步而来的人,强迫自己的声带慢慢柔软下来,“阿,阿姐。”
“真是命运多舛,好容易放浪形骸一次!”他想
闻朗徒劳地张嘴,觉着嗓子眼干巴巴的,好像底部被什么黏着了似的。
闻雁没理他,动作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裾,对着内室敛衽一礼,“南公子,打扰雅兴。”
“闻姑娘何必多礼,”南青阳早已推开怀中美人,起身笑脸向外迎,“闻姑娘没参加万国朝会吗?竟到此处来了。”
闻雁笑道:“圣节隆重,我本是应去的,无奈身体不适,只好在府上修养。”
她的神色温柔动人,"阿朗胡闹,怕是妨碍公子多时,还望公子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宽恕他。"
南青阳一听这话,忙不迭虚扶一把,尬笑道:“不敢不敢,闻姑娘哪里话。我与令弟同在书院,由一个先生授课,也算是师兄弟。平日十分投机,这才结伴来这观月阁。”
随后又笑:“我等此处相聚,是风雅事。”
闻雁想起这位公子在坊间眠花宿柳的名声,心中冷笑:真行,还风雅事。面上却是不显,只是微笑。
“我身体抱恙,不欲久留。父亲担忧阿朗兴致太好忘了归家,特意让我来接他,所以——”
“哦,”南青阳面上的笑更真切了些,“那闻姑娘请便。”然后流畅地向闻朗一拱手,“闻兄,那我们改日再会。”
“诶,不是。”闻朗支支吾吾,“南兄!”
南青阳头也不抬,再次朝他拱手,“闻兄。”他又对着闻晚道,“闻姑娘,若有不便,请见谅。”
闻雁神情不改,淡淡微笑道:“不敢。南公子留步。”
南青阳微微一让。
闻雁谢过,吩咐江随把账结了,然后拽着闻朗的手臂离开。